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

字數:8414   加入書籤

A+A-


    一般食鹽的販售,都是官府經營,或者授權給本地鹽商和鹽民。
    然後鹽商、鹽民每年要繳對應鹽稅,官府由此來獲得大額利潤。
    李翊把精鹽交給袁譚來經營的目的,就是想控製變量,不想大量精鹽外流。
    隻讓青州勉強自足便可。
    李翊接著道:
    “你我青徐二州,除精鹽販售之外,兩地亦可加強貿易,頻繁來往。”
    袁譚點頭如搗,連連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待我回青州後,定當派遣部卒,維護邊境安定,讓兩地安穩發展。”
    李翊接著補充道:
    “我亦會遣泰山將在琅琊維護青徐穩定,絕不侵擾青州百姓。”
    李翊張口閉口,始終都在提青州。
    全然不提袁紹,仿佛袁譚是完全獨立於河北的外人似的。
    袁譚也察覺到了一二,佯作試探說道:
    “隻恨父親寵愛幼子,欲另立儲嗣,若不然叫我坐擁河北。”
    “我當舉河北之物力,結與徐州之歡心。”
    明裏暗裏,都在暗示李翊他們家的立嗣之爭自己處於下風。
    有向李翊尋求支持的意思。
    李翊當然看得出來,當即便道:
    “翊雖不才,但竊以為譚兄有平定青州之功,又是袁家長子。”
    “今卻屈身於幼子之下,此誠為丈夫之至辱也!”
    不錯!
    李翊的話說到袁譚心坎兒上去了。
    但令他更加高興的是李翊的態度。
    徐州二把手都支持自己了,他的話語權還是很重的。
    或許徐州能成為自己將來袁尚爭奪袁家儲君之位的後援。
    念及此,袁譚更是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搞好和李翊和徐州的關係。
    好在玄德公大人有大量,沒有跟他計較此次陳兵徐州的事。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適才翊言青徐兩地可互通貿易,翊以為其餘貨物都可以貨幣交易。”
    “隻這精鹽,當以物易物。”
    鹽在古代是硬通貨,就用來賺取五銖錢實在是太虧了。
    “那不知子玉想用何物來換取精鹽?”袁譚問。
    “耕牛、馬匹,還有糧食。”
    李翊提到的,都是這個時代最貴重的東西。
    袁譚雖被老爹丟在了青州,但他畢竟背靠袁家。
    燕趙多戰馬,冀州又富庶。
    隻要袁譚想想辦法,是一定能從北方搞來戰馬、耕牛還有糧食的。
    更何況,精鹽隻是在徐州便宜,是因為李翊強行壓低物價,造福徐州百姓。
    倘若袁譚能用精鹽在別的州郡販售,利潤絕對遠比粗鹽要高。
    有了錢,便有了啟動資金。
    憑借他袁家大公子的人脈,想在河北搞點兒戰馬、耕牛、糧食來,還不容易嗎?
    “……該當如此,該當如此。”
    袁譚認為這個價格還是很合理的。
    除了上麵這三樣東西,還有什麽是能夠跟食鹽掛鉤的?
    更別說,這是優於粗鹽數倍的精鹽了。
    商議既定,李翊繼續陪著袁譚飲酒。
    是夜,眾賓歡騰。
    劉備同泰山諸將,及青州諸將俱大醉,無一例外。
    次日,劉備親自送袁譚回青州。
    此前所俘虜的青州將士,也一並全部放回。
    一直相送四十裏地,袁譚這才主動請求劉備不要再送了。
    劉備執袁譚手,認真說道:
    “此去一別,山遙路遠。”
    “望顯思千萬保重。”
    袁譚謝過,依依不舍辭別劉備。
    而一路上,李翊則陪著張郃並馬而行。
    言談間,或多或少流露敬慕之意。
    這一舉動,令張郃又驚又喜。
    他現在本為階下囚,可李翊作為軍師,卻對他禮遇有加,愛護不已。
    這讓張郃感到受寵若驚。
    眼看送到頭了,李翊這才對張郃說道:
    “儁乂壯猛有謀,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來日若有難處,可來徐州找我。”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李翊開始提前布局。
    主動來投與主動招降,還是有區別的。
    主動來投的人,相對會更加謹慎小心,在工作上也會更加賣力。
    以此來證明自己。
    李翊現在就在張郃心裏埋下一顆種子,等將來立嗣之爭波及到他後,張郃為明哲保身,一定會認真思考自己的立場。
    張郃也是聰明人,聽出了李翊的話外音,當即正色拱手道:
    “李先生乃世之奇士,奇謀良策,天下無出其右。”
    “郃實是敬佩不已。”
    “將來不論發生何事,郃絕不忘先生今日的知遇之恩!”
    話落,催馬揚鞭,隨袁譚去了。
    ……
    冀州,鄴城。
    “混帳!”
    袁紹怒不可遏,歇斯底裏地吼道:
    “這逆子怎敢擅自出兵徐州,亂我法度!”
    底下立著一眾文武,都在那裏冷笑,仿佛在看袁譚的笑話。
    簡雍拱手說道:
    “我主深知此次出兵,絕非袁公本意。”
    “隻恐袁公蒙在鼓裏,尚不知情,故前雍來知會袁公一聲。”
    簡雍其實來鄴城有一段時間了,隻是之前袁紹不在,他隻能在這裏幹等十數日。
    心中也是焦灼如火,生怕後方老劉頂不住。
    所以當袁紹回到鄴城後,簡雍第一時間便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袁紹眉宇間一川不平,沉聲道:
    “此事是袁某疏忽了,我即遣許攸前往徐州講和,讓這逆子即刻罷兵回青州。”
    “我會另置糧秣、馬匹、金銀綢緞,送去徐州,向玄德公賠不是。”袁紹本就為人豪氣,這次又是自己理虧,自然要準備些禮品賠罪。
    何況他戰略就是先全力對付公孫瓚,對劉備處於安撫的狀態。
    並且,他是真的不希望現在和劉備結怨。
    因為這一年的袁紹,實在是太忙了。
    先是自己的小弟曹操,被呂布襲了兗州。
    袁紹隻得派遣臧洪領兵南下去救援。
    而在北邊,由於公孫瓚殺了劉虞,劉虞舊部鮮於輔等人找來了烏桓人。
    烏桓人皆感念劉虞之德,又恨公孫瓚對他們的高壓政策,與鮮於輔一拍即合。
    袁紹瞅準戰機,也派遣了麴義出兵協助。
    與鮮於輔、烏桓人,以及幽州本地一些反抗公孫瓚的世族聯合。
    組成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討伐公孫瓚。
    袁紹同時兼顧南北兩處戰事,你說他此時能再去招惹劉備嗎?
    所以當聽到袁譚擅自出兵的消息後,袁紹自然怒不可遏。
    “子遠,你即刻持我符節,去徐州傳令袁譚。”
    “告訴那逆子,讓他馬上滾回青州去!”
    “……喏。”
    許攸正準備領命而去。
    又一使者到。
    乃是青州袁譚本人的信使。
    原來是袁譚主動遣人來上表請罪的。
    他知道紙包不住火,如果隱瞞父親,隻會罪加一等。
    索性主動承認。
    中間還把自己兵敗後,又被劉備放回,甚至舉了自己為茂才的事,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訴了袁紹。
    袁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投桃報李。
    劉備、李翊善待他,袁譚便把二人的善舉傳遞給袁紹。
    希望能促進袁劉兩家的同盟。
    袁紹聽後也是頗為感慨:
    “不想玄德如此寬仁有度,真當世人傑也。”
    簡雍在旁聽了更是吃驚,沒想到自己在河北耽誤了這許多時日,生怕主公頂不住。
    結果還沒回去,主公居然都已經把袁譚給幹趴了。
    這也太猛了……
    “我主遣雍來,正是欲修好袁劉兩家關係。”
    “在徐州時,我主也時常念叨袁公。”
    袁紹頷首,讚賞道:
    “我與汝主本無仇隙,何談修好?”
    “倒是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言外之意,是承認了劉備徐州牧的位置。
    天下第一諸侯都承認劉備了,那劉備在徐州的地位隻會更加穩固。
    曆史上,
    劉備接領徐州後,表舉袁譚為茂才的目的,就是為了示好袁紹。
    袁紹也接受了劉備釋放的善意,表示劉備接領徐州是眾望所歸。
    “這樣,子遠!”
    袁紹依舊點名許攸。
    “你還是行程不改,去徐州一趟,替我麵見玄德公,向他表達我的感激之意。”
    “此前賠禮的金銀綢緞、糧秣馬匹,再翻一倍。”
    “汝便與簡使同去罷。”
    “喏。”
    許攸領命,走至簡雍身旁。
    “簡使,你我即刻啟程罷。”
    “榮幸之至。”
    簡雍拱手還禮,但不知為何。
    他隱隱約約看到許攸唇邊掛著一抹笑意。
    似乎對此次送禮感到很興奮。
    莫不是他對我主也有好感?
    簡雍沒有多想,與許攸押送著禮品,一起返還徐州。
    袁紹又遣五百精銳甲士,護送二人南下。
    ……
    劉備在蘭亭待了數日,聚攏的青州流民已有十萬之眾。
    這著實不是一個小數目。
    光是安頓他們,就是一項巨大的工作。
    而且人越多,行程也就越慢。
    劉備南方尚有兩個心頭大患未曾解決,不敢再多逗留。
    便帶上這十萬青州百姓,啟程返回徐州。
    中間提前知會了在下邳的魯肅、麋竺,告知他徐州將要接納十萬青州百姓。
    讓二人提前做好準備,尤其是安頓用的錢糧。
    同時,也讓關羽準備好將士,維護好社會治安。
    外來人口的湧入,最容易造成的就是社會混亂。
    必須出動大量甲士,來維護社會秩序。
    然後便是照例論功行賞了。
    劉備此次渡水北上,用船隻裝載了大量糧秣金錢。
    就是做好了犒賞琅琊泰山兵的準備。
    不單單是因為為將來打勝仗做準備,更是為了收買人心,施恩於眾軍士。
    全軍士卒每人發麻布半匹,粟米半石,錢五十。
    各級將校,另有封賞。
    這些錢糧聽起來好像不多,但真要堆起數量來,那也是一個巨數。
    所以,知道為什麽打仗燒錢了吧?
    光是這犒賞軍士,就要費不少錢糧。
    而且你不賞還不行,大家夥在戰場上拚命,就盼著這個。
    劉備這犒賞已經是提高待遇了。
    還在徐州原有的製度,一般隻有精銳部曲才有這麽高的賞金。
    若非麋竺、李翊出力,奶了他一口。
    劉備是斷不能籌出這麽多錢的。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