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李二的老毛病怎麽又犯了?!【月票加更】

字數:9570   加入書籤

A+A-


    “觀音婢!!觀音婢!!!朕要殺了那田舍郎!!殺了他!!”
    一陣咆哮如雷的聲音,從太極殿一直喊到麗正殿,嚇得周遭的宮侍無不瑟瑟發抖,跪拜退讓。
    雖然這已經不是李世民第一次這樣咆哮了,但李世民每次咆哮,都讓人不寒而栗。
    畢竟這位皇帝在戰場上,那可是揮手間,伏屍百萬的天策上將,威懾力可見一斑。
    “陛下這又是怎麽了?”
    香菱看了眼淡定自若的長孫皇後,兀自嘟囔了一句。
    正在幫長孫皇後修剪花草的李麗質,則有些好笑的停下手中的動作,抿嘴道:“還能怎麽,想必又是那魏大人惹父皇生氣了吧。”
    “唉,父皇也真是,實在受不了,就將魏大人流外了嘛”
    “你懂什麽!”
    一直沒說話的長孫皇後,聽到李麗質這話,當即板著臉瞪了他一句,正色道:“太子少師是良臣,是你父皇的肱骨之臣,是社稷的棟梁,哪能流外?”
    “可是,他也太放肆了吧,每次都這樣刺激父皇,換做是別的朝代,別的皇帝,怕是早就被滅族了!”李麗質依舊有些不服的撅嘴道。
    長孫皇後頓時露出一副嚴母的神色,教育李麗質道:“正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自古以來,忠臣良將,哪個不是拳拳為國之心?若一味的奉承皇帝,順從皇帝,那皇帝便會失去基本的判斷力。如此一來,朝廷言路閉塞,百姓問題得不到解決,長此以往,國必衰敗,悔之晚矣!”
    “這”
    李麗質怔了一下,旋即放下剪刀,朝長孫皇後恭敬一禮:“母親大德,兒臣受教了。”
    “好了,去後殿端一碗百合蓮子湯過來,待你父皇消消火!”
    “是!”
    李麗質應了一聲,便轉身離開了大殿,而香菱則在長孫皇後的一個眼神之下,飛速將李世民的佩劍收了起來。
    很快,李世民就殺氣衝衝的跨進大殿,環顧四周道:“朕的劍呢!?朕要殺了那個羊鼻公!!”
    “陛下息怒.”
    長孫皇後莞爾一笑,旋即緩緩起身,一步一柔情的來到李世民麵前,撫慰著他的胸膛,笑道:
    “多大點事啊,把您氣成這樣,臣妾最近看了新聞署出版的《語文》書。裏麵有句諺語,叫宰相肚裏能撐船。
    講的是一個宰相,中年喪妻,娶了一個嬌娘,後來嬌娘與府中一位仆人私會,被宰相發現了,但宰相沒有聲張,便在中秋晚會上以詩點破,詩曰:‘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嬌娘回詩曰:‘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裏能撐船。’宰相頓時感慨萬千,遂贈其兩千錢,準許他們遠走他鄉成婚。此事傳開後,成為胸襟寬廣的象征。”
    “臣妾讀完,也頗為感慨,試想,宰相肚裏都能撐船,那陛下這肚裏,豈不是能裝萬裏河山?區區小事,又何足掛齒?”
    “這”
    李世民聽完長孫皇後的寬慰之言,不禁一愣一愣的,就連火氣都消了大半,疑惑道:“這是哪朝哪代的宰相,朕怎麽從未聽說過他的故事?”
    “嗬嗬.”
    長孫皇後淡淡一笑,道:“臣妾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宰相,但這《語文》書,真的十分有趣。它分為上中下三冊,上策是啟蒙稚童的,有《三字經》,《千字文》,《詩詞歌賦》,《閱讀理解》,《百家讀物》,《忠孝仁義》等等內容;
    中策是八歲以後學習的《經史子集》,下策是十二歲以後學的《時政策論》,《公共安全知識》相關的內容。涵蓋十八歲以下的科舉考試科目。”
    “當然,《語文》隻是科舉中的一個科目,據說有九大科,每一科都至關重要,比現在的科舉考試難多了,也更務實。”
    “這”
    李世民再次被長孫皇後這話搞懵了,連剩下的火氣都消了,隻有滿臉的疑問:“你怎麽知道這些?連朕都不知道.”
    “陛下日理萬機,自然沒空關注那麽多.”
    長孫皇後再次淡淡一笑,心說我是誰啊!我是他娘!他弄出來的東西,我肯定要第一個知道啊!
    其實,長孫皇後沒說的是,這是她逼問來福的成果。
    包括李承乾每天愛吃什麽,愛做什麽,她都問得清清楚楚,才放來福回的太子府。
    卻聽李世民又蹙眉道:“照你這麽說,承乾已經改革完科舉考試了?”
    “書都出來了,大體框架應該沒問題了,隻是一些細節,需要注意吧,臣妾也不插手政事,陛下您是知道的.”
    “你又說不插手.”
    李世民不滿的嘟囔了一句,隨後又想起什麽似的,道:“朕聽恪兒說,他和楊妃來拜見過你?”
    “是啊,坐了一會兒就走了.”
    長孫皇後美目漣漣,一邊幫李世民寬解龍袍,一邊柔聲細語地道:“其實不光楊妃母子來了,陰妃母子也來了.”
    “陰妃母子?”
    李世民眉頭一皺,顯然有些意外:“他們來做什麽?”
    “也沒做什麽,就是為當年的那件事自悔吧,還聊了些承乾與佑兒的事!”
    “佑兒與承乾的事?”
    “陛下不知道嗎?佑兒從小就喜歡跟承乾玩兒,上次誤入熱氣球飛天,也是他跑去太子府找承乾玩兒。所以,兩人的關係還不錯。”長孫皇後說著,不由欣慰一笑:“咱們承乾對弟弟妹妹,都很上心的,是一個好大哥。”
    “就連高陽,李諳那些弟弟妹妹,都收到了他送的禮物,包括一些過冬用的棉被,暖爐,洗漱用的牙刷,牙膏之類的,他都讓人從江陵送了過來,十分貼心。”
    “這”
    李世民被長孫皇後這番話,愣得說不出話來了。
    原本他以為李承乾送楊妃那幅畫,有兄弟鬩牆的嫌疑,現在聽到長孫皇後這番話,他又覺得自己好像誤解了李承乾。
    可是,好端端的,他為什麽要送楊妃那幅畫呢?而那幅畫,明顯就是成年後的李恪啊!
    再加上他讓錦衣衛調查李恪,這不是要對兄弟出手是什麽?
    就在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李麗質落落大方的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百合蓮子湯,走到了李世民麵前,行禮道;“父皇,這是母親為您熬製的百合蓮子湯,您嚐嚐,女兒加了一些糖,感覺加糖更好喝!”
    “哦?”
    李世民看到李麗質乖巧的模樣,頓時眉開眼笑,並一邊接過蓮子湯,一邊笑道:“麗質也喜歡吃糖嗎?”
    “喜歡呀!”李麗質眨著好看的眼睛,眯成了月牙一般的笑道:“女兒最喜歡吃大哥送來的蔗糖和奶糖,可好吃了!”
    “蔗糖和奶糖?”
    李世民疑惑的看向長孫皇後。
    卻見長孫皇後抬手一招,不多時,香菱就端著一貫蔗糖走了上來。
    李世民看著裏麵白亮如雪的蔗糖,不由吃了一驚:“這是蔗糖?”
    “是啊!”
    “可是這顏色”
    長孫皇後笑著說道“雖然這蔗糖的顏色和我們熟知的蔗糖顏色不一樣,但這確實是蔗糖,不信陛下可以嚐嚐!”
    聽到這話,李世民也不多言,當即捏了一小撮蔗糖放進嘴裏,入口即化,甜味十足,令人心情愉悅。
    這是吃糖的顯著特征。
    李世民一下子就被這蔗糖吸引了,笑道:“甜味純正,比朕以往吃的所有糖都好吃!”
    “是吧父皇,我也喜歡吃!”
    李麗質甜甜一笑。
    李世民寵溺的摸了摸她的發髻,又笑著舀了一勺蓮子羹送進嘴裏,心情十分舒暢的讚道:“觀音婢的手藝還是那麽好。”
    “陛下喜歡就好。”
    長孫皇後溫柔的應了一聲,又拿起一件厚實的棉衣披在李世民身上,輕聲道:“長安的天氣一日比一日冷,陛下這些日子要當心受寒,臣妾為您趕製了一件棉衣,您試試,如果喜歡,臣妾再讓製造局給您多做幾件!”
    “嗯?”
    李世民摞了摞穿在身上的棉衣,頓時感覺渾身舒坦了不少,比穿幾層龍袍還暖和,不由有些好笑的道:“朕總算知道程知節和尉遲敬德為何要在大殿上搶那件軍服了,這棉衣果然保暖!”
    “是啊!有此棉衣,即使不在暖房裏,也可以度過這寒冬!”
    長孫皇後笑著接口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又道:“從明年開始,朕要大規模推廣棉花,讓我大唐百姓,人人都能穿得起棉衣,這樣,就算再遇上雪災,也不怕了。”
    “陛下心懷天下百姓,是仁德之君,臣妾代天下百姓感謝您!”
    “嗬嗬.”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環顧四周,忽地發現桌子上有不少畫像,不由滿臉疑惑的走上前,道:“這些畫像是?”
    “那是母親為太子大哥選的太子妃!”李麗質連忙插嘴道。
    李世民愕然,心說你這當母親的也太急了吧!這麽早就給那逆子選太子妃?!
    但長孫皇後卻不以為然道:“承乾的心智,遠超同齡人,陛下應該知道,早點選定太子妃,你我也安心,不是麽?”
    “可是,這也太早了吧?”
    “其實不早,按禮製,傳天子之年,近則十二,遠則十五,必冠矣。也就是說,十二歲也可以算做成年,也可以娶妻。”
    “這”
    李世民被這話驚得再次愣住了,心說這就離譜。
    不過,長孫皇後也沒有強行給李承乾選定太子妃的意思,又笑著話鋒一轉,道:“陛下不必過憂,臣妾也就是看看,並沒說一定要讓承乾娶妻。更何況,承乾的脾性你也知道,臣妾選定的,也不一定是他想要的,最終的決定權,恐怕由不得臣妾。”
    “那不能夠!父母之命,豈能違抗?”
    李世民當即反駁道:“太子妃的人選,還得要我們幫他定!”
    “嗬嗬,陛下說的是,那要不,一起看看?”
    “嗯,好吧,朕就陪你看看,你有中意的嗎?”
    “有”
    長孫皇後興奮一笑,當即上前拿起一幅畫,笑著朝李世民介紹道:“此女子秀外慧中,落落大方,乃秘書丞,蘇亶之女”
    “嗯,不錯。”
    “那此女呢?又是哪家閨女,朕看起來很是端莊啊!”
    “說起此女,想必陛下應該有印象,此乃武士彠之女.”
    “武士彠?”
    李世民眉頭一皺,當即露出不悅的表情,道:“那不是太上皇的人嗎?不行!”
    “陛下,縱使承乾與太上皇親近,但也不是說,太上皇的人就一定不能用,您忘了臣妾之前跟您說的嗎?宰相肚裏能撐船,皇帝肚裏有萬裏江山.”
    “這”
    李世民還是不喜歡,但也不想掃長孫皇後的興,便含糊的擺手道;“這個再說吧,下一位!”
    很快,夫妻倆就饒有興趣的為李承乾選起了太子妃,看得一旁的李麗質,不禁滿臉古怪,輕咬紅唇,最後偷偷的溜出了麗正殿。
    雖然因為重陽宴那晚的事,她對李承乾產生了一絲說不出來的疏遠感,但這段時間的反複琢磨,再加上李承乾時不時的送一些貼心之物到她寢宮,讓她覺得自己這位太子皇兄,無論變成什麽樣的人,都是她的好大哥。
    因此,在長孫皇後與李世民有說有笑的為李承乾選定太子妃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有必要將這件事告訴李承乾。
    也好讓李承乾有個準備。
    就如此,她出了麗正殿之後,一路小跑著回到了自己寢宮,翻出李世民給她的宮禁令牌,毅然決然的出了宮。
    而與此同時,李承乾在太子府也得到了一個消息。
    那就是李靖將隋朝蕭皇後,頡利可敦義成公主,還有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一起帶回了長安。
    其中,最令人關注的,不是他們三人,而是跟他們三人一起帶回來的傳國玉璽。
    要知道,唐朝自立國以來,包括與唐朝一起建立的其他政權,都是草創天子,根本沒有華夏正統的傳國玉璽。
    哪怕唐朝消滅了其他政權,統一了天下,依舊沒有真正的傳國玉璽。
    所以,在某些人心中,現在的唐朝皇帝,也不過是大一點的草創天子。
    根本不是他們心目中的正統王朝的皇帝。
    這讓李淵,包括李世民,都不禁暗自苦惱,有苦難言。
    畢竟真正的傳國玉璽,不是他們沒辦法拿到,而是根本不知道去哪了。
    就連殺死楊廣的宇文化及,都沒有拿到真正的傳國玉璽。
    而傳國玉璽的下落,也成了隋唐以來最大的懸案。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真正的傳國玉璽終於現身了,就藏在隋朝皇後蕭氏的身上。
    原來早在楊廣被宇文化及抓住之前,他就帶著傳國玉璽和孫子楊政道跑了。
    隻可惜,不幸落在了頡利手中,被囚禁在了東突厥。
    直到唐朝消滅東突厥,頡利大將康蘇密劫持了蕭皇後,傳國玉璽的下落才真相大白。
    “這麽說,我父皇不光迎回了傳國玉璽,連蕭皇後,楊政道,義成公主,也接回來了?”
    李承乾滿臉古怪的看著蘇定方問道,心說李二的老毛病怎麽又犯了?
    卻聽蘇定方恭敬道:“是的太子殿下,陛下確實讓李靖將軍秘密接回了他們三人。不過,他們三人對大唐的威脅並不大,太子殿下也不用擔心。”
    “不,我想的不是他們有威脅,我想的是,我父皇打算怎麽安排他們。要知道,他們身份可不簡單,弄得不好,又是一場輿論。”李承乾搖了搖頭。
    蘇定方眉頭微蹙,旋即沉吟道:“那依太子殿下的意思,我們錦衣衛是不是要動點手腳,以免”
    “暫時不用,先看看再說。”
    李承乾擺手打斷了蘇定方想說的話,又轉移話題道:“慕容順那邊的誠意還好,不僅讓吐穀渾退兵了,還敬獻了兩座大城的防禦地圖,你去準備一下,計劃出詳細的攻略,將錦衣衛的事先放一放,交給裴行儉處理。”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咱們要對吐穀渾出兵?”蘇定方心頭大動。因為這才是他的老本行。
    搞情報工作雖然沒有戰場上那麽累,但也沒有戰場上那麽爽。
    卻見李承乾展顏一笑:“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早些準備也是好事,更何況,連李恪都在打吐穀渾的主意,我們怎麽能甘於人後呢,你說是吧?”
    “哼!漢王那是不自量力!他有什麽本事控製吐穀渾?真以為吐穀渾那些貴族是白癡嗎?”
    “嗬嗬.”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擺手道:“不管怎麽說,一切按計劃行事!”
    “諾!”
    蘇定方應諾一聲,忽又想起什麽似的,道:“哦對了,還有一事,張都督也跟著李靖將軍回來了,他說想來拜訪您!”
    “張平嗎?”
    李承乾撇了下嘴,沉吟道:“等他回來再說吧!”
    “是!”
    蘇定方應了一聲,正準備離開,忽聽門外傳來一道常威的稟報聲:“太子殿下,長樂公主急見!”
    急見?
    李承乾微微一愣,不由下意識看向蘇定方。
    隻見蘇定方茫然搖頭,心說最近好像也沒發生什麽大事啊!
    卻聽李承乾反應過來道:“何事?”
    “長樂公主說,陛下和皇後在給您選定太子妃!”
    “什麽!?”
    李承乾聞言,豁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該死!
    我怎麽沒想到呢?那瘸子十二歲生娃!
    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