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李二!你省省吧!那瘸子已經死了!!【求月票】

字數:10495   加入書籤

A+A-


    “誒,你們聽說了嗎?陛下要改封親王了?”
    “你聽誰說的!別胡說八道,當心陛下懲罰你!”
    “我沒有胡說,是真的,我看漢王和衛王都上朝了!”
    “啊?真的嗎?”
    “真的真的,我也看見了!”
    “噓!你們不要命了啊!快去幹活.”
    宮苑深深,卻不是一個能藏得住事的地方。
    任何宮裏的風吹草動,都瞞不過這些卑微如沙粒的宮侍。
    他們知道的事情,甚至連宮裏的嬪妃都不知道。
    比如,正在假山後麵賞花的陰妃和小楊妃。
    隻見陰妃用體貼的微笑,掩飾著複雜而又嫉妒的內心,在那群宮女離開之後不久,適時的折斷一支粉紅色的桃花,插在小楊妃的鬢角,笑道:“妹妹插上這支花,愈發美若天仙了。”
    “比起皇後,我可要遜色不少呢!”
    小楊妃笑了笑,也隨手折了一支桃花,遞給陰妃道:“姐姐應該將最美的花送給皇後才是!”
    “嗬嗬,妹妹所言極是!”
    陰妃尬笑著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李祐與李元昌,不知從哪個草堆裏跑出來,滿頭大汗的朝她招呼:“母妃,我要跟小王叔去劃船,您讓紫薇幫我煮一碗銀耳蓮子羹,我回來喝,要冰鎮的!”
    “我也想喝!”李元昌捅了捅李祐的胳膊。
    李祐反應了一瞬,然後笑著補充道:“煮兩碗,小王叔說他也想喝!”
    李元昌聞言,不由滿臉羞紅,逃也似的拉著李祐跑了。
    陰妃與小楊妃見狀,相視一笑。
    自從李淵跟李承乾離開大安宮後,李淵那些嬪妃和兒子的處境就變得十分尷尬。
    不說節衣縮食,但一應開銷,都受到了限製。
    特別是最近災情嚴重,李世民在宮裏開源節流,她們的日子也開始變得難過了起來。
    而目送李祐與李元昌離開的陰妃,在這時,也不由得歎了口氣,道:“隻怕照這樣下去,以後,我們這些人,也要跟著養蠶扶桑了!”
    “嗬嗬.”小楊妃笑著搖了搖頭,道:“養蠶扶桑,也算有事做,總比什麽事都不做強。”
    “聽你這意思,陛下封你個養蠶妃,你也樂意?”
    “做個養蠶妃,也沒什麽不好的。”
    “怎麽,你就不為你兒子考慮一下嗎?”
    陰妃忍不住問了一句,然後環顧四周,發現沒人經過,又壓低聲音道:“你沒聽說嗎,陛下要改封衛王,漢王了。”
    “聽說了,但那又怎樣呢?什麽王,還不是皇帝說了算,不當皇帝,都一樣。”
    “呃,”
    陰妃嘴角一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於是寒暄了幾句,便離開了。
    而目送她離開後的小楊妃,則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她從心裏鄙夷陰妃的淺薄,她怎麽能讀懂‘將欲取之,必固之’的道理呢?
    說起來,她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不是很容易。
    這段時間在宮裏,她不敢與其他嬪妃爭寵,也不敢在長孫皇後麵前多言。
    究其原因,還是她的身份比較特殊。
    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怎麽可能不會為自己兒子著想。
    可她麵對的不是李二陛下的其他嬪妃,而是長孫皇後。
    隻要長孫皇後還在,她就不可能有出路。
    所以,她隻能不爭不搶,好好伺候李世民,等待時機。
    倘若有一天,她能取代長孫皇後,那她兒子就不止是曹王了。“她能戴桃花多少年呢?”
    小楊妃隨手摘下鬢角的那支桃花,一邊把玩,一邊想著。
    另一邊。
    剛剛離開的陰妃,一回到寢宮,就看到了自己弟弟陰弘智。
    隻見他一改往日的出入隨意,臉上顯現出從未有過的莊重,朝陰妃跪地行禮道:“臣弟參見陰妃!”
    “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多禮?再說,你怎麽想起到我這裏來了?”
    陰妃笑著打量了一眼這位弟弟,抬手示意侍女紫薇給他看座。
    但是,當陰弘智站起來的時候,陰妃卻從他眉宇間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憤愾。
    她的心頓時提到了半空中,問道:“出了什麽事,讓你如此生氣?”
    陰弘智看了眼紫薇,後者立刻識趣的退出了房間。
    等房間裏隻剩下姐弟二人,才聽陰弘智滿是憤愾地道:“他李家殺了我們全家,現在連祐兒也開始苛待了,真不知道以後會怎麽對我們姐弟!”
    “啊!你大膽!竟敢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
    陰妃嚇了一跳,身體不自覺地向前傾去,一掌遮住了陰弘智的嘴,訓斥道:“你不要命了!?”
    陰弘智搖了搖頭,口裏嗡嗡了兩句,然後撫開陰妃的手,鄭重其事地道:“姐姐,你知道陛下連巢王妃的兒子都封王了嗎?那可是李元吉的齊王妃啊!”
    “什麽!?”
    陰妃滿臉愕然,她怎麽也沒想到,李世民對小楊妃如此寵愛。
    再聯想到小楊妃剛才那無所謂的態度,她頓時也有些生氣起來,不由沉聲追問道:“你沒有去上朝,你怎麽知道此事的?”
    “嗬!”
    陰弘智冷笑一聲,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說完,然後意味深長地看著陰妃,又道:“姐姐若還記得父親的好,就要為咱們祐兒多爭取。否則父親泉下有知,也不會心安!”
    “這”
    陰妃聞言,頓時語塞。
    與此同時,太極殿。
    當眾臣聽聞李世民要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李元吉,受封李元吉的封地的時候,整個人都驚呆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李世民會這樣做。
    但李承乾卻表現得很是淡然。
    因為曆史上的李世民,確實這樣幹了。
    而且還差點將曹王李明的母親小楊妃立為了皇後。
    那麽,他為什麽會這樣幹呢?
    很簡單的原因就是,為了鞏固李唐皇室的江山。
    別看他登基之初,大肆削減封王,但他削減的,都是李淵一脈的封王,或者異姓封王。
    而他自己的兒子,可是一個也沒落下的,全都封了親王。
    那麽,他為什麽要將自己兒子,過繼給李元吉呢?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現在的政治格局。
    別看李世民給自己兒子,封了這個王,那個王,但這些封王的封地,大都在世家門閥手中。
    也就是說,他兒子的封王,名不副實。
    要知道,宗室的封王,如果不能從封地獲取收益,就得從宗室的內庫裏撥款,補助他們。
    現在這些封王,年紀還小,不需要太多的補助,可是,他們總有長大的一天。
    一旦他們娶妻生子,這種補助將會成倍增長。
    結果可以參考明朝的結果。
    所以,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從封地獲取收益。
    但剛才已經說了,封地在世家門閥的手中,你想要強行掠奪別人的家產,就得做好跟世家大族開戰的準備。
    而以大唐目前的政治格局,能這樣做嗎?
    很明顯不能。
    因為前文說了,大唐的皇帝,不是明、清兩朝的皇帝,沒有高度的君權集中,是與世家大族共治天下的社會形態。
    所以,李世民想要兵不血刃的奪走世家大族的家產,隻能從道義上下手。
    因為李元吉的封地,本就應該由李元吉的兒子繼承,關隴楊氏曾經依附李元吉,自然不會反對李元吉的兒子。
    隻要占據了這個道義,再收回封地,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次,在李承乾看來,李世民這樣做,也有報複三弟李元吉的意思。
    因為李元吉在被殺之前,處處算計李世民,如果李世民不先發製人,除掉李元吉,李世民很有可能會被李元吉算計而死。
    所以,李世民報複李元吉,也是很正常的事。
    畢竟李世民不是什麽高德大賢,他的報複心,一直都很強。
    把別人殺了,再占了別人老婆,然後和別人老婆生了個兒子,還把這個兒子過繼給他,還要美其名曰的說,免得斷了人家的香火。
    這種手段,豈是陰狠毒辣等文字能表述得清的?
    也難為了李元吉,沒有從地下爬起來跟李世民再幹一架!
    這尼瑪的!
    真是一位好哥哥!
    但是,還有一點李承乾沒有搞明白,那就是,為什麽李世民將李泰,李恪也召來了。
    難不成,李世民也想將李泰,李恪過繼給大哥李建成?
    這不太可能吧,曆史上沒這回事啊?
    就在李承乾疑惑不解的時候,裴寂突然開口了:“陛下,臣覺得此事不妥!”
    “是啊陛下!海陵王是反賊,您兒子怎麽能過繼給他呢?!”
    “陛下,臣也覺得此事不妥!海陵王的封地,是太上皇讓楊氏代管的,沒有什麽名不正,言不順之說!”
    “陛下,臣等附議!”
    隨著裴寂的話音落下,幾名武德老臣紛紛附和。
    李世民眉頭微皺,正欲開口。
    就在這時,左仆射蕭瑀站了出來,持笏道:“陛下是打算行分封製嗎?”
    嘩!
    全場嘩然!
    眾臣聽到蕭瑀的話,紛紛驚醒過來,不由滿臉詫異的看著李世民。
    特別是長孫無忌等關隴貴族,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李世民見狀,卻沒有理他們,而是不置可否地道:“既然左仆射提到了分封製,朕想問問你,周與秦,為何一長一短?”
    “這”
    蕭瑀遲疑了一下,若有所思地道:“商紂失道,武王得人心而興。周與六國和睦共處,秦始皇卻挑釁生事,雖得天下卻失人心。雖同為暴力奪權,但人心向背決定其國運之長短。”
    “哈哈哈!”
    李世民聞言,忽地仰頭大笑,而後滿臉戲謔地看著蕭瑀,繼續道:“蕭愛卿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周以德治國,仁政施天下。秦則相反,以力得天下,卻無法以力治天下。奪天下可借武力,治天下則需順應民心。”
    此話一出,眾臣麵麵相覷。
    而李承乾則深深的看了眼李二陛下,陷入了沉思。
    很明顯,李二陛下的心思昭然若揭,他向往周朝八百年國運。
    但是,他卻沒有明說,而是繼續試探眾臣的想法。
    卻聽他又笑著道:“諸位大臣,朕欲問長治久安之策?你們可有高見?”
    “這”
    眾臣聞言,互相對視,卻無人站出來奏對。
    直到李世民再次將目光落在蕭瑀身上:“蕭愛卿,朕問你,三代能長治久安,三代之後,為何不行?”
    蕭瑀想了想,道:“三代之所以能長治久安,是因為分封製,三代之後,秦行郡縣製,故而速亡!”
    此言一出,眾臣心裏一咯噔。
    但卻正中李世民下懷。
    夏、商、周三代的國運,皆超過了四百年,自秦廢分封至隋朝,除北魏之外,政權皆短命。
    這說明什麽,說明分封才是正道啊!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讚成分封,比如吏部尚書高士廉。
    隻見他持笏道:“陛下,臣以為,國家命運自有定數,與皇帝的英明,官員的賢能,密切相關,並不是施行什麽製度,國家就能長久。”
    “而且,分封世襲會阻礙賢良之路,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
    “是啊陛下,分封難以保證後代同樣賢明,若後代出了不孝子孫,對百姓將會造成傷害,同時也會給朝廷帶來撤封或保留的兩難境地。”禮部尚書楊師道隨聲附和道。
    “那依楊愛卿之見,該如何讓國家長治久安呢?”李世民反問道。
    楊師道沉吟了一下,道:“依臣之見,可以學習漢光武帝劉秀,隻給爵位和賦稅,而非實權。”
    “嗯”
    李世民點了點頭,既沒否認,也沒答應,而是將目光落在了魏征身上,笑著道:“魏征,你平時不是話最多嗎?怎麽今日啞巴了?”
    “陛下以為臣話多,那是因為陛下錯多,陛下不犯錯,臣就無話可說!”
    魏征麵無表情地回懟道。
    李世民嘴角一抽,滿臉尷尬,旋即沒好氣地道:“那你說說,如何讓國家長治久安!”
    “陛下在問臣之前,臣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了,但臣的想法,可能與其他大臣不同!”
    “怎麽不同?”
    “回陛下,臣以為,若施行分封製,勢必會導致朝廷稅收減少,這樣一來,朝廷隻靠關中稅收,很難維持朝廷運轉!”
    說到這裏,魏征不由看了眼李承乾,又道:“比如朔方的大捷,以及現如今對突厥的作戰,沒有地方稅收做支撐,朝廷如何麵對強敵?”
    聽到這話,眾臣互相對視,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其實,他們非常明白分封製的弊端,比如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皆是前車之鑒。
    再比如,秦與隋的二世而亡,並非因廢分封行郡縣。
    然而,李世民為求國運永昌,他們根本不敢直言。
    直到許敬宗從朝臣隊列中站出來,笑嗬嗬地道:“陛下,依臣之見,不如分封親王之子,以州縣相隔,互相製約。他們必須服從中央法令,不得擅自施刑。”
    “嗬!”
    聽到這話,李世民終於笑了:“許卿此言有理,既然朕將兒子過繼給了元吉,封了曹王,那朕也不能虧待自己兒子!”
    說完,扭頭看了眼李承乾,又看向無舌,擺手道:“宣旨吧!”
    好家夥!
    原來陛下在等著我們下套呢?
    眾臣聽到宣旨,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隻見無舌轉身拿起聖旨,高聲念道:“大唐皇帝製曰:衛王李泰,漢王李恪,接旨——!”
    “臣,李泰,李恪接旨!”
    李泰,李恪,恭恭敬敬地從李承乾身後走出來,在越過李承乾的時候,李泰還不動聲色的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看得李承乾臉色一沉。
    之前他還不明白,小胖子為何會在長孫皇後麵前挑釁自己,現在他算是明白了。
    原來,小胖子早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旨意,所以才會那麽囂張。
    “嗬,曆史要重演了嗎?”
    李承乾回過味來,嘴角不由微微上揚。
    卻聽無舌又高聲念道:“大唐皇帝令,改封衛王李泰為越王,並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都督常,海,潤,楚,舒,廬,濠,壽,歙,蘇,杭,宣,東睦,南和等十六州,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
    改封漢王李恪為蜀王,並受封益州大都督,都督益,綿,簡,雅,眉,邛六州!”
    轟動!
    全場轟動!
    眾臣怎麽也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如此寵愛自己兒子,一口氣封了二十二州給李泰,就連李恪都有六州。
    再反觀太子李承乾,隻有區區一州。
    陛下這麽做,就不怕太子心裏不平衡嗎?
    想到這裏,眾臣不由紛紛看向李承乾,隻見李承乾表情淡然,似乎一點也不在意。
    就連李世民都有些詫異。
    自己都這麽大封特封越王,蜀王了,他怎麽一點也不生氣?
    難不成,他以為自己就隻能將希望寄托在他這個太子身上?
    簡直豈有此理!
    自己好不容易準備的殺招,就這麽刺在了棉花上?!
    李世民越想越氣,以至於還沒有等李泰,李恪滿心歡喜的接旨,就自顧自的宣布了散朝。
    而目送他離去的李承乾,則不屑的撇了撇嘴,嘟囔著道:“你以為你可以斬斷親情,我就不可以嗎?你以為你拿這種偏愛來打擊我,我就會受傷嗎?”
    “省省吧!那瘸子已經死了!!”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萬字更新兌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