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太子騙民!請陛下給天下百姓交代!【求月票】

字數:10448   加入書籤

A+A-


    太極殿內,李世民滿臉戲謔地打趣跪在地上的頡利使者,道:
    “朕記得,上一次頡利派使者來我大唐,是一個叫執失思力的人,這一次,怎麽又換了個人呢?”
    就在三天前,李靖那邊傳來捷報,他們按照李世民的計劃,布置伏兵,再次將頡利打得丟盔棄甲。
    而如今,頡利似乎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處境,不得不派人來大唐求和。
    卻聽跪在地上那名頡利使者訕笑道:
    “陛下與執失思力見麵的時候,在前年秋天,這一次和在下見麵,是在夏天,雖然我對執失思力的事不太了解,但頡利可汗派我來大唐,是向皇帝陛下致敬的!”
    “哦,隻是致敬嗎?”
    李世民恍然似的點了點頭,然後環顧了一圈眾臣,笑道:“那看來,你們應該是有麻煩了。”
    “啊?這”
    頡利使者錯愕了一下,旋即有些尷尬地道:“陛下不知道嗎?我們的麻煩是陛下的將軍們給的,如果陛下能夠製止他們,我們的可汗,願意保衛大唐的北方。”
    “嗬嗬.”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後平靜而淡漠地道:“如果你們能夠製止草原的其他部落,不再給我們添麻煩,倒也不是不能與你們和談。”
    “但是。”
    說著,他話鋒一轉,又接著道:“據朕所知,隻有草原的大可汗,才能製止草原的其他部落。”
    “陛下難道不知道嗎?我們的可汗,其實就是草原所有部落的大可汗!”
    “朕當然知道,朕以為你不知呢!”
    李世民忽地神色一肅,然後目光冷冽的看著頡利使者,道:“朕原本以為你們能製止草原的其他部落,可是,你們讓朕太失望了。就好像你們的可汗不是大可汗一樣!”
    “呃”
    頡利使者聞言,一臉窘迫,但還是硬著頭皮接口道:“不敢欺瞞大唐皇帝陛下,其實我們已經到了最後的地步了,我們需要停戰.”
    轟隆!
    此話一出,眾臣無不興奮。
    一個個激動得捏緊了拳頭。
    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
    特別是渭水之盟後,他們無時無刻不想一雪前恥。
    就連李世民,都激動得站了起來,然後一步一步走到頡利使者麵前,居高臨下的俯視著他,平靜而威嚴地道:“說!為什麽不投降?!”
    “唉!”
    頡利使者歎息一聲,滿臉苦澀地道:“我們可汗說為大唐保衛北方,其實就是投降的意思.”
    “哼!”
    李世民冷哼一聲,顯然不會接受這種委婉的投降方式,然後霸氣側漏地道:“朕要看著頡利,跪在朕麵前,親自投降!”
    “啊?這”
    頡利使者怎麽也沒想到,李世民會提這樣的要求,頓時有些不知所措,但是,還沒等他開口,李世民就轉身走向了皇帝寶座,重新坐了下來,沉沉地道:“你回去告訴頡利,朕的條件,如果他能答應,咱們再談別的!”
    “可是陛下.”
    “回去吧”
    還沒等頡利使者把話說完,李世民就擺手打斷了他。
    很快,他就在幾名禁軍的陪同下,離開了朝堂。
    而目送他離開之後,李世民又環顧了一圈眾臣,淡淡地問道:“諸位愛卿以為,我大唐該不該接受頡利的投降?”
    “這”
    眾臣互相對視了一眼,卻聽裴寂率先開口道:“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既然頡利願意投降,我們可以少犧牲,多獲利。故此,老臣以為,應該接受頡利的投降。”
    “陛下!”
    裴寂的話音剛剛落點,杜如晦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卻聽他語氣凝重的道:“頡利這個人,從來不講信用,此次投降,恐怕隻是緩兵之計,不可輕信!”
    “可是,這次出兵,是將士們的勝利,並非我大唐的國力已經強大到可以一舉解決東突厥了。而要一舉解決東突厥,我認為還要再積累數年時間!”房玄齡沉吟似的說道。
    李世民‘嗯’了一聲,旋即將目光落在唐儉身上,淡淡地問道:“鴻臚卿一直在關注草原那邊,此次頡利派使者來投降,你有什麽看法?”
    唐儉想了想,持笏道:“回陛下,臣覺得,諸位大臣說的都有道理,但據臣所知的草原情況,頡利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如果逼急了,與我大唐魚死網破,對我大唐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我大唐國內也不是一帆風順,還需要有所顧慮。”
    “因此,臣的意見是,能和不如先和,但和的條件要苛,防止以後的反複,對我大唐不利。”
    “嗯”
    聽到這話,李世民沉吟似的點了點頭,然後環顧眾臣道:“和,朕又不甘,不和,目前我們的軍力還不夠,如果能做到鴻臚卿說的和,軍力的元氣還在,那就不怕他們反複.”
    說著,仿佛下定了決心,又沉聲道:“這樣吧,鴻臚卿!”
    “臣在!”
    “你還是親自走一趟草原,看看草原其他部落的情況,最好與頡利,突利都見一見,知己知彼!”
    “是!”
    唐儉恭敬領命,正欲退回隊列,忽聽身後的尉遲恭,冷不防的來了一句:“據臣所知,打突厥應該有太子殿下的一份功勞吧,怎麽不問問太子殿下的意見?”
    嘩!
    全場嘩然!
    眾臣聽到尉遲恭的話,無不臉色一變,紛紛看向皇帝寶座下方的一個小凳子,頓時想起來,太子李承乾正在奉旨聽政。
    就連李世民都忘了這件事,不由滿臉尷尬地看向李承乾,輕咳了一聲,道:“太子有何意見,不妨說出來!”
    “回陛下,臣沒有意見。”
    李承乾聞言,轉身朝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禮。
    眾臣見狀,不由麵麵相覷,心說太子這是怎麽了?怎麽突然轉性了?按理來說,以太子的性格,應該不會讚同和談啊!
    而就在眾臣大感意外的時候,一名崔家禦使從隊列中走了出來,持笏道:“啟稟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微微蹙眉,同樣有些古怪的看了眼李承乾,然後擺手道:“奏來!”
    “陛下,昨日岐州傳來彈劾奏疏,岐州官吏彈劾陳倉縣縣尉劉仁軌,目無法紀,濫用私刑,將岐州車騎都尉魯寧,活活打死在公堂上,請陛下明察!”
    “什麽?!”
    眾臣聞言,大吃一驚。
    就連李承乾都不由有些詫異,想不到大唐居然有這種狠人。
    等等,這個劉仁軌,怎麽有些耳熟呢?
    哦對了!好像是唐朝的一位名臣!
    可這樣的名臣,怎麽會做出這樣的事呢?
    就在李承乾滿心疑惑的同時,李世民臉色鐵青,旋即勃然大怒:“一個縣尉竟敢打死朕的車騎都尉,這怎麽能行?”
    說著,當即朝大理寺卿戴胄下令:“戴胄,朕命令你,派人去將劉仁軌帶到長安,朕要當麵問問他,誰給他的膽子!?”
    “是,臣遵命!”
    戴胄恭敬應了一聲,然後便退到了隊列。
    就在這時,又有一名官員站了出來,持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嗯?”
    李世民眼睛一眯,心說今天是怎麽了?一件事接著一件事,以前可從未發生過這樣的情況,難道是因為自己將太子叫來上朝的緣故?
    這些人是在太子麵前掙表現嗎?
    想到這裏,李世民不禁有些生氣,而後臉色一沉,冷冷地問道:“何事?”
    “啟稟陛下,關內道旱災,日益嚴重,有不少災民,紛紛湧入長安,據說災區已經開始出現亂象,有十幾萬災民正在聚集,嚷嚷著嚷嚷著”
    眼見這名官員說到最後,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李世民沒好氣的嗬斥了一句:“嚷嚷著什麽!快說啊!”
    這名官員聽到李世民的嗬斥,撲通一聲就跪了下去,苦著臉道:“陛下恕罪,臣不敢說”
    “你有什麽不敢說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頓時氣笑了:“當著朕的麵,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誰還能阻止你說!?”
    卻聽這名官員顫巍巍地道:“臣,臣是擔心太子殿下因言殺臣,所以,臣不敢說”
    嘩!
    全場再次嘩然!
    眾臣聞言,無不頭皮發麻,紛紛看向李承乾。
    就連李世民都有些詫異地看向了自己兒子。
    因為李承乾在朝堂上殺過一個彈劾他的四品禦使,現在這名官員說害怕李承乾殺他,不敢明言,簡直是將李承乾推到了風口浪尖。
    如果李承乾不能妥善處理此事,那他以後的名聲可就難說了。
    畢竟因言治罪,在每個朝代都是當權者大忌。
    一旦當權者犯了因言治罪的大忌,而不能妥善處理的,就會被臣子認為不納諫。
    一個不納諫的當權者,往往都是昏君典範。
    這也是李世民剛登基就廣開言路,任憑魏征,孫伏伽奏懟自己,也舍不得殺他們的原因。
    畢竟殺言官,確實有損皇帝形象。
    而李承乾之前的做法,也確實犯了大忌。
    按理來說,作為一個父親,當孩子麵對困難的時候,應該果斷站出來替孩子解決困難。
    但李世民卻沒有站出來幫李承乾解圍。
    因為李承乾主動向他索要權力,觸及了他的底線,他必須要給李承乾一個深刻的教訓。
    因為他不僅是一個父親,還是一個帝王。
    作為一個帝王,李世民很希望自己有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能在自己老了之後,放心的將自己所珍視的一切交給他。
    但是,這其中有個前提,就是自己心甘情願的交出去,而不是被逼著交出去。
    如今,李承乾的成長速度越來越快,快得讓李世民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這讓他十分惱怒,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所以,他必須要讓李承乾知道,想要站到前麵來很容易,但前提是,你能頂住這份壓力。
    如果頂不住,就乖乖的,老老實實的回去當個乖寶寶。
    別想什麽權力不權力的,那根本不是你一個小孩子能玩的。
    “嗬!”
    李承乾笑了,旋即將目光落在了那名官員身上,戲謔道:“你很怕孤嗎?”
    “這”
    那名官員語塞,不敢與李承乾對視。
    看其樣子,無不顯示他對李承乾的害怕。
    而李承乾則饒有興趣的看著他,然後從小凳子上站了起來,緩緩走到他麵前,似笑非笑地道:“如果孤沒猜錯,你想說的應該是,那十幾萬正在聚集的災民,都是為孤來的吧?”
    “既然太子殿下什麽都知道”那名官員聞言,鼓起勇氣似的抬起頭,直視著李承乾道:“敢問太子殿下,如何應對?他們可是嚷嚷著,向你討回公道啊!”
    “嗬!”
    李承乾又笑了:“什麽公道?孤什麽時候欠他們公道了?”
    “敢問太子殿下,您準備的祈雨,如何了?”
    “尚在準備中,還沒有準備好,怎麽了?”
    “哼!”
    那名官員冷哼一聲,旋即無視李承乾,朝李世民持笏道:
    “啟稟陛下,那十幾萬聚集而來的災民,確實是為太子殿下來的,他們嚷嚷著太子殿下欺騙他們,根本不會祈雨,他們要向太子殿下討回公道!”
    “這”
    李世民聞言,心頭一驚。
    這個壓力,明顯超出了他的意料。
    然而,還沒等他開口詢問李承乾的應對之策,朝堂上的大臣,一個接著一個的站了出來,異口同聲道:
    “請陛下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請陛下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請陛下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一道道聲音高亢的進言,帶著咄咄逼人的氣勢,壓得整個大殿的氣氛都凝固了。
    就連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等人,都被這股氣勢給震撼了。
    他們怎麽也想不到,事情會發生得如此突然。
    明明之前還好好的,怎麽一下子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樣子。
    而且,他們事先一點都不知道。
    但隨著朝堂上的大臣,一個接著一個的站出來,他們忽地發現,這些站出來的大臣,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人,即使是他們,也不敢與之抗衡,或者出言幫李承乾說兩句話。
    畢竟世家大族的人,若擰成一股繩,就算是李二陛下,也要忌憚幾分。
    “哈哈哈!”
    正當氣氛陷入無比緊張的時候,李承乾忽地仰頭大笑。
    眾臣一片唏噓。
    就在這時,卻聽裴寂率先開口道:“太子殿下何故發笑?”
    “想到了好笑的事,自然就笑了。”
    李承乾斜眼看了眼裴寂,收斂笑聲道。
    戶部尚書韋津,皺眉道:“敢問太子殿下,什麽事這麽好笑?竟讓你在朝堂上失儀?”
    李承乾想了想,道:“孤聽說,從前有座山,叫做我真山,山裏有座廟,叫做我真廟,廟裏有個和尚,叫我真和尚,和尚有把劍.”
    說到這裏,笑著看向韋津,又道:“敢問韋尚書,這把劍叫什麽劍啊?”
    “這還用說,當然是我真劍啊!”韋津脫口而出道。
    尉遲恭聞言,頓時朗聲大笑:“哈哈哈!韋大人真是個狠人啊,連自己都罵!”
    “是啊!韋大人真賤!”程咬金附和著笑道。
    眾臣也跟著笑了起來。
    韋津臉色唰的一下就紅了,旋即怒視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何故羞辱臣?”
    “因為你賤!”
    李承乾一個冷眼掃過去:“不知道的就別問,顯得你有嘴巴是不?”
    “我!”
    “你什麽你!孤笑什麽,關你屁事!”
    “陛下!”
    “父皇!”
    還沒等韋津向李世民告狀,李承乾就搶先打斷了他,然後朝李世民躬身道:“兒臣請父皇恩準,即刻祈雨!”
    “什麽!?”
    眾臣聞言,大吃一驚。
    特別是那些站出來的世家官員,一個個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承乾。
    他們之所以敢全部站出來,是因為李承乾親口承認他還沒有準備好祈雨。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借此機會,將沒有準備好祈雨,變成不會祈雨,或者根本無法完成祈雨。
    這樣一來,他們就能挾裹那十幾萬災民,打著為天下百姓做主的旗號,將李承乾打落神壇。
    就算不能因此廢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要剝奪李承乾現在擁有的一切權力。
    而李承乾一旦失去現在的權力,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沒用的小孩子,對他們也夠不成任何威脅。
    甚至連李承乾與李淵苦心經營的江陵,也將淪為他們這些世家大族瓜分的盤中餐。
    可是如今,李承乾居然說他要即刻祈雨!
    這是什麽意思?
    他不是沒有準備好嗎?
    他難道不知道祈雨失敗的後果?!
    就在眾世家官員驚異不定的時候,李世民深深看了眼李承乾,然後一字一頓地道:“你準備好了嗎?”
    “父皇相信我嗎?”李承乾笑著反問。
    “回答朕!”
    李世民麵色一肅。
    李承乾撇了撇嘴,旋即攤手道:“既然百姓們等不及了,那就擇日不如撞日,今日就給他們下一場雨,讓他們好好看看,我,大唐太子,李承乾,有沒有騙他們!”
    說著,環顧了一下眾世家官員,又似笑非笑地道:“也讓父皇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看看是誰,在騙他們”
    轟隆!
    眾世家官員聞言,如遭雷擊。
    本來說今天回來加更的,但看時間,寫不完,明天上午,看看能不能寫完發出來。另外,有月票的,記得投我喲,保證完成加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