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

字數:8247   加入書籤

A+A-


    兩隻小船在江上緩緩靠近。
    借著火光,雙方都看清楚了對方麵容。
    孫策觀李翊穿著打扮,鶴氅綸巾,飄飄然若神仙之概,心中甚奇之。
    李翊見孫策,也確實是相貌英俊。
    雖然孫策的刻板現象似乎都是輕而無備,偏粗莽漢子。
    實則不然,孫策為人健談幽默,性格也是豁達開朗。
    所以士兵和百姓都很樂意為他盡心盡力。
    孫策使船隻靠近,離李翊船隻隻十步之距時停下。
    又見李翊身旁立著一將,雄壯異常,威風凜凜。
    護在李翊左右,瞋目而視。
    孫策亦不敢妄動,隻朝對麵拱手一禮:
    “久仰李先生大名,今日幸得相見。”
    “不勝榮光。”
    李翊當即也笑著還了一禮:
    “孫將軍曲阿大敗劉揚州,威震江東,翊在徐州聞將軍英名,亦不勝歎羨。”
    孫策見李翊談吐風雅,心中好感驟增,開門見山道:
    “李先生乃徐州重臣,實不相瞞,策在曲阿募集劉繇舊兵。”
    “待到明年,將多出萬餘張口來。”
    “是故想找廣陵借些糧食,還望先生首肯。”
    李翊問你想要多少糧食。
    孫策不假思索道:
    “十萬斛足矣。”
    “此非小數,隻可與你一半糧食。”李翊開口說道。
    孫策一驚,暗道李翊竟真舍得給自己糧食。
    雖說隻有一半,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他這次過江,原本是不抱希望的,沒想到李先生異常的爽快。
    “那麽李先生想要什麽呢?”
    孫策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即反問道。
    “……嗬嗬,孫將軍當真聰明過人,無怪你能在曲阿以少勝多,擊敗劉揚州。”
    李翊微一沉吟,說道:
    “將軍應該知我主正與袁術交戰。”
    “袁術命張勳、橋蕤為將,領兵兩萬,不日將來攻打廣陵。”
    “我主今率大軍來此,防範袁術的進攻。”
    “所以這軍糧也是吃緊,不能輕易付與他人。”
    孫策眉頭皺起,他名義上仍然是袁術的部將。
    但聽李翊話來的意思,自己仿佛就是一個獨立的諸侯似的。
    “那不知李先生,希望孫某做什麽?”
    孫策沉聲問道。
    “我主將戰袁術,然軍中缺乏水戰健兒。”
    “若是孫將軍肯將麾下健兒交予我主,我倒是可以諫言我主,送將軍些糧食。”
    什麽……?
    孫策眉宇間一川不平,雖然猜到了李翊的條件不會很輕鬆。
    但沒想到會這麽嚴苛。
    張口就要自己的部曲。
    自己現在在曲阿養精蓄銳,就是為了明年攻取吳郡,每一兵每一卒都可能成為關鍵。
    “不知先生想要多少人?”
    孫策皺著眉頭,沉聲問道。
    “我隻要三千部曲即可。”
    李翊伸手比了個三,“不過這三千部曲須得是將軍本部部曲。”
    你說什麽!?
    孫策聞言,差的兒沒被氣吐血。
    三千人部曲,就換五萬斛糧草?
    你是不是覺得我孫策不會算數,還是當我是冤大頭?
    更何況李翊要的還是孫策的本部部曲。
    漢末諸侯的本部部曲,通常都是恩養的職業軍隊。
    不是普通兵卒可以比的。
    不僅可以比其他部曲,多分到酒肉賞賜,俸祿也遠比尋常官兵要高。
    像孫策的本部部曲,那是自他父親一代傳下來的。
    由於在南方,除了酒肉喂養之外,還會賞賜海鮮河鮮。
    所以這樣恩養的部曲,不僅忠心耿耿,戰鬥力也是遠比其他軍隊要高。
    光是培養這支部曲,所費的糧餉就已經遠超過了五萬斛糧食了。
    別說李翊給五萬斛糧,便是真的給十萬斛,孫策都不一定答應。
    “此事,恕難從命。”
    不出意外,孫策拒絕了李翊開出的條件。
    李翊對此早有準備,便道:
    “如果將軍不願交出本部部曲,倒也不是不行。”
    “現如今我主正與袁術交戰,孫將軍身在曲阿,若是能夠此時舉兵,攻打袁術曆陽。”
    “那這五萬斛糧亦可交予將軍。”
    “你要我反叛後將軍?”
    孫策眉頭一皺,雖然他確實不甘心居於袁術麾下。
    但他卻非常清楚,此時的自己絕不是袁術的對手。
    手中僅曲阿、丹徒兩縣,是不可能擋住袁術派來報複的大軍的。
    呂範在身後猛地扯了扯孫策衣袂,小聲說道:
    “今後將軍勢大,我等手中僅曲阿、丹徒兩縣,誠難攖其鋒。”
    “況劉繇已與我等結下仇怨,若是其也派兵前來收複曲阿。”
    “屆時我軍何以當之?”
    “斷不可應允了他。”
    孫策頷首,當即回絕了李翊的第二個提議。
    “……誒呀,既然如此,翊就愛莫能助了。”
    話落,李翊命船夫調轉船頭走了。
    呂範忙對孫策獻計道:
    “此人乃劉備重臣,何不將之擄了,以向劉備勒索錢糧?”
    孫策卻搖了搖頭,“你未曾見著此人身邊,那位手持銀槍的將軍。”
    “此人雖不曾開言,然我料其武勇不俗,絕非易與之輩。”
    “江水上遊波動,亦似藏有伏兵,未可輕動。”
    “況李翊此人敢來江上相見,乃是英雄豪傑,此等人物當與之交好,不可與之為敵。”孫策在江東屬於“作亂”,得不到本地士人的支持。
    他隻能通過嚴明軍紀,善待士卒的方式,來拉攏本地軍民的心。
    但他知道這些還不夠,必須要尋求外援。
    袁術對他的支持並不多,孫策唯一能從袁術身上獲得的幫助,就是袁術不會來打自己。
    自己可以安心對付劉繇。
    既然李翊願意來跟自己談判,說明他肯定是希望合作的。
    隻不過開出的兩個條件,孫策都無法接受。
    孫策也開始調轉船頭,準備回去。
    呂範又道:
    “我等過江至此,空手而回,恐遭人恥笑。”
    孫策笑道: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廣陵城上防備森嚴,我等機會已失。”
    “既然李子玉不欲與我等為敵,我等又何必在此時另樹一敵呢?”
    “且回去罷,糧草一事,另想他法。”
    一言蔽,命軍士駕船返回曲阿。
    調轉船頭未走多遠,李翊的話已自城上而來。
    “孫將軍,李某開出的條件仍然作數。”
    “等你想好了,可以再來找李某。”
    孫策聞言,並未作答,隻命軍士繼續航行。
    “子玉,方才你給孫策開出了什麽條件?”陳登問。
    “無他,無非是讓他自曲阿起兵,攻打袁術曆陽罷了。”
    李翊淡淡答道。
    嘶……
    陳登微吃一驚,“子玉也是真敢提,曆陽乃是九江重鎮,孫策縱有手段,也斷不敢此時與袁術決裂。”
    李翊笑道:
    “正是念及曆陽乃九江重鎮,才使孫策領兵擊之。”
    “若是諸事順利,說不定此次進兵,不僅能擊退袁術來犯之兵。”
    “更有機會進兵淮南。”
    陳登這下明白李翊的用意,孫策現在領兵繞至袁術背後了,若是他願意此時反叛。
    便能夠使袁術陷入首尾不能相顧的境地。
    到時候,不僅能夠擊退袁術來犯之兵,說不定還能夠反推回去。
    “隻是以孫策目前的實力,縱是他再有勇略,也斷不敢此時反叛袁術。”
    “不錯。”李翊頷首,“所以我們在廣陵才更要努力精進才是。”
    陳登明白李翊的話外音。
    隻要他們能夠在廣陵給袁術一記重拳。
    到時候不必他們去勸說,孫策自己都會找機會反叛袁術。
    畢竟這小子是敢拋棄後援,直接繞過秣陵,跑去曲阿找劉繇決戰的狠人。
    人生本就是一場豪賭。
    老劉現在既然選擇相信李翊,與袁術全麵開戰,自然算得上是一場豪賭。
    孫策若是能夠抓準戰機,趁機西掠袁術領地,也會是一場豪賭。
    就看哪邊更有膽識了。
    ……
    此時,尚在壽春的袁術仍然對戰勝劉備有著充足的信心。
    主簿閻象將關羽領軍進兵鍾離的軍報傳了回來。
    眾臣紛紛諫言,鍾離一線,乃是九江北邊門戶。
    一旦失守,徐州方麵的大軍便能穿過鍾離,直搗壽春。
    “後將軍,劉備命關羽進兵鍾離,就是為了侵我淮南。”
    “鍾離方麵,不可不設重兵防備!”
    不!
    袁術出人意料地搖了搖手指,捋著頷下的山羊胡,若有所思。
    “啊這……”
    眾文武皆麵麵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解袁術用意。
    “我大軍已兵進廣陵,劉備若不想廣陵失守,就必遣大軍來援。”
    “所以我料鍾離一線,關羽所領兵馬絕非劉備主力,隻是為了威脅我九江側翼。”
    “好使我分兵去守鍾離,然後在廣陵一線,重擊張勳、橋蕤的軍馬。”
    袁術自鳴得意,對於識破了劉備的用意的自己十分佩服。
    眾文武聞言,紛紛似醍醐灌頂。
    是啊,劉備不可能派大軍來攻鍾離,除非他不要廣陵了。
    一旦廣陵失守,那袁術也能直接威脅徐州的治所下邳。
    等於是兩邊換家,袁術不相信劉備會這樣做。
    “後將軍英明,後將軍英明!”
    眾官齊齊對袁術拍起來馬屁。
    袁術繼續觸發自己的被動“妙計”,不緊不慢地說道:
    “我再遣一將,率三千人馬,增援鍾離。”
    “然後在鍾離以東,淮水兩岸,高築烽火台。”
    “若是劉備暗中往鍾離增兵,那麽鍾離的烽火台便能第一時間發出示警。”
    “及時關閉城門,並向壽春匯報。”
    “到時候,我再從西線抽調人馬過去增援。”
    “裏應外合,內外夾擊,劉備如何敵我啊?”
    哈哈哈哈咯!
    袁術仰頭大笑,發出了驢叫一般的笑聲。
    對自己這道“妙計”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織席販履的小兒,豈是我的敵手?
    於是,又將目光落在眾文武身上,問道:
    “誰願領兵前往鍾離據守關羽?”
    紀靈闊步正準備出列,卻被另一人搶先。
    “孩兒願提精兵三千,前往鍾離據守!”
    眾人視之,乃袁術之子袁曜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