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家事
字數:7647 加入書籤
12月6日,陳光良已經回到滬市。
此行去粵省,前後花費一周時間,可謂來去匆匆。
回滬的這一天,恰逢周六上午。
陳光良在家先是洗了個熱水澡,隨後給各家公司打去一個電話,便來到一樓的餐廳吃午飯。
“少爺”
“嗯”
傭人紛紛打招呼,陳光良也和氣的回應。
陽光家園的這幢別墅,已經有四個住家傭人伺候。但在這期間,差不多有九個傭人陸續來做事,最後也就留下這四個。
隻要陳光良不滿意,立即將傭人開除,換新的傭人;一般三個月能留下來的,那基本就是長期性質了。
這也是一種‘試用期’的體現。
飯桌上,楊慧說道:“今天我們吃淮揚菜,有水晶肴肉、幹絲雞湯、龍眼火腿、清燉蟹粉獅子頭。”
在上海的餐飲中,西餐無疑是最高檔,不少富人請客以吃西餐為榮;其次是最受歡迎的粵菜、川菜、本幫菜、淮揚菜;最後便是杭州菜、寧波菜、福建菜、潮州菜。
在陳家,一般是燒製川菜、淮揚菜、寧波菜、本幫菜。
陳光良坐在主位,先喝了一碗雞湯幹絲,便滿意的說道:“清淡點,正適合!”
楊慧乘機說道:“外麵兵荒馬亂的,吃不好,穿不好,以後少出那麽遠的門。”
她如此說,也是擔心家裏的主心骨,而且大兒子還沒有結婚。
陳光良笑道:“這個世界,不是我們能龜縮在租界,就可以平安無事。反而,要多出去走走,了解國家和海外的形勢,關鍵時刻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你們一輩子教導光聰不要惹事,膽子都給他嚇小了。”
楊慧語氣小了一些的說道:“平平安安的活著,也沒有什麽不好!”
陳光良不太想和老太太爭論,畢竟他現在是一家之主,要真把老太太接到香港去,她也不會反對。
反倒是陳光聰這時候開口道:“媽,我們在鄉下時,窮人哪有平平安安的活著,誰不想欺負你一下,要是來個自然災害,餓死多少,病死多少。而這有錢人更是沒法平平安安,誰又不想趁火打劫。”
對大兒子,楊慧是不敢大聲說話,但對這小兒子她卻提高聲音的說道:“照你這麽說,那這人是沒法活了!”
陳光聰認真的說道:“當然有法活,隻是凡事都要思考和打拚,這樣才能活的像人樣。”
在大哥的三年培養下,陳光聰也總算小有收獲和進步。
麵對小兒子的‘教育’,楊慧沒好氣的說道:“臭小子,還教育起你媽來。吃完飯,感覺把多的肉和菜,給你二舅家送去。我們現在是發達了,家鄉的那些窮親戚也不要忘了,你們老爸說過一句話,做人不能忘本。”
陳光良皺眉道:“來滬的親朋好友,我不是都讓二舅和光聰安排在車行和工廠做事麽,你還摻和什麽?”
又不是不照顧來投靠他的親朋好友,有勞力就去車行拉車,長江車行的租金低,日子還是可以過的;亦或者機靈點的,就進維他奶工廠做工人。
麵對大兒子的警告,楊慧又小聲了一些,說道:“有些是實在親戚,雖然有份工作吃穿不愁,但這沒個好地方住,我和你二舅就張羅著給他們租房,幾家擠一擠,總比住在棚戶區好。這些人回家去講,你也有麵子不是!”
陳光良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誰不是住棚戶區過來的。在這個上海灘,親朋好友都是給介紹個工作,便已經算是照顧。誰要是有真本事,扶一把也沒事;要是沒本事,能吃喝也就不錯了。不要說我絕情,哪怕親弟弟沒本事,我也給不了他有錢人的生活。”
楊慧隻能說道:“知道啦,我心裏也有數!”
陳光良點點頭,也不再教育老媽了。
他給楊慧每個月是2000大洋的家庭開支,但他對生活其實要求也不高,所以錢肯定是很充足的。
畢竟這個時代,年入400大洋的家庭,已經算是普通的工薪家族(夫妻雙工薪)。
根據SH市社會局今年對隨機抽樣的305戶工人家庭進行的調查統計,在年均收入400元的家庭消費需求結構中,居民全年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比例約為53.2%,而雜項支出則占24.6%,其中用於純粹的娛樂費用為2.40元(電影、戲劇)。
也就是說,普通工薪家庭,一年的生活費才210多大洋。
所以楊慧手中的資金還是很充足的,這才有她進一步去幫助那些親戚的本領。
吃完午飯,陳光良打算午睡片刻便去公司一趟。
這邊,陳光聰將一些蔬菜和肉食,搬到三輪車上,隨後騎上朝著附近的二舅家趕去。
雖然陳光良也為楊慧、陳光聰安排了保鏢,但陳光聰有時候圖方便,不會叫保鏢跟著,更何況是出這種近地方。
但他做事也學聰明了一些,騎著三輪時,會壓低帽子,帶著一些謹慎和低調,從北門穿過。
“二舅在家嗎?”
“光聰來了啊,你大哥回來了沒有?”
楊青山笑著接過東西,隨後將陳光聰請進家裏。
楊家現在住的是租賃房子,不過很快就可以搬到買的‘新城花園’去住,屆時生活品質又不一樣了。
而且,楊青山現在是車行的管理人員,一周就上五天班,非常的自由,薪水加分紅也有150大洋。
“上午回來的,中午一起吃了午飯,正在午覺,估計下午要去公司。”
“他也是夠辛苦的,基本不怎麽休息!”
二舅媽打趣道:“人家現在還沒有成家,等什麽時候成家了,就不會那麽拚了!就是不知道,你大哥什麽時候成親?”
陳光聰恭敬的說道:“這個事情他沒有講.對了,表妹呢?”
二舅媽朝著房間裏喊道:“秀英,你二表哥來了,死丫頭,磨磨蹭蹭的,不知道在房間做什麽!”
陳光聰連忙說道:“二舅媽,表妹是女孩子,又這麽大了,您不該這樣說髒話。而且,我們兩家現在也算有身份的人家,讓外人聽見會笑話的!”
二舅媽一愣,隨即笑道:“讀過書的就是不一樣,跟你大哥有一點像了。”
隨即,叫上楊青山,把肉食和蔬菜搬進廚房,留下陳光聰、楊小虎,以及剛出來的楊秀英。
“招待下你表哥”
“知道啦,我就稍微收拾下,媽你就在外麵編排我的不是!”
二舅媽欲言又止,收了回去。
到了廚房,她終於憋不住,對楊青山說道:“你說秀英和光聰有沒有可能?”
楊青山皺眉道:“兩人倒是合得來,就怕光良那一關過不了啊!”
二舅媽馬上說道:“我就不信啦,自古以來,表哥表妹結婚的比比皆是,要真是生出來是傻子,那豈會流傳那麽久!我看啦,當初是光良沒有看上秀英,才找的這個說詞。現在不一樣了,我看光聰對他表妹挺好的!”
楊青山稍微思考一下,說道:“這秀英的態度也很重要,不然光良為什麽供他們姐弟讀書,說白了,這婚事由不得我們的。”
他們雖然是父母,但有個強勢的表哥,在培養表弟表妹。
二舅媽說道:“那還不簡單,讓兩孩子先談,若是兩人都有意,我不信光良這個大哥還真棒打鴛鴦。你說我們這個閨女,現在又是讀書,又是學大家閨秀,能隨隨便便嫁個窮小子麽。這光聰就不一樣了,再怎麽也是光良的親弟弟,現在讀書做事也學他大哥有模有樣,我們不能在錯過這個機會了啊!”
他們家現在的生活,也就是個中等家庭。
這要是把閨女嫁進陳家,不僅兩家關係更加親近,這以後的生活也是會更加的好。
“理是這個理,不過再等等,光良沒結婚,這事我們先不談。等光良結婚,我們再去姐姐那裏試探一下,讓姐姐給光良說,總不會錯。”
“你還怪聰明的!”
兩口子都有意,那外麵的情況呢!
陳光聰和楊秀英、楊小虎在客廳談話,聊了一會,他主動說道:“表妹、表弟,下午要不要去看電影?”
十六歲多的少年,正是青春期。
平常陳光聰不是在上課學習,就是周末最後一天去車行幫忙,偶然一天發現,原來表妹也是很優秀的女子,便心生仰慕,但也隻能放在心底。
楊秀英並沒有察覺這種變化,隻是爽快的說道:“好啊,最好坐汽車去,這天坐黃包車好冷!”
陳光聰笑道:“這還不簡單,等會我們掛個40000電話,汽車就有了。”
已經十四歲多的楊小虎在一旁說道:“二表哥,你家裏不是有一輛車麽,幹嘛還要叫車?”
陳光聰馬上攀著楊小虎的肩膀,親近的說道:“那車平常拉我媽出門,又拉我們去上學,總得讓人家休息休息。更何況,40000電話很方便,你們弄門口那附近,就有個代叫網點,幾分鍾就到了。”
楊秀英在一旁也說道:“小虎那是虛榮心作祟,他還給同學吹噓,是自己家的車呢!”
楊小虎臉一紅,不服氣的說道:“我不信你不是這樣說的?”
“呸”楊秀英教育道:“小小年齡不學好,就喜歡撒謊吹牛,我讓表哥好好教育你一頓。”
楊小虎頓時害怕了,他最怕的就是陳光良。
陳光聰一聽,馬上跟著楊秀英的話,鬆開楊小虎的肩膀,隨後認真的說道:“小虎,這事你該改改了,人家要是信以為真,讓你安排車一起出去玩,豈不是露餡。更何況,我們現在認真學習,將來要憑自己的本事去賺錢。”
“二表哥,我錯了,你們不要告訴表哥了。”楊小虎低頭說道。
楊秀英這才滿意的說道:“知錯就改,還是個好孩子,這次就放過你。二表哥,以後你不要慣著他!”
陳光聰馬上說道:“嗯小虎年齡還小,慢慢來。”
看得出來,楊秀英對陳光聰還沒有那種想法,更多的是兄妹之情。
甚至在去電影院的路上,楊秀英會旁敲側擊的問陳光良之事,這無疑讓陳光聰有些酸酸的。
當然他也明白,自己和大哥的差距確實大,唯有好好努力讀書,才能讓人刮目相看。
事實上,陳光聰確實做到了一些,他已經開始讀中學了。用了兩年半,將小學六年的課程讀完,當然這也理所當然,畢竟是成年人的思維,以及小時後也讀過一年半的私塾。
陳光良沒有心思去管那些小家夥的事情,反正他每次都會在聚會時,給三個弟弟妹妹講很多道理。
對自己的親弟弟,更是嚴格要求,這也是陳光聰能在今年下半年,就開始讀中學的一個原因。
按照陳光良的計劃,陳光聰至少也得讀到1936年,高等中學畢業。屆時年齡也22歲了,就可以出來工作。
平常,周日和寒暑假,都會讓其參加工作,積累經驗。
下午,陳光良來到長江地產的寫字樓。
出差一周時間,各家公司運轉正常,都沒有出什麽問題。
在辦公室裏,看了一下物業資產方麵的資料,他心中踏實一些。
最近他考慮到一件事情,抗戰期間,如何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資產。
因為陳光良知道,1937年去香港,也隻能待到1941年,又得去奧門避難(他本人可能到處跑,家人是這樣安頓)。
在這期間,將財富帶到身上是不可能的。
而如果將資產大量投向美國,也會在1941年遭到凍結,直到幾年後才有可能解凍,具體損失也不知道。
這樣一來,其實物業和地皮,絕對是最好的‘保值資產’。
哪怕是滬市,完全也可以不用在1937年出售,就算到了1941年被小日本征用,那1945年後也可以拿回來。因為地皮不可能挪走,物業也不可能全部破壞。
滬市的地皮和物業,隻需要在1945~1946年迅速套現,就不會有風險。
霞飛路的五十幢洋房、香格裏拉飯店、時代電影院、陳公館等等,這些都是豐厚的物業資產。
同理,再過幾年時間,也要在香港、星島大肆購買地皮和物業。
有了這一些物業資產做‘底牌’,陳光良就能迅速在戰後崛起,東山再起。
當然,物業資產肯定隻能占個三分之一。
海外還是可以去投資,包括購入物業,海外銀行的存款,購入海外的股票等方式。凍結幾年時間,總歸會還回來的。
另外,手中當然要持有黃金珠寶、古董字畫等硬通貨。
最後,一些業務當然也可以保留,可以通過遙控指揮來掌控。而且在那段時間,滬市、重慶都可以去,畢竟他又不賣國。
陳光良認真的思考著這些事情,爭取自己不要踏錯一步。
他作為一個商人,保護自己的財產也是理所當然。
抗戰也會參加,但不至於散盡家財!
畢竟你孔氏、宋氏都可以留那麽多財產,他自然也要保留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