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繼承遺誌
字數:10331 加入書籤
王力作為塔河營地的代表,專程回到工程大隊,來參加趙隊長的葬禮。他與張誌成一起,站在林師長左右,負責主持的是鄭指導員。
葬禮在一片肅穆中結束,戈壁的風在這一刻突然變得很懂事,自然而然的停了。但無聲的風暴,刮過張誌成等人每個人的心。他站在那新起的墳堆前,望著那堆黃土,心裏空落落的,像被人挖去了一塊。想起趙隊長平日裏的樣子,笑起來的時候,臉上的褶子都透著一股子熱乎勁兒,可現在,就這麽冷冰冰地躺在地底了。“仁厚黑暗的地母嗬,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張誌成的腦子裏反複出現句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他也找不到其他更加恰當的東西來回饋當下的感受。
周圍的人都不說話,隻有偶爾傳來的幾聲抽泣,像一根根針,紮在這寂靜裏。葬禮一結束,大家都還愣在那兒,不知道該幹啥。張誌成最先緩過神來,看了看身邊這些和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他們的臉被太陽曬得黝黑,眼睛裏卻沒了往日的光亮
深吸一口氣,嗓子幹巴巴的,開口說道“趙隊長走了,可日子還得過,這水利建設也不能停。咱不能讓趙隊長白死,不能讓他在底下還操心這事兒!”
大家都看著他,沒說話,可張誌成從他們眼裏看到了一絲動搖,那是對未來的害怕。他接著說“咱們來這兒是幹啥的?是為了讓這片荒地長出糧食,是為了讓子孫後代能過上好日子。趙隊長為這事兒把命都搭進去了,咱們要是不幹了,怎麽對得起他,怎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人開始點頭,接著其他人也一個一個應和,聲音裏雖然還帶著哽咽,可也有了那麽點兒決心。
人群漸漸散去,林師長看著張誌成,目光裏滿是疲憊與期許,他抬手拍了拍張誌成的肩膀,說道“小張,咱們找個地方聊聊。”
這邊的情況早已匯報至兵團勘測設計院,院領導們經過商議,決定還是讓最為了解情況的林師長作為代表,和塔河營地的主要負責人員談談心。
兩人來到一處背風的土坡旁,坐了下來。眼前是一片望不到盡頭的荒蕪,遠處的沙丘在日光下泛著死寂的黃。林師長望著這片土地,神色凝重,長歎一聲“趙隊長這一走,就像塌了半邊天呐,對咱們的打擊太大了。但這水利工程是咱們改變這片土地的希望,一刻都不能停,時間不等人呐。”
張誌成頭垂得更低了,聲音沙啞得近乎哽咽“師長,我懂。可現在李工身體也很差!師醫院那邊檢查完就說要住院調養,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出來……好多技術上的關鍵環節,我心裏實在沒底,怕搞砸了……”
林師長抬手打斷他,目光溫和卻又充滿力量“我知道李工的情況,這些年他為這工程付出了所有。小張,這一路看著你成長,從初出茅廬到現在能獨當一麵,接下來,技術這塊你得挑大梁,扛起這份責任。”
張誌成緩緩抬起頭,對上林師長堅定的目光,重重地點點頭,眼眶泛紅“師長,我一定拚盡全力。隻是這工程難度太大,以前碰上難題,趙隊長和李工都在左右,總能想出辦法!他一走,我心裏空落落的,感覺沒了主心骨……”
“別慌,小張。”林師長語重心長,拍了拍張誌成的手背,“趙隊長在的時候,咱們是一個團隊,他走了,咱們這股勁兒還在,團隊的魂還在。往後有困難,大家一起扛,隊員們都信你,多和他們商量。還有那些老鄉,在這片土地紮根多年,他們的經驗說不定能幫上大忙,辦法總比困難多。而且值班連他們回來都說了,誇你槍法好!戰鬥意誌強!咱們脫軍裝前,你軍事方麵的科目訓練不都是優秀?即是技術員,又是戰鬥員!文武一把抓,你還有什麽好為難的?!”
張誌成深吸一口氣,胸膛劇烈起伏,像是在給自己注入力量“師長,我明白了。我會和大夥把勘測數據整理完善,盡快推進工程設計。隻是碰上關鍵技術難題,還得麻煩師長幫忙協調專家,給我們指導,不然心裏真沒底。”
林師長用力拍了拍他的胳膊,神色篤定“放心,這些我都考慮好了。你就放手去幹,有任何需求,不管是技術上還是生活上的,別藏著掖著,隨時提。”
與張誌成談完,林師長抬手招呼王力。王力快步上前,站得筆直。林師長注視著他,目光中滿是信任“王力,趙隊長走了,咱們這支隊伍不能沒有主心骨,思來想去,你最合適。”
王力一聽,忙不迭擺手,聲音帶著焦急與惶恐“師長,我不行啊!我文化水平低,管理經驗更是少得可憐,這隊長的擔子太重,我怕挑不起來,辜負了您的信任,也對不起大夥。”
林師長溫和地笑了笑,耐心說道“王力,我可不是隨便做的決定。你在隊伍裏摸爬滾打這麽多年,大夥都服你。你雖然文化不高,但踏實肯幹,那股子不服輸的勁頭,比什麽都珍貴。管理隊伍,靠的不光是文化,更重要的是責任心和凝聚力,你都有。”
王力低下頭,雙腳不安地蹭著地麵,沉默許久,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師長,我知道您信我,可我真怕自己做不好,讓大家失望,讓趙隊長在天上看著寒心……”
林師長目光堅定地看著他“你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隊員們。遇到問題多和小張商量,他在技術上能給你不少助力。不管碰上什麽困難,別一個人扛著,隨時來找我,組織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王力抬起頭,淚光閃爍,可眼神裏多了幾分堅毅“師長,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幹,帶著大家把這水利工程幹好,不讓趙隊長失望,不讓您失望,更不能讓這片土地失望!”
林師長欣慰地點點頭“好,我相信你。記住,咱們的目標是讓這片荒地變成綠洲,為了這個目標,再苦再難,都得咬牙堅持。”
張誌成和王力當天就回到了營地,沒去參加葬禮的眾人很有默契的沒有多問,也沒有多說,隻是對著二人點了點頭。林悅估計是想說些什麽,但看張誌成神情木訥,肢體僵硬,進帳篷的時候還不小心碰了肩膀,便也把話重新咽回了肚子裏。
張誌成躺在狹小的行軍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帳篷外,風偶爾發出幾聲嗚咽,像是趙隊長離去時最後的歎息。他的眼前不斷浮現出趙隊長的音容笑貌,那爽朗的笑聲、關切的眼神,如今都化作了無盡的虛空。身旁的隊友們傳來均勻的呼吸聲,可他卻覺得自己被孤獨和壓力緊緊包圍。
王力也沒睡著,他睜著眼,望著帳篷頂,黑暗中仿佛藏著無數未知的恐懼和挑戰。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被子,心裏反複想著林師長的話,“隊長”這個稱呼如今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頭。他深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管理經驗更是匱乏,怎麽能扛起這千鈞重擔?他害怕辜負林師長的信任,更害怕讓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失望……
天還未亮,張誌成和王力就早早起了床。他們走出帳篷,望著營地中那一排排還未蘇醒的帳篷,心中五味雜陳。
“王隊長,從今天起,一切都不一樣了。”張誌成打破了沉默,聲音低沉卻堅定,“咱們的使命還在,這水利工程,絕不能停。”
王力用力地點點頭,卻一時說不出話來,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了。
兩人叫醒隊員們,準備召開一次特別的動員大會。隊員們陸續來到營地中央。
張誌成站在一塊稍高的石頭上,目光掃過每一個隊員,大聲說道“兄弟們,趙隊長走了,我們的心都空了一塊兒。可我們不能就這麽倒下!這工程是我們改變這片土地的唯一希望,也是趙隊長用命換來的,我們要是不幹了,怎麽對得起他?怎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營地上回蕩,隊員們靜靜地聽著,有些人低下了頭,若有所思。
王力接著說道“我知道大家心裏都沒底,我也一樣。我沒什麽文化,也不懂什麽管理,可我就知道一件事,隻要咱們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趙隊長不在了,可他的精神還在,咱們帶著他的那份一起幹!”
會後,眾人迅速投身到各自的工作中,張誌成帶著技術骨幹們一頭紮進了工作棚。倒春寒已經過去,南疆的天氣幾乎一瞬入夏,在戈壁灘熾熱陽光的炙烤下,活脫脫像個巨大的蒸籠,每一絲空氣都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燥熱。棚內的桌上堆滿了圖紙和數據資料,是張誌成他們此刻全部的戰場!
“降水資料氣象局已經報給我們了,水文方麵包括地下水資源,咱們也已經備齊。現在天氣入夏很快,咱們要抓緊時間取得蒸發方麵的第一手數據!”張誌成說道。
蒸發是水資源的天敵,這一點在新疆,特別是南疆尤為突出!原因有三首先是日照。這裏的太陽如同不知疲倦的火爐,高懸天空,每天長達十幾小時的強烈日照,毫無保留地烘烤著大地。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水域,都被這熾熱的光線緊緊包裹。水分在陽光的威逼下,迅速化作水汽,逃離這片幹涸的大地。像是有一雙雙無形的手,將水從河流、湖泊、甚至土壤中生生拽出。
其次是幹燥的空氣。南疆深處內陸,遠離海洋,濕潤的海風難以抵達。這裏的空氣就是一塊幹燥的海綿,急切地吸收著周圍的水汽。空氣裏的相對濕度極低,一旦有水分出現,就會被迅速吸附、帶走。
最後是幾乎不停歇的大風!裹挾著砂石土粒的大風加速了空氣的流動,讓水分的蒸發速度呈幾何倍數增長。那些原本還在緩慢蒸發的水,在大風的助力下,如同被驅趕的羊群。河流的水位在大風中迅速下降,土地在大風中愈發幹裂,蒸發這個天敵,在日照、幹燥空氣和大風的合力下,將南疆的水資源逼入了絕境,也是水利工程在此地的最大挑戰之一!
小張和大劉背著儀器,深一腳淺一腳地踏入那片滾燙的戈壁灘,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燒紅的鐵板上,“這鬼地方,能把人烤熟。”小張忍不住嘟囔,他的嘴唇幹裂起皮,滲出血絲,可他顧不上這些,隻是機械地向前走,汗水不停地從額頭滾落,很快又被蒸發,隻留下一層白色的鹽漬。
大劉沒有搭話,他的喉嚨像是被砂紙打磨過,幹澀得發不出聲音。在這片土地上,抱怨毫無用處,隻有行動才能換來他們想要的結果。
兩人在戈壁灘上艱難地跋涉,尋找合適的監測點。狂風時不時呼嘯而過,卷起漫天黃沙,打得他們睜不開眼。每一次風沙襲來,他們都隻能本能地用手護住儀器,身體蜷縮成一團,任由風沙在身上肆虐。等風沙稍歇,他們又繼續前行,與這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著一場永無休止的戰鬥。
“大劉,這風啥時候是個頭啊。”大劉吐了口嘴裏的沙子,悶聲說道“別廢話,趕緊找地方安置蒸發皿,這數據比啥都重要。”
終於,他們在一處相對平坦的地方停下。老王從包裏拿出蒸發皿,小心翼翼地安置好。小張則在一旁幫忙固定,他的手被粗糙的沙礫劃破,鮮血滲了出來,滴落在沙子上,瞬間被幹燥的沙子吸幹。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陽越升越高,地麵溫度急劇上升,儀器上的刻度在高溫下似乎都有些模糊不清。
“這溫度太離譜了,儀器都快受不了。”小張擦了擦額頭的汗,無奈地說。
大劉抹了把臉上的沙子,看著遠方說“堅持住,咱們再測一組數據就回營地。”
小張看了眼時間,現在是中午一點半,日蒸發量需要測量24小時,在這期間,兩人必須得輪班盯著,不能讓任何外因影響。
一夜膽戰心驚,好不容易熬過了白天的日頭和晚上的風沙,小張覺得自己整個人都木了!從包裏掏出一張皺巴巴的測量記錄表格,“大劉,按這上麵說的,咱們得先記錄下蒸發皿裏初始的水量。”一邊說著,一邊用手遮擋著陽光,試圖看清蒸發皿上那細小的刻度。
大劉彎下腰,湊近蒸發皿,眼睛瞪得老大,額頭上的汗珠滾落,險些滴進皿中。“這刻度也太不明顯了,這鬼太陽,晃得我眼都花了。”大劉嘟囔著,用手背擦了擦汗。
小張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手指顫抖著拿起一支鉛筆,準備記錄數據。“大劉,你穩住蒸發皿,我來讀數。”他的聲音帶著一絲緊張,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獨立進行這樣的測量,心裏實在沒底。
大劉雙手穩穩地扶住蒸發皿,身子微微前傾,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行,你讀吧,我扶好了。”
小張眯著眼,費了好大勁才看清刻度,猶豫了一下說道“大概是……17毫升?也不知道準不準。”
“記上吧,趕緊的,這天熱,一會兒要是時間耽誤過去,水蒸發得更快,張工說了必須是卡準24小時,超過時間就不算數了!”大劉催促道。
兩人就這麽在烈日下,一個專注讀數,一個小心固定蒸發皿,每記錄一個數據,都要反複核對好幾遍。可他們畢竟隻是突擊學習的,很多專業知識都一知半解,尤其是備注一欄,不知道怎寫。
小張又從貼身的口袋中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麵一條一條都是張誌成手寫的測量規範和注意事項。“大劉,你看張工給的要求上說,要考慮周圍環境對蒸發的影響,咱們這周圍除了沙子就是石頭,怎麽算啊?”小李指著手冊上的一行字,滿臉愁容。
大劉湊過去瞧了瞧,無奈地說“咱也沒學過這些,就把看到的記下來吧,好歹是個記錄。”
於是,小李在表格的備注欄裏寫下“周圍和營地周圍差不多,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看不到頭的戈壁灘,戈壁灘上全部都是沙石,沒有什麽東西擋著。”
寫完,小張看著自己歪歪扭扭的字,很是不好意思。收起筆,說道“大劉,你說咱們真能把這數據測準嗎?”大劉沒有立刻回答,他緊緊盯著蒸發皿,過了一會兒才說“不知道,盡力吧。反正張工說這數據重要,那咱們就拚命測。”
營地裏,張誌成正在工作棚裏焦急地等著。看到小張和大劉回來,他立刻迎了上去。
“數據拿到了嗎?”張誌成急切地問。
小張把表格遞給張誌成,有些忐忑地說“張工,應該是測完了,不過我們也不確定準不準,好多地方都挺難測的。”
張誌成接過表格,仔細地看著上麵的數據和備注。這些數據雖然粗糙,但卻是他們目前最寶貴的東西。
辛苦了,你們先去休息吧。我來看看這些數據。”張誌成說道。
小張和大劉走後,張誌成坐在桌前,對著那堆數據發起呆來。這些數據隻是整個水利工程中的一小部分,但卻至關重要。沒有準確的數據,後續的工程設計和建設都將無從談起。
王力這時也走了進來,看到張誌成愁眉不展的樣子,問道“怎麽了,張工?數據有問題嗎?”
張誌成抬起頭,看著王力說“數據有點麻煩,測量條件太惡劣了,很多數據可能不準確。但沒辦法,這已經是我們能拿到的最好的數據了。而且就是這麽粗糙的測量……蒸發量都大的嚇人!”
初夏時期的蒸發量應該占全年的&nbp;20%左右,按照現有的數據,日蒸發量17毫米,一個月按&nbp;31天計算,再結合天氣狀況逐月遞增,那塔裏木盆地年蒸發量高達&nbp;2000-3400毫米!
“這是多少?”王力腦子轉不過來,但千這個單位不論放在哪,都是個很大的數字!
“你多高?”張誌成問道。“啊?你說我身高嘛?”王力回答道。
“對,你身高多少,肯定測過的吧?”張誌成繼續說道。
“好像是178!”王力想了想回答道。
“嗯,你一米七八,但這邊的蒸發量,一年最低就是兩米,也就是說比你還高22厘米!要是按照最高的三米多算,那比你又高出去了一個小張來!”張誌成說道。
王力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難以置信,他的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被這驚人的數字堵住了喉嚨。帳篷裏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這麽大的蒸發量,咱們的水利工程難度可就更大了。”張誌成打破了沉默,聲音裏帶著幾分沉重與憂慮。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那些數據上劃過。
那……那咱們該咋辦?”王力問道。幹活兒的話,他有的是力氣,技術上的事卻一竅不通。但眼下看來,張誌成也沒想出什麽好的辦法。
“減少蒸發量無非就兩種辦法,就想茶杯都有蓋子一樣,要麽在渠道表麵覆蓋一些材料,減少水分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麵積。要麽就事合理規劃水利設施的布局,盡量縮短水流在地表的停留時間,讓水盡快到達需要灌溉的地方。”張誌成說道。
“那肯定事第二個方便!”這是王力憑借直覺的選擇。
一條依托於塔裏木河這條中國最長的內陸河所修建的總幹渠,距離絕對不會短。想要在整個渠麵都覆蓋上防蒸發的材料,那比給一萬萬個茶杯扣上蓋子還難!何況這種材料不知道有沒有,即便有,肯定也很貴,以現在國內的條件肯定生產不出,那還得進口。哪怕是老大哥有,也是別人的東西。人家的東西,拿來用,多少都得有代價!但第二個就不同了,讓布局更加合理,這是他們目前不依托外力條件就能做到的,無非就是多花些心血,多費些力氣。
張誌成點了點頭,對於王力的判斷表示認可。“你說得對,從現實角度來看,合理規劃水利設施布局確實是當下更可行的辦法。但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對整個工程區域進行更細致的勘測和分析。”
王力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他雖然不懂技術,但這些年在工程隊裏摸爬滾打,也明白其中的複雜性。“張工,你說咋辦,兄弟們肯定都聽你的,我也會盡全力配合。”
“首先,我們得對地形、地貌進行更精確的測量,找出水流最順暢、距離最短的路線。這不僅能減少水流在地表的停留時間,還能降低工程成本。”
王力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表示理解。“行,我這就去安排人手,明天就出發勘測。”
“先別急。”張誌成攔住了王力,“我們得做好充分準備。我先把技術骨幹們召集起來,研究一下具體的方案,爭取做到萬無一失。你也去通知一下隊員們,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
王力轉身離開,去傳達張誌成的安排。張誌成則坐在桌前,開始整理手頭的資料,為即將到來的勘測方案研討會做準備。
晚飯前,技術骨幹們齊聚在工作棚裏。“大家也都看到了,今天大劉和小張帶回來的數據,這邊蒸發量可以說巨大!所以,咱們必須把路線方案做到最優,做得滴水不漏!”張誌成說道。
眾人的目光紛紛聚焦在桌上攤開的圖紙上,那彎彎曲曲的線條,已經成了決定這場水利戰役勝負的關鍵密碼。
“張工,我覺得咱們可以參考以前其他地區的水利工程案例,看看人家在地形複雜的情況下是怎麽規劃線路的。”
張誌成微微頷首,目光鼓勵他繼續說下去“想法不錯,不過南疆這地方特殊,氣候、地形都和別處不一樣,借鑒歸借鑒,還得結合咱們這兒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張工,我在想,咱們能不能利用一些自然的地勢,比如低窪地或者山穀,來引導水流?這樣既能減少工程量,說不定還能讓水流更順暢。”
“好主意!”張誌成眼睛一亮,“這就需要咱們在勘測的時候更加細致,把每一處地形的特點都摸清楚。尤其是去往村子裏的路線,更得好好琢磨。其中有一個野湖,咱們得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利用起來!”
不知不覺,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戈壁灘的夜晚格外寒冷,與白天的酷熱形成鮮明對比。王力生起了爐子,爐火時不時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為這緊張的討論增添了幾分溫暖的氣息。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討論,又結合前期工作的成果,一個初步的水流路線方案漸漸成型。這個方案綜合了大家的意見,詳細規劃了重點區域、人員分工以及行為規範。雖然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已經勾勒出了清晰的輪廓。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方案從嘴裏、紙麵,落到這片戈壁灘上。張誌成決定帶著儀器,親自走一遍這條以後可能會是水流的路,沿途對此進行詳細的記錄,盡最大努力確保萬無一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