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平也(求訂閱!)

字數:10989   加入書籤

A+A-


    李翊與劉備在平定青州袁譚的戰事之後,一切都十分順利。
    不僅成功保住了琅琊,還從青州牽來了不少流民。
    並緩和了與青州的關係,雙方互通貿易,以物易物。
    與此同時。
    東海國相徐璆,在接到劉備的命令後,也是星夜趕到了豫州沛國。
    此時陳珪已經重回沛相。
    雖然上任時間不長,但是靠著陳氏此前在本地的影響力。
    陳珪還是很快在沛國站穩了腳跟。
    而原本被劉備留在小沛的陳群,也被調到陳珪身邊為功曹。
    陳珪老謀深算,他知道劉備調頭來沛國的用意。
    或者說知道李翊為何要建議劉備這麽做。
    自從劉備得到李翊後,走得每一步,都堪稱精妙。
    就比如讓他陳珪重返沛國之舉。
    雖然隻控製住了沛國以北,但卻成功將彭城國與沛國連成了一片。
    而在彭城與沛國相連的這一地帶,儲量著大量的鐵礦資源。
    加之這裏水網密布,還有泗水、沂水,淮河等河流,交通也極為便利。
    而李翊又獻策讓張飛帶兵進駐魯國,為的就是控製魯沛。
    完全掌握這一帶的生鐵資源。
    如果陳珪所料不錯,李翊下一步,就會在此地聚集人手,增開礦山。
    聯想到李翊近日又使人在江南購置大量戰船的行為。
    到時候生產出來的鐵礦,便會通過淮水一路南下,源源不斷地送往徐州。
    直接把徐州打造為老劉立足天下的根基之地。
    “……高,實在是高!”
    老頭子捋著頷下白髯,雙眸明亮,對李翊的籌謀佩服不已。
    “高什麽,陳府君?”
    陳到按劍走來。
    “……嗬嗬,老夫是說李先生的謀劃高明。”
    陳珪彎唇笑道。
    陳到素喜李翊,聞言,亦不覺喜上眉梢:
    “軍師予我兩千人守沛國,斷言郭貢不敢來犯。”
    “我料郭貢見我軍容,必然不戰自退。”
    哈哈。
    陳珪也笑了,沒想到陳到這麽信任這個李翊。
    “汝雖見李子玉算無遺策,隻需鼓動唇舌,便能退卻萬兵。”
    “殊不知其為此,背後需做多少謀劃。”
    “哦?府君此話何謂?”陳到瞪大眼睛問道。
    “李先生遣汝領兵協防沛國,隻是其中一手罷了。”
    “彼又表東海國相徐璆為汝南太守,令其重回豫州。”
    “此人與郭貢有舊,若要退兵,此人才是關鍵。”
    陳到驚呼一聲:
    “原來之前來的那位老先生,是軍師派過來勸退郭貢的。”
    “我還隻道他是……”
    後半句沒能說出口,陳到誤以為這廝是靠著資曆老,到前線鍍金來了。
    畢竟戰事中最好撈油水,沒想到這還是個隱藏大佬。
    “不過據傳郭貢在梁國時,少說聚攏了幾萬人。”
    “此次進犯沛國,至少也帶有萬餘眾。”
    “單靠徐璆一人,未必便能勸退郭貢。”
    “所以李先生便留了第三手。”
    還有後手?
    陳到驚得合不攏嘴,他一開始以為李翊讓自己帶兵來守沛國,就已經把手裏的牌打完了。
    沒想到這還僅僅隻是個開胃菜。
    “叔至可還記得前日,張飛領兵進駐魯國嗎?”陳珪悠然說道。
    “自然記得,聽李先生所言,是為了配合沛國,利用魯沛來威脅兗州側翼。”
    “莫非……”
    陳到心中已經猜到幾許。
    “不錯。”
    陳珪頷首,搖手一指:
    “就在兩日前,張將軍已經領兵南下,駐於城外。”
    “與我沛國形成犄角之勢,而徐府君已經去了張飛大營了。”
    陳到恍然大悟!
    原來張飛南下,就是為了配合徐璆勸說郭貢退兵。
    或以利誘,或以武力威懾。
    軟硬兼施,紅臉唱罷唱白臉。
    唔……
    陳到一時陷入沉思。
    陳珪好整以暇地望著陳到,問道:
    “叔至將軍,所思何事啊?”
    陳到感慨道:
    “末將隻是在想,仿佛一切都在按照軍師的謀劃進行著。”
    “古人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留侯從高祖時,能製勝於無形。”
    “今日見著李先生,方知何謂才與天齊。”
    陳珪年過半百,閱人無數,本以為元龍已是世間奇士。
    直至見著李翊,方知小巫見大巫。
    “李子玉乃青雲之士,誠非庸人可比。”
    “今使君得知,正如高祖之得良、平二人也。”
    就在兩人在城頭上聊得歡快之際,忽見不遠處煙塵滾滾,旌旗蔽日。
    喊聲雷動,鳴鼓不絕。
    陳到將手搭在眉間,遙望見旗幟上高寫著一個“郭”字。
    “此必郭貢人馬!”
    “府君,現在該如何應對?”
    陳到主動詢問陳珪的意見,他是這裏的國相,陳到也得聽命於他。
    “不必著急。”
    陳珪麵色平靜如水,沒有絲毫懼怕。
    “既然李先生留你守沛國,又調張飛來前線。”
    “便是要你我隻需據守城池便好,張將軍、徐府君自會退卻郭貢之兵。”
    “我等隻需在沛國,做好本職工作便好。”
    這……
    陳到微一猶豫,轉瞬臉色又變得無比堅毅起來。
    “領命!”
    “末將這就去檢閱城防,斷叫郭貢無有可乘之機!”
    陳到對李翊的謀劃深信不疑。
    既然陳珪都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他又有什麽好遲疑的呢?
    陳到領命而去。
    而就在城池的不遠處。
    早有流星探馬報知張飛,言說郭貢領兵來犯。
    此時張飛正拉著徐璆在營裏,聽他講課。
    由於張飛高度崇拜讀書人,幾乎是一見著徐璆,便拜為上賓,請求他的教誨。
    徐璆乃是長者,又念及張飛勤懇好學。
    便沒有因為他是武夫而輕視他。
    正講時,探馬闖入,告知張飛郭貢已領兵而至。
    “哦?來得正好!”
    張飛大喜過望,從帳邊取下蛇矛,便要披掛上陣。
    徐璆忙起身製止:
    “張將軍且息怒。”
    “郭貢領大軍而至,使君遣我至此,必是不想起兵端。”
    “且先容我去往郭貢大營,以好言相勸。”
    “如若說不通,張將軍再開打不遲。”
    張飛聞言大笑:
    “先生休驚。”
    “飛豈不知我兄長用意?”
    “隻是先生乃長者,不容有失。”
    “飛當親率八百步騎,護送先生去往郭貢大營。”徐璆乃長舒一口氣,看來這位張將軍並不是一位完全粗莽的漢子。
    少時,張飛點齊八百軍士,親自護送徐璆出了大營。
    遙據郭貢大軍十裏之地時,張飛遙望郭貢大軍,軍容懶散,將無戰意。
    頓時有了主意。
    勒馬上前,攔住徐璆道:
    “先生且休往,待我領二十人向前搦戰。”
    “若郭貢敢應戰,我便率軍突入敵陣,取其首級,獻予兄長。”
    “若郭貢不敢應戰,則郭貢絕非成事之輩,其所率部卒,亦皆烏合之眾耳。”
    徐璆聽罷大驚,忙出聲止道:
    “張將軍雖是熊虎之將,勇冠三軍。”
    “但隻率二十人前往,未免過於冒險。”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竊聞一軍之帥,不可親身涉險。”
    張飛朗聲大笑:
    “適才觀郭貢軍容,雖號有萬人之眾。”
    “然可戰之兵不過千餘,可為健兒者,隻百人而已。”
    “僅百餘健兒,又有何懼哉?”
    一言蔽,張飛點了二十驍騎,飛馬突向郭貢大軍。
    郭貢領軍在前,聞得風中踏聲震震,踢聲如雷。
    忙使人探查。
    俄頃,
    探子回報,一隊驍騎直衝我軍而來。
    郭貢又問來了多少人?
    探子答曰,不過二十人之眾。
    郭貢乃不以為意,道:
    “料是別郡兵馬,與我何幹?”
    他斷定二十人的隊伍,斷不敢衝擊他萬人大軍。
    遂繼續催促軍士向前。
    未走幾步,迎麵便撞上張飛部眾。
    郭貢見張飛兵少,乃催馬上前,高聲詢問:
    “汝乃何人?”
    “為何擋我去路?”
    張飛躍馬橫矛,飛身上前,嗔目暴喝:
    “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隻見張飛怒目圓睜,吼聲如雷,威風赫赫。
    唬得郭貢前部軍士皆望風披靡,不敢向前。
    更有一騎將嚇得跌落至馬下,疼得直打滾。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這是不是太誇張了?
    其實,
    很多人讀史書,都會質疑張飛據水斷橋,張遼逍遙津大破孫十萬,這些是不是編書人誇大其詞了?
    就拿張飛據水斷橋,嚇退曹軍來說。
    縱然張飛是萬人之敵,可曹軍那邊也有號稱百人將的虎豹騎啊。
    這些人就算打不過張飛,難道還不能上去群毆嗎?
    其實,這就是一個想當然的思維。
    平時打遊戲打習慣了,以為一個指令,直接衝鋒就完了。
    殊不知這些士兵,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們也會怕死,他們也會有顧慮。
    就拿被張飛嚇退的虎豹騎而言,當時其實有不少虎豹騎都在擄掠百姓。
    而又遇上一個這麽勇猛的張飛。
    你說這些虎豹騎不忙著去劫掠邀功,犯得著去跟張飛拚命嗎?
    士兵終究是士兵,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著拜將封侯的理想。
    張遼也是同理。
    他在突入孫權軍陣的時候,甚至敢在山下耀武揚威地挑釁。
    讓孫權下山來跟自己單挑。
    你說張遼這麽囂張,人又那麽少。
    為什麽整整十萬吳軍,愣是不敢上前圍毆他呢?
    其實史書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是——
    “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就是被嚇怕了,不敢上,就這麽簡單。
    不怕死的都是能青史留名的。
    而往往怕死的,才是大多數。
    都被湮沒在了曆史長河裏。
    “張、張益德?”
    郭貢並不認識張飛,但見他威風凜凜,若天神下凡,心中也忌憚不已。
    忙回首對眾將說道:
    “貢自生年以來,未聞天下有張益德之人。”
    “汝等可有人識得此輩?”
    一員副將催馬而出,對郭貢說道:
    “稟使君,我有一兗州好友,曾隨曹操參加過徐州討伐戰。”
    “他對我言及,劉備帳下,有兩員猛將。”
    “一曰關羽,二曰張飛,此二人皆為劉備爪牙心腹。”
    “雄壯虎烈,乃萬人之敵。”
    “徐州諸將之中,尤以張飛為雄。”
    嘶……
    郭貢倒吸一口涼氣,暗道自己兵馬尚未至徐州,竟在沛國便遇著此人。
    “劉備有此爪牙為輔,恐不易取啊。”
    郭貢心底頓時打起退堂鼓。
    都說袁紹幹大事而惜身,其實郭貢有過之無不及。
    他是典型的有誌向,卻有缺少幹大事的魄力。
    人袁紹至少敢當著董卓的麵,喊出:
    “天下健者,豈惟董公?”
    而郭貢則是完全缺失英雄血氣,不能夠接受失敗,或者說是慘敗。
    秉著投降輸一半的原則,至少還有個保底。
    萬一一個決策失誤,就啥也沒有了。
    那邊張飛見郭貢軍畏縮不前,又嗔目橫矛道:
    “汝等甚是無狀,侵我州郡。”
    “今日敢聚螻蟻之兵來犯,何以不敢接戰?”
    一聲咆哮,唬得郭貢連同周圍副將的戰馬,連連後撤。
    一副將提議道:
    “觀張飛身側不過二十人眾,不若下令大軍衝鋒,將之殺死。”
    “然後方可進軍。”
    郭貢卻有些遲疑,暗道張飛如此勇猛雄壯,我們這些馬上將軍都要忌憚三分。
    這些士兵真的敢衝嗎?
    況張飛乃劉備心腹,若將之殺死,則徹底與劉備結怨。
    這並不是郭貢想要的結果。
    他帶兵來此,其實也至多隻是想配合三路大軍,向劉備施壓。
    然後找徐州勒索一些財物罷了。
    畢竟梁國養了幾萬士兵,每日消耗的錢糧太多了。
    他實在是有些吃不消。
    “張飛隻二十人眾,卻如此有恃無恐。”
    “隻恐其背後,另有大軍為援。”
    於是,
    郭貢先遣一探馬,火速繞至張飛後方探查。
    少時,探馬回報。
    張飛身後果然跟著一支軍馬。
    郭貢又驚又慶幸,連連道:
    “方才我說什麽?”
    “張飛有恃無恐,必是早有防備。”
    “倘若適才我領軍擊之,其背後軍馬便會一擁而上。”
    “以張飛之勇烈,取我首級如探囊取物。”
    “公等皆我心腹要人,何故使計害我?”
    郭貢一頓破口大罵,罵的眾人羞慚滿麵,無地自容。
    確實,倘若張飛當真衝過來了。
    有多少人,真的會拚死去保護郭貢的安危呢?
    即便有那麽幾個受過郭貢恩惠,要以命保他的。
    又能擋住張飛多久呢?
    就在兩邊相持不下之際,又有一騎出現在兩軍陣前。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