第598章:民族

字數:4349   加入書籤

A+A-


    “爹,武王到了……”
    東野清正之子,東野無忌,小步趕來貴客廳提醒。
    東野清正連忙起身,正要行跪拜禮,門外便已傳來梁蕭的呼喚。
    “老先生年事已高,保重身體,不必多禮。”
    東野清正一愣,望著梁蕭,見他氣度沉穩,神態平和,心中暗暗稱奇,一時竟猶豫了。
    該不該堅持行禮?
    這位武王,少年成名,仍是如此穩重謙遜。
    “參見武王!”
    東野氏眾人紛紛跪拜,東野清正下定決心堅持叩拜,已被梁蕭搶先一步扶上座位。
    梁蕭坐上主位之後,開門見山。
    “我今日召集東野氏的諸位,乃是為武朝修史而來。我的嶽父慘遭迫害,其餘輔助他修史的史官也迫於壓力,焚毀了自己的手稿。如今僅憑我未婚妻一人修史,是有些難度。”
    梁蕭說話的同時,又注視著東野氏眾人。
    “今日,在場諸位暢所欲言,我可以保證,你們絕對不會因言獲罪。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之事,若是言之有理,必定有賞。諸位也不必拘束,這是你們應得的,也是朝廷應給你們的補償。”
    東野氏眾人麵麵相覷,仍是有些緊張。
    這位武王的權勢,已經遠非當初的南王可比,無疑是實際的君王。
    伴君如伴虎。
    東野清正深思熟慮之後,試探性地問道:“武王何不找天策府文官修史?”
    梁蕭淡然一笑。
    “我也曾有此考慮,但若是全部由天策府的人員修史,難免成就一家之言,又是偏頗。”
    東野清正微微頷首,“如武王所言,史官本該秉筆直書,不能為尊者諱。”
    話音剛落,東野氏眾人無不提心吊膽。
    自武朝開國以來,他們家世代修史,最注重字詞運用。
    老爺子的意思很明顯了。
    東野氏想要修史,就不會粉飾近期所發生之事,尤其是逼死三公這種大事。
    哪怕三公的確是死有餘辜,梁蕭是為國除害,他們也不可能將此事粉飾成他們畏罪自殺。
    三大門閥出身的三公是梁蕭當眾賜死,最終被迫自盡,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在眾人緊張的注視下,梁蕭卻是開懷大笑。
    就在他們打算伏地認罪之時,梁蕭終於開口,一臉誠懇。
    “秉筆直書,正是我找你們來修史的意義!”
    眾人一臉茫然,不明所以。
    東野清正目光矍鑠,望著梁蕭,更是驚疑不定。
    他就不擔心後世的質疑?
    “不光是近期所發生的事,包括天和教起義,我也希望你們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與天策府的文獻,如實記述,天和教是如何發動起義,而不是盲目地將他們定為反賊。”
    “記住關鍵的一點,天和教以及隨天和教發動起義的百姓,大多數都是日子過不下去,被迫從眾!”
    在場東野氏眾人瞠目結舌,不敢置信。
    這種威脅國家統治的大規模起義,他居然報以理解?
    驚疑之後,眾人終於不再拘束,而是肅然起敬。
    這位武王能夠深得人心,此事可見一斑。
    東野清正也暗暗鬆了口氣,終於說出肺腑之言。
    “武王,我們家若是修史,三公之死,以及遷都沛郡、威懾天子之事,都沒辦法略過的……”
    梁蕭點頭:“那是自然,但我隻要你們如實記述,嚴禁在其中添加個人情感和見解,避免成為一家之言。為此,你們不必擔心內容繁雜,越詳細越好。我要後人盡可能了解全貌。”
    東野清正也目瞪口呆,完全無法理解梁蕭的想法。
    “武王難道就不擔心……”
    “身後之名?”梁蕭眉頭一挑,注視著他。
    見東野清正點頭,梁蕭這才侃侃而談。
    “身後之名何足掛齒,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秦昭柔才剛成年,未來也將是後宮皇妃,自然不方便長期主持修史,這個重擔隻能交給相對客觀中立的東野氏。
    而他之所以無所顧忌,自然是因為自己接下來還要做許多事。
    連自家的江山他都要奪回來,此事注定成為武朝曆史最關鍵的一筆!
    此外,梁杋、梁栻兩兄弟也必須伏誅!
    三大門閥亦當徹底滅亡。
    相比之下,逼死三公簡直微不足道。
    東野氏若是有良知,今後也不可能不動容,不改觀。
    東野清正撫膺長歎。
    “武王實在是寬宏大量!隻是不知草民等人該從何時開始修訂……”
    梁蕭道:“從三皇五帝開始,修史的同時,再整理本朝的文獻,相信到了那時候,你們會大吃一驚的。我也希望,到時候你們仍能夠秉筆直書。”
    眾人一驚。
    這是一項無比浩大的工程。
    “諸位似乎疑惑,我有何用意?”梁蕭微笑注視著眾人。
    “請武王解惑!”
    東野氏眾人紛紛行禮,一臉誠懇。
    他們太想知道,為何他會如此寬宏大量,又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我要當代以及後世都養成記錄曆史的習慣,為這個國家,為這片土地誕生的文明,讓後人有跡可循。”
    “這些記錄,也將成為民族延續的證明。未來若是這片土地不幸陷入困頓,這些史冊也將作為文明的瑰寶,助力這片土地的複興。”
    民族?
    眾人眼前一亮,捕捉到關鍵的字眼。
    “草民鬥膽請教武王,何謂民族?”
    “乃是在文化、曆史、語言等方麵有共同特征,我們皆是神州一員,說著相似的語言,過著相似的文化和經濟生活,有著共同的曆史,便是民族。”
    “徐州也好,燕雲之地也好,江南也好,交州也好,西秦控製區的百姓也好!凡我神州子民,無論貧富貴賤,隻要認同本民族的概念,未來皆是本民族一員。”
    東野清正鼓起勇氣,顫聲道:“包括帝王將相麽……”
    “自然也包括帝王將相!”梁蕭斬釘截鐵道。
    頃刻間,東野氏眾人心跳加速,難以置信。
    自東野氏開國修史以來,從未接觸過如此概念,如此雄心壯誌。
    “敢問武王,這個民族又該如何稱呼?”
    周圍的天策府文官和親兵們也來了興趣,望著梁蕭,一臉狂熱。
    貴客廳內響起了梁蕭鏗鏘有力的回應。
    “華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