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34章 從市中心流放到了郊外……
字數:4654 加入書籤
朱鏡靜乃是朱元璋和成穆貴妃孫氏的女兒,自幼便與朱有容感情深厚。
洪武九年,臨安公主下嫁韓國公李善長之子李祺,此時已然新婚兩年有餘。
二女相見,雙手緊緊相握,卻沉默無言。
自打臨安公主朱鏡靜嫁到韓國公府,二人已然兩年多未見了。
沒想到二人再次相見,竟是在這樣的情景之下。
朱鏡靜終於打破了沉默,她望著朱有容,眼中閃過一絲哀傷:
“妹妹,沒想到你我再見麵會是這般場景。
這韓國公府,如今已是風雨飄搖,我身為李家婦,也難免受到牽連。”
朱有容聞言,輕輕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姐姐,這怪不得旁人,都是命啊。
隻是沒想到,我們姐妹二人,竟會在這般境地重逢。”
朱鏡靜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擔憂:“妹妹,那胡惟庸真的謀反了?
父皇他怎麽樣?有沒有受到什麽傷害?”
朱有容輕輕拍了拍朱鏡靜的手背,以示安慰:
“姐姐放心,父皇無礙。他老人家多麽有智慧,多麽神武,胡惟庸在他眼裏不過是個跳梁小醜罷了。
隻是這次的事情鬧得太大,連累了不少人。”
朱鏡靜聞言,輕輕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哀傷:“可惜啊,如今我也是階下囚了。”
朱有容見長姐麵露哀傷,心中亦是不忍,連忙勸慰道:
“姐姐,你可是父皇的女兒,他怎麽會對你下手?你且放心便是。
待此事查清,定能還你清白。”
朱鏡靜聞言,眼眶微紅,輕聲道:“妹妹,你可知這朝中局勢複雜,人心難測。
我雖為公主,卻也難逃這世事紛擾。隻盼父皇能念及舊日情分....”
江臨在一旁看著這對姐妹情深,雖說老朱清算李善長的事件提前了,不過事情的結局大概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記得史書上記載,當時李善長之子李琪因是駙馬,饒了一命,跟著公主被流放了。
流放的地點是江浦,而這個江浦就在應天府的西北部。
從市中心流放到了郊區……
老朱對女兒還是很疼愛的!
這時,朱鏡靜看向一旁的江臨,眉頭微蹙,帶著幾分好奇與不解,緩緩開口:
“這位大人如此年輕有為,為何我沒有見過?莫非是新晉的官員?”
江臨聞言,拱手行禮,聲音沉穩:“微臣江臨,見過臨安公主。
微臣初入朝堂,蒙陛下厚愛,得以擔任此次欽差之職。”
朱鏡靜輕輕點頭:“原來如此,江大人年輕有為,未來可期。”
朱有容說:“姐姐,他是江臨,也是我的心上人。
父皇已然有了將我許配給他的打算,隻待時機成熟,便會下旨賜婚。”
朱鏡靜笑著說道:“妹妹,你自幼便聰明伶俐,
如今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姐姐真的很為你高興。
隻希望江大人能如你所說,是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也希望江大人能好好待你,護你一世周全。”
朱有容羞澀地點頭,眼中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姐姐放心,江臨他對我極好,我相信他會是我一生的依靠。”
江臨在一旁聽得真切:“公主殿下放心,
微臣定不負公主所托,定當傾盡所有,護有容周全。”
朱鏡靜聞言,滿意地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有江大人這句話,我便放心了。妹妹,你一定要幸福。”
查抄結束後,江臨押運著一幹人等前往應天府。
車隊浩浩蕩蕩,穿過繁華的街道,無數百姓駐足圍觀,議論紛紛。
“這韓國公府也倒了,真是世事難料啊!”
“是啊,想當年韓國公是何等的風光,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
“聽說是因為牽涉到謀反案......”
李家人被押解在車隊中,神色黯然,口中不斷喊著冤屈:“我們是冤枉的!韓國公一生為國為民,怎麽可能謀反!”
江臨並沒有把李善長五花大綁,而是給予了他馬車禮遇。
畢竟,在朱元璋正式給李善長定罪之前,誰也奈何不了他這位曾經的開國元勳。
途經西湖,車隊緩緩停下。
李善長望向窗外,眼中閃過一絲懷念:“江大人,老夫還想再在西湖走一走,可否陪我走一走?”
江臨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點頭答應:“自是可以,晚輩有幸能陪韓國公一遊西湖。”
於是,江臨和李善長下了馬車,從斷橋殘雪處開始漫步。
西湖的美景如畫,波光粼粼的湖麵,垂柳依依的堤岸,讓人心曠神怡。
江臨沒有讓其他人跟過來,隻留下自己和李善長靜靜地走在西湖邊。
而朱有容和徐妙清則去了一旁參觀西湖的美景。
江臨與李善長並肩走在西湖邊,腳下是細碎的石子路,兩旁是蔥鬱的垂柳。
湖麵波光粼粼,偶爾有幾隻水鳥掠過,留下一串串漣漪。
李善長緩緩開口,打破了周圍的寧靜:“江大人,你跟隨陛下多久了?”
江臨微微欠身,恭敬地回答道:“晚輩有幸得陛下賞識,不過數月之功。”
江臨穿越至今,不過寥寥數月功夫。
但是說起來,這幾個月,倒是精彩的很。
李善長點了點頭,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仿佛陷入了回憶的思緒中,嘴裏念叨道:
“老夫自滁州起便追隨陛下,數十載春秋,也算是見證了大明王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曆程。
老夫想知道,在江大人眼中,陛下是一個怎樣的人?”
江臨心中一驚,連忙低下頭,不敢直視李善長的眼睛:“晚輩不敢妄議陛下。”
李善長輕笑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滄桑:“無妨,老夫與你交談,並非要你評判陛下。
隻是希望你能明白,這世間之人,皆有七情六欲,皆有長短之處。”
江臨聞言,心中不禁一凜。
他謹慎地回答道:“陛下雄韜偉略,文治武功皆為人所敬仰,在晚輩眼中,可比肩秦皇漢武,千古一帝。”
李善長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雄韜偉略?這確實是陛下的一麵。
但江大人可知,陛下也有他的另一麵?”
江臨心中一驚,但麵上依舊保持著恭敬:“晚輩願聞其詳。”
李善長繼續說道:“陛下他,疑心甚重。
這或許是因為他早年曆經磨難,對人心有了太多的戒備。
他雖能識人用人,卻往往難以完全信任他人。
即便是跟隨他多年的功臣,也難免會受到猜疑。”
江臨聞言,心中暗自點頭,這個確實是事實。
他雖未親身經曆那些歲月,但從史書上和這段時間的相處也能感受到朱元璋的多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