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壓進

字數:4053   加入書籤

A+A-


    梁郡西南,卓子房提前在渡口西北布置軍營,兩萬天策軍嚴陣以待。
    這裏是長江支流的渡口,雖非關鍵,武朝寸土必爭,好不容易收複此地,並不想再拱手相讓。
    拓跋評的十五萬大軍成功安營紮寨之後,便留副將守營,自領十萬兵力,帶上大量的盾車與盾兵,殺向卓子房的渡口軍營。
    迎接拓跋評軍團的,是後方的上百架回回炮。
    拓跋評的部隊才剛殺到渡口附近,上百枚石彈從天而降,配合後方的上百架三弓床弩,矢石齊發,連綿不絕。
    大量的西秦投石、盾車連人帶器械被石彈砸碎,相關兵種也被被弩矢當場射殺。
    反觀西秦,麵對天策軍有條不紊的嚴密防守,投石無法接近有效射程,弩箭又不能擊穿天策軍的甲盾,因此步軍也始終無法突破。
    而騎兵攻打城寨的能力又遠遜於步軍。
    這十萬大軍,真正適合戰鬥的有六萬,後方四萬人負責後勤和替補。
    拓跋評的前軍連攻數日,卻是久攻不下。
    卓子房在這裏安設的兩萬精銳,始終不動如山,損失微乎其微。
    而拓跋評的部隊已經折損超過四千。
    渡口久攻不下,拓跋評當機立斷,改派五千騎兵襲擾梁郡,自己在長江及其支流沿岸布防,禁止靖雲生的部隊登岸。
    由於拓跋穹將重心轉向與梁蕭本土決戰,西秦在長江的船隻都被收回境內長江支流附近的船塢,以防天策軍搶奪,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西秦水軍的弱勢。
    燕雲之地,鄴城。
    慕淩生統合留守燕雲的軍團,對朝歌虎視眈眈。
    他收到了梁蕭的軍令,等待梁蕭擊破拓跋穹,便要趁勢收複朝歌!
    琅琊以西,泰山以南,應天西北。
    秦勳已經率部在此,嚴陣以待。
    西秦的北王拓跋洪,率領主力,與秦勳對峙於黃河支流。
    這一帶河流縱橫交錯,需要大量的戰船。
    但武朝的黃河水軍已經控製了這一帶的水道,不利於西秦進攻。
    即便如此,拓跋洪依然派遣步軍,搭建浮橋,向秦勳的城寨出擊,牽製秦勳主力。
    依照拓跋穹的戰略,西秦南北雙王的主要作用,乃是牽製梁蕭羽翼。
    真正的主力正在拓跋穹的帶領下,與梁蕭對峙,誓要奪回三郡,再直取徐州。
    這一帶,也是最適合西秦集中兵力的地帶,同時可以防備中原鐵騎深入後方,襲擾運糧隊。
    麵對拓跋穹的牽製之策,梁蕭卻是不為所動,每日訓練士卒,隻等時機成熟。
    百萬大軍在前線的消耗,足以拖垮整個西秦,在今年春耕來臨之前,拓跋穹不可能不出兵。
    否則,西秦將會有數百萬勞動力來不及參與春耕,後果不堪設想。
    但梁蕭並不打算以拖待變,以免中原疲敝,反不利於天策軍迅速收複中原。
    因為獲取補給的難度將會劇增,天策軍不可能去劫掠百姓僅存的餘糧。
    天策軍儼然一副堅守不出的姿態,意在誘敵深入
    拓跋穹深知自己必須速戰速決,因此加快往前線集結部隊,進逼梁蕭的大本營。
    但梁蕭還是派遣常念俠,領中原鐵騎,往前線施壓,與西秦鐵騎展開交鋒。
    梁拓統領西秦鐵騎,在步軍的掩護下,重點驅逐山陽西北一帶的中原鐵騎。
    常念俠以主力牽製梁拓,再委托秦平統領白袍兵,從雙方戰場以北繞道,以武君弓襲擾慕容氏雙雄的部隊。
    西秦鐵騎的軍器方麵已是全方位落後於白袍兵,在付出數百傷亡之後,慕容雲城指揮步軍,挖了大量的南北走向的壕溝,用於限製白袍兵。
    秦平察覺敵軍意圖,在嚐試襲擾確認之後,才率眾回去稟報常念俠。
    慕容雲城對此也無可奈何,但還是派人回大本營匯報。
    他的任務仍是以試探牽製為主。
    “稟報陛下:常念俠部與白袍兵在濟陰以西,兵力超過三萬!”
    “稟報陛下:卓子房部在梁郡與渡口一帶,兵力超過四萬!”
    “稟報陛下:秦勳部在泰山以南,兵力超過六萬!”
    收到各部送來的急報之後,拓跋穹頓時精神抖擻,望向東方。
    “那,梁蕭的兵力應該在十五萬以上……傳令!”
    “擂鼓!進軍!”
    拓跋穹集結在此地的部隊,已經超過五十萬!
    五十萬大軍之中,有超過十萬步軍攜帶厚實的盾牌,又有超過十萬輛盾車,專用於防備天策軍的弓箭。
    西秦的先鋒騎兵,共計兩萬,所用的皆是西域好馬和本國的上等好馬。
    領兵者,正是拓跋英。
    遼東慘敗,讓拓跋英忍辱負重,隻求能在此役將功折罪。
    但他也牢記拓跋穹的叮囑,坐穩後軍,避免步拓跋嶸的後塵。
    直到先鋒部隊來到一座山頭。
    此地距離梁蕭的大本營足有二十裏,暫時沒有中原鐵騎出沒。
    拓跋英第一時間派遣大量斥候,進入前去了解梁蕭的軍營布置,再回來畫示意圖。
    五百名精銳斥候分成五十隊,前往東方,沿途有一半部隊遇上了太史子義統領的白袍兵,幾乎全軍覆沒。
    另一半斥候灰溜溜逃回本部,向拓跋英匯報各自所見。
    拓跋英憑借有限的情報,終於確認,梁蕭的主力封堵了靠近濟陰一帶的山地。
    那裏原本是西秦練兵之地,水源充足,位置極佳。
    第二天,拓跋穹就收到了拓跋英送來的急報,眉頭緊鎖。
    “若是在此地開戰,秦勳必能來援,縱有百萬大軍,亦將铩羽而歸……”
    “眾愛卿有何良策?”
    左賢王提議道:“不如兵分三路,臣領匈奴騎兵,武安君領西秦鐵騎,分別從北路和南路包抄,襲擊梁蕭的後勤,陛下再領主力,視情況,從北方或南方全力突破?”
    拓跋穹看著地圖,若有所思,“秦勳已被北王牽製,朕須速戰速決,不能讓梁蕭回過神來!”
    梁拓、拓跋英等人確認地圖之後,也紛紛提議:“臣願為陛下赴湯蹈火!”
    拓跋穹終於下定決心。
    “五日之內,必與梁蕭決戰於梁郡西北!”
    “全軍壓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