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複仇

字數:4097   加入書籤

A+A-


    PS:前麵有兩三章把右賢王打成了左賢王,非常抱歉。
    西秦主力出動,兵分三路,直撲梁蕭的大本營。
    右賢王自領匈奴、東胡騎兵向北,梁拓領西秦鐵騎向南,拓跋英跟隨拓跋穹左右隨時候命。
    三路大軍齊出,浩浩蕩蕩,封鎖沿途大道,以防中原鐵騎突然發難,危及後方。
    與此同時,梁蕭也在大本營集結部隊,嚴陣以待。
    收複三郡之後,他一路將大本營推移到此地,扼守險要,進可收複中原,退可力保三郡。
    但他並沒有任何後退的打算!
    天策軍三十萬,人人戰意衝天,恨不能立即殺敵立功,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名垂青史!
    後方,大量的後勤部隊和民夫隊伍正在有條不紊地運糧。
    馬車,牛車,騾車,驢車…………
    除了這些運輸工具正在運載重要的軍資,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民夫,每個人都用獨輪車推著一石半以上的糧草,奔赴三郡。
    這些獨輪車乃是徐州官府接受梁蕭命令,提前兩年開始準備,一來可以方便百姓運輸,二來可用於將來收複中原。
    武朝君王與臣民的團結,前所未有。
    在運輸船的支持下,武朝的運輸效率遠強於西秦百萬級別的民夫和後勤。
    拓跋穹在行軍的途中,也接見了西秦安排在武朝的細作,了解了武朝的運輸情況,心驚膽戰。
    他回想起了自己來時望見的本國運輸情況。
    明明他的部隊三倍於梁蕭,但運輸效率卻不足武朝的一半,這還是透支國力的情況下……
    “當年臣與陛下提及‘東野之弊’,陛下深有感觸,隻望陛下莫忘初心,從此親賢臣,遠奸佞,善待百姓,避免勞民傷財,以圖長治久安……”
    最無缺的提醒,言猶在耳。
    不可與梁蕭敵對……
    但梁蕭治下的武朝已經讓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懼。
    “再不決戰的話,隻怕三年之後,朕也要帶領宗室子弟,向梁蕭投誠了……”
    拓跋英聽到了君王的喃喃自語,立即拍著胸脯表態:“此役,臣定當死戰,以報國恩!”
    拓跋英的表態很快帶動了宗室將領,眾人也紛紛效仿拓跋英宣誓死戰。
    拓跋穹微微頷首,向他投去讚許的目光,總算有了足夠的底氣。
    “朕的西秦,也是前所未有的團結啊……”
    西秦進軍的途中,梁蕭也很快收到了前線斥候的急報,立即通知常念俠,領中原鐵騎,從西南襲擾。
    秦平領白袍兵來援,與劍行風等中原鐵騎將士一同出擊,兵分兩路。
    常念俠的一萬五千中原鐵騎,很快便與右賢王的匈奴騎兵遭遇。
    常念俠毫不猶豫指揮中原鐵騎出擊,驅逐匈奴騎兵。
    得知領兵者是常念俠,匈奴將帥無不心驚膽戰。
    遼東一役,正是此人統領中原鐵騎,殺傷匈奴數萬騎兵,威震草原。
    即使右賢王此刻手上騎兵仍有五萬以上,麵對裝備精良的中原鐵騎,也是有心無力。
    在被趕來襲擾的中原鐵騎射殺近千人之後,右賢王終於收聚部隊,匈奴數萬騎兵裹足不前,未能完成任務,隻能派人回去向拓跋穹複命。
    而在南方,梁拓的西秦鐵騎也遭遇了以秦平為首的白袍兵。
    秦平個人武力有限,但向來悍不畏死,身邊又有劍行風、趙雲、南霽雲等悍將相助,更有以白袍兵為核心的中原鐵騎主力,麵對西秦武安君的主力鐵騎,也同樣無所畏懼。
    西秦鐵騎大量配備盾牌,用於防備中原鐵騎的箭雨。
    即便如此,白袍兵的箭雨騷擾依然射殺超過五百,從容不迫。
    梁拓仍想壓進,但考慮到先機已失,前方又是這一帶罕見的山地,恐有埋伏,也隻能先派人回去報信。
    拓跋穹同時收到了兩路騎兵的急報,並不感到意外,卻也是愁眉緊鎖。
    他的本意便是兩路騎兵牽製中原鐵騎,自己統領主力攻打梁蕭的軍營。
    但中原鐵騎的支援實在是太快了,他的部隊也才行至半途而已。
    可是後方的糧草壓力越來越大,若是不能在春耕之前有所斬獲,他便隻能撤掉一部分兵力,此舉對局勢無疑會是雪上加霜。
    他已經無路可退了。
    “梁蕭主力已確認在此無誤!把北王、南王、慕容氏,全部的主力調到前線來,一舉拿下!”
    拓跋穹與眾將分析局勢之後,終於痛下決心,欲在此集結百萬之眾。
    軍令一下,三路信使加急趕往拓跋洪、拓跋評、慕容氏雙雄的軍營求援。
    與此同時,拓跋穹仍未放棄行軍,隻是讓右賢王和梁拓放慢前進的步伐。
    畢竟兩支騎兵離此地不遠,隨時可以退回大本營。
    雙方集結的同時,釋流雲正帶領一支奇襲部隊星夜兼程,奔赴交州地界……
    此時,梁毅已經在交州自立,宣稱父親已死於“國賊”梁蕭之手,武朝宗室已被梁蕭屠戮殆盡,自己將繼承正統,受封武帝……
    武朝皇宮內,梁清霜和拓跋倩影親切地接待了南宮琉璃。
    三人本就是表姐妹關係,兩個表姐的熱情,也讓南宮琉璃徹底打消了疑慮。
    他可是真心善待天和教與南宮家的……
    現在,她的長兄已經奔赴戰場,希望為梁蕭效力,二哥則在接受文官任職,造福百姓。
    “本朝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期,也注定在史冊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南宮琉璃看著自豪的姐姐們,眸光閃動,一言不發。
    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他在,如今他甚至禦駕親征……
    南岸軍營,靖雲生來到江邊,望著滔滔江水,一言不發。
    卓子房也來到附近的長江支流,觀察敵情,目光深邃。
    那一年,西秦攻占徐州。
    還是少年的靖雲生,和母親一起,被身為徐州小吏的父親送去江南,隨後便與徐州軍民共赴國難。
    同樣年少的釋流雲,因為父親在徐州服兵役,也住在徐州,在其父為國捐軀之後,恩師及時趕來徐州,帶他乘船離開,逃往巴蜀。
    這一年,卓子房不過是懵懂的年紀,父母將他交給一名相識的老兵之後,由於車位有限,不得不留在當地。
    後來,便是西秦將士在徐州大肆屠城。
    徐州各地,血流漂杵。
    多年後,武朝三傑皆參與了對西秦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