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字數:12728   加入書籤

A+A-


    周瑜把一封前線刺探到的軍報,甩在了眾人臉上。
    其大體內容為,徐州在全境推廣屯田,擴充軍馬。
    並且與北方青州的袁譚,荊州的劉表互通貿易,囤積了大量糧草。
    此外,由於丹徒與廣陵一江之隔。
    孫家人發現廣陵的船隻明顯增多。
    與去年相比,翻了一倍不止。
    這還隻是明麵上看到的,至於徐州背後還在生產多少,猶未可知。
    孫策麵色凝重,背著手,緩步走下階來。
    “我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
    “其身邊李翊,我此前曾與之有過一次照麵。”
    “其人深有韜略,有統禦之術,其謀未可測也。”
    “此二人相合,正似猛虎而添飛翼。”
    “兼之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用做劉備爪牙,為之死用。”
    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鼾睡。
    孫策雄心勃勃地打算平定江東。
    卻發現自己北邊兒的頭上多出來一個龐然大物。
    才兩年多的時間,徐州已從二屠中的陰霾中走了出來,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這高速增長的實力,令孫策也不由心驚。
    周瑜心中微沉,蹙眉說道:
    “那劉玄德起於北地,以梟雄之姿,而有李翊奇策之士,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生平未嚐得水,今據徐州,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當早圖之!”
    原本眾人還在籌備著討伐吳郡許貢的事宜,沒想到劉備暴漲的實力,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可控範圍。
    孫策心下一沉,接著說道:
    “去歲在廣陵時,李子玉曾許我以同盟,邀我共擊袁術。”
    “我雖未應下,但也沒有否決,隻待將來以觀時宜。”
    “可而今看來,劉備有李翊為輔,似乎已不須借用我孫家之力,便能挑戰袁術了。”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麵麵相覷,蹙眉不語。
    周瑜陪著一唱一和:
    “當孫氏於徐州而言沒有利用價值之時,將為之奈何也?”
    此話一出,眾將無不心頭一緊。
    要知道,他們所在的曲阿、丹徒離徐州的廣陵僅一江之隔。
    要是劉備真想滅他們,隻需遣一支勁旅,旦日便可抵達。
    按照孫氏原本的構想,徐州既要忙於對付袁術,還得應付西邊的曹操。
    尤其是兗州曹操,按理說曹劉兩家是最應該打起來的。
    豈不論兗徐二州地理位置上的衝突。
    曹操此前二伐徐州,所過多所殘戮,與徐州有著深仇大恨,怎麽著也該拚個你死我活。
    可兩家竟然和解了,不但沒能打起來。
    反而有聯合攻打袁術的意思。
    若是曹劉兩家合力攻打袁術,饒是他四世三公的家底再厚,恐怕也是難以抵擋。
    “袁公路不能成事,我領兵在此,本不願聽其任用。”
    “隻是我孫氏與袁術唇齒相依,若果真袁術為曹劉兩家侵吞。”
    “以我目前之力,實難抵禦這二人。”
    孫策能感受到,曹操、劉備都不是泛泛之輩。
    這兩個人要是聯合起來,自己對上他們還真沒幾成勝算。
    “主公,您的意思是?”
    程普站起身來,主動開口詢問道。
    孫策目光逡巡一圈,才慢慢張嘴說道:
    “我意調頭西轉,先攻丹陽劉繇,後取吳郡許貢。”
    什麽!?
    此言一出,立馬激起千層浪來。
    南下的方針自去年就已經定好了。
    為了南下攻打許貢,大家休兵這一年期間,物資全部屯在了南邊的吳縣。
    如果突然調頭,光是物資轉運就得耽誤個小半年。
    大家都沒能理解孫策這個決定。
    尤其以舅父吳景為首,更是立馬站出來,勸阻孫策一定要保持冷靜。
    “伯符可莫要意氣用事!”
    “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慎。”
    “自去歲始,我等便已定下南下方針,先攻由拳許貢,然後是烏程嚴白虎。”
    “二者皆破,便可乘勝追擊,直取錢塘。”
    “錢塘若下,便能打開南下會稽的道路。”
    “取下吳郡、會稽,丹陽、豫章亦是囊中之物也。”
    “江東之地,早晚為孫氏所取。”
    “今何故突然變卦,要改打丹陽?”
    吳景是孫策部曲中最有實力的,並且他還是孫策的長輩。
    在軍中的話語權很重,就連程普、黃蓋、韓當等孫堅一朝的老將都得敬他三分。
    孫策伸手揉了揉太陽穴,做出這個決定,他也是考慮了很久,下了很大的決心。
    “……此也是無奈之舉。”
    孫策蹙起眸子,沉聲說道:
    “適才公瑾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徐州不久就會對袁術動兵。”
    “誠如是,則陳元龍必從廣陵發兵,渡江繞襲九江後路。”
    “我等若舉大軍南下,則曲阿、丹徒後背皆露於徐州人。”
    “此不得不防。”
    孫策講出了突然改變戰略的原因。
    如果他們南下,則曲阿、丹徒的後背就暴露給了徐州人。
    誰能保證以陳元龍的雄心,不會捎到手把他們給滅了?
    孫策可不想自己南下打著打著,結果家裏水晶被偷了。
    所以他寧願冒著轉移物資的風險,多浪費半年時間,也不敢把後背露給徐州。
    不是孫策不敢用險,而是劉備此人太有野心,他不得不防。
    尤其周瑜也多次強調,徐州劉備是一個遠比淮南袁術更加可怕強大的對手。
    必要之時,聯合袁術,驅逐徐州人也不是不行。
    “唇亡齒寒呐……”
    孫策背著手,“曹劉化幹戈為玉帛,共攻袁術,我等若不幫一把,下一個便是我們了。”
    這才是孫策最擔心的事情。
    袁術家大業大,孫策目前都還是依附於他的。
    若是他被滅了,孫家人能扛得住曹劉的進攻?
    所以於情於理,孫策都不能對淮南坐視不管。
    更別說,一旦廣陵方麵出兵,截斷了長江。
    那孫策直接就失去了與江北的聯係。
    在江北,他還有不少宗室將領,在袁術手下領兵。
    尤其在曆陽,孫輔、孫香足足有一萬多部曲在那。
    退一萬步講,袁術即便真的被滅了,那也是死不足惜。
    可他的宗室不能也死在那兒。
    這可都是他孫策未來創業的資本呐!
    “伯符此議不妥!”
    吳景駁斥了孫策的戰略主張。
    “此一舉實在太險了。”
    “徐州軍勢大,不管他們過不過江,都不是我們孫家能夠左右的了的。”
    “為今之計,隻有坐看淮南成敗。”
    “若袁術勝,自然再好不過。”
    “若劉備勝,亦會損耗不少的元氣。”
    袁術虎踞淮南,兵精糧足。
    保守估計,可以動員出五六萬的兵馬來。
    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此前袁術攻廣陵屢屢失利,是因為他是進攻方。
    現在如果他變為防守方,尤其同時坐擁九江、廬江兩大郡,有縱深,有防守。
    劉備同樣不易取。
    按照吳景的估算,劉備若真想全麵覆滅袁術。
    少說也得動用十萬人。
    並且戰事最少最少也要持續一年。
    要知道,戰事最是傷民。
    倘若徐州真的發狠動員出十萬人來,那請問你會消耗多少元氣?
    需要多少時間來恢複?
    滅了淮南之後,還有多少餘力來打孫氏?
    這期間至少又能爭取到一年的時間。
    “隻要我們行軍夠快,兩年之內,一定可以打下吳郡、會稽。”
    “若是再快些,豫章也不是不可得。”
    “相反,若是袁術果真為徐州所滅,我等才更應該坐看成敗。”
    “這是我們脫離袁氏的大好機會,實不該蹚這趟渾水。”
    吳景曾任袁術的督軍中郎將,在他手下多年,深知此人不能成事。
    被滅隻是時間問題,孫策實在沒必要浪費兵力去救他。
    “至於曆陽孫香、孫輔的部曲,也好借著戰亂,趁機脫離袁術。”
    “使之渡江來,與我等匯合。”
    “徐州人若果真要與袁術全麵開戰,並無理由攔我孫氏的人馬。”
    眾人紛紛點頭,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
    徐州方麵沒必要在打袁術時,扣住他們孫家人不放行。
    “目前朱治在錢塘,由他北上攻打由拳,我們再由吳縣南下配合,南北夾擊。”
    “許貢必然不是我等敵手。”
    “之後順著吳郡南下,攻打王朗,不但能夠拓展疆土,還能夠連通丹陽南部。”“這才是取丹陽的好機會。”
    “現在調頭西打,物資周轉困難不說,我等隻能困守吳郡半地。”
    “實在太過弄險。”
    “即便真能防備徐州人,可徐州若真要加兵於我等,我等又能如何呢?”
    “現在南下,值得冒險!”
    話音方落,程普、黃蓋等老將紛紛站出來應和。
    孫策神情凝重,他心中惴惴不安,總覺得放任徐州軍南下不是件好事。
    “……眼下也隻能是如此。”
    孫策歎了一口氣,心中默默祈禱自己今日的決定,將來不要後悔。
    “不過曆陽方麵,須遣人說一聲。”
    “就說若徐州軍果真來攻,不必抵抗,任由他們進駐曆陽。”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料陳元龍白得了曆陽,不會截住江水,不放孫香他們過江。”
    眾將從其言,接著去籌備南下的戰事了。
    程普自親自渡江前往曆陽,知會孫香等人,莫要抵抗徐州軍。
    白白浪費手中兵力。
    ……
    ……
    時間快如飛梭,很快來到了四月份。
    按照李翊秋收後全麵開戰的構想,徐州還剩下不到半年的準備時間。
    這期間,李翊主要做的,就是跟魯肅、孔融等人大肆征發民夫。
    這也是打仗燒錢的原因之一,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
    後勤你不得不用民夫,民夫你不得不給錢。
    而最重要的是,民夫被征發了,會導致民間勞動力的缺失,從而引發一係列的社會矛盾。
    所以越是大規模的戰事,持續得越久,越是傷國力。
    李翊為了籌備這場覆滅袁術的全麵戰爭,足足要籌備三年之久,才敢動手。
    首先,僅是為了照顧廣陵陳元龍這一路兵馬,少說得征發一萬五千名民夫。
    至於汝南方向的主戰場,民夫至少三到五萬不等。
    其中有部分人,可以直接用此前在汝南俘獲的黃巾軍士充數。
    除了民夫的征發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便是糧草供給,這也是為了後勤保障。
    這幾月下來,李翊委托典農校尉魯肅,讓他嚴格管控糧食配給,禁止糧食外流。
    又托了別駕麋竺,請他再撥一筆款下來,大肆購買豬、牛、羊、雞、鴨、蛋等肉類。
    為得就是給士卒加餐,補充蛋白質。
    士卒每天都在高強度的訓練,如果再不吃好點兒,難免怨聲載道。
    此外,軍械、甲胄、投石車等戰場裝備,也在緊鑼密鼓的打造。
    僅三月份的支出,就高達一千五百多萬錢。
    劉備這輩子還從來沒打過這麽大規模的仗,從未意識到大規模戰爭竟會如此燒錢。
    心頭還是有點肉疼的。
    但李翊出來勸導他,為了淮南戰事,必須要咬牙忍一忍。
    徐州的大動作,肯定是驚動了周邊諸侯的。
    首先是北方的袁紹,發覺劉備在徐州動員出了大量人馬,並且囤積了大量糧食、器械。
    肯定是要有大動作了。
    袁紹與劉備現在是盟友關係,他倒是相信劉備不是來打自己的。
    但是他卻驚訝的發現,徐州能夠動員出來的兵力,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這貌似不像是遭到過兩次屠城的徐州,所能動員出來的兵力啊。
    “劉玄德有驍名,在徐州甚得眾心。”
    “此前其舉奏我兒為茂才,我便默許其接領徐州。”
    “今其在徐州勢力似乎非兩年前可比,我等是否還要維持與劉備的盟友關係?”
    袁紹召集諸大臣至正殿來議事。
    許攸與李翊關係甚好,不久前李翊又差人送了幾輛載滿錢糧的牛車過來。
    請許攸在袁公麵前多美言幾句。
    並且向許攸保證,徐州從未想過要與河北爭雄。
    實在是因為袁術倒行逆施,徐州不忍見眾生疾苦,這才吊民伐罪。
    這也是為了袁公著想啊……
    許攸在受了李翊的好處之後,本就滿心歡喜。
    兼之李翊言之鑿鑿,一再表明徐州遠遠比不上河北。
    他李翊更是山野庸才,與河北諸謀士相去甚遠,哪裏敢有北望之心?
    許攸遂更加放心,對袁紹勸諫道:
    “今劉將軍在徐州,本無過失,奈何加兵於他?”
    “況徐州動員兵力,實為征伐袁術,此亦是利好明公之舉。”
    “袁術在淮南多年,兵精糧足,劉玄德豈是輕易可敵的?”
    “二虎相鬥,必有一傷。”
    “無論誰勝誰負,都是我河北得利。”
    袁紹聞言,覺得有理,又問許攸道:
    “依子遠之意,當如何安置徐州劉玄德?”
    許攸一捋頷下胡須,咧嘴笑道:
    “如今劉玄德動員徐州全部兵馬,打算征伐袁術,我等可以坐觀成敗。”
    “依照不才之見,不妨暗資劉玄德錢糧軍械,以助其攻伐袁術。”
    “一來,可以平衡淮南與徐州的實力。”
    “二來,劉玄德見我河北資助於他,便沒有了後顧之憂,不必瞻前顧後,可以全力攻打袁術了。”
    “袁術若滅,徐州與淮南必是滿目瘡痍,二虎皆傷。”
    “等到那時,明公已經滅了公孫瓚,統一北方。”
    “便可以放心的渡河,進攻河南,一統天下。”
    “此天命在河北,願明公察之!”
    袁紹聞言大喜,這句話正是他想聽到的。
    其實,袁氏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天命所歸。
    曆史上的袁術就稱了帝。
    而袁紹雖然沒有稱帝,但他卻有這個想法。
    還專門試探了一下河北群臣的態度,結果遭到了強烈反對。
    袁紹隻能灰溜溜地暫時將此事擱置。
    沒想到後來官渡之戰爆發,袁紹直接一病不起,再也沒有機會稱帝了。
    “善!”
    “既如此,子遠可速去操辦此事。”
    “備好軍械、錢糧,送去徐州。”
    “一來表我河北誠意,二來助其攻伐袁術。”
    袁紹大手一揮,盡顯土豪哥本色。
    許攸聞言大喜,連連稱喏。
    暗地裏嘴角卻是微微一翹,這下又能夠貪汙一筆了!
    河北方麵的回應很快傳來。
    劉備對袁紹的態度又驚又喜。
    他原本還擔心徐州方麵展現出過於強大的動員能力,會引起袁紹的忌憚。
    導致徐州瞻前顧後,不敢全麵對袁術開戰。
    沒想到袁紹竟意外的送來了錢糧軍械,以示親善。
    這確實超乎了劉備的預料。
    李翊向老劉解釋道:
    “河北派係鬥爭激烈,尤以河北派與汝穎派爭鋒相對。”
    “這便使得袁紹耽於信息差。”
    “我們此前交好的許攸,貪而不治,使他在袁紹身邊吹吹耳旁風。”
    “袁紹居高而不能察,故而低估了我徐州的實力。”
    微微一頓,又聯想到他與許攸交代的徐州情況。
    是半真半假,於是又補充道:
    “謊言並不可怕,這世上,真話說一半。”
    “往往要比謊言更加可怕。”
    劉備頷首,認認真真地聽著。
    “軍師的外交戰略著實厲害。”
    “昔蘇秦、張儀用縱橫之術時,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今觀軍師用計決策,則意出張、蘇遠矣。”
    “此豈不誠大丈夫哉?”
    劉備對李翊構劃的外交戰略佩服的五體投地。
    他原本以為能讓袁紹暫時按兵不動,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沒想到還能夠使袁紹送來錢糧資助,這簡直是意外之喜。
    張儀當年弄楚懷王如嬰兒,今觀李翊之策略,亦不遑多讓。
    隻不過他的軍師,比之張儀,除了搞外交之外。
    還能搞內政,搞屯田,搞生產,對外還能獨自領兵。
    雖張儀、蘇秦複生,劉備也是萬萬不換的。
    “袁紹這一路諸侯已不必擔憂,現在還有另外一路諸侯,須我等努力。”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劉備眨巴眨巴眼睛,當下已經會意,從口中吐出兩個字:
    “曹操!”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