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報社輿論
字數:6975 加入書籤
3月14日(星期四)的一期《東方日報》,在正刊中間顯眼的位置,打出‘感恩讀者回饋讀者’的廣告宣傳:從3月21日(星期四)開始,凡是購入《東方日報》的報紙(帶編號),將有幾率得到一根大黃魚金條,價值約400大洋,每日名額三位.
當日消息一經傳出,頓時整個滬市及周邊的《東方日報》讀者都人心躁動起來,並且帶動著身邊的親朋好友。
一時間,多少人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甚至當日的《東方日報》銷量便已經開始暴漲。
畢竟‘好賭’是人的天性,此舉讓很多平常看不上《東方日報》的文人,也在心中暗地裏盤算一番。
買買報紙而已,看誰的不是看呢!
“陳經理,你找我?”
記者汪春華來到總經理辦公室,有些崇拜的看著陳光良這個‘恩師’。
他報道的‘阮玲玉和張達民’係列新聞,受到很大的社會關注,他也因此獲得獎金和公司地位。
陳光良說道:“我想組建一個專門報道‘名人’、‘電影明星’隻見的娛樂八卦的團隊,並打算讓你來負責!”
汪春華高興的說道:“謝謝陳經理的栽培,我一定好好做的!”
陳光良思考了一下,補充說道:“報道別人的私生活,總歸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這中間的尺度,你要把握好。”
尺度?
汪春華若有所思的說道:“好,我明白了!”
不明白也得明白,反正就是事實報道唄,不報道假新聞就是;另外,不要去惹那些惹不起的人就行,例如杜月笙、黃金榮,甚至滬市的警備區司令、市長,以及政府和總司令等。
大概是這樣!
陳光良又說道:“對了,名人要選擇社會的女演員、名媛去報道,這樣更有話題。例如陸小曼和徐誌摩的婚姻中,陸小曼平常的生活有多奢華,而徐誌摩為了養家,不得不四處奔波賺錢,自己又如何省吃儉用。類似這樣的話題,一定很熱門!”
這個都不用《東方日報》報道,前麵就已經有雜誌刊登了。
在1927年12月17日上海小報《福爾摩斯》刊出了一篇文章《伍大姐按摩得膩友》,署名為“屁哲”。文章的署名擺明了此文的低級趣味,是篇影射名人的小黃文,講述按摩醫生洪祥甲和交際明星伍大姐的風流韻事。“伍大姐果然生得又嬌小,又曼妙,出落得大人一般”影射陸小曼,伍大姐丈夫書生本色的“詩哲餘心麻”自然指徐誌摩,餘心麻的前妻“弓叔衡的妹子”指的是張幼儀,叫洪祥甲的按摩家則是翁瑞午。
翁瑞午是票友,是按摩醫生,有了他的按摩,陸小曼“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小半天完全舒服”的身體總算能舒服片刻。他還讓陸小曼吸上了鴉片,煙榻上兩人相對吞雲吐霧。
汪春華當即領悟道:“好隻是這種新聞容易惹上官司?”
陳光良笑道:“隻要你們是事實,撰寫新聞的時候不要搞小黃文,剩下的由公司來解決。這中間的尺度,不是讓你自己把握麽!”
“我明白了”
可以做‘溫和派’,但不能放棄這種受歡迎的新聞。
麵對《東方日報》的攻勢,《申報》、《新聞報》、《時事新報》等滬市的本地報紙,終於坐不住了。
《東方日報》創刊的時候,搞了一個‘免費贈送’,就將自己的銷量提升至全國第三(後回落至全國第四)。
要是這次《東方日報》再次成功,那就是穩居全國第三,並且直接會讓《申報》、《新聞報》的讀者大減。
哪怕是現在,《申報》和《新聞報》的銷量都各自減少大幾千份。
一時間,這些本地報紙開始發表各種攻擊的言論:
《申報》:某報的總經理出身社會底層,僅讀過幾年私塾,如今辦起報紙則內容充滿了低俗。如今又采取‘抽獎’的方式,無疑是一種賭博方式。
此新聞雖然沒有明說,但卻暗諷陳光良出身市井,又是商人辦報,所以報紙充滿了銅臭和低俗。
《新聞報》:某報紙多番采取充滿銅臭味的商業措施,來發展旗下的報紙,有違新聞和文化的本身。
《時事新聞》:感恩回饋是假,意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銷量是真。與其這樣,何不如好好的提高新聞質量,這樣讀者才會買賬。
翌日開始,各大報紙輪番針對《東方日報》的舉措,發表針對性的言論。
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大家聯合在一起,抵製《東方日報》一樣。
當然越是如此,說明他們越是害怕《東方日報》的崛起。
另外一方麵,《東方日報》並不需要和這些競爭對手打好關係,因為他們現在就算要購買新聞,也是從其它城市的報紙和通訊社購買。
沒有必要交朋友!
各大報紙的言論,似乎總是喜歡針對陳光良,講他讀書少、銅臭味重,但偏偏喜歡來辦報紙,摻和文化人的事情。
甚至還有報紙影射陳光良是開車行出身,是流氓出身,當然這種言論隻是見不得光的影射,而非直接點名。
但不管怎麽說,好像陳光良一下子得罪了滬市所有的報紙,處境變得堪憂似的。
所以就有一些知根知底的朋友,紛紛打電話過來關懷,甚至有人要幫忙作證的,這讓陳光良心情顯得很不錯。
實際上,他根本不在乎這些,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這點輿論簡直是不堪一擊!
杜月笙打來電話,倒是讓陳光良有些意外。
“光良呐,要不要緊?要不要事情暫停一下,畢竟現在目的也達到一點,聽說報紙銷量已經突破三萬份了?”
電話裏的杜月笙,很是關切的問候。
陳光良不由得佩服人家,這點小事也會關照一下,而且杜月笙作為股東,按道理更關心《東方日報》的銷量,陳光良犧牲一下算什麽。
“感謝杜先生的關心,不過這點小風小浪,還嚇不到我。杜先生隻管看好戲好啦,敵人越是害怕,越是叫得凶而已!”
“你啊,厲害!”
最後讚了一句,杜月笙掛了電話。
陳光良陷入思考,隨即開始提筆。
雖然說,他不在意最近幾天的輿論洶洶,甚至矛頭直指他本人。
但是,該做一些簡單的辯解,還是有必要的。
當然,最終文章還是以《東方日報》的辦報理念為主題。
陳光良在文章裏寫到,《東方日報》的辦報理念是——讓讀者不出門,也曉天下事;《東方日報》的新聞,不帶著主觀思維去下定論,因為在本報看來——報紙不應該以勢壓人,說某人怎麽樣怎麽樣,報紙沒權去定罪,或控訴某人,我覺得它們報紙這樣做是不對的。同樣,報紙在轉載某些學者的言論時,理應慎重的標注‘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報言論’;畢竟熱衷政治者,較多的是一無所有的人。
寫完後,陳光良喊來總編張靜廬,說道:“替我發表在明天的報紙上,再幫我潤色下文字,落款還是以報社的名義吧!”
張靜廬雖然忙碌,但卻很好奇的看起來,隨後說道:“陳經理的辦報理念,才應該是正確的,我這就去準備。”
他時常聽到陳光良對編輯們說道:“客觀報道,不帶感情色彩,更不要評論。”
而他也聽到很多次,陳光良對管理層說道:“少談政治,賺錢為上。政治,我們不是不要碰,而是希望可以走中立路線,我們隻是這樣希望。”
實際上,想這樣做也是很難的,有時候南鯨方麵也不希望《東方日報》這樣,更希望倒向南鯨政府,這就需要一定的勇氣和智謀去拒絕。
所以說,這裏麵的學問根本不是簡單的‘中立’,而是一個複雜的手段。
“嗯告訴報社的人,不要去和人家打擂台,而是要宣傳我們辦報的理念。”
“好,我明白。”
打口水戰,肯定可以掀起一股更大的輿論熱潮,但卻對《東方日報》沒有更多的好處。
所以,陳光良雖然生氣《申報》等報紙欺負人,但更多的是為《東方日報》辯解。
不一會,副總編兼副刊主編韓楚風,來到他的辦公室。
“陳經理,這是一篇不錯的投稿,我拿給你看一下!”
《東方日報》在創刊時,就打出邀約投稿武俠的廣告,所以會經常收到一點中長篇武俠,但實際上不多,畢竟這不是主流的。
但事實上,《蜀山劍俠》連載兩個月,反響是非常大的。
陳光良拿起一看,頓時笑了,這不就是他知道的姑蘇家顧明道的《荒江女俠》嗎?
他故意快速的瀏覽起來,隨後說道:“不錯,這是我第一個看起來心動的,你們覺得可以連載,就買下來,待遇可以稍微提高點。”
“好”
副刊連載兩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個顧明道後麵,可以替他來代筆《天龍八部》。
就準備再剽竊這一部,後麵《東方日報》也發展起來,不再需要了。
《申報》。
史量才此時正在和編輯部行政負責人陳景韓交談,張竹平離開已經是必然,接下來他倚重的人當中,陳景韓首當其衝。
他找來陳景韓說道:“這個攻擊人家老板的言論,不要刊登了,正所謂‘勝者為王’,現在攻擊人家,隻會徒增笑話。”
陳景韓臉一紅,這事還真和他有關,如今他的頂頭上司張竹平已經確定要離開《申報》,他不過是想在史量才麵前露露手而已,哪知道拍到馬腿上。
“現在大家都在圍攻陳光良,我們的言論不算出格,比起他做的事,我們不算什麽!”
史量才聞言後,臉上也有些讚同和鄙視,確實《東方日報》的行為,他是非常看不起的。
“那也是報社行為,上升不到人家老板身上,你還是注意點吧!”
終究不願意放棄——痛打落水狗的計劃!
“好不過這次《東方日報》搞個抽獎活動,怕是對我們的銷量影響很大的!”
滬市就那麽大,看報紙的就那麽多,很多人買了《東方日報》就不會選擇《申報》,除了一些堅定的進步人士。
所以,現在申報銷量已經隻有14萬份,沒有冒頭了!
史量才說道:“活動過後,一切恢複原樣,怕什麽!”
他算了一下,《東方日報》最多短暫提高到三萬份以上,後續可能還是維持在三萬份。
如此的話,倒是威脅不大,用不著太過緊張。
實際上,此時他還擁有新聞報50%股權,雖然控製權不在手上,但分紅依舊在。所以《新聞報》銷量少了一萬,他也是有些不舒服的。
《新聞報》
繼承祖業的汪伯奇與汪仲韋,也正在議論《東方日報》的事情。
他們的父親汪漢溪是《新聞報》的創始人之一,當然大股東是外國人福開森,1924年汪漢溪死後,其子汪伯奇與汪仲韋分別任總經理和協理。汪伯奇對編輯部采取了大眾化和商業化的編輯方針,多登社會新聞,吸引了廣大市民階層的讀者,報紙銷量大幅攀升。
《新聞報》的銷量也迎來第二個‘輝煌十年’,今年的銷量已經一度超過《申報》,最高記錄十五萬份。
不過《東方日報》崛起後,兩家報紙衝突較大,故《新聞報》損一萬的銷量。
“我們《新聞報》和《東方日報》的風格較為類似(大眾化),這次如果《東方日報》真的更上一層樓,我們的《新聞報》銷量還會減少!”汪伯奇感歎道。
汪仲偉馬上建議道:“要不要我們也如此做?”
汪伯奇有些心動的說道:“先看看《東方日報》的效果再說。另外,針對《東方日報》老板的輿論不要停!”
汪仲偉點點頭,說道:“這個我明白”
相比史量才,顯然汪伯奇兄弟更加的商人,此時他們自然更願意跟風,加入對陳光良的討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