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後記

字數:1678   加入書籤

A+A-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國運所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們以

    “不與民爭利

    “的胸懷,在

    “風頭水尾

    “的惡劣環境中,用鐵鍬和扁擔譜寫了一曲水利建設的壯歌。這些水利工程不僅改變了新疆的自然麵貌,更在無形中鑄就了共和國的邊疆長城,成為國運昌盛的重要基石。

    “有水就有綠洲,無水則為荒漠

    “,這是兵團人最樸素也最深刻的認識。1954年兵團成立之初,麵對南北疆廣袤的戈壁荒漠,兵團戰士發揚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的南泥灣精神,在塔克拉瑪幹和古爾班通古特兩大沙漠邊緣,開始了規模空前的墾荒造田運動。他們人拉肩扛,挖渠引水,在荒漠戈壁上修建起引水、蓄水、輸水和配水等一係列水利工程。沒有現代化機械,就用雙手和簡單的工具。沒有專業技術,就在實踐中摸索前進。正是這種不畏艱難的拚搏精神,讓一片片

    “希望的田野

    “在戈壁灘上奇跡般出現。兵團水利建設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其改變了自然地理,更在於其重塑了人文地理。在瑪納斯河流域,兵團建設了新疆首個獨立建設、規模最大的肯斯瓦特水利樞紐工程,使下遊灌區350萬畝耕地灌溉保證率從不足75%提高到95%。在葉爾羌河上遊,被譽為

    “新疆三峽

    “的阿爾塔什水利樞紐馴服了奔騰的河水,讓下遊農牧民告別千年水患,造福流域240萬百姓。這些工程不僅是物質的豐碑,更是精神的象征,它們將兵團人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

    “的精神永遠鐫刻在了新疆大地上。水利興則邊疆穩,水運暢則國運昌。兵團的水利建設從一開始就與國家安全和邊疆穩定緊密相連。通過修建水庫149座、幹支鬥各類渠道37萬公裏、大中小各類灌區86處,兵團逐步建成了具有灌溉、供水、防洪、生態保護功能的水利工程體係。這些水利設施不僅保障了農業生產,更在無形中鞏固了邊疆防禦,為新疆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基礎。水,在這裏超越了其自然屬性,成為連接軍民、穩固邊疆的重要紐帶。回望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兵團水利戰士們的汗水已化作綠洲的甘霖,他們的足跡已變成阡陌的軌跡。今天,當我們看到新疆2571萬畝灌溉土地上豐收的景象,看到206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田裏茁壯成長的作物,我們不僅看到了水利工程的物質成果,更看到了兵團精神的不朽傳承。水運與國運,在這一刻達成了最完美的統一!兵團水利工程不僅改變了新疆的自然生態,更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成為共和國邊疆治理的典範。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依然需要發揚這種

    “戰天鬥地

    “的兵團精神,讓水利工程繼續成為穩固邊疆的基石。因為,一個懂得治水的民族,必將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一個善於用水的國家,必將走向更加繁榮的明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