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個重磅消息!搶手人才!
字數:8940 加入書籤
張碩所做的研究標題是《核聚變中強力、電磁力協同和反應關聯》,報告內容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的基礎內容,主體是聯係核聚變反應原理,進行電磁力、強力與反應關聯的數學分析,也就是從基礎力關係的角度,去闡述核聚變反應。
第二部分則是拓展,就和源點論直接相關了,是以電磁力、強力關聯的共通性基礎,闡述其影響反應速率的數學原理。
最後一部分則是總結,以第二部分的結論為基礎,認為可以通過調節磁場強度,來穩定控製核聚變的反應速率。
在報告完成以後,很多人都感覺非常的驚訝。
報告的標題已經說明了研究內容,再加上是張碩的報告,第一部分並沒有出乎意料。
在會議開始的時候,張碩的發言說明了源點論研究方向,他的研究是理論方向,也就是以基礎力關聯來聯係其他物理現象。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完全沒有想到的。
尤其是第三部分,以理論為基礎說明了一種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新方法。
這種方法是否可行呢?
很多學者都忍不住開始了討論,“理論基礎是沒什麽問題,其中的數學分析非常精彩,而且是張碩教授的研究……”
“張碩教授的研究也不一定,對吧?學術不能搞個人崇拜,核聚變反應,說能夠通過調節磁場來控製反應速率……聽起來有些不靠譜。”
“到目前隻是理論是否可行,還要繼續深入的研究,而且,理論也是不完善的。”
“就算理論完善,誰會為這種理論買單呢?研究投入肯定會很大吧。”
“一種全新的控製核聚變的方法,投入絕對是海量的。”
“但如果真能成功,就可以解決控製核聚變的問題。”
“也不一定吧,即便能夠實現電子控製,但可能會碰到其他的技術問題,就像托卡馬克裝置一樣。”
“至少現在,托卡馬克裝置控製核聚變,技術上已經很難有質的突破了,新方法也值得一試。”
會場最前排。
張碩被好幾個學者圍住了,也在說著研究問題,“這是我在研究電磁力、強力關聯的過程中,聯係核聚變所做的一個拓展研究。”
“可行性?也許吧,我認為可行,但也不可行。即便電磁幹涉反應能夠實現,可能也會碰到其他的問題。”
“現在還隻是理論,理論也需要繼續完善,而且要研究技術,就需要很多的基礎實驗……”
這是事實。
張碩能確定的就是理論沒有問題,也就是電磁調節確實可以影響到核聚變的反應速率。
如果做很多的基礎實驗,就一定能夠檢測到電磁變化對核聚變反應速率的影響。
但要說以此實現可控核聚變,可行性是很難說的,沒有基礎實驗的支持下,技術參數是不確定的。
比如,電磁調控需求非常高,變化頻率非常快。
這就產生了一個技術精度的問題。
托卡馬克裝置控製核聚變,最大的問題是材料性能跟不上,同時,控製精度上也有很多問題。
電磁調控來影響核聚變反應速率,後者的問題更大一些,也就是現有的技術可能會無法實現所需求的控製精度,又或者,無法製造所需要超高磁場。
在說完了研究的問題以後,邱成文感興趣的問道,“張碩,你是準備研究核聚變嗎?”
不少人都認真聽著。
“可能會吧。”張碩給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
邱成文笑道,“如果能以基礎力關聯的理論方向,研究出一種控製核聚變的新技術不管是否能轉化為應用,相信對於理論以及科技都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說,意義重大!”
好多人不由跟著點頭。
邱成文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即便新的技術依舊不能夠讓核聚變實現應用,卻能說明基礎力關聯可以拓展其他的物理以及科技。
一些沒實現大規模應用的技術,都能夠以基礎力關聯進行理論解析,進而找到實現應用的方式。
這對於理論發展和科技研發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核聚變新的控製技術,也會成為源點論拓展方向的旗幟性研究。
現在人類科技有很多關鍵的技術,都隻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並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應用覆蓋。
還有一些技術,已經有應用基礎,但因為其成本原因,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應用。
超導技術就是典型的例子。
即便是高溫超導材料,也需要液氮來進行環境冷卻,自然就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應用。
若是能夠以基礎力關聯,對於超導理論機製進行論證,進而支持製造出需求更低、性價比更高的超導材料,也就能讓超導技術實現更大範圍的應用,讓科技取得快速的進步。
這些都是可以期待的。
在上午的會議結束以後,很多人還在討論張碩的研究報告。
有些知名學者則是碰到了記者,記者們對於張碩的研究也很感興趣,他們詢問了學者們的看法。
“張碩教授的報告非常精彩,他的研究是以基礎力關聯去分析核聚變反應。”
“其拓展了一種控製核聚變的新方法,也許會在未來幫助實現人類掌控核聚變。”
“張碩教授非常的天才,他正在研究核聚變問題,也許可以期待,這個領域能有新的進步……”
張碩發表的研究和核聚變直接相關,很多學者自然而然就認為他開始研究核聚變。
但有些人並不這麽看。
比如,周建明。
周建明在科技工業局工作,參與過很多保密性的項目研究,他知道佟智國團隊的研究,也知道高曉申請的能源項目。
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穩定性控製,可是以電磁力幹涉製造能源的技術,單元素物質就可以直接作為原材料,而且能源製造效率非常高。
其基礎以及控製穩定性,要比核聚變強的多。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術,才代表未來的能源技術。”
“核聚變?控製係數那麽高,而且不穩定,原材料還需要放射性的氚……”
“張碩教授不可能去研究可控核聚變!”
“這個理論研究,也許就隻是引導一個方向而已……”
周建明的猜測隻對了一半。
張碩確實無心去研究控製核聚變技術,準確的說,是通過可控核聚變來掌握新的能源技術。
‘原子核核力拆分’比核聚變的能量效率高的多,控製需求則是低很多。
‘原子核核力拆分’,已經能夠讓人類實現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清潔能源。
核聚變相關的理論研究,隻是研究過程中附帶做出來的,而報告上的內容,則是專門為會議準備的。
張碩倒是對於核聚變非常感興趣,但感興趣的並不隻是‘可控’,而是可控的前提下,實現電磁力的直接轉化。
‘可控’,隻是技術實現的必要的過程而已。
核聚變的控製隻是第一步,但實現核聚變控製,電磁調控隻是一種方式,更有希望實現的是‘內部離子物質散發強力幹擾’。
後者才是實驗方向。
在實現了核聚變的控製以後,就可以實現直接轉化電磁力,也就是直接在輸出電力。
這才是最終目的。
核聚變的控製隻是第一步,而現在的關鍵是測定強力數值問題,他還是非常期待核物理所那邊托卡馬克裝置的改造工作。
在測定了強力數值問題以後,再進一步的完善理論,並以理論為基礎,進行‘離子物質內部幹擾’的實驗,就可以實現核聚變的控製。
下一步,就可以研究‘氫彈電池’技術了。
……
會議,繼續進行。
張碩繼續擔任報告的評審,他也會和其他人交流理論研究問題,同時,也談起了和會議相關的工作。
他們決定讓源點論國際研究會議,成為一個間斷性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
現在是第一次會議,後續每隔一段時間就召開一次會議。
張碩的建議是一年召開一次,因為源點論是物理學研究的新方向,新的方向、新的,再加上很多學者參與,研究進展速度就會很快,一年召開一次會議,就能收到大量優秀的研究論文。
第二個議題就是會議獎項問題,就像是國際上其他的學術會議,源點論研究會議,也會製定一些獎項。
現在已經確定的有兩個獎項,一個是會議優秀論文獎,另一個是源點物理獎。
會議優秀論文獎,是評選上一次會議最優秀的論文,會給予獎金和證書獎勵。
源點物理獎,則是評選出上一年最優秀的源點論方向的理論研究,同樣也是給予獎金和證書獎勵。
第三個議題就是會議論文收錄以及創辦學術期刊。
會議論文收錄,會和各大論文科學引文檢索數據庫合作,讓會議收錄論文直接進入到各大科學引文檢索,比如,sci、csic。
學術期刊,名字叫做《源點物理》。
在會議結束以後,會成立《源點物理》委員會和編輯部,直接歸屬源點論研究中心管理。
同時,也會聘任知名度高的學者擔任審稿編輯。
等等。
相關的細節性工作,張碩就不參與了,他隻負責發展大方向的決策問題。
……
源點論國際研究會議,召開了四天時間。
第四天的下午,城市會議中心主廳進行了會議的閉幕式,也就是對會議過程的總結以及宣布下一次會議工作的決策。
會議結束以後,張碩也感覺非常的疲憊,連續四天的會議,參與了方方麵麵的工作,確實讓精力耗費了很多。
但是,收獲也是很大的。
源點論的宣傳、發展是一方麵,他個人的直接收獲,則是兩個任務的進度都有不小的進展。
‘電磁力和強力的理論關聯’,進度已經提升到了百分之51。
‘可轉化為應用技術的電磁力、引力關係模型近似求解’,進度則是達到了‘89’,很快就能得到一組全新的應用解。
張碩對此還是非常期待的。
他希望的應用解組能實現超越,就能讓引力製造技術實現突破。
……
在會議結束後,國內外媒體對會議進行了報道。
會議有兩個重磅消息,第一個就是確定了新物理研究方向,或者說,是引力技術的實現方式,也就是對電磁力、引力的關聯模型進行求解。
“每一個解組可能都代表一種全新的實驗基礎,甚至是全新的科技……”
張碩在會議上的發言,傳遍了整個世界。
好多專業學者對他的發言進行分析,“也就是說,每一個解組都對應一種引力製造技術。”
“技術和解組內的參數直接相關。”
“比如,1t的磁場強度以及關聯的離子態媒介物質參數等,就能一起製造出對應的引力信號,甚至是引力場。”
“但也許2t也可以,但其他的參數也要進行調整,這和解組有關,而兩者實現製造的引力場也存在不同。”
“如果隻是以實驗方式進行研究,因為涉及到的參數眾多,幾乎不可能實現引力轉化。”
“所以,主研究方向還是對於電磁力引力的關聯模型進行求解。”
在一係列的報道中,毫無疑問的是,電磁力、引力的關聯模型被重視起來。
這個模型直接關係到了引力技術研究。
好多科學機構都宣布要針對‘電磁力磁、引力的關聯模型’進行求解研究,還想沒有投入高額的經費以及進行相關的人才引進工作。
一時間,計算數學方向的學者,更確切的說,是對於數學模型求解有研究的學者,都變得炙手可熱。
他們成為了各大科學機構的搶手人才。
同時,理論物理方向的學者,也受到了追捧。
如果追溯到幾年以前,即便是在國際上,理論物理方向的學者也是受忽略的群體。
學術領域,理論物理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但因為和應用的關聯不大,理論物理一直是‘純投入’的領域。
理論物理方向學者,想獲得高校的教授職位都是很困難的,除非是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名氣,又或者完成了影響力重大的研究。
現在就不一樣了。
好多科學機構都紛紛引入理論物理方向的人才,他們需要相關的學者去研究源點論,或者說,是去研究電磁力、引力的關聯模型。
隻有對關聯模型更加了解,才能去指導計算求解以及實驗的研究方向。
這方麵最大的受益人是鄧恩博蘭。
鄧恩博萊,放在國際上根本名不見傳,他隻是裏昂大學的一名物理副教授。
在會議結束以後,好多媒體都對鄧恩博萊進行報道,因為他完成了好幾個源點論方向的研究。
鄧恩博萊都感覺像是做夢一樣。
之前因為研究源點論,他的一些研究成果都根本不被接受,有些幹脆隨意發在了網上,還引來了一大堆嘲諷。
其中甚至還包括一些裏昂大學的學生。
現在這有好多媒體對他進行報道,一些研究也被不斷的吹捧,感覺就像是多麽重大一樣。
媒體報道隻是一方麵,裏昂大學都主動和他簽訂新合同,希望聘用他為終身教授。
這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
鄧恩博萊卻有些猶豫了,因為有好幾個更著名的大學對他拋出了橄欖枝。
其中甚至包括劍橋大學、蘇黎世理工大學以及加州理工大學,每一個都比裏昂大學更有名氣,也更有影響力。
這還真是個艱難的選擇。
第二個重磅消息,就是張碩在研究核聚變,而且以理論研究出一種全新控製核聚變的方式。
國際上有很多相關的討論,其中有些是認為研究是可行的,有些則認為不可能實現。
在學術圈範圍內,看好和不看好各占一半。
在公眾輿論上,看好的聲音更多,因為張碩是個學術明星,好多人都對他非常崇拜。
如果隻看公眾輿論消息,仿佛新的技術已經確定下來,甚至不需要幾年時間,人類就能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