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研究?可控核聚變的新方向!
字數:8396 加入書籤
蘇東市,城市會議中心主廳。
張碩坐在講台的中央,正在進行‘源點論研究方向’的講話,第一部分內容,談的是基礎力關係模型的‘計算數學’方向。
整個會場一片安靜。
當說完了電磁力、引力的關聯模型研究方向後,台下的學者們心中都充滿了驚訝和震撼,還有些人感到心潮澎湃。
很多學者前來參加會議,都是被所謂神秘飛行器、引力場測試所吸引。
現在輿論上已經傳言神秘飛行器就是引力場技術測試,而引力場技術,就是基於張碩團隊的實驗研究成果。
實驗研究成果的基礎是什麽呢?
這個問題隻有頂尖的物理學家才能進行一定的推測,而且推測的結論也能百分百確定。
現在能確定了。
張碩團隊的實驗研究就是基於對於“電磁力、引力的理論關聯模型”的求解,不管是求出近似解組,還是說以實驗的方式,研究出參數解之間的關係,結果都是一樣的。
“電磁力、引力的理論關聯模型”,對應的每一個解組都代表一個全新的實驗基礎。
直白來說,就是以電磁力來製造引力,研究兩者的轉化以及共同性關係,甚至是研究人為製造引力的技術。
好多人都感覺非常震撼,同時,也明白了源點論計算數學的方向,就是通過對於基礎力之間的關係,進行計算或實驗求解,來作為實驗或者技術研究的理論支持。
張碩團隊的實驗成果證實了電磁力、引力的理論關聯模型,去研究理論關聯模型,方向自然是非常廣闊的。
一個數學模型,解集甚至可以說是無限多的。
隻要研究出其中的一個,那麽就能以此為作為基礎來進行實驗,甚至是直接研究出技術。
好多學者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進行研究了。
蒂恩法比亞諾可以說,比其他人快一步,他的團隊早已經開始研究理論模型。
正因為如此,他聽著張碩的發言心情複雜。
一方麵,確定了自己團隊的研究方向沒有問題。
另一方麵……
難啊!
一個數學模型,要求出一個解組,聽起來似乎沒什麽,但隻要進行研究才知道有多麽困難。
這個模型實在太複雜了,複雜到想要理解都非常困難的程度,而涉及到的參數很多都需要基礎實驗數據支持。
有了足夠多的基礎實驗數據,才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數學解析,並進一步的研究解組。
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做很多的實驗。
好消息是研究的路線非常清晰,以此有大量實驗積累後,通過實驗測定引力信號似乎並不困難。
壞消息當然是研究非常複雜,解組的研究充滿了不確定性,也許得到的解組,需求的磁場強度可能超過10t。
這樣的解組,就隻能進行普通的實驗來測定數據,根本無法進行應用轉化。
所以,運氣不好的情況下,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經費,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研究出一個能轉化為應用技術的解組。
“哪有那麽容易啊!”
“即便隻是想測定引力信號,都需要投入大量經費進行實驗,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行……”
“最終是否能完成,也需要一點運氣成分。”
“至於製造引力場的技術……”
蒂恩法比亞諾思索著直搖頭,他覺得自己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研究,都需要有中彩票大獎的運氣。
這樣才能真正研究出一個能轉化應用技術的解組。
……
講台上,張碩還在繼續說著源點論的研究方向。
他談過了計算數學的方向,慢慢就轉到了理論研究方向,“基礎力關係框架,是理論核心。”
“框架才隻有基礎的支撐,需要更多理論內容來完善,理論的研究,不止是基礎力關係,還可以拓展去解析其他物理現象……”
他展開說了起來。
這部分內容講的是完善基礎力模型框架。
基礎力模型框架,核心支撐就是研究基礎力之間的關係,電磁力、引力的理論關聯隻是其中之一。
這就是像是作畫一樣,比如,要完成一個栩栩如生的畫作,基礎力關係就是畫作的線條。
如果想要讓畫作更加的豐富,就必須填充顏色以及對細節進行完善,也就是理論的拓展研究,去以基礎力關係解析各種物理現象。
其關聯的物理現象有很多,包括核聚變、衰變,也包括最常見的電子受力、量子震蕩等等。
除了微觀以及宏觀可見的現象以外,也包括一些能觀測到的天文學現象。
理論拓展,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的。
張碩所說的內容中,就能看到源點論涵蓋的範圍有多大,讓一些對於理論理解不深入的學者,感到非常的震撼。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係。”
“源點論,可以說是源點物理吧?我相信這會是未來百年內物理學最主要的研究內容。”
“這是真正的大一統理論啊!”
“找出四大基礎力的共通性,也就能找到‘源點’,就直接解決了四大力的統一問題,到時候,所有的現象都可以以統一的理論進行解釋。”
“太了不起了。”
好多人都感覺心潮澎湃,他們認為源點論將成為物理的盛宴,物理學也會以此為,再次迎來爆發式的發展。
那不止關係到物理理論,也關係到人類的科技發展。
……
在張碩的發言結束以後,會議的開幕式就結束了。
之後就進入到主題的環節。
學術會議,主題自然是學術報告。
同領域的學者們能依托會議的平台,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可以談理論研究合作,實驗合作等等。
當然,會議主辦方負責的是組織學術報告,也包括一些大型機構團隊的實驗報告。
有一部分大型實驗報告是在城市會議中心進行的,而一些專業性的理論報告,都被安排在源點論研究中心。
會議的第一天,大多數都是一些實驗報告。
高能所混亂力場研究組(前c組)、費米實驗室等,都會做混亂力場方向的實驗報告,他們針對的是電磁幹涉超子衰變實驗。
這個實驗可以用來研究混亂力場,而混亂力場是一種共同性複雜場力,其研究對於了解新物理發現以及拓展理論研究意義重大。
張碩的項目團隊也會公開一些實驗數據信息。
他們所公開的實驗數據信息,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因為其和引力信號的實驗有關。
全世界範圍來說,隻有張碩團隊測定到了引力信號,他們真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其發布的實驗數據也能夠指導其他團隊、研究機構的實驗方向。
其他收到做報告的還包括科學院超導實驗室、量子物理研究所,他們的研究就和實驗支持設備技術有關係了。
比如,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為混亂力場以及離子態物質控製,提供了超高電磁場發生裝置。
量子物理研究所,則是和高能所混亂力場研究組合作,針對超子衰變過程中的量子現象,做出了一定的實驗測定。
這些數據也能給混亂力場的研究提供支持。
等等。
除了費米實驗室以外,其他做實驗報告都是國內機構和團隊。
這是因為國際上很多知名機構都否定了源點論,自然也就不會受到會議邀請了。
張碩連續聽了幾個報告,隨後就返回了源點論研究中心。
源點論研究中心已經分出了幾個廳,專門用來做理論報告,評審團隊也邀請了一些頂尖學者。
評審團隊中也有一些年輕人的身影,比如,理論辦公室的郭華、劉明昆。
郭華、劉明昆,都是30多歲的年紀,相對還是很年輕的,但作為源點論研究方向的評審已經足夠了。
這主要是因為新物理方向研究的人很少。
都是頂尖的學者,從事的都是粒子標準模型、弦理論或是量子物理的研究。
源點論,根本找不到人。
任何的學術領域,都可以用‘跨行如隔山’來形容,非源點論方向的學者,去做源點論方向理論的評審就不適合了。
研究的評審必須對於理論基礎非常精通,並且有一定的拓展性研究成果。
幾個年輕評審中也出現了一個白人身影,名字叫鄧恩博萊,是一名來自法國裏昂的理論物理學家。
在最終發布基礎力關係框架時,鄧恩博萊就開始從事基礎力關係的理論研究,還發表了好幾篇不錯的研究成果。
他以基礎力關係解釋了量子邊緣現象。
張碩也讀過鄧恩博萊的論文,並對其中的數學解析,以及關係性解釋內容非常讚歎。
在返回理論中心以後,張碩馬上就投入到評審工作中。
這次會議上做報告的頂尖學者也有不少人,包括高能所理論物理研究辦公室的嚴明。
在國內的理論物理領域,嚴明的名氣還是很大的,隻不過他研究的是弦理論,放在源點論領域,可以算是個轉行的新人。
不過嚴明的水平非常高,他所準備的研究,有一大堆的數學邏輯分析內容還是很精彩的。
張碩作為評審也聽的很認真,他對於嚴明的研究也很讚歎,並在報告結束後,給了很高的評價。
這是因為嚴明的數學邏輯研究,讓係統任務提升了不少進度。
張碩認真聽報告的目的也在於此,他希望一些新的研究能帶來靈感才能夠繼續提升任務進度。
‘電磁力和強力的理論關聯’提升還是不大,進度隻有百分之47,主要還是因為研究難度太高。
‘可轉化為應用技術的電磁力、引力關係模型近似求解’,研究難度相對低一些,而且是一項循環任務,進度已經達到了‘67’。
“會議結束以後,又能找到全新的‘應用解組’。”
“到時候,又是對應的引力技術,也許需求會更低、製造的引力強度更高?”
“以此研究出的引力飛行器,或許會變得非常靈活……”
張碩對此還是很期待的。
……
會議進行第三天的上午,是張碩的報告時間。
很多學者已經非常期待了。
張碩的報告被安排在理論中心最大的一間報告廳,廳內有三百多個座位。
報告廳是可以隨意進出的。
很多人都擔心找不到座位,幹脆很早就來占座,並開始討論張碩的研究報告。
《核聚變中強力、電磁力協同和反應關聯》。
這是公開的報告標題。
“這應該是以基礎力關係,對核聚變反應的解析?”
“看起來像是,張碩教授不是說過,基礎力關係解析其他現象,是源點論研究的主要理論方向?”
“他自己也在做這方麵的研究……”
“真是期待啊!”
“如果能以全新的角度去解析核聚變現象,是不是就能夠支持全新的實驗方式?”
“這對於推動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有重大意義!”
很多人討論起可控核聚變理論和技術問題,有人還覺得張碩是準備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
在眾多的討論聲中,張碩來到了會場走上了講台,麵對台下露出了禮貌的微笑。
隨後,就正式進入報告中。
報告廳的投屏已經展示了標題《核聚變中強力、電磁力協同和反應關聯》。
這一個c級難度的理論研究,也是專門為會議報告準備的,主體內容是闡述電磁力、強力在核聚變反應中的作用描述。
張碩從開始做介紹,一直到講解數學邏輯,花費了大概有十幾分鍾,和其他人想的一樣,報告主體內容就是以闡述兩個力和核聚變反應的理論關聯。
但隨後一段話,頓時讓會場安靜下來,“其存在的共通性,一直在影響核聚變反應。”
“從剛才的結論,也就是3、7,聯係在一起可以發現,當電磁力、強力處在共同性範圍時,會製造出混亂力場。”
“以此,強力效果會受到限製,粒子活躍性以及反應速度進行幹擾,你就會直接影響到反應。”
“每一個磁場強的數值,都會有一個對應的共通性強力範圍,那麽是不是可以認為,某種特定的磁場強度變化,就可以影響核聚變反應的速率?”
“從理論上是說得通的,我認為,也是具有實驗的可行性!”
話音一路,會場頓時變得嘈雜起來。
張碩隻是闡述一種可能性,也就是通過磁場強度變化的調節,來對於核聚變反應速率進行控製。
但是,其意義非常重大。
根本不需要什麽托卡馬克裝置,就直接可以通過不斷變化的磁場,來穩定性控製核聚變反應速率。
如果研究是正確的,豈不就代表一種全新的核聚變反應控製方式,也是一種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方法新方式。
托卡馬克裝置控製核聚變,現有的技術支持下,似乎已經陷入了停滯狀態,即便有研究成果也是非常小的。
新方向……
也許就可行呢?
到時候,人類豈不是就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