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李泰:我也要去封地就封!【求月票】
字數:11187 加入書籤
“放我出去!快放我出去!!”
一陣近乎發狂的吼聲,驟然傳出。
周圍的人,無不臉色鬱悶,退避三舍。
而就在眾人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時候,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緩緩從通道裏走了過來。
眾人見到這個中年男子,連忙躬身行禮。
但中年男子卻視若無睹,徑自走向了吼聲傳來的地方。
那是一間不大不小的宗正寺牢房。
而在這牢房裏,有一個明顯瘦脫相的少年。
“你還要鬧到什麽時候?!”中年男子沉聲一喝。
少年吃了一驚,連忙看去,不由麵色大喜,徑直上前道:“王叔!王叔您總算來了,快放我出去!”
“沒有陛下的手敕,任何人都不能放你出去!”
“那我父皇他最近有沒有提起我?”
少年眼巴巴的望著中年男子,似乎期望從對方嘴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中年男子的目光十分淡漠,隻是簡單的道了兩個字:“沒有。”
“怎,怎麽會這樣.”
少年如遭雷擊,滿臉不可置信的癱坐在草地上,連帶眼中的期望之光都消失了,不由喃喃自語道:“父皇他不是最寵愛我的嗎?為什麽會這樣,明明我”
說到這裏,他又想起什麽似的,強打起精神,扶住牢房的圍欄,一臉期盼地道:“那我什麽時候才能出去?”
“不是你自己進來的嗎?”
中年男子有些好笑的道;“這才進來多久,就想著出去了?”
“我我我,我後悔了.”
“那可不行!”
中年男子臉色一肅,旋即冷冷道:“這裏是宗正府,不是你越王府,哪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可是我真的不想待在這裏了,求求您王叔,快放我出去吧”
“青雀,你知道陛下最在意的是什麽嗎?”
“什麽?”李泰茫然地抬頭看向李孝恭。
卻聽李孝恭淡淡地道:“是兄弟鬩牆!”
“啊?可是父皇他”
“正因為陛下做過不該做的事,他才會在意自己兒子做同樣的事。哪怕是你結黨營私,陛下也頂多隻會不悅,但你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參與太子這件事當中!”
“可是我並沒有想要加害太子啊,我隻是借了一輛馬車給王珪他們,誰知道他們竟.”
“好了青雀,你心裏怎麽想的,你比誰都清楚,你也不用跟我解釋,我隻是想告訴你,好好待在宗正寺反省!”
還沒等李泰把話說完,李孝恭就打斷了他想說的話,然後正色道:“等你哪天反省好了,陛下自然會放你出去,太子也會原諒你。”
“但是。”
說到這裏,他話鋒一轉,又接著道:“你若冥頑不靈,隻會自取滅亡。王叔言盡於此,你是個聰明人,想必應該能理解。”
“這”
李泰反應了一下,旋即從地上爬起來,朝李孝恭行了個禮,道:“多謝王叔賜教。”
“好了,我這次來看你,也沒有其他的事,就是聽說你小子在牢房裏鬧騰,想來看看是怎麽回事。”
話音落下,瞥了眼小胖子身後的書桌,點頭道:“嗯,你應該是我李唐皇族最有文采的人,如果能將這份聰慧用在治理地方上,想必也是一位不錯的藩王。”
“啊?”
李泰詫異了一下,不由道:“敢問王叔,您這是什麽意思?父皇要將我遣去封地就封嗎?!”
“怎麽,你還不樂意了?”
李孝恭臉色頓時就沉了下去,道:“別人漢王都知道‘皇子守國門’,你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
“什麽皇子守國門?”李泰一臉茫然。
李孝恭一拍額頭:“哦對了,你恐怕還不知道吧,漢王李恪已經去封地就封了,聽說還是他自己請求陛下就封的,說什麽皇子守國門,要為我大唐守好巴蜀糧倉!”
“啊?這”
李泰聽到這話,瞬間就愣在了原地。
他怎麽也想不到,李恪居然會主動請求李世民就封。
他瘋了嗎?
他難道不知道,去了封地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想到這裏,李泰仿佛瞬間回過神來了一般,當即朝李孝恭道;“王叔,我要見我父皇!”
“不是,我說你腦子怎麽”
李孝恭剛準備發火,就聽李泰急不可耐地道:“我也要去封地就封!”
“什麽!?”
這次輪到李孝恭吃驚了。
不知怎麽的,他隱隱感覺自己好像犯了什麽大錯。
另一邊,皇宮,甘露殿。
“臣,李靖,拜見陛下!”
“嗬嗬,李大將軍免禮”
李世民笑著抬手示意了一下李靖,便讓宮侍給李靖安置了一個軟墊。
待李靖坐好之後,他才笑著問道:“怎麽樣,這次的仗打得還痛快吧?”
“還行,就是頡利敗得太快了,打得有些不過癮!”
“哈哈哈!”
李世民聞言,不由仰頭大笑,而後笑著指了指李靖,感慨似的道:“你啊!能讓你過癮的,普天之下,恐怕沒幾個了!”
“不過。”
說到這裏,他話鋒一轉,又笑吟吟地問道;“前段時間,有禦史彈劾你擅自調兵遣將,有謀反的嫌疑,你怎麽看?”
“嗬,禦史那些家夥,隨他們去吧.”
“不可!”
還沒等李靖把話說完,李世民就笑著打斷了他:“李大將軍可不能侮辱我朝廷禦史啊”
“這”
李靖聞言,不禁麵露尷尬之色。
卻聽李世民又笑著道:“這朝廷之上,最嚴格的就是禦史,朕都不好對付,你就更要小心了。”
“謝陛下提醒。”
李靖拱了拱手,一臉誠懇地道:“其實不瞞陛下,臣覺得禦史的彈劾是沒有道理的。想必陛下應該知道,磧口那個地方,距離長安上千裏。頡利又在奔逃,若臣向陛下請旨,這一來二去要浪費多少時間?”
“正所謂,兵貴神速,機不可失,臣也是沒辦法!”
“嗯,頡利若跑掉,再集結兵力,那就不是今天這局麵了。”
“不過。”
李靖沉吟了一下,接口道:“這次能打贏頡利,太子還是出了不少力的,特別是太子的狼牙衛.”
“李大將軍可知道隋朝的史萬歲?”
還沒等李靖把話說完,李世民又出言打斷了他:“史萬歲打敗了達頭可汗,立了大功,結果隋文帝沒有賞賜他,還把他殺頭了,所謂軍法,就是軍法,你怎麽看?”
“臣”
李靖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卻聽李世民接著道:“朕不是楊堅,朕隻記你的功,你為大唐立了大功!”
“這”
李靖聞言,不禁滿臉感動,然後歎息著道;“如果禦史彈劾臣亂了軍法,臣也認這個罪,大不了這場仗白打了,臣將功贖罪,總可以了吧!”
“哈哈哈!”
李世民再次仰頭大笑,而後笑著搖頭道:“不會的,朕說了要記你的功,你的仗就不會白打,也不可能白打!”
“那陛下的意思是”
“此事朕會安排的,你放心。現在,你告訴朕,那東西帶回來了嗎?”
“帶回來了!”
“真的?!”
李世民豁然從皇帝寶座上站了起來,直勾勾的盯著李靖。
卻見李靖笑著點了點頭,然後一拍巴掌。
門外頓時走進來一名抱著盒子的素裝婦人。
雖然這名婦人不施粉黛,但看其麵容,以及身段,一點也不像六十多歲的老婦,而是三四十左右的熟婦。
“罪婦蕭氏,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這”
李世民看到婦人,愣了一下,但很快就被她手中的盒子吸引了,當即三步並作兩步的走上前,略帶遲疑的撫摸著盒子。
片刻之後,又自顧自的打開盒子,露出一方圓四寸,上鈕交五龍的玉璽。
“這就是傳國玉璽?”
“陛下可找人勘驗,想必陛下身邊有不少飽學之士,他們應該十分清楚傳國玉璽是什麽樣的,罪婦就不用多作解釋了。”
“嗯?”
李世民又愣了一下,然後深深看了眼婦人,旋即拿起玉璽,仔細打量。
據說,這傳國玉璽是始皇帝用和氏璧打造的,李斯親自篆刻著‘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個大字,後來王莽篡漢,逼要傳國玉璽,太皇太後王政君一怒之下,將傳國玉璽摔碎了一角,被王莽命人用黃金補之。
而李世民手中這塊玉璽,跟傳說一模一樣,使得他的心髒不由砰砰直跳,死死抓住手中這塊玉璽,仿佛怕它會突然飛走一般,直到片刻才有些恍惚的命人拿印泥來試璽。
想當初,他們父子攻破長安,為了這塊玉璽,差點將長安掘地三尺,可最終還是沒有找到。
所以,別看大唐現在已經立國十多年了,但如果按照正統文人的說法,他李家皇帝沒有傳國玉璽,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而如今,時隔十二年,傳國玉璽終於落到了李唐手中。
不!
準確來說,是落到了他李二手中。
畢竟老李沒做到的事,他李二做到了。
隻有他李二,才配得上‘受命於天,既受永昌’這八個字。
“呼”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穩了穩情緒,定了定心神,眼中閃過一道銳利無匹的精光,當即高喊:“來人!傳蕭瑀,長孫無忌,房玄齡,虞世南,孔穎達,褚遂良,顏師古等人來覲見!”
“諾!”
門外應諾一聲,很快便有人離開了。
但李世民的目光,卻再次落在了這名婦人身上。
隻聽他淡淡地道:“抬起頭來!”
婦人聞言,沒有任何遲疑,當即就緩緩抬起頭來,直視著李世民。
雖然這是李世民第一次與蕭皇後近距離接觸,但他對蕭皇後還是充滿好奇的,畢竟蕭皇後的經曆稱得上是跌宕起伏。
“回答朕,你想要什麽?”李世民平靜而威嚴的問道。
蕭皇後淡淡一笑,道:“罪婦別無所求,隻願陛下看在罪婦進獻傳國玉璽的份上,讓罪婦和孫兒在大唐安度晚年,了卻殘生!”
“嗬!”
李世民笑了,似乎沒想到蕭皇後的意願這麽簡單。
如果換作別人,李世民可能會覺得對方在假客氣,但若換作是蕭皇後,李世民倒覺得很正常。
畢竟這個女人所經曆的一切,實在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什麽榮華富貴,對她來說,不過是過眼雲煙。
“既如此,那朕就答應你,將長安的一處舊園賜給你,至於你孫子楊政道,朕就封他一個員外散騎侍郎吧!”
“謝陛下!”
蕭皇後恭敬一禮,很快便被宮侍帶了下去。
而目送她離開之後的李世民,則微微眯了眯眼睛,又扭頭看向李靖道:“那個義成公主,你有什麽看法?”
“冥頑不靈,死有餘辜!”
李靖簡單的總結了八個字。
李世民平靜點頭道:“這件事就交給大理寺卿辦吧!”
“是!”
李靖應了一聲,便站起來準備離開。
這時,李世民又想起什麽似的,追問道:“那個張平,怎麽樣?”
“回陛下,張平在突厥戰場上,表現勇猛,立了不少功勞,臣以為,是個可造之才!”李靖躬身答道。
李世民皺了皺眉,既沒有認可,也沒有不認可,旋即擺手說道:“你先下去吧!”
“諾!”
李靖應諾而退。
李世民又拿起手中的傳國玉璽,再次打量。
雖然他確定蕭皇後應該不會騙自己,但蕭皇後有沒有被騙,那就不知道了。
畢竟當時的隋朝很亂,她又在外顛沛流離了那麽久,傳國玉璽被調包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還得找一些文化圈比較有名的人來勘驗一番,李世民才能放心。
而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李世民的情緒也積累到了頂峰,是那種既擔心是假的,又不知道玉璽是真的,自己該怎麽向天下人裝逼的複雜情緒。
直到他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情緒,接連催促了七八次,蕭瑀等人才氣喘籲籲的來到大殿。
“臣等,參見”
“來來來,廢話少說,快來看看這東西,是不是真的!”
“什麽東西?”
眾臣一臉疑惑的上前。
卻見李世民神秘兮兮的將他們拖到桌案邊,指著桌上的傳國玉璽道;“就這石頭!”
“石頭?”
眾臣愣了一下,然後定睛看去。
這不看還好,一看眼睛瞪得滾圓。
“傳傳傳傳國,傳國玉璽?”蕭瑀當初在隋朝也是大官,畢竟他姐姐就是蕭皇後,自然見過傳國玉璽,於是,他也是第一個認出傳國玉璽的大臣,不由瞳孔猛縮,滿臉吃驚。
而其餘眾臣聽到他說這是傳國玉璽,也吃驚得頭皮發麻,激動難言。
“怎麽樣,諸位愛卿?”
李世民很滿意眾臣的反應,因為他第一次見到傳國玉璽的樣子,也不比他們差多少,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擔心傳國玉璽是假的,所以迫不及待的追問道:“這傳國玉璽是真的嗎?”
“這”
眾臣聞言,互相對視,麵麵相覷。
蕭瑀雖然見過傳國玉璽,但並沒有仔細打量過,隻是單看外形,絕對與傳國玉璽別無二致。
可是,如此重要的東西,光看外形是遠遠不夠的,畢竟仿造外形也簡單。
所以,當李世民熱切追問的時候,他並沒有第一個判定這玉璽的真假。
至於虞世南,孔穎達,褚遂良等大臣,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傳國玉璽,但從各種史書上,也看到過傳國玉璽的詳細描述。
卻聽孔穎達率先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這玉璽應該是真的!”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道:“孔愛卿何以見得?”
不是,這還用說嗎?
你一個皇帝,拿著一塊世人都沒見過的玉璽,你說它是什麽,它不就是什麽嗎?
即便是假的,誰敢說它是假的?
孔穎達心中狂翻白眼,但表麵上還是十分篤定的道:“臣看過不少關於傳國玉璽的史書,與這塊玉璽大差不差。所以,臣覺得它應該是真的!”
“可太子不是說,盡信史書,不如無史書嗎?”李世民反問道。
孔穎達鼻子都快氣歪了,心說你那麽信太子,你讓太子來看啊!你找我們做什麽?說了你又不信!
“嗬嗬.”
眼見孔穎達被李世民搞自閉了,一旁的虞世南笑了笑,又接口道:“回陛下,臣以為,史書雖然不能全信,但史書可以推論,我們來推論傳國玉璽的經曆,便能辨別其真假。”
“哦?”
李世民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連忙道:“怎麽推論?”
虞世南想了想,道:“傳國玉璽由始皇帝製造,李斯篆刻‘受命於天,既受永昌’這八個大字,想必誰都知道,但傳國玉璽傳自晉末,最終被後趙石氏得到,這個石氏,非常別出心裁,在得璽十九年之後,在右側加刻了‘天命石氏’這四個字,而陛下得到的這塊玉璽,同樣刻有這四個字,是以,臣也以為這塊玉璽是真的!”
“那諸位愛卿以為呢?”
雖然虞世南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但李世民依舊有些患得患失,不由將目光落在了蕭瑀,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身上。
隻見蕭瑀等人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由長孫無忌率先開口道:
“陛下,臣觀這玉璽縫隙處,有一絲水垢,據傳始皇帝曾遊曆洞庭湖,後遇洞庭湖水怪作祟,遂將傳國玉璽扔入洞庭湖,祈求神靈庇佑,後來,又有人將傳國玉璽奉上,自此,傳國玉璽重歸於秦。”
“因此,臣懷疑這玉璽上的水垢,很有可能是洞庭湖水垢!”
“嗯,應該是真的!”
假!
這借口也太特麽假了!
眾臣聽到長孫無忌的借口,頓時狂翻白眼。
因為誰都知道,一樣有縫隙的東西,長期不擦拭,很容易被灰塵填滿,形成類似水垢的東西。
不過,李世民聽到長孫無忌的判斷,卻是眉開眼笑,似乎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又笑嗬嗬的看向蕭瑀:“蕭愛卿覺得如何?”
“呃,這個.”
蕭瑀遲疑了一下,很快就反應過來。
他算是看出來了,李二恐怕早就已經確定這傳國玉璽是真的了,但就是想讓眾臣編個還算說得過去的理由,讓他裝逼。
於是尬笑著道了句:“臣也覺得是真的,據說當初.”
很快,眾臣就為李二編造了各種確認這傳國玉璽為真的故事,聽得李二笑口常開,差點就要大赦天下。
好在房玄齡等人及時勸住了他,並建議他登報公告,效果或許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