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公開

字數:8653   加入書籤

A+A-


    劉念禮來到一家製作爐子的作坊,他叫屬下拿出一個‘蜂窩煤’爐子。
    他用掌握主動的語氣說道:“高老板,我們想定做這樣的爐子,先做500個,你們多久時間交貨?”
    作坊老板高建清一眼就認出這個爐子,連忙搖頭說道:“小劉老板,別說五百個了,就是一個,我們怕是也不能替你們做了!”
    劉念禮一愣,隨即嘲笑起來道:“這就奇怪了,天下的商人還有生意不做,將客戶往門外趕的道理。再說,我們中華煤球廠可是滬市的龍頭企業,你們就這樣把生意退走?”
    一直以來,中華煤球廠壟斷著滬市居民家中的煤球供應,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作為這樣的壟斷企業,今天居然遭遇冷遇,這讓劉念禮不理解了!
    高建清並沒有在意劉念禮的態度,畢竟他們隻是小作坊,惹不起大老板。
    他隻是抱歉的說道:“我們已經和捷瑞煤球廠簽署了合同,類似這樣的煤球爐,三個月內不能替別人生產。”
    劉念禮失聲道:“你們怎麽會簽這樣的不公平合同?”
    高建強說道:“樣品是他們拿來的,再加上訂單很大,我們想都沒有想就同意了,畢竟這種爐子除了他們要,我們也不知道誰還會訂造。不僅是我們這個作坊,滬市及周邊的同業都是如此,大家現在是開足馬力為捷瑞煤球生產。”
    劉念禮頓時心中慌了起來!
    沒有煤爐,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推銷出‘蜂窩煤’,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就連捷瑞煤球廠都是將‘煤球爐和火剪’打包給用戶使用,雖然隻是免費使用三個月時間,但三個月後,用戶一定會買下這個煤球爐的。
    劉念禮又問了幾家作坊,得出差不多的結論。
    他連忙回去稟告自己的父親。
    “父親,現在怎麽辦?”
    劉鴻生先是皺眉,隨即說道:“還能怎麽辦,滬市不行就去周邊城市定做,無非就是多點運費而已。謝蘅窗和陳光良妄想以這種方式推遲我們的進度,也僅此而已,我們遲早都能挽回市場。”
    最多也就是多花個半個月一個月的時間,他就不信捷瑞煤球廠可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壟斷整個滬市的市場。
    5月下旬。
    在長江地產的寫字樓裏,陳光良正在和‘杜彥泰營造廠’廠主杜彥耿簽署建築合同。
    長江地產斥資50萬大洋,將在霞飛路一帶的占地20畝的五幅地皮上,修建一批高檔住宅洋房(52幢3層樓)。
    這批住宅不管是造價上,還是外觀上麵,整體還比‘新城花園’高檔一些,所以造價稍高,不過‘新城花園’有‘大型社區’概念的加成。
    將自己的大名簽署在建築合同上,陳光良伸出右手,並說道:“杜廠主,合作愉快!”
    這已經是他合作的第四家建築企業!
    長江地產最近兩年時間,一共是四五百萬的建築資金,差不多占滬市1.5~2%的總建築資金。
    杜彥耿連忙伸出手,回應道:“多謝陳先生的信任”
    陳光良客氣的說道:“你可是上海灘知名建築營造師,我們當然非常相信。而且你雖然在建築商裏算比較年輕的,但已經擁有建造高層寫字樓的經驗,以後說不定還得繼續找你合作。”
    杜彥耿頓時感覺陳光良雖然年輕,但言語談吐都非常的低調謙虛,讓人很是覺得有魅力。
    隨即他說道:“長江地產投資的香格裏拉飯店,在滬市高層建築上,也是赫赫有名。一旦建成,也將是滬市的地標性建築。”
    隨即,兩人很是‘誌同道合’的聊起來,合同剩下的事情則是雙方手下在溝通。
    “杜廠主,上海的土質屬於‘軟土’性質,建造高樓頗為有難度,你們建築師有著什麽樣的高招?”
    杜彥耿少做思考便說道:“1928年才獲得專利的Union Baustahl 52型鋼,引進這種建造材料,當能解決上海土地鬆軟不適應高層建築的問題。”
    目前滬市最高的樓房,也才十一層(華懋飯店),都還算不上真正的高層建築。
    陳光良當即說道:“這麽說,以現在滬市的建築水平,建造二十層高樓也不是問題了?”
    杜彥耿點點頭,說道:“沒問題的!更重要的是,當前我們本土營造廠,已經具備修建這種類型的高層建築。這些年來,現代化工業的引進帶來了新型的建造體係,大跨、高層、鋼結構等出現在上海建築的構造中,我們本土營造廠也是充分吸納外籍技術人員,建築水準已經取代外國營造廠。”
    說完,臉上有著一種自豪。
    早年的滬市,很多地標性的建築都是由外籍設計師、外籍營造廠來建設,如今本土人才紛紛留學過來,確實已經到了可以取代外籍營造廠的時候。
    而本土建築設計師和外籍建築設計師,應該是各有千秋,而且一般外籍建築設計師設計的地標性建築更多,例如著名的‘鄔達克’。
    還有在‘打樁’工程領域,也是有英國的打樁公司占領著最大份額。
    陳光良也有種身為華夏人的自豪!
    到了三十年代,一切都變得更好了,例如後麵的‘國際飯店’,那就是二十層的建築大廈,總投資高達幾百萬大洋,由本土四大銀行共同投資。
    隻可惜,要不是他知道五十年代後的形式,哪怕是冒著抗戰風險,陳光良也想投資一個真正的‘地標性建築’在滬市,名垂青史。
    畢竟隻要戰後能拿回,暫時被沒收征用也可以接受,就怕私有變成公有,將來拿不出來,這就是打水漂了。
    別看陳光良已經投資了‘香格裏拉飯店’,而且投資也高達100萬大洋,但飯店本身可以經營到1937年,期間經營大概是五年時間,這個都已經差不多可以賺回本。其次,陳光良隻需要在1936年底開始出售,還能大賺一筆呢!
    風險不存在的,畢竟哪怕是從1937年繼續經營至1941年(孤島時期),同樣也能賺錢。
    “杜廠主,首筆建築資金我們會準時在6月6日交給你們!”
    “陳先生客氣,在上海灘誰不知道長江地產的信譽。你放心,我們會在6月8日正式開工。”
    “好”
    送走杜彥耿一行人後,陳光良又和郭德明、陸元台在辦公室裏談起工作。
    現在是四個區域,在同時開工:
    愚園路還有三分之二的項目(差不多兩百多幢樓),沒有交付;
    靖安寺路(南鯨西路)的項目,‘新城花園’住宅和‘香格裏拉飯店’商業的總造價已經高達二百多萬;
    威海路的項目,這個項目雖然不大,但重要性不言而喻,畢竟是陳光良的‘新房’;
    霞飛路的項目,這裏的項目也是價值一百五十萬以上,畢竟現在僅地皮就值60多萬了。
    “霞飛路的這些項目,我們爭取在第四季度分批銷售,倒是不用急迫,畢竟地段有優勢!”
    陸元台隨即說道:“隻是這個項目開發後,我們已經沒有新的地皮開發,倒是員工一年的開支不會少。”
    他不是在指‘減少員工’,而是覺得應該有‘後續的項目’。
    陳光良擺擺手,說道:“次輪地產走勢已經見頂,無需急著買地。等我們忙完手中所有的項目,再考慮其它地盤,這樣就能維持長江地產,講究一個‘貨如輪轉’。當然,長江地產的商業部分現在也有不少,所以無需憂慮後續的業務。”
    “好的”
    ‘一·二八’事變後,租界的地皮雖然也會回落,但是租界房子應該還是很有市場,畢竟租界安全性好。
    屆時,長江地產實行‘買一幅地皮,賣一個樓盤’模式,風險就小很多了。
    而且,陳光良還想有機會去重慶開發房地產。
    做房地產確實非常賺錢,保守估計,這一波結束,僅地產利潤就可以達到600萬,大大超出預期。
    地產、金融,永遠都是在‘掠奪式’賺錢!
    陳光良再次來到‘捷瑞煤球廠’,隻見這裏有‘三輪自行車’進進出出,相當的業務繁忙。
    目前的‘捷瑞煤球車’已經開設了四家分廠,其實就是‘搗煤球’和‘晾曬煤球’的場,真正的工廠還是在蘇州河邊。
    每家場地製作好煤球後,再由三輪自行車運往各個網點;當有人需要時,繼續由三輪自行車送貨到家。
    “光良,你來得正好,現在中華煤球廠已經製作出蜂窩煤,看樣子也準備搶奪滬市的市場了!”謝蘅窗一見麵就有些緊張的說道。
    看樣子,‘煤炭大王’劉鴻生在煤炭行業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陳光良卻不在意的說道:“他們的煤球爐是從哪裏來?”
    謝蘅窗回道:“周邊城市的作坊”
    陳光良這時候則信心十足的說道:“別看我們才鋪開三十多天時間,但其實我們已經在滬市的主要需求區域,形成一個個銷售網絡(分廠、網點),更何況廣告也已經打的夠響亮,不用擔心他們。再說能生產是一回事,批量生產又是一回事,蘅窗公無需擔憂。”
    謝蘅窗這才舒心的說道:“你這樣一說,倒是讓我放心不少。”
    陳光良接下來又說了一句:“蘅窗公,我想將‘蜂窩煤’技術在報紙上公開,就以捷瑞煤球廠的名義。”
    謝蘅窗馬上放下的心,又緊張起來,他說道:“公開,豈不是到時候小作坊到處都是,畢竟我們的生產工藝就是手工的,沒有什麽機器。”
    “不公開又能如何,該別人知道的,人家花點功夫就知道。與其如此,還不如主動講出來,為捷瑞煤球搏一搏好名聲,特別是全國可以效仿,也算是做的好事。”
    左右不過是投資二十萬的小生意,對陳光良和謝蘅窗來說,其實都不算多大的生意。
    “也不是不行!就像你說的,技術都已經泄露,還看得那麽重做什麽。另外一方麵,以我們目前積累的用戶,已經占據滬市的相當份額,這個工廠賺錢已經不是問題了!”
    最終,謝蘅窗還是欣然答應。
    畢竟到了他們這個財富地步,‘愛國之心’基本是人人具備的,特別是特殊的時代造成的。
    “實業救國”便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證明!
    陳光良最後說道:“我們免費將技術公開,自然也要做一波廣告。另外一方麵,我們隻要控製成本,自然業務無需發愁。”
    “這倒是,就這樣說定了!對了,這個技術是你發明的,幹脆就以你的名義發表文章好啦!”
    謝蘅窗也不是那麽小氣的人,不然當初打個牌,說賣給陳光良一副地皮就直接賣掉。
    以自己的名義發表,陳光良可不像再出這種風頭,所以他說道:“就說是一個煤炭工人發明的,是我們捷瑞煤球發明的,還能做一波廣告。”
    “好”
    兩天後。
    劉念禮拿著一份報紙,來到自己父親的辦公室。
    “爸,捷瑞煤球廠公開了他們的‘蜂窩煤’技術,連需要的設備都公開了圖紙。”
    劉鴻生馬上接過《東方日報》,隨即認真的看了起來。
    良久,他感歎道:“好一招化被動為主動,本身‘蜂窩煤’技術不難,設備又很簡單,他們主動公布,無疑是希望大家承認他們的發明專利,享有大義。”
    繳納專利費不太可能,畢竟這涉及民生,而且國內也不支持。
    劉念禮當即說道:“按照現在的形勢,隨便一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搗煤球,不像我們以前,至少可以用機器來降低成本,從而大家都願意使用我們的煤球,畢竟成本更劃算。如今蜂窩煤不一樣了,隻要有場地,基本都可以自製。”
    劉鴻生思考片刻說道:“將來對我們有好處,我們可以提供煤屑,成本優勢在外麵。隻是眼下的情況,怕是大家會更認準捷瑞煤球廠了。”
    當下,整個滬市的客戶,因為還沒有普及‘蜂窩式煤爐’,就算有小作坊生產蜂窩煤,也很難推出。隻有像捷瑞煤球廠,掌握著配套的,才能順利推出。
    所以捷瑞煤球此舉,變相的是追求當下的利潤,至於將來,本來也不可能壟斷市場。
    最近標金的走勢太強勢了,從5月初的530多,到月底交割時已經升至590出頭,漲幅竟然超過10%。
    按照這種走勢,‘黃金第一波行情’預計將在6月份達到頂峰,也就是‘金銀兌換比達到62’;當然標金期貨一般是高於‘金銀兌換比’,也就是可能達到620以上(十兩黃金),一般都是高出10大洋。
    長江錢莊單月(5月)盈利超過100萬大洋,標金期貨總利潤達350萬大洋,現貨標金利潤近150萬大洋,入市後的總利潤近500萬大洋,總資產近800萬大洋.這些數據,無疑都讓長江錢莊成為一個聚寶盆。
    在長江錢莊的會議室,股東和高層悉數到場。
    陳光良直接說道:“下個月,還是開盤就買進去,不需要猶豫。若是價格能上620,我們就考慮拋空平倉。大規模的炒期貨標金活動,也得暫停下來了!”
    嚴智多詢問道:“光良,你認為標金漲到620,就會下跌?”
    若是下跌,那就應該反手賣空。
    他跟著陳光良做生意,賺了上百萬的大洋(還有大華地產),間接的也賺了上百萬(持標金現貨)。
    可謂女兒還沒有嫁,‘聘禮’就已經收得手軟了!
    沒辦法,誰叫人家不急,他作為‘未來嶽父’總不能上趕著兩人訂婚、完婚吧!
    好在他算是看得出來,陳光良是比較喜歡自己大女兒的,雖然兩人見麵機會不多,但人家隔三差五送點學習資料和書籍,顯然也是很上心的。
    陳光良笑道:“下跌的可能性較低,畢竟世界經濟大蕭條才剛剛開始。我覺得階段性的漲幅已經結束,緩慢上漲的可能性很高。”
    眾人聽得津津有味,老板可是真正的金融大王。
    這個年代資產上千萬者,確實不少,但像老板這樣掌握著‘龐大現金流’的富豪,怕是已經找不出多少了!
    長江錢莊的資金,應該都算得上現金流。
    接下來,嚴智多提出一個問題:“現在以你陳光良在金融上的影響力,你何不考慮成立一家銀行?”
    有點心動,陳光良一直都認為,在民國真正的富豪,總是要涉獵銀行的。
    雖然開銀行會被南鯨政府剝削,但以陳光良如今的財富,就算不開銀行也會被剝削的。這個‘剝削’是陳光良可以接受的範疇,因為一般就是讓買‘公債’,而不是說直接捐款。
    公債可以從市場‘買賣交易’,至少也是流動的資產,可以變現。
    “後麵有機會倒是可以考慮,多謝伯父提醒!”
    嚴智多見陳光良真的想做銀行,內心不由得很是滿意這個‘未來女婿’。
    事實上以如今這個女婿的身家,和他們嚴氏家族的財富,也是差不多一個等級了!
    更重要的是,人家還掌握著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