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民族自尊心
字數:7893 加入書籤
《東方日報》大張旗鼓的刊登了‘東方足球隊’成立的消息,引起滬市關心體育的人士注意。
與此同時,陳光良來到滬南的一幅地皮上,和東方足球隊的隊員、職員會麵。
“陳先生”東方足球隊的隊員們紛紛向他打招呼。
畢竟樂華隊才剛剛解散,就迎來一個新的關鍵人物,將他們再次組合在一起(少了李惠堂這個最大的足球明星),這讓他們很是感激。
陳光良站在眾人的麵前,笑著說道:“各位不用客氣,以後我們就是並肩作戰的人。對於足球,我也是很喜歡的。大家可以先看看我的球技!”
隨即,陳光良顯擺一下前世踢過幾年足球的球技——顛球、控球、運球,水平還是可以的。特別是穿越後,他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都大大的提高,更加踢的有模有樣。
眾人一看,頓時高興起來。
原本以為這個‘讚助人’是外行,沒想到人家是真會踢球。
“怎麽樣?作為興趣愛好,我這個技術算合格嘛?”
‘隊長’戴麟經當即說道:“合格,絕對合格。”
眾人紛紛附和,這可不是拍馬屁,而且大家也用不著拍馬屁。
因為這隻球隊的球員,基本都是高材生、社會白領,就拿戴麟經來說,人家是交通大學工商管理係的經濟學碩士。
有了陳光良的表現,大家很快相處愉快,甚至組織起來,踢一場5V5的比賽,各有一人替補。
比賽一開始,大家就拿出真本領,也沒有將陳光良當做‘領導’看。
事實上,陳光良也不需要大家照顧,他前世的技術和這一世的身體,讓他也算個‘專業運動員’。而且,陳光良踢球並不獨,球風追求團隊合作。
一場比賽下來,大家都心滿意足的坐在場地上休息。
陳光良趁機說道:“球隊還在繼續物色新的球員加盟,組建一個18人的完整一線隊,告訴大家一個新目標,那就是香港的足球界‘鐵腿’孫錦順,將是我們下一個重要目標。而且除了一線隊,我們還將組建青訓隊,物色12~18歲的年輕球員,進行培養,讓球隊擁有充足的後備球員。”
這一下,連戴麟經都驚訝的說道:“陳先生,這樣一來,球隊的資金壓力可就大了!”
‘東方足球隊’的現在11名球員,全部已經轉變成‘職業運動員’,薪水都在大學教授的水平;另外,像戴麟經這樣的球員,還在《東方日報》兼職做記者編輯,可撰寫商業經濟文章,亦可撰寫體育方麵的文章。
陳光良笑著說道:“球隊的初始資金,便已經高達20萬大洋,後續自然還有人讚助,大家盡管放心踢球,球隊會做好大家的後勤保障。”
大家備受鼓舞,紛紛憧憬起來。
接下來,陳光良又說道:“我還有一些建議,大家聽聽,有什麽意見可以提出來。關於足球隊的平常訓練,我們采取的是科學方式訓練,大家的生活飲食要保持規律,有營養師為大家提供安排;平常訓練以技能訓練為主,包括傳球、接球、帶球、射門等基本技能的培養,以及體能和耐力的提升。還有就是重視團隊合作與戰術意識,教練組通過團隊協作訓練和戰術指導,培養球員的團隊配合和戰術執行能力總之,東華足球隊將打造成一隻前所未有的足球隊,為我們中華民族揚眉吐氣。”
正規,這才叫正規,大家聽得熱血沸騰起來。
東方足球隊,是有教練組的,戴麟經也是教練組的成員之一。不過這個教練組,遠沒有後世的教練權利大,要一步步的來。
散會後,陳光良和李超來到‘東方足球隊’行政辦公的地方。
“超哥,經營球隊不僅僅是球賽組織、後勤保障等,還有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資金的籌措。我想想,這個資金籌措也不能全靠長江地產和《東方日報》的讚助,要利用投資來保持長久的資本。所以,再成立個投資部,晚點我帶著一起投資。”
李超一聽,頓時說道:“老板,隻是你拉攏那麽多董事,還沒有提讚助的事情呢?”
老板念舊情,依舊稱呼他‘超哥’,不代表他能繼續稱呼‘光良’。
陳光良則沒有感覺,繼續說道:“總得踢出點成績,才好意思拉讚助。放心,東方足球隊不會缺錢的。”
“好,我明白了!”
他準備安排東方俱樂部先賣空公債,小賺一點,然後找機會再去標金市場賺賺。
問題不大,畢竟陳光良還是熟悉行情的。
時間進入8月,公債市場繼續持續大跌,‘整六’竟已經跌至74.6元,距離7月初旬已經跌了6元。
跌幅之大,難以置信,畢竟從1927年開始,一共也就漲了22元多。
所謂‘整六’,就是‘民國元年六厘公債’,它以全國契稅、印花稅收入為擔保品,為期30年,利率為年息6%多,每年付息兩次。
而長江錢莊賣空五種債券高達800萬(期貨一年交易量在三十多億),相當於已經獲利有三四十萬大洋的利潤了。
這錢賺的,實在太過輕鬆!
事實上,陳光良雖然也購買了110萬的公債,但他所購買的公債,基本上在1937年已經回本(利息+本金),比‘整六’、‘七年’這些公債的利息更高、本金償還年薪更低。
對於公債市場,陳光良並沒有太多關注,他隻是‘玩票’性質的做一把。
這天。
陳光良來到滬南一帶,這裏有‘維他奶’第二工廠,剛剛已經投入使用。
目前,維他奶已經完成對滬市及周邊城市的占領,每日銷量在25000瓶豆奶,以一瓶賺1.8分計算,年利潤已經是近15萬大洋。
可以說,維他奶是出道便是巔峰,得益於‘產品成熟’、‘定位明確’、‘廣告營銷深入人心’等。
仔細想想一件事,前世很多產品一開始會走很多冤枉路,但往往是某次的重大改變,便會起死回生。
例如前世的維他奶,一開始因為保質期隻有一天,且包裝不明確,就很難打開銷量;而這一世的維他奶一開始便實行玻璃瓶裝,打開飯店這個重要的銷售渠道,產品定位中檔,一切很快推銷看來。
又例如,‘Coca Cola’僅僅是一個‘中文名’和一個‘廣告’,便可以迅速扭轉銷售不利的局麵。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顯然在商界是行不通的。
“老板,這是我們生產出來的‘豆奶粉’,您要不要嚐嚐?”技術總師吳廣生帶著人來到陳光良的身邊,並高興的介紹起來。
“泡起來,我試試!”
“好的”
要想將豆奶製作成豆奶粉,後續需要加入‘濃縮’和‘幹燥’環節。
‘濃縮’就無需多說,畢竟可口可樂對於海外的生產,都是采取提供濃縮液,所以這一步的工藝已經非常現代化。
‘幹燥’這一步自然也是采取的現代化工藝——噴霧幹燥,這個工藝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已經誕生。
不一會,一杯泡好的豆奶,便已經香飄四溢的出現在陳光良麵前。
陳光良有些期待的接過來,隨後輕輕的吹了幾下,再淺嚐一口。
伴隨著甜蜜蜜、豆香、香草的口味,充斥著口腔,讓人唇齒留香。
可能是前世的物質太過豐富,將人的味蕾複雜化,所以這一世哪怕是一顆糖、一杯豆奶,都能讓人回味不已。
“不錯,這一步進展如此的快,是我沒有想到的。”
吳廣生謙虛的說道:“從零到一比較困難,從一到二就簡單一些了。不過是濃縮、幹燥的設備較貴而已。當然,罐裝成本也較高。”
第二工廠主要是生產‘豆奶粉’,地皮是租賃的,廠房就蓋了一層,設備足足花了十多萬大洋,一年利潤都提前花了,而這第二工廠足足投資近二十萬。
陳光良並不在乎實業的投資,因為這個年代的實業是真的賺錢,超級賺錢,一般投資實業,隻要找對方向,一年回本都很正常。
甚至一些實業,僅需要幾個月就全部回本,因為這個時代的物質還是比較匱乏的。
這時候,‘總經理’陳世源說道:“老板,現在我們有兩樣豆奶產品,對大豆、白糖的需求大增。白糖的話,基本被外國資本壟斷,我們很難有機會。倒是大豆,目前全球的大豆有七八成是我們東北產的。”
陳光良當即問道:“你想怎麽做?”
陳世源一聽,謹慎的說道:“我讀過老板的文章,說日本對我們東北虎視眈眈,我擔心大豆的來源。所以,保守一點的話,我們應該在常州府、上海建大豆倉庫,儲蓄大豆。”
幸好,他沒有說去東北租地種大豆,不然陳光良都該考慮他這個總經理有沒有真水平了!
陳世源的話,也讓陳光良思考起來。
常州既是糧食的輸出地,也是糧食的輸入地,相當於一個樞紐中心。
據《武進糧食誌》記載,清代輸入本地的糧食,主要是安徽的安慶、大通、蕪湖、當塗、全椒等地的稻穀,淮河流域阜陽、蚌埠等地的豆、雜糧及小麥等,東北的大豆,附近各縣的稻麥及蘇北高郵、興化、寶慶、六合的稻穀,南通等地的蠶豆等。輸出的方向,大豆主要是上海、無錫,小麥主要是上海、蘇州、無錫,豆油主要是上海、蘇南、蘇北沿江及杭嘉湖,麵粉主要是蘇南、蘇北沿江及杭嘉湖,豆餅主要是蘇南及杭嘉湖,部分遠銷福建。估計流入、流出量約在2000萬斤左右,流入1000多萬斤,流出七八百萬斤。
但常州的大豆,主要是安徽那邊流入的,而且品質也不如東北的大豆。
此時東邊的大豆,占全球的80%產品,大量出口歐美等國家。甚至,前世南鯨政府還用東北的大豆,向日本換了一艘驅逐艦,這艘驅逐艦後來還消滅了日本九架飛機。
不僅僅如此,美國數次派專家造訪東北,引進大豆的品種,奠基了五十年代後的‘大豆霸主’地位。
後世美國的大豆占據世界霸主地位,誰能想到是從東北引進的品種呢!
在1937年以前,東北的大豆可能會流出來,但1937年後,東北的大豆便成了日本的戰略物資。
在這個時代,大豆的主要作用是‘豆油’、‘豆餅’。
另外,後來日本還將大豆作為戰爭物資,以大豆為原料,研發出了炸藥、軍用塗料、人造纖維、飛機合板等化工產品。
陳光良隨後說道:“可以考慮在滬南、常州建立糧倉,為以後儲備大豆做準備。經濟蕭條導致日本軍國主義日益猖狂,可能一兩年就會侵略東北,我們早做準備也是可以的。”
陳世源點點頭,說道:“如果保管適當,大豆可以儲備1年至2年時間,我們也可以趁機染指‘豆市’,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老板給他們管理層很大的權利,同時也給他們很大的後盾,讓他們可以有更大的發揮。
這時候,吳廣生也說道:“我們的豆奶粉,完全可以作為軍用物資,若是打開這個銷路,那我們的銷售能更上一層樓。”
陳光良也想到這一步,畢竟國軍的生活物資,特別是嫡係部隊,一定是喝得起的。
而他們‘維他奶’一直是打著‘中國人自己的牛奶’,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占領滬市及周邊的城市。
“這個方案可行,晚點你們市場部要多努力!”
市場部經理王統照,立即說道:“好的”
今天在這裏的,個個都是‘精英’,是食品飲料領域的精英,陳光良特地拉著大家一起考察和開會。
他更多的工作,依舊是做‘統帥’。
一行人考察完這座差不多有6000平米工廠(占地15畝),隨後便來到會議室。
說實話,這個時候建廠,而且還是建在華界的滬南,陳光良很擔心被日本飛機轟炸。
特別是,陳光良已經是有‘反日份子’苗頭,‘一二八時’會不會特意被針對,轟炸他的工廠?
但工廠建在租界,成本會很大,所以現在也隻能如此,大不了到時候提前拆卸一些關鍵設備,轉移一下。
坐下來後,陳光良當著八九個高層說道:“維他奶現在有兩個方向,第一個當然是擴大銷售,除滬市及周邊城市以外的地方,我們采取用豆奶粉打入市場,降低開廠的風險;第二個則是降低成本和多元化的發展。”
為什麽不在北方開工廠?
很簡單,現在華夏依舊是軍閥滿地走的時代,除滬市以外的地方,根本不適合開工廠。本身全國60%的商業和工廠,都在滬市,這就是證明。
陳世源詢問道:“何為多元化發展?”
陳光良當即說道:“你剛才的話也算提醒了我,白糖是外國人壟斷著我們的市場!”
陳世源見老板停頓,補充道:“而且據統計,一年賺了我們近億白銀,占國家歲收12%左右。”“啪”陳光良突然拍了一下桌子,說道:“可惡,居然如此嚴重,我們錯失多少機會啊!”
眾人也是露出憤憤不平的表情。
這個時代,中國人雖然窮,卻很有骨氣。
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冰淇淋’產業,也是‘民族實業’爭取的對象,有人說‘美人牌’每天在上海及周邊城市賣出3000根,便是400多大洋,一年便被外國人賺走十幾萬,便有民族企業家爭奪這個市場,例如冠生園等。
陳世源說道:“白糖產業之所以如此,第一是原材料,第二是設備。據說西方的榨糖設備利用率高達95%,故他們輸入中國的成本,大大低於我們土塘的成本。再加上西方的糖業的打壓,所以1924年上海投資了一家製糖廠,兩年便破產了!”
陳光良說道:“嗯,這個事情我知道了,我自有辦法。你們暫且不需要關注,專心做眼下的事情。”
他突然想到一些辦法,也激發起一個實業家的好勝心。
“好的”
大家很是激情起來,畢竟他們不覺得老板是在說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