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父皇相信我嗎?我能把天捅破!【求月票】

字數:10695   加入書籤

A+A-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宮殿的書案上,李世民換了一身寬鬆的常服,正專注地握著毛筆練字。
    這是他遇到重大事情,最常用的冷靜辦法。
    他覺得,練字的時候能讓自己平心靜氣,從而認真思考自己所麵臨的任何難題。
    雖然接連天災這種事情,他無法避免,但辦法是人想出來的,自古以來,曆朝曆代經曆無數天災,不也照樣存活下來了嗎?
    他還沒聽說過哪個朝代,哪個國家是因為天災而滅國的!
    所以,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應對災情的辦法。
    隻不過需要一些時間。
    此時此刻,他剛剛臨摹了一遍王羲之的字,感覺非常滿意,心情也隨之好了起來。
    不過,一副好的作品,若沒人與之欣賞,就會損失不少樂趣。
    而他在寫好之後,左看看,右看看,覺得這麽好一副字,得讓人點評點評,於是就找到了起居郎褚遂良。
    卻聽他漫不經心地道:“褚卿,朕此前聽你說,你對書法頗有研究,對嗎?”
    “這”
    褚遂良聞言,愣了一下,然後恭敬答道:“回陛下,臣對王羲之的書法,確實有些研究。”
    “那你過來看看朕這副字如何,有幾分像王羲之的字?”
    “是!”
    褚遂良應了一聲,立刻起身來到李世民的書案前,小心翼翼的端詳了一遍,躬身道:“陛下的字,雍容豐朗,流利灑脫,筆勢生動遒勁,字裏行間充滿帝王的華貴之氣,有著大氣不可侵犯之感。”
    “嗬嗬.”
    李世民聞言,不禁開心的笑了起來,心情也隨之大好。
    他這一生,沒有什麽太多的業餘愛好,隻對書畫和戰馬特別鍾愛,特別是在書法一道,頗有建樹。
    其書法以隸書見長,曾親自寫過《晉書·王羲之傳讚》。
    然而,還沒等李世民高興太久,褚遂良又話鋒一轉,道:“但是,這字也不像王羲之的字。”
    “嗯?”
    李世民臉上的笑容一僵,頓時有些不悅地道:“怎麽不像?朕臨摹的是王羲之的《樂毅論》,你不是說《樂毅論》乃天下第一正書嗎?”
    “回陛下,臣自然知道您臨摹的是王羲之的《樂毅論》,但臣覺得這字,確實不像王羲之的字,不知陛下能否將您臨摹的《樂毅論》,給臣看看?”褚遂良一臉誠懇地說道。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連忙命侍從將王羲之的《樂毅論》書法帖呈上來。
    隻見褚遂良小心翼翼的打開錦盒,將那卷書帖輕輕展開,目光落在那卷書帖上,初時露出一副驚歎之色,可片刻之後,
    眉頭就微微皺了起來,仔細端詳片刻後,眼神也隨之堅定,卻又露出一副猶豫之色,不知該怎麽開口。
    李世民見他神色有異,問道:“褚卿,怎麽了?莫非你覺得這字帖有問題?”
    褚遂良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沉聲道:“陛下,臣雖然不願壞了陛下的興致,但臣若不說,有欺君之嫌,請陛下明察!”
    聽到這話,李世民心頭一沉,但還是一臉平靜地道:“有什麽就說,朕恕你無罪!”
    “謝陛下!”
    褚遂良恭敬一禮,又斟酌似的道:“不瞞陛下,以臣對王羲之書法的研究,這《樂毅論》書帖.恐怕是贗品。”
    “什麽?!”
    李世民吃了一驚,不由得追問道:“褚卿何出此言?這字之神韻,以提按,絞轉豐富運筆,皆與王羲之筆法契合,怎麽會是假的?”
    褚遂良聞言,緩緩起身,指著書帖上的幾個字道:“陛下請看,這幾個字的筆法雖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在細微處卻破綻百出。以臣對王羲之筆法的了解,其轉折處圓潤自如,而此字略顯生硬。”
    “看似有王羲之筆法神韻,但刻意模仿的痕跡展露無疑,且墨色的濃淡變化,也有些不自然。算是高明的仿品罷了。”
    “再者,真品字帖曆經歲月沉澱,墨色更應該醇厚古樸,而且這紙張也不像晉朝時的紙張,沒有歲月痕跡和獨特質感!”
    聽到這些分析,李世民好不容易恢複的心情,頓時一掃而光,反而變得越來越糟糕。
    他再次審視那卷書帖,眼神中帶著不甘和疑惑。
    殿內一片死寂,沒有人敢發出一點聲音。
    良久,李世民才長歎一聲:“罷了,褚卿能有此等見識,當真名不虛傳,朕信你。隻是此等寶物竟不是真品,實在可惜。”
    褚遂良知道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的寵愛,不忍再打擊他,連忙勸慰道:“陛下不必灰心,天下寶物,皆為陛下所有,日後若尋得王羲之書帖,臣會仔細為陛下甄別,但願《蘭亭集序》也能歸陛下所有,這樣,臣也能大飽眼福。”
    “嗬嗬.”
    李世民笑了:“你還惦記著《蘭亭集序》呢?朕也想看看那舉世無雙的《蘭亭集序》,隻可惜,連朕都不知道它的蹤跡!”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臣相信,總有一日,《蘭亭集序》會現身於世,入我大唐宮廷。”
    “嗯,褚卿所言有理。”
    李世民點了點頭,目光中又恢複了幾分堅毅:“你說的不錯,功夫不負有心人,朕也相信朕付出的一切,一定會有回報!”
    說著,扭頭朝一旁的宮侍道:“將這幅字帖掛起來,時刻警醒朕,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諾!”
    宮侍應諾一聲,很快就將這幅假字帖掛了起來。
    這時,門外忽地傳來一道稟報聲:“陛下,太子求見,說是要跟陛下進行一場男人與男人間的對話!”
    “嗬!”
    李世民聽到這新奇的說辭,不由笑了:“一個九歲的儒子,妄談什麽男人與男人的對話,真是不知所謂!”
    說著,忽又想起什麽似的,收斂笑容,擺手道:“讓他進來!”
    不多時,李承乾就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從殿外走了進來。
    剛入殿中,他就看到了站在李世民不遠處的褚遂良,不禁眉頭一皺。
    雖然他現在還不認識褚遂良,但自己明明就已經跟李世民打了招呼,要進行一場男人與男人間的對話,這家夥怎麽如此不識趣?
    莫非腦子不好使?
    眼見李承乾站在門口,死死盯著褚遂良,卻不搭理自己,李世民眼睛微微一眯,而後忍不住輕咳了兩聲,淡淡道:“褚卿,你先下去吧!”
    “啊?哦,是”
    褚遂良反應了一瞬,連忙躬身離開了大殿。
    其他宮侍見狀,也紛紛離開了,給皇帝與太子留出單獨談話的空間。
    但是,太子並沒有急於開口,而是平靜地看著皇帝。
    直到皇帝被他看得有些不耐煩,主動開口詢問:“你是不是想跟朕談談?”
    “跟父皇有什麽好談的!”李承乾平靜地應道。
    李世民眉頭一皺,冷冷道:“看來你是不想談!”
    “我早就想跟父皇談了!”
    “那你想談什麽!”
    “父皇不知道我想談什麽嗎?”
    “朕怎麽知道你想談什麽!”
    “不是你召我入宮的嗎?”
    “這”
    李世民反應了一瞬,旋即冷哼道:“那就談!”
    “談就談!”
    李世民:“.”
    李承乾:“.”
    父子倆互相對視,皆是不語。
    隔了片刻,才見李世民主動走進李世民旁邊的坐墊,隨意坐下來道:“為什麽要將爺爺趕到太原去?”
    “你在質問朕嗎?”李世民臉色一沉。
    “沒有,我隻是想問問其中的原由。”
    “哼,朕做什麽事,用不著你過問!”
    李承乾眉頭微蹙,而後抬頭看向李世民,語氣無奈地道:“咱們一家人,真要鬧成這樣嗎?”
    “鬧成這樣,還不是因為你!”
    李世民提起這個就一肚子的火,旋即有些不忿地道:“你們爺孫做的那些事,可有想過朕的感受?朕是大唐皇帝,你們置朕的顏麵於何地?!”
    “那父皇覺得,是顏麵重要,還是天下重要?”李承乾平靜地反問。
    李世民微微一愣,不由道:“你什麽意思?”
    “敢問父皇,兒臣離開長安後,有哪一件事做錯了?有哪一件事不是為大唐好?還是說,父皇覺得,兒臣這個太子不稱職?”李承乾眨了眨眼睛,連續反問道。
    “這”
    李世民語塞。
    雖然他與兒子存在很多隔閡與矛盾,但不可否認的是,李承乾這個兒子,確實非常優秀。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大唐有利的事。
    別看江陵的小商品經濟,像是在瞎折騰,但江陵的稅收是最多的,特別是商稅。
    以前他從未想過,商稅會這麽多。
    就連一直重視農業稅,將商稅視若牛毛的戶部,都在向他上奏,想要在全國推行商稅。
    足可見江陵對大唐的影響。
    而江陵能有今天,不能說全部,但絕對與李承乾脫不了幹係。
    所以,李承乾這個太子,肯定是稱職的。
    如果算上朔方的功勞,李承乾可以說是曆朝曆代的太子典範。
    然而也正因為兒子太優秀,才讓李世民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希望兒子不要這麽優秀。
    可是,這樣的希望,他能說出來嗎?
    都說望子成龍,哪有當父親的希望兒子不優秀的!
    於是乎,整個大殿再次陷入寂靜。
    也不知過了多久,李世民才長長的歎了口氣,首次以皇帝與太子之外的口吻,輕聲道:“承乾,我知道你很聰明,也很有能力,但你應該以古代賢明的帝王為學習典範,不應該像我這樣。我做錯了很多事,你不要以為我成功了,就是對的。”
    “有時候,成功與失敗,不能說明一切,你明白嗎?”
    “我”
    李承乾的心微微一顫,有些驚詫的看著李世民,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李世民用如此‘誠懇’的口吻跟他說話。
    在以往,李世民對他這位長子,一直都是十分威嚴的。
    沉默了片刻,李承乾撇了撇嘴,正色道:“我當然明白,但我也沒想跟父皇學習,我想走的路,跟父皇也不一樣。”
    “而且,父皇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我能做到的,父皇同樣做不到,我們父子是兩種不同的性格因此,我希望父皇不要幹涉我想做的事,同時,我也會盡量配合父皇想做的事,如此一來,咱們父子井水不犯河水,共治天下,定能讓大唐走向盛世。”
    “.”
    李世民聞言,臉都氣綠了。
    小小年紀,野心倒是不小,居然還想跟自己共治天下?!
    什麽叫我能做到的,你不一定能做到,我做不到的,你能做到?敢情誇你兩句,你尾巴就翹上天了?分不清大小王了是吧?!
    “呼”
    深吸一口氣,李世民強自壓下心中的怒氣,沉沉地道:“你說你能配合我,做我想做的事,那旱災祈雨的事,你有幾分把握?”
    “這”
    李承乾遲疑了一下,然後眼珠子一轉,笑吟吟地道:“我不是在問父皇,為什麽將爺爺趕去太原嗎?”
    “誰說我將他趕去太原了?”
    李世民沒好氣地說了一句,然後皺眉解釋道:“下個月是你奶奶的祭日,我打算讓皇室宗親回太原祭祖,你爺爺也多年沒回太原了,想當初我們太原起兵的時候,還去晉祠祭拜了唐叔虞,這次回去,也順便去看看,算是還願吧!”
    “啊?”
    李承乾表情一懵,想不到會是這樣的原因,不由滿臉尷尬。
    他還以為李二陛下真的想將李淵趕回老家,從此與自己生離死別。
    不過,他又有些好奇,於是忍不住追問道:“我記得以往咱們不用回太原祭祖啊,在太廟祭祖不就行了嗎?”
    “以往是以往,現在是現在,這件事朕自有安排,你無需多問,現在說說祈雨的事!”李世民不容置疑的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又略微沉默,然後淡淡地道:“祈雨的事,沒什麽好說的,我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做到。”
    “這”
    李世民聞言,不由地再次語塞。
    雖然他早就意識到,眼前這個兒子多半還深藏著驚世駭俗的手段,但祈雨之事,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差錯,即使李承乾當麵向他承諾,他也依舊有些擔憂。
    更何況,現在大唐麵臨的不止旱災,還有蝗災。
    因此,無論李承乾之前表現出來的能力,如何不同尋常,李世民都不可能將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畢竟在他看來,即便李承乾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左右上天的安排。
    而天要下雨,哪是人能說了算的?
    如果人真能控製天意,那他就不是人了。
    當然,李世民也不可能阻止李承乾祈雨,因為太子祈雨之事,已經傳遍天下了。
    除非他想讓李唐失信於天下,否則是無法阻止李承乾祈雨的。
    這樣想想,李世民覺得,既然無法阻止李承乾祈雨,那就給予他最大的幫助。
    不管他能否祈雨成功,先保住命再說。
    想到這裏,李世民深深看了李承乾一眼,旋即轉身走向書案,提筆寫下一道手敕,遞給李承乾道:“祈雨的事,朕已下令讓太常寺全力協助你,不管能否成功,活著回來!”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不禁滿臉古怪的接過手敕,道:“父皇是在擔心我祈雨會死嗎?”
    “哼!”
    李世民冷哼一聲,然後正色道:“祈雨的危險,別說你不知道!”
    “對啊!我知道啊!這麽危險的事,父皇還交給我,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什麽過分,是你自己答應要祈雨的!”
    “嗬!”
    李承乾笑了:“我為什麽答應祈雨,父皇心裏就沒點數嗎?”
    “你!”
    李世民氣得有些臉紅,但也沒有跟兒子爭辯,畢竟這件事確實是他理虧,不過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愧疚,反而調侃似的笑道:“這就是你說的,男人與男人的對話?”
    “哦,這件事兒臣還沒有開口。”
    李承乾恍然似的點了點頭,然後吧啦吧啦地道;“父皇,我的東宮屬官,還沒有在吏部登記造冊,也沒有正式的官袍,魚符。在回來的路上,我問了舅舅,他說現在的吏部尚書是老舅公。但我跟他不熟,您幫我跟他知會一聲.讓他趕緊安排。還有,此次朔方大捷,蘇定方,薛仁貴他們立了不小的功勞,得給他們封賞一個不錯的爵位,好讓他們光宗耀祖!”
    “.”
    李世民聞言,雙目漸漸眯了起來,皺眉凝望著李承乾。
    雖然他早就剝奪了太子的東宮屬官選任權,但這件事還沒有擺在台麵上,也就是說,李承乾現在還不知道此事。
    如果他現在拒絕了李承乾,也就意味著將這件事擺在了台麵上。
    隻見他臉上露出了幾許讓李承乾看不懂的笑容,然後淡淡地說了一個字:“好!”
    李承乾沒想到李世民這麽容易就答應了,不禁有些意外,但還是忍不住拍著胸膛向李世民保證:“父皇您相信我!這雨包的!我能將天捅個窟窿!”
    李世民笑了笑,沒有說話。
    很快,李承乾就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而就在李承乾離開不久,李世民臉上的笑容就徐徐收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琢磨的笑意。
    “男人與男人的對話,首先得你有實力,你有嗎?”
    李世民臉上的笑意,儼然有種優勢在我的感覺。
    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與李承乾的實力,明顯是不對等的。
    哪有弱者向強者索要公平的。
    而這時,無舌看到李承乾從殿內走出來,適時地走了進來,低聲稟告道:“陛下,霍國公有密奏讓奴婢交給您!”
    “什麽密奏?”
    李世民正鄙夷兒子拎不清自己有幾斤幾兩,以為手中有兩支戰力不俗的衛率,就敢跟自己說什麽共治天下,這種笑話的時候,忽聽無舌稟告,不由得微微一愣。
    隻見無舌又小心翼翼地道:“奴婢也不知道密奏的內容,請陛下親自查看。”
    說著,他便恭敬地遞上了柴紹的密奏。
    李世民見狀,眉頭一皺,也沒有多說廢話,直接就拆開密奏,展開讀了起來。
    隻見上麵開頭就是一句醒目的話。
    “啟稟陛下,太子東宮有一支五千人的突厥精騎,名曰狼牙衛!”
    “什麽!?”
    李世民麵色一驚,表情著實有些錯愕,就連他拿著密奏的手,都不禁抖了一下。
    這,這怎麽可能?!
    那逆子怎麽可能有一支五千人的突厥精騎?!
    他從哪弄來的?!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滿1000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