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

字數:10941   加入書籤

A+A-


    與河北袁紹深陷立嗣之爭不同,袁術這邊倒沒有這個煩惱。
    他隻有一男一女,袁曜是他的獨子。
    此人在史料上記載雖然不多。
    但哥憑妹貴,靠著孫權大舅哥的身份,做到了吳國郎中的位置。
    袁曜雖為獨子,但並不代表他就真的能夠順利繼承袁術的家業。
    誰也不能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麽事。
    所以袁曜主動提出領兵,前去據守鍾離。
    這是一件不吃力,但很討好的事情。
    隻要安穩守住鍾離,便是大功一件。
    如果劉備遣大軍來攻,那他也隻需要及時向壽春匯報軍情就行了。
    屬於是白撿的功勞。
    袁術當然也看出了這一點,這等天賜大功,當然是留給自己兒子了。
    “好,曜兒你便領兵三千,進駐鍾離。”
    “隻需防備關羽來攻即可,倘若劉備遣大軍來攻,也無須懼怕。”
    “可用我的烽火台之計,及時向壽春匯報。”
    “我必親率大軍來援!”
    袁術還是很疼愛自己這個兒子,臨行前,再三叮囑。
    “誒!不可不可。”
    主簿閻象出來諫言道:
    “大公子素不曾經曆戰事,今付以大任,非其所宜。”
    “更兼關雲長乃世之勇將,萬人之敵,不可輕敵。”
    “愚以為紀將軍久經沙場,深諳兵法,足以擔此大任。”
    閻象推舉了紀靈出戰。
    但話說到這裏時,袁曜臉色已經大變,袁術臉色同樣不好看。
    “閻主簿何以小覷我耶?”
    袁曜厲聲怒叱,“吾自幼從父學習韜略,深通兵法。”
    “何以欺我年少,不敵關羽?”
    “若是破不了關羽之兵,我誓不回來見父親!”
    “大公子息怒。”
    長史楊弘也站出來勸阻袁術三思。
    “稟後將軍,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公子並未有過出征經驗,初次用兵,便要據守鍾離要鎮。”
    “此誠非用兵之道也。”
    楊弘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振振有詞。
    每一句都直指袁術此次用兵有誤。
    袁術那是個多要臉的人?
    哪能容忍手下人這般當眾指責。
    “楊長史,汝莫非言我不知兵?”
    袁術雖隻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話,卻振聾發聵。
    此時無聲勝有聲。
    楊弘仿佛能夠聽見袁術在說話。
    小楊啊,我知道你懂軍事。
    可你知不知道你看的是地圖,我定的是前途。
    你現在否決的不是我的方案,而是你自己的前程。
    我今天下的是令,可你明天下的是崗。
    不懂用兵的是我,可該學習的是你。
    你要不要再重新想一想,我的用人有沒有問題?
    楊弘被袁術的眼神看得毛骨悚然,當即確定了一件事。
    這天下還有比後將軍更懂用兵之道的人嗎?
    當即躬身向袁術致歉道:
    “後將軍恕罪,適才是臣失言了。”
    “大公子自幼便從後將軍處學習韜略兵法,又豈是關羽小兒所能匹敵的?”
    沒錯。
    我剛剛是有意見,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見。
    為了自己的前程,楊弘隻能忍氣吞聲,認同袁術的戰略構想。
    “……哈哈哈,好。”
    袁術一拍大腿,“既如此,此事就這麽定了。”
    “曜兒,你即刻起兵去往鍾離,嚴防關羽來襲。”
    袁曜領命而去,袁術也徹底寬下心來。
    “舞姬何在,伶人何在?”
    “前線戰事,旦日可定。”
    “接著奏樂,接著舞!”
    壽春大殿之上,又是一片歌舞升平。
    ……
    廣陵這邊,李翊等人也絲毫沒有閑著。
    劉備先命田豫領兵到高郵縣、平安縣屯兵,防備袁術繞襲。
    一麵加強廣陵的城防。
    設置了大量的鹿角圍欄,陷阱馬坑。
    同時派出健兒,到山林裏去砍伐樹木,搬運石料。
    一來開闊視野,防備敵軍設伏。
    二來補充城內的燃料,以及滾木、落石等守城工具。
    而距廣陵三十裏開外,張勳、橋蕤的大軍也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
    袁術家底確實厚,為了廣陵戰事的順利,給足了前線經費。
    靠著袁術的財大氣粗,袁軍這些天打造了大量的井闌、衝車還有雲梯。
    這些都是攻城利器,可使攻城效率翻倍。
    尋常人家誰敢一次性投入這麽多攻城工具?
    但袁術不僅敢,他還要一次性全部壓上去。
    在他看來,隻要拿下廣陵,到時候多的都賺回來了。
    不錯,賺錢的方式就是苦一苦百姓。
    袁術在淮南就是這麽幹的,他並不介意在廣陵也這麽幹。
    三日後,
    張勳、橋蕤大饗全軍,隨後全軍開撥,直撲廣陵城來。
    這支袁軍的披甲率很高,袁術真的是把壓箱底的都拿出來了。
    袁軍率先推出的是井闌。
    一步步將之推向廣陵城牆,威脅廣陵城頭的防禦工事。
    井闌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造型高大,通常時候都是要比城牆還高的。
    並且井闌依靠層數,可以形成局部兵力優勢。
    士兵可以從直接從井闌跳進城牆,打破攻城方的劣勢。
    張勳采取了傳統的圍三缺一的打法。
    即隻圍城池三麵,留出一麵給守城軍逃跑。
    這樣一來,守城將士見有機會逃跑,就不會選擇死戰到底了。
    這種的圍城方法,通常是用於敵我實力相近,攻城方又迫於快速決出勝負的情況。
    “不必驚慌,弓弩手準備,先射袁軍井闌!”
    陳登身為廣陵太守,親自登上牆頭,指揮將士們防守。
    井闌雖然強大,但缺點就是推進的慢。
    守城方所要做的,就是在井闌推過來之前,把它們摧毀了。
    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直接在牆頭上,用弓箭射死井闌上的攻城士兵。
    一種是直接出城,強行給它破壞了。
    而陳登選擇了兩種都要。
    先命蔣欽率弓弩手,以火力覆蓋,壓製推車過來的井闌士兵。
    一麵又遣趙雲領驍騎百人,出城騷擾敵軍進攻。
    除趙雲外,徐盛又領一千丹陽山地步兵,掩護趙雲殺出去。
    “不許後退,後退者斬!”
    麵對廣陵守軍密集的火力,橋蕤在前線,拚命催促軍士前進。
    廣陵遠比他想象的更要難啃。
    這裏的守軍不僅鬥誌高昂,就連一切守城設備都一應俱全,顯然是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
    他們不僅能用火力覆蓋壓製住袁軍的進攻,更能夠主動派兵出城,騷擾我軍前部。
    “哦?袁軍出動雲梯了?”
    李翊手裏拿著望遠鏡,觀察著戰場形勢。
    一旁的陳登忙著指揮,聽到李翊的喊話,忙舉目去看。
    戰場人多,且混亂嘈雜。
    陳登在戰場上連續捕捉,過了半晌,這才注意到袁軍後部已經開始推出雲梯了。“……呼,子玉觀察的可真仔細啊。”
    陳登忍不住讚歎李翊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我等身為局中人,難免有個失誤。”
    “子玉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真令登佩服不已。”
    李翊沒功夫搭理陳登,繼續拿著望遠鏡觀察著戰場形勢。
    一架,兩架,三架……
    袁軍一連推出了二十架雲梯,果然是大手筆。
    雲梯最大的特點就是推不倒,
    一旦靠近牆頭,士兵就會不斷攀登上來,源源不絕。
    所以麵對雲梯,通常要提前把它給摧毀掉。
    李翊出聲提議道:
    “不如再遣一支重甲步兵出城,衝入敵陣,將這些雲梯摧毀。”
    “元龍看是如何?”
    所謂重步兵,那自然是要裝備最為精良的鐵甲。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頭戴全包式風盔,僅漏出麵部。
    身穿帶護肩的長袖甲衣,俗稱鐵劄甲。
    然後外層,再覆蓋一層肩帶鐵甲。
    這種級別的裝備,別說大規模組建了,就是平時散養幾隊的情況都是極少。
    因為成本維護費太高了。
    一般都是要用時,從武庫裏麵臨時取出來。
    打完後還得回收回去,不然光是遺失一套,代價都極其高昂。
    “誰可擔此大任?”
    陳登開口,大聲問道。
    重甲步兵通常就是用來執行這種特殊任務的,因為隻有足夠危險,才會給你穿重甲。
    但是高防禦,換來的是低機動性。
    一旦任務執行完之後,如果沒能第一時間撤回來,那可能就永遠撤不回來了。
    周泰主動請纓道:
    “末將願往!”
    陳登欣然應允,即命周泰領著重甲步兵,出城去攻打袁軍的這支雲梯部隊。
    “將軍,城內又出來一支部隊!”
    探馬飛速將前線軍情匯報給張勳。
    張勳負責指揮雲梯前進,見周泰領著重甲兵,氣勢洶洶而來,忙道:
    “不好!彼必是衝我雲梯而來!”
    “快,速速出擊,將之截殺攔住!”
    一聲令下,袁軍高聲呐喊,殺氣騰騰地奔向周泰軍。
    雙方甫一接觸,便傳來陣陣哀嚎之聲。
    短兵相接,血如泉湧,殘肢亂飛。
    周泰抖擻精神,奮勇拚殺。
    戰至酣時,連風盔都被敵軍給打飛了。
    露出一張血淋淋的麵容,唬得眾袁軍皆高呼:“鬼神來也!”
    周泰威風更添,暴喝一聲,殺得袁軍節節後退。
    “好啊,殺得好啊!”
    “幼平膽略過人,真乃虎將也。”
    牆頭上的李翊將周泰這邊的戰況看得一清二楚。
    比之去年,初見戰場廝殺時顯得青澀稚嫩。
    如今再見戰場廝殺,李翊心中已是波瀾不驚了。
    因為他對此早已是司空見慣。
    很快,
    周泰率軍殺至雲梯附近。
    原本推送雲梯的士兵,麵對突然殺至臉上的敵軍,不得不舍了雲梯,拔出刀劍上去迎戰。
    恰逢此時,趙雲的百人騎兵乘勢殺到。
    小隊騎兵的優勢,就在於其機動性強。
    趙雲領著百騎,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衣甲平過,血如泉湧。
    不斷騷擾著袁軍進兵。
    少時,趙雲這隊騎兵,繞至袁軍身後。
    袁軍原本正拚死抵擋周泰的步兵,忽聽得背後蹄聲如雷。
    回眸看時,銀槍白馬,已經殺至近前。
    “嗚哇!!!”
    為首一名袁軍,被趙雲一槍朔死。
    趙雲所帶的這支雜胡騎兵,有不少烏桓、鮮卑族人。
    他們皆習慣用馬刀,發出“嗚嗚”的叫聲,配合著周泰的步兵,盡情地收割著袁軍的人頭。
    “我看已經成功壓製住了袁軍攻勢,不若趁此機會殺出城去。”
    “給予袁軍一個迎頭痛擊!”
    “使之不敢小覷我廣陵守軍,再來犯時,尤有忌憚之心。”
    李翊見前線戰事順利,再次諫言陳登主動出擊。
    “好,就用子玉之言。”
    陳登當即下令守城軍士,出城迎戰袁軍。
    登時,鼓聲陣陣,喊聲如雷。
    似嶽撼山崩,天崩地摧。
    廣陵守軍似洪水決堤一般,向袁軍湧來。
    張勳、橋蕤見狀,皆駭然失色。
    隻得倉皇迎戰。
    火焰漫卷,映得天邊殷紅似血。
    疾風謖謖而來,長驅直入。
    攜兵戈相撞的清脆,戰馬嘶鳴的激越,血肉飛濺的沉悶。
    飛向山河大地,飛向萬裏長空。
    雙方一直激戰到傍晚時分,袁軍皆疲憊不堪,身負多處傷勢,隻得被迫撤軍。
    毫無疑問,徐州軍取得了一場大勝。
    “府君,軍師,泰幸不辱命,已將袁術雲梯部隊,盡數摧毀。”
    周泰渾身是血,已看不清楚麵容。
    很難相信,他是如何頂著身上這麽多的傷勢,還能夠繼續與袁軍鏖戰的。
    真是鋼鐵一般的意誌!
    “壯哉,取酒來!”
    見著這副情景,李翊心中也是豪氣頓生,即命人取來一壺酒。
    親自雙手將之遞給周泰。
    軍師當著全軍將士的麵,雙手敬你酒。
    這是一種榮譽。
    周泰心領神會,雙手接過。
    “謝軍師!謝府君!”
    話落,將之一飲而盡。
    李翊暗自感歎,他有點能夠共情古代將軍們的浪漫了。
    這就是,遍體瘡痍尤痛飲,血痕殘酒滿征衣吧。
    李翊命人打掃戰場,然後對此次出戰的將士,一一論功行賞。
    陳登則負責清點此次戰後的傷亡數量,以及繳獲的戰利品。
    這些戰利品清點完後,都是要先充入府庫的。
    不是說完全充公,而是方便清點。
    最後的論功行賞,也是直接從府庫裏麵取出錢來。
    按照軍規,此次隻要是參與守城的士兵,都要賞錢五百。
    而出城作戰的士兵,則要翻倍。
    有斬敵之功,或身負重傷的,再翻倍。
    至於死者,則以最高的撫恤金,交給其家屬。
    而除了這些參戰的士兵要賞之外,廣陵城內的郡國長吏、縣吏,也就是隻要是廣陵的公務員。
    都要發錢獎賞。
    最後自然是犒賞三軍了。
    拿出府庫裏的酒肉來,大宴三軍將士。
    這最後一項有時候甚至比前麵幾項還重要。
    因為將士們在前線廝殺搏命,忍饑挨餓,就盼著這一口呢。
    李翊將擬好的封賞方案,交給劉備,劉備欣然同意。
    隨後昭告全軍,一時間眾兵士無不歡騰,士氣大振。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