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敵方的陰謀
字數:7199 加入書籤
長江出租車訂購的第一批100輛出租車,已經抵達滬市的港口,陳光良親自來到現場看卸貨。
最近這段時間,他在出租車事業上沒有閑著,組建了‘華商汽車商業同業公會’,並且在做三件事。
其中的兩件事情,都已經做成——第一件事是聯合同業,統一登記石油用量,促使石油公司對華商汽車用油實施降低10%的優惠價;第二件事是成立研究會,研究外商服務情況和競爭策略。
現在就剩下最後一件事,還在交涉當中——反對租界當局歧視華商車行,遇到司機違規,對華商車處理嚴,對洋車卻極寬。
最後一件事稍稍遇到一點麻煩,那就是租界當局在第一次談判中,多少有些應付,後續還得繼續給租金當局施壓。
看著一輛輛雪佛蘭被從貨輪上卸下,隨後放在港口,陳光良心情也顯得不錯。
王圖霸業談笑間,
就問外資怕不怕!
“抓緊時間檢查車輛,然後投入到外觀的改造中,我們爭取下旬投入到運營!”陳光良朝著梁孟起等人說道。
如今,長江出租車已經是擁有350人的團隊,僅司機就已經有250人。
最近這個月,也是在狠抓‘員工素質’培訓工作。
梁孟起正被眼前的一幕‘激動’,聽到老板的話,連忙說道:“沒問題的,我們已經準備了近三個月了,各個步驟都已經安排好,保證第一時間投入運營。”
從去年12月開始,長江出租車便已經在研究如何打敗泰來和雲飛兩家出租車巨頭。僅僅是汽車的數量達到220輛,顯然還是不夠的,而是需要更多的‘大招’。
營銷,才是真正的‘大招’。
陳光良滿意的說道:“要給大家打氣,我們要做滬市第一大出租車企業,所以我們的服務一定要做到最好。過段時間我們研究一下‘激勵製度’,長期服務最好的一批出租車司機,我們給予獎勵。”
有投訴就要扣錢,服務好自然也該獎勵。
“好,等投入運營後,我們再正式研究這個激勵製度。”
確定這批貨物在海上沒有問題後,陳光良在匆匆的離開現場,交給專業人士繼續檢查。沒問題後,長江出租車就該繳納尾款,以及支付下一批的首付款(總款20%,就4萬美金)。
下一批的首付款,是從長江地產那邊支取的。
相當於,除了第一筆貸款50萬大洋(22萬美金外),在不考慮新增貸款的情況下,長江地產還需要向長江出租車支取60萬美金。
陳光良也不打算再新增貸款,畢竟現在長江地產的回款差不多夠了,甚至今年要還清很多債務。
通過這種方式,陳光良也可以兌換美元外匯,以期達到‘增值’的效果。
長江出租車的汽車一到港口,立即引起很多人的主意。
其中就包括泰來、雲飛兩公司,他們通過調查發現——這些車輛隸屬長江出租車,頓時大吃一驚,並隨即私下聚會,商討對策。
此時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車公司,是美國人開的雲飛汽車公司。雲飛公司是上海出租車行業實力最強的,擁有220輛汽車,雇員600多人,而且雲飛汽車公司的200多輛汽車都是嶄新的福特汽車。
它的總經理高爾特是美國人,擅長經營管理,公司經營的井井有條。這時候出租車都是電話預約製,雲飛的預約電話號碼30189,諧音“歲臨一杯酒”,非常簡單好記,因此一度雄踞上海出租車行業榜首,。
外商都很擅長宣傳和塑造企業形象,雲飛汽車在車頂上漆有“雲飛”兩個大字,赫然可見。“雲飛汽車,騰雲駕霧”,“雲飛車夫,訓練有素,駕駛穩妥”,這樣的廣告語隨處可見。
除此之外,英商泰來汽車公司實力也非常雄厚,擁有200輛汽車,以英國造汽車為主,總經理施萊恩也是很注重管理,特別強調‘紳士服務’模式。
此次‘長江出租車’突然購入100輛汽車,打了雲飛、泰來一個措手不及。
隨即,兩家公司的高層聚在一起,商討對策。
‘美國人’高爾特開口說道:“我還查到一個消息,長江出租車訂購的汽車不止100輛!”
眾人大吃一驚,‘英國人’施萊恩當即問道:“具體有多少輛車?”
高爾特搖搖頭,說道:“通用公司的人不肯告知,據說是簽署了保密協議,看來這個長江出租車很不簡單!”
施萊恩當著大家說道:“你說對了,長江出租車很不簡單,是因為他們的老板陳光良非常不簡單。這個陳光良是滬市的報業大亨、地產大亨、黃金大亨,資本雄厚。所以他要是想全力發展出租車產業,那麽擁有我們一樣的實力,並不困難!”
作為英國人,對於公共租金的事情,顯然更靈通一些。
高爾特思考一番後,開始說道:
“長江出租車成立不過兩年時間,據我所知,陳光良以前是做黃包車生意起家的,所以我覺得長江出租車的業務和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這是其一。”
“長江出租車雖然訂購了足夠的車輛,但我們兩家擁有的出租車達400多輛,依舊占據著優勢;同時,我們的車輛維修、零部件、汽油成本,都低於華資。這是其二。”
“管理上,華夏人隻會傳統的管理,根本不懂現代化管理;反觀我們西方人經營的企業,不管是業務和服務,都是一等一。這是其三。”
“廣告和營銷,這也是華人不擅長的。這是第四。”
“我們有四個優勢,所以不必擔憂。而現在,我們可以趁著長江出租車的新車還沒有運營,打出價格戰,徹底扼殺華資出租車的前途。”
上一次,他們要求華資出租車漲價,是因為‘優勢在我’,華資出租車形成不了競爭力。
但如今,長江出租車到滬一百輛汽車後,他們立刻‘反向操作’,打壓競爭對手。
高爾特此人,也算經驗老道。
泰來的施萊恩一聽,詢問道:“你覺得價格該如何降低?”
高爾特當即說道:“如果隻降一點,那麽效果不會明顯,我覺得幹脆將一小時的價格降至3.5元一小時(車速一般是在1520英裏一小時,1英裏等於1.6公裏)。”
眾人紛紛驚訝起來!
目前來說,滬市出租車的收費在1小時4.5~6元。
在之前,華資一般就收4.5元一小時,外資基本在5~6元。
要是按照高爾特的價格,相當於外資出租車直接六七折。
施萊恩說道:“這樣一來,我們的利潤大減下來,以後損失就大了!”
高爾特此時很有信心的說道:“打價格戰,隻是一時的,目的是打壓華資出租車。而且,現在我們西方正在經曆大蕭條,汽油價格正在下跌,這對我們是有利的。隻要我們兩家齊心,可以在汽油、零部件、維修上,大大的降低成本而好處就太多了,長江出租車的100輛還沒有經營,我們就獲得更加穩固的客源,屆時他們更難經營。”
施萊恩想了一下,也咬咬牙的答應道:“就這樣說定,我們兩家都以3.5元1小時的價格。另外一方麵,聽說華資出租車公會正在向工部局遊說——反對歧視,我們再去工部局走走關係,對我們的車多家照顧。”
“有道理”
很快,雙方商定‘雙管齊下’——降價、針對華資出租車違規處理。
3月8日(星期六),陳光良、嚴智多、方椒伯三人再次來到長江地產售樓處,因為今天將是‘新城花園’售罄的一天。
曆時八天時間,總算將590層樓出售掉(另外10層樓為商鋪一二層,為合夥公司自留出租用。另長江地產也購入兩幢洋房,也要給錢結算)。
“老板、嚴老板、方老板,590層樓已經全部簽署完合同,新城花園售罄了!”上午11點前,郭德明高興的來到三個股東麵前,並匯報道。
多少有些‘坎坎坷坷’,廣告都已經做的是二十天,總算可以提前兩天下掉了!
陳光良笑道:“好,你們抓緊時間,將50%首付款在今天下午前存入銀行,資金安全很重要!”
管理這個項目的企業,注冊的是‘大華管理公司’,但管理人員和職員,肯定都是長江地產的兼職,當然也得收一部分管理費的。
“沒問題最近,我們都是邊存首付款,邊兌換成黃金和美元。”
最近,陳光良所有的企業都得到通知,公司資金盡可能兌換黃金、美元,遇到支付也可以用黃金和美元支付。
僅僅是這部分的‘收益’,後麵估計也是不少的。畢竟陳光良借的是銀元,以後自然也還銀元。
隨後郭德明便帶著人去忙碌,長江地產走上正軌後,存錢這種事,陳光良也放心交給屬下;因為就算郭德明也‘卷款私逃’也走不到,他不直接拿錢,有財務部和會計部,還有保鏢護送。
方椒伯此時問道:“這黃金還要漲?聽說最近標金交易所,搞的動作很大,黃金漲得厲害,這會不會黃金後麵會下落,白銀反而上升呢?”
最近幾天,以程霖生為首的‘賣空方’,和以‘寧波幫’為首的‘做多方’,在標金市場瘋狂的炒賣,標金價格在480~490區間大起大落。當然‘程霖生’和‘寧波幫’都隻是‘機構而已’,還有其他的機構和散戶,畢竟市場的交易量太大了。
陳光良開玩笑的說道:“那就算我讓股東們虧了點錢了!”
方椒伯一聽,回應道:“有道理!賺錢也有可能虧錢,不過我覺得你很難做虧錢的生意!”
“哈哈”三人都笑了起來。
其實,陳光良還挺喜歡方椒伯這個人,當然不是其它的原因,而是看中他的‘做事能力’,而不是看中方椒伯的背景、財勢。
說實話,方椒伯沒有什麽背景和財勢,以前都是投靠在‘北洋軍閥代表’的傅筱庵旗下,後來傅筱庵被南鯨政府通緝,方椒伯也就變得低調起來。
但方椒伯有個很大的本領,那就是‘組織和管理’能力很強,他雖然以前最多隻是‘上海商會’的副會長,卻實際管理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陳光良總歸需要一些‘社會活動’,例如‘捐助學校’、‘救助難民’這些公益活動,這時候方椒伯就能派上用場,因為他懂這方麵的操作。
所以,陳光良幹脆讓方椒伯擔任‘大華管理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借助一下他的名頭。
隨後三人找了一家飯店,小聚一番!
翌日,兩則新聞比較受關注。
一則新聞是:‘新城花園’600層洋樓已經售罄,長江地產再創佳績。
二則新聞是:租界政府和華界政府同時對‘分期分層’銷售,做出規定——出售的地盤必須是在建項目,完工交付的前8個月時間,才能‘分期分層’的交付,以保證不會出現違約情況。
消息一經傳出,引起很大的輿論。
原本一些地產商還想著‘貸款買塊地’,就可以通過‘分期分層’來迅速獲得資金去建築開工;如今,卻變得有些難度起來,買了一塊地皮,還得搭上開工後的第一筆建築資金。
正好是周末,陳光良來到《東方日報》,他現在一周工作七天是常態。
他找來《東方日報》的主編張靜廬,說道:“張主編,找個精通地產和商業的編輯,撰寫一篇新聞,表示支持今天租界政府和華界政府對地產的相關限製。文章突出關鍵點:地產投資越演越烈,政府此舉措施,能最大限度保護買家的權益,避免出現地產商從事投機失敗後,而產生的惡劣後果”
本來他想寫的,不過他擔心自己成為其它地產商的‘眾矢之的’,大家會說你倒是賺夠錢了,現在卻想限製我們!
人都是這樣的嘛!
陳光良並不是阻攔別人發財,他是擔心以後爛尾樓太多,大家將賬算在他的頭上。
所以,他用《東方日報》編輯的名義,來支持政府和華界,同時也給其它地產商提出警告。
張靜廬拿著紙和筆,迅速記錄出要點,隨後說道:“以誰的名義?”
都那麽清楚了,以老板的名義也說得過去;其次,老板不是也經常發表文章麽!
“當然不能以我的名義,我就是地產商,這樣說得罪人!”
“明白了”
張靜廬離開後,陳光良又在報社溜達一圈,算是刷刷自己的存在。
如今,東方報社可謂‘強的可怕’,《東方日報》銷量穩增長,在9萬出頭一些;關鍵增加了一本《雜誌》,銷量在18000多冊。
既有很大的影響力,又有很不錯的盈利。
所以陳光良在想,過段時間是不是該搞個足球隊玩玩了,畢竟三十年代的滬市,有這樣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