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撈柴火
字數:5102 加入書籤
暮色像一塊巨大的黑色幕布,緩緩落下,將整個山林籠罩其中。
林宇他們終於結束了殺野豬的忙碌,每個人都累得精疲力竭。由於人手短缺,整個過程忙得焦頭爛額,根本不像傳統殺年豬那般熱熱鬧鬧,人多力量大,還能一起做上一桌豐盛的殺豬菜。
等天色完全暗下來,伸手不見五指,一家人便圍坐在守山人大叔楊友江家溫暖的炕上。
昏黃的燈光搖曳著,映照著每個人疲憊卻滿足的臉龐。
桌上,一盤冒著熱氣的野豬肉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王大春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裏細細咀嚼,忍不住讚歎道“這野豬肉,味道就是不一樣,野豬都是瘦肉,不像那些大肥肉,吃著膩人。”
林宇聽了,頓時笑出聲來,調侃道“大春哥,這年頭,要是能吃上肉就算是過年了,你還挑有沒有肥肉?”
“嘿嘿,我就那麽一說。”王大春撓了撓頭,憨憨地笑了,那笑容裏帶著幾分質樸。
在這個年代,山裏人家大多都會養豬。
養豬對於山裏人來說,雖然也不是件輕鬆的事,但好在有大自然的饋贈。若是飼料不夠,他們便去山間采些豬草,剁碎後和飼料一起煮熟,便能將豬養的很好。
可漁村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養豬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奢望。
養豬需要大量的飼料,而漁村沒有山裏那樣豐富的自然資源,無法輕易獲取豬草。從買豬羔子開始,一直養到年底,這期間的花費不是一般人家能夠負擔得起的。
所以,在漁村,能吃上一頓豬肉,那可真是一件稀罕事。
飯桌上,兩個孩子的歡快模樣格外引人注目。
他們眼睛瞪得圓溜溜的,直勾勾地盯著那盤野豬肉,小臉蛋因為興奮而漲得通紅。
小手迫不及待地抓起肉塊,狼吞虎咽地往嘴裏塞,嘴角沾滿了油花也毫不在意,時不時還發出&nbp;“吧唧吧唧”&nbp;的聲響,吃得那叫一個香。
王玉芬夾起一塊肉,輕輕放到楊友江的碗裏,笑著說道“大哥,你多吃點,這幾天可多虧你幫忙了。”
楊友江連忙擺手,又把肉夾回王玉芬碗裏,“妹子,你太客氣了,我這天天在山裏,吃肉的機會可比你們多,你多吃點補補。”
兩人你來我往,互相謙讓,溫馨的氛圍彌漫在整個屋子裏。
這時,楊友江放下筷子,感慨道“今天弄這一頭野豬,可耽誤了一下午。”
林宇接過話茬“沒事,不差這半天,時間還充裕著呢。”
楊友江神色變得有些凝重,接著說“這山裏的野獸多,今天多虧遇到的是野豬,要是野狼什麽的,可就麻煩大了。”
說著,他看向王玉芬,“大妹子,接下來這幾天你就別跟著去放山了,帶著兩個孩子在家,到時候給我們做做飯就行。”
林宇也跟著點頭,勸母親王玉芬“媽,大叔說得對,放山還是有危險的。”
想到白天出現的危險,王玉芬沒有猶豫,當即就同意了。
吃完飯,天色已晚,林宇他們也沒回家,直接在楊友江家住下了。
楊友江家是三間房大平房,分東西涼屋,中間是廚房,東北人稱作外地。
王玉芬帶著兩個孩子睡西屋,林宇和王大春跟著楊友江睡東屋。接下來的幾天,他們都按照這樣的安排,一心撲在放山上。
四天的時間轉瞬即逝,放山的山坡已經變得光禿禿的,而山坡下卻堆滿了高高的柴火。林宇看著這些柴火,滿意地說“這些柴火足夠了,接下來大家就要把這些柴火撈回去。”
這時候,林宇的目光被一棵核桃樹吸引。
這棵核桃樹長得極為挺拔,枝幹筆直,上麵還錯落分布著不少枝杈。林宇二話不說,拿起工具便將它砍了下來。
隨後,他手腳麻利地把核桃樹上的枝葉一一砍掉,隻留下枝杈部分,而那枝幹的長度,剛好不足他的身高。
楊友江看到林宇這一係列動作,頓時一臉詫異,忍不住開口道“小宇,你行啊,這門道也知道?”
王大春則滿臉好奇,湊上前問道“啥門道呀?”
林宇嗬嗬一笑,賣了個關子“大春哥,看到沒有,這將是我們往回撈柴火的關鍵東西。”
王大春將信將疑,撓了撓頭說“這不就是核桃樹幹嗎?咋就能成關鍵了?”
林宇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一邊用工具將核桃樹枝杈的主幹頭削出一個尖,一邊耐心解釋“你可別小瞧了它,這裏是山道,馬車上不來,咱們得一捆一捆地把柴火撈回去。你想想,要是用雙手撈,那能撈得動嗎?你看好了。”
說著,林宇拿著處理好的核桃枝幹走到一捆柴火麵前,他先將柴火的根部抬起,然後把核桃樹幹被削出尖的部分順著柴火的縫隙,精準地插了進去。緊接著,林宇手腕靈活一轉,枝丫部分就穩穩地卡住了捆柴火的繩子,瞬間,柴火就被固定得結結實實。
林宇拍了拍手,繼續給王大春解釋“這東西把柴火卡牢固後,往下撈柴火的時候,我們隻需要扛著這核桃樹幹,就能輕輕鬆鬆把柴火往前拖動。而且,這樣做我們還不用彎腰,柴火遇到路上的凹凸和石頭,也不會有太大阻力。等累了的時候,還能停下來,把核桃樹幹往地上一杵就行。你說,它是不是關鍵?”
王大春恍然大悟,看著林宇手中的核桃樹幹,佩服地豎起了大拇指。
“小宇,你咋就能這麽聰明呢?這法子,我這榆木腦袋,累死也想不出來啊。”
林宇聽到這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我聰明個啥,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在門頭村呆過,這些都是跟那邊的老人學到的。”
王大春聽後,微微點頭,沒有懷疑。
畢竟,林宇確實在門頭村呆過一段時間,或許真如他所說,是在那時候學會了這些生活的技巧。
一旁的楊友江笑著插了進來“嗬嗬,沒想到,小宇懂得不少,大春你也可得好好學學。既然都講解明白了,我就不浪費口舌了。趕緊找一根和小雨那核桃木差不多的,砍一根,咱們開始往回撈柴火了,趁著這天兒還早,多弄些回去。”
很快,楊友江和王大春都找到了合適的木頭,學著林宇的樣子,將頂部削尖。
處理好了之後,林宇率先扛起一根插好柴火的核桃樹幹,他深吸一口氣,調整好姿勢,穩步向前邁出腳步。隨著他的走動,柴火在核桃樹幹的支撐下,有節奏地晃動著,卻始終穩穩當當。
王大春學著林宇的樣子,小心翼翼地扛起自己的那捆柴火。
一開始,他還有些不太適應,腳步略顯慌亂,嘴裏嘀咕著“這玩意兒看著容易,做起來還真不簡單。”
但很快,他就找到了竅門,逐漸掌握了平衡,步伐也變得輕快起來。
他興奮地喊道“嘿,還真行,這核桃樹幹可幫了大忙了!”
三人沿著蜿蜒的山路,扛著柴火慢慢往下走。
柴火的底部在布滿碎石與枯枝的地麵上拖行,發出粗糙的&nbp;“沙沙”&nbp;聲,那聲音帶著一股質樸的力量,每一下摩擦都像是大地與他們勞作的對話,節奏隨著步伐時緩時急。
與此同時,不遠處的溪流歡快地流淌著,溪水撞擊石頭,發出清脆悅耳的&nbp;“嘩嘩”&nbp;聲。這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韻律。
時而柴火的&nbp;“沙沙”&nbp;聲蓋過了溪流聲;時而溪流的&nbp;“嘩嘩”&nbp;聲又占據了上風,好聽極了。
他們三人穿梭在山林與山腳之間,腳步從未停歇。一趟一趟的往返,終於,最後一捆柴火被穩穩地放在了山腳下的空地上,他們用了整整兩天,將砍好的所有柴火都撈了回來。
此時的楊友江,汗水浸濕了他的衣衫,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滾落,但他的眼神中滿是完成任務的滿足。
他走到林宇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爽朗地說道“小宇啊,你看你們家需要多少?往車上裝就行了,這一捆柴大概有五六十斤,多點少點都無所謂。都是自己人,別太見外。”
說著,他咧開嘴笑了,露出一口被煙熏得有些發黃的牙齒,笑容裏帶著山裏人特有的豪爽與質樸。
林宇聽後,頓時就笑了,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神情。
他連忙擺手,認真地說道“大叔,這事兒可不能馬虎,得稱重。你幫了我們這麽大的忙,我們可不能總占你便宜。”
在林宇看來,哪怕是關係不錯,也應該明算賬,這樣情誼才能長久。
“行,那就聽你的,我進屋去拿秤。”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