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不管怎麽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

字數:12795   加入書籤

A+A-


    卻說袁術糾集了四萬人馬,浩浩湯湯直奔徐州軍而去。
    而劉備自李翊的輔佐下,打破龍亢,橫掃周邊郡縣。
    很快便與張飛、趙雲這一路軍馬相合。
    兩路人馬合軍一處,迅速西進,一路上連破向城、義成、馬丘等重鎮。
    大軍渡過渦水,來到淮水,正欲繼續西進。
    卻有探馬來報說,袁術盡傾淮南之兵,共計四萬人眾,直奔大營殺來。
    最先接到軍報的,乃是軍師謀主李翊。
    他本在營中處理軍務,當聞說袁術傾舉國之兵主動來攻時,興奮地差點兒把案腿給拍斷。
    興衝衝的找到劉備,將這則軍報說與他聽。
    劉備聽後,亦是又驚又喜。
    要知道,攻城戰的難度是野戰的十倍有餘。
    尤其壽春還是淮南第一堅城,背後還有合肥等諸多郡縣為其輸送年輕血液。
    更別提壽春屯兵有兩萬餘眾,可支援過來的兵眾也多達兩萬人。
    糧草可支一年之久。
    隨著劉備的行軍,補給線也是越來越長。
    勞師遠征對徐州軍而言是不利的。
    盡管劉備久經沙場,可即便是他保守估計,要想打下壽春這座堅城。
    快則五月,慢則八月,才能下。
    饒是李翊,也覺得以骷髏王在淮南這麽多的年作威作福,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所積累的財富,要想打下壽春,沒個半年是下不來的。
    可現在,袁術卻自毀長城,主動放棄壽春防守的優勢,帶兵打出來了。
    這正中李翊的下懷!
    他巴不得袁術把主力全部帶出來,這樣一來,便能通過野戰殲滅他的主力軍。
    之後再攻打壽春時,便可事半功倍。
    “軍師,現在看來,袁術是想與我們一戰定勝負。”
    劉備手裏拿著那封軍報,在李翊麵前揚了一揚。
    李翊冷聲笑道:
    “此豈不正是好事?”
    “袁術主動出戰,這可是天賜淮南於主公。”
    “他將合肥、下蔡的兵力全部抽調了過來。”
    “如此,汝水曹操一路兵馬,潁水關羽一路兵馬,廣陵陳登一路兵馬。”
    “這三路兵馬,皆可一帆風順,勇往直前。”
    “我們在前線拖住袁術主力,剩下三路兵馬便可襲取袁術剩下的郡縣。”
    “袁術大勢已去,此天所以資淮南於主公也,主公豈無意乎?”
    劉備背著手,一揚眉,沉聲道:
    “話雖如此,然者兵者,國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謂之為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今袁術主力盡出,足有四萬人眾。”
    “我軍雖已匯合益德兵馬,然也就兩萬人。”
    因為沿途打下了許多郡縣,這些地方不得不留人看守。
    所以隨著徐州軍一路往前推,人馬也在漸漸減少。
    即便已經與張飛、趙雲的人馬合兵一處,依然才堪堪兩萬人而已。
    “袁術兵力兩倍於我,不可不慎。”
    劉備捋了捋胡須,眸中劃過一瞬擔憂。
    就算袁術再菜,也不能不把活生生的人當一回事兒啊。
    就哪怕是十個項羽打一千人,刀也得砍卷吧?
    李翊負手而立,目光漸深,澹澹道:
    “倒不是翊輕而無備,隻是袁術統兵,向來驕慣暴虐。”
    “從前作為城池守備,尚有一戰之力。”
    “今出城於野地搏命,豈能攖我徐州之鋒?”
    “況其這四萬人乃是東拚西湊,收蟻聚之兵,劫取烏合之眾,雖百萬不足懼也。”
    劉備連連頷首,他打仗的習慣就是絕對不能輕視敵人。
    獅子搏兔,尚且全力以赴,何況這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戰呢?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兵法雲:奇正相合,方為製勝之道。”
    “翊連同子揚、公達等輩,可為主公謀劃奇謀妙計,助成功以奇製勝。”
    “但謀略畢竟隻是輔助,若是主公當真想要平定天下,蕩滅群雄。”
    “光靠謀略是不夠的,還要有正兵。”
    “即堂堂正正之師,能與敵正麵對決,無往不勝。”
    “正兵配奇謀,方為奇正相合。”
    “我徐州自軍改以來,尚未曆經如此規模大戰,明日正好檢閱一番。”
    “隻有正麵擊敗敵人,才能夠證明我們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對的,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
    “一可震服三軍,二揚徐州威名。”
    “此一戰,隻許勝,不許敗。”
    李翊朗朗之聲,如雷霆般回蕩在大帳之內,令眾將無不振聾發聵。
    連帶著劉備在內的全體將官,此刻心中的那一絲絲猶豫,被瞬間驅散。
    轉而變為了堅決,剛毅。
    大家都被李翊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所激烈鼓舞。
    尤以張飛最為激動,躍然而起,豪言道:
    “子玉軍師所言極是,俺們一路打到此處,正為此時。”
    “隻要兄長一聲令下,俺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備一揚眉,眼神變得果決起來,揮手道:
    “傳令下去,命庖廚烹羊宰牛,大餉軍士。”
    “待三軍飽餐過後,與袁術決一死戰!”
    得令!!
    中軍帳發出陣陣激昂的高呼,諸將士無不摩拳擦掌,興奮不已。
    對他們來說,大丈夫立功名隻在今日。
    而對底層士兵而言,能好酒好肉飽餐一頓,也是人生中最美的事兒。
    另一方麵,大家都明白與袁術這一場大戰,會是此次南征的轉折點。
    一旦贏了,也宣告著這場戰事快要結束了。
    對於這些底層士兵而言,當然是盼著戰事趕緊結束,好回去領賞錢,與家人團聚。
    這是上層將校與底層士兵的各自的想法。
    ……
    就在李翊發表著慷慨激昂的演講,鼓舞士氣的時候。
    領著大軍出發的袁術,此刻也在營帳中發表著演說,鼓舞三軍士氣。
    “吾自南陽起兵以來,曆經大小規模征戰十數次。”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
    “然我前後行意,未有負於心者。”
    “當年董卓權勢滔天,虐流百姓,我袁氏響應天下之急,分兵北上。”
    “會合於酸棗、魯陽,為國討賊。”
    “董賊見我軍威勢,焚燒宮闕,倉皇逃竄,縮首如龜。”
    “此亦我之功也。”
    袁術背著手,此刻親征的他臉色異常凝重,十分鄭重地開口說道。
    “我不明白,為何大家都在討論劉備兵銳,我軍難敵。”
    “仿佛這淮南本土,於我軍而言是凶多吉少似的。”
    “六年前,我從南陽踏上征途,開啟征程。”
    “雖在與曹操、袁紹的爭鋒中,小有失利。”
    “然我率兵走至淮南時,民眾皆竭誠歡迎,真可謂占盡天時。”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六年後,淮南難道便會成為我袁公路的葬身之地嗎?”
    袁術目光逡巡一圈,掃過眾人。
    見諸將皆意興闌珊,缺少戰意,乃沉聲道:
    “不管怎麽講。”
    “此次決戰的兵力,是四萬對兩萬。”
    “優勢在我!”
    微微一頓,又接著道,“傳令下去,拿出酒肉來,犒賞軍士。”
    “準備與劉備打決戰!”
    遵命!!
    一聽到要賞酒肉,諸將這才變得興奮起來。
    三日後,兩軍於塗山一帶相遇。
    相隔七裏,兩軍在淮水南岸,各自安營紮寨,形成對峙之勢。
    呂布亦在袁術軍中,眼見即將要與劉備大戰。
    暗想自己早已投靠了朝廷,兩軍交戰,刀劍無眼。
    若是被朝廷軍誤傷,豈不冤枉?
    遂找到陳宮商議,道:
    “此前先生勸我投壽春,仍留袁術軍中。”
    “今兩軍大戰,明日若是交鋒,何以對敵?”
    陳宮說道:
    “且先去見袁術,我自有分說。”
    呂布從其言,跟隨陳宮一起去帥帳見了袁術。
    “明公,劉備能征善戰,慣於用兵,其麾下部將張飛、趙雲、田豫、陳到等輩,亦皆當世名將。”
    “更兼其用李翊為謀主,算無遺策。”
    “今我軍兵多,徐州兵少,彼卻仍敢與我軍正麵交戰。”
    “劉備能如此有恃無恐,保不齊李翊有什麽詭詐之計。”
    袁術剛剛發表完演講不久,正是慷慨激昂之時。
    卻被陳宮迎頭澆了一盆涼水,當即眉頭一皺,冷冷反問道:
    “依先生之見,難道我不該與大耳賊正麵決戰?”
    “我軍兩倍於徐州,今不應戰,便是怯敵!”
    陳宮眼珠骨碌碌一轉,道:
    “在下有一計,明公可先領大軍與劉備在塗山處對峙。”
    “然後用呂溫侯為大將,令他率一支偏師,偷渡北岸,繞襲劉備後路。”
    “如此,徐州軍歸路被斷,明公在率大軍掩殺過去。”“何愁這兩萬人馬不潰?”
    袁術聽完陳宮這一計策,眼眸中登時放射出來精光。
    陳宮趁勢向呂布暗使眼色。
    呂布當即會意,此豈不正是脫離袁術的好機會?
    他待在袁軍大營裏這麽長時間,早已將袁軍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
    若是把這些情報帶回給劉備,劉備會如何重賞自己?
    助劉備破了袁術,朝廷又該如何重賞自己?
    光是想到這些,便覺得美死了。
    呂布當即出列,慨然請戰:
    “稟袁公,布深受袁公厚恩,願率領一支奇兵,斷了劉大耳的歸路!”
    自龍亢兵敗之後,他手上的兵馬已不足三千人。
    若是還能白嫖帶走一隊袁術的人馬,就更爽了。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袁術捋著細髯,眼珠子迷城了一條線,隱隱有些被說動。
    但他又不是很信任呂布,所以還在猶豫。
    “不可!”
    主簿閻象站出來勸阻袁術,慷慨陳詞:
    “如今大戰在即,分兵乃是兵家大忌。”
    “適才公台先生也說了,李翊足智多謀,深有韜略。”
    “他豈能料算不到我軍會派兵截斷其後路,防範我軍偷襲?”
    “兵法雲:夫廟算多者勝,廟算少者不勝。”
    “李翊能謀善斷,必然能夠料到我這一步。”
    “若是冒然分兵,非但使呂將軍這一路兵馬受害。”
    “亦大傷我軍銳氣,決不可用。”
    關鍵時刻,閻象站出來唱了反調。
    這令陳宮眉頭一皺,短時不好反駁。
    呂布亦是拳頭暗握,偷偷睨了閻象一眼。
    這廝打亂了他們軍隊的計劃。
    “兵行險著,值得一試。”
    “布視徐州兵馬如草芥,請袁將軍付我一支兵。”
    “布定能抄斷劉備後路。”
    無可奈何之下,呂布隻能是仗著自身武勇,向袁術保證了。
    袁術卻揮了揮手,“我倒覺得閻主簿適才所言有理,此計過於冒險。”
    “我軍兩倍於徐州,本就有優勢,不值得行此險招。”
    “那李翊再是詭詐,也無非是出奇製勝罷了。”
    “明日兩軍對壘,隻比臨陣調度,統一指揮。”
    “任何陰謀詭計在兵鋒摧倒麵前,都是徒勞。”
    “我意已決,明日堂堂正正與劉備交手一場,諸君不必再議!”
    呂布聞言,隻好作罷,怏怏而退。
    下來找到陳宮,問策道:
    “袁術不肯放我走,如之奈何也?”
    陳宮答道:
    “為今之計,需趕緊發書送往劉備處。”
    “莫使明日兩軍混戰,誤傷彼此。”
    “且看李翊有何話說。”
    言外之意,就是寫信給李翊,讓他來安排。
    畢竟當初是他策反了呂布,現在呂布留在袁術處,具體該如何用。
    還得聽李翊的。
    呂布從其言,當即擬寫了一封書劄。
    遣心腹之人,連夜送至徐州大營。
    收到書信過後,李翊交給劉備,劉備又召眾人一同前來商議。
    “此前備還在想,自龍亢會戰一來,呂布去往了何處,不想其仍留袁術軍中。”
    劉備拿起呂布送來的書信,依次傳給手下人看。
    荀攸見此,喜道:
    “此前李軍師曾言,奇正相合,方為製勝之道。”
    “我軍已有堂堂正正之師,尚缺一支奇兵。”
    “呂布驍勇,其部眾亦多健兒,正可用為奇兵,於明日大戰之用。”
    劉備一捋胡須,負手說道:
    “若能使呂布臨陣倒戈,襲取袁術後路,則此戰我軍必勝。”
    “然此輩終究不是信義之人,不知是否該予以重任托付。”
    劉備的擔憂是根據呂布的履曆來的,他把目光看向了李翊,征詢他的意見。
    李翊一揚眉,正色分析道:
    “呂布雖有虓虎之勇,卻並無英奇之略。”
    “其人輕狡反複,唯利是視,此正可於我為用。”
    劉備頷首,當即將呂布之事全權交給了李翊處理。
    李翊親自提筆回信,定下一計,與呂布約定好了計策內容。
    待明日時機到時,便協助徐州軍打配合。
    事若就,李翊會屢行諾言。
    勸劉備上奏朝廷,表呂布為右將軍,賜金印紫綬。
    呂布在收到回信之後,大喜過望,即召陳宮、成廉等將備言此事。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諸將皆戰意盎然,摩拳擦掌,準備明日廝殺。
    ……
    次日,東方既白。
    一縷晨光灑在徐州軍大營上,營門大開。
    劉備、李翊並馬而行,昂首踏出營門。
    隨後,各道營門盡數打開。
    張飛、趙雲、田豫、牽招、太史慈等諸將,各統本部兵馬,氣勢磅礴的離了大營。
    兩萬大軍,會合一處,沿著淮水南岸,穩步向塗山腳下前行。
    正午時分,大軍抵達塗山山腳,正欲袁術軍。
    此地北麵是淮水,南麵便是群山。
    中間則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開闊原野,簡直是天設的戰場。
    馬蹄揚塵風變色,呼嘯繞長戈。
    劉備扶劍立馬,舉目眺望。
    曠野一望無際,一條條的黑線,正從地平線上升起。
    變得越來越粗,越來越近。
    陡然間。
    無數的戰旗、甲胄、刀槍撞入眼簾。
    四萬袁軍士卒,挾著地動山搖之勢,卷湧而來。
    旌旗獵獵,戰鼓登登。
    疾風謖謖而來,長驅直入,攜兵戈相撞的清脆,戰馬嘶鳴的激越。
    飛向山河大地,飛向萬裏長空。
    兩軍於塗山下,形成對峙之勢。
    “主公,那裏便是袁術的軍帳!”
    李翊取下望遠鏡,搖手向前方一指。
    劉備扶劍而立,麵色波瀾不驚,平靜如水。
    袁術率先催馬出陣,將手搭在眉間,舉目眺望。
    隱隱約約看見劉備的帥旗,當前遣人至陣中傳話。
    “大耳賊,吾勢殺汝!”
    “趁早繳械投降,給你留一具全屍!”
    劉備亦不留情,當即也使人傳話。
    “叛逆之賊,斷脊之犬,安敢在此狺狺狂吠!?”
    嗯啊?!
    袁術聞言大怒,當即回頭衝諸將喊道:
    “誰敢為先鋒,替我斬了這大耳賊。”
    “我要將他耳朵割下,用來下酒。”
    諸將對視一眼,未有人接茬。
    呂布主動上前,請纓道:
    “袁公,布願為先鋒,斬殺劉大耳。”
    你?
    袁術上下看他一眼,他萬沒想到自己諸多將領無一人敢打頭陣。
    反倒叫呂布一外州客將領先。
    長史楊弘上前說道:
    “呂將軍有萬夫不當之勇,由他出陣,必能重挫徐州大軍。”
    即便楊弘不說,袁術也會派遣呂布出戰。
    此前龍亢內賊私通之謎,袁術下來細想仍覺古怪。
    既然呂布主動請纓,正好試試他的忠心。
    如果他真的擊破了徐州軍,自然再好不過。
    證明其忠心可嘉,且使我軍拔得頭籌,占據先機。
    他要是敗了,受損的也不是自己的兵馬。
    順帶也能消磨一下徐州軍的銳氣。
    簡直一石二鳥!
    “善,奉先將軍真是忠勇可嘉。”
    “便由你去打頭陣吧。”
    袁術一捋細髯,咧嘴笑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