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水災

字數:7424   加入書籤

A+A-


    陳光良來到南鯨政府,拜訪了剛剛受到驚嚇的宋仔文。
    本來宋仔文是南鯨政府的大員,說是總司令的頭號屬下,完全不過分;因為在這個時代的南鯨政府,隻要打仗,一定是要籌款籌糧,總司令就會苦苦求宋仔文趕緊籌錢。
    所以。
    陳光良這樣的商人見宋仔文,一般是比見總司令還難。
    不過這一次,宋仔文馬上見了陳光良,因為有些事情來得太巧合。
    陳光良坐下後,馬上說道:“宋部長,我這次來是想谘詢一件事?”
    宋仔文點點頭,說道:“你也是大忙人,突然來南鯨找我,一定是有重要的事。請說吧!”
    態度很好。
    有戲!
    陳光良趁機說道:“如今南鯨政府決意振興民族航運業,在全國設立五個航政局,分管內河及沿海航線。我想知道,我們民營企業是否也在支持的範疇。”
    宋仔文很果斷的說道:“自然在”
    雖然,南鯨政府的財政方針是,將官商伸的手進民企裏麵,但這個不能拿出台麵來說。
    說實在的,宋仔文做夢都想吞並南三行、北四行(銀行),至少也是弄成‘官民企業’,也就是入股。
    當然不是明搶!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好,這我就放心了.這次加拿大國營鐵路拍賣資產,我委托華倫洋行從那邊買下四艘4000~5000頓的輪船,都是十年齡的次新船。這批船準備開辟上海至青島、天津,上海至廈門、汕頭、廣東、香港,這兩條固定航線(人貨混裝,兩班)。因為這兩條航線一直被怡和、太古掌握,我希望為我們中國人爭一口麵子。”
    宋仔文有些驚訝陳光良的實力,一口氣買下4條4000~5000噸的次新船,哪怕是南鯨政府也‘買不起’。南鯨政府一年收入是4~5億,但這點錢根本不夠花,所以隻能發行國債來預支收入。
    而,當前招商局已經‘病入膏肓’,別說拿錢投資,就是要想存活下來,怕是都要大舉借貸。
    “行,你們環球航運的這兩條航線,我批準了,晚點我讓唐秘書帶你去交通部,獲批正式的文書。”宋仔文爽快的說道。
    第一是招商局如今自顧不暇,幹脆就給陳光良一個機會。
    第二是陳光良現在來,或許是有邀功而來。
    陳光良高興的說道:“謝謝宋部長”
    這兩條航線,可不能視為租界,一點不和政府打好關係,反而政府關係非常重要;其次,要和太古怡和競爭,就更要取得政府的支持。
    陳光良正好離開,宋仔文突然說道:“陳先生,這次我遭到刺殺,多虧有那名《東方日報》的記者提醒!”
    陳光良驚訝起來,說道:“不是吧,這事我居然沒有聽說過.不過這是為國做事,我們每個公民也是應該的。請問宋部長,這個記者叫什麽,晚點我讓公司給他加薪升職。”
    宋仔文看了又看,隨後說道:“汪春華”
    “他啊,這是我們報社的娛樂新聞負責人了,最喜歡在盯梢,搜集名人的小道新聞,我們有個內部稱號送給他們,叫做狗仔隊。就是像狗一樣,有著靈敏的鼻子,在各處挖掘第一手的名人的八卦新聞。”
    宋仔文一聽,頓時笑了起來,說道:“人家都說《東方日報》的記者個個是消息靈通的之輩,看來是真沒說錯。”
    見陳光良沒有透露什麽,宋仔文也隻能作罷,因為他隻是有一點點的奇怪而已。
    “那我先告辭”
    “慢走”
    有了宋仔文的開紅燈,環球航運的兩條航線很快批準下來,接下來就等著和洋商同台競技了。
    至於陳光良為什麽這個時候找上門,自然也是有讓宋仔文行個方便的意思,說是邀功也可以。
    但陳光良卻不會透露‘斧頭幫’王亞礁的主使,因為這人還能殺日本大鬼子;也不能透露是粵省那邊的背後拿錢買凶,因為陳光良還需要在粵省做生意。
    陳光良臨走時,唐腴廬抽空前來送行,不知又是何意!
    早晨,陳光良坐在三樓的客廳,正在閱讀當天的《東方日報》。
    “江淮流域,從7月18日到28日,曆時11天,不論是近江還是離江較遠的一些地方,連降暴雨,譬如安徽的安慶連日大雨如注,銅陵急雨傾盆,連綿十數晝夜.”
    洪災已經形成,大災難又來了。
    雖然陳光良已經習慣做一個看客,畢竟他知道這就是曆史,他改變不了什麽。但看到這樣的新聞,還是有些悲觀起來。
    正當他悲觀的時候,一雙玉手從背後蒙住他的眼睛,隨後嚴人美嬌聲說道:“猜猜我是誰?”
    幼稚!
    “我猜猜,該不是中西女中的校花同學吧?”
    嚴人美馬上鬆開雙手,來到陳光良麵前,她輕提自己的裙擺,說道:“怎麽樣?有沒有你口中的中西女中校花漂亮?”
    隻見嚴人美穿著精心裁剪的碎花連衣裙,非常的現代時尚,單肩挎著LV的包包,身上還有一股淡淡的香奈兒香水。
    這就是他想看到的妻子,時尚、現代,和他的心靈相契合。
    而這些,也是陳光良親自陪嚴人美去永安百貨挑選的。
    “完美”
    嚴人美一聽,頓時心滿意足,自然不會追究剛才的‘中西女中校花’問題,開心的坐在陳光良身邊。
    “剛才看什麽入神?”
    “沒什麽事情,一些新聞而已。你現在是任務是陪我和讀書,外麵什麽事情都不用操心,快樂就行,我會處理好一切的。”
    嚴人美馬上在陳光良的嘴唇點一下,說道:“嗯我們下去吧!”
    她是晚上被陳光良折騰,自然要恢複精力,也知道陳光良會早起,但會在三樓等她一起下去。
    “好,該吃早餐補充一下體力了!”
    嚴人美害羞的挽著陳光良胳膊,知是自己男人的調侃,卻很是享受這種談話,無拘無束,正合心意。
    “哥,嫂子”
    “嗯,一起吃飯”
    餐桌上,現在變成一家四口了,總算增加了一分人氣。
    8月初旬。
    上海商會在香格裏拉飯店,組織了一場大型聚餐活動。
    參加聚餐的有上海聞人(顯赫的頭麵人物)、各同業公會(類似於行業協會)、各地旅滬同鄉會,以及各慈善團體。
    與之前的聚餐不同,這次大佬們匯聚一堂的目的不是為了討論商業、經濟,而是為了聽取各省災情報告,商討賑災問題——今年6月到8月,華夏發生了罕見大洪災。
    鑒於災情緊急,各界人士當場議定成立上海籌募各省水災急賑會,共推許世英(前國務總理)為會長,王一亭(前上海總商會主席,慈善家)為副會長,杜月笙、王曉籟、虞洽卿、陳光良、史量才、張嘯林等11人為常務委員,負責勸募資金、物資,救濟災民。
    晚會現場,杜月笙率先捐款20萬大洋,其餘人自然也紛紛慷慨解囊。
    不過像虞洽卿這樣的富豪,也不過是捐款10萬大洋,所以陳光良之後也同樣捐款10萬大洋。和阿德哥一樣,兩人都是商人,不能搶了杜月笙的風頭。
    而且,這次賑災時間之長,可能長達半年,各種募捐活動陸續出現,有的是機會捐贈。
    不僅僅如此,由於陳光良擔任了賑災會的委員,之後還需要向社會募捐。
    像杜月笙可以在戲台上進行募捐,自己登台唱唱戲,徒子徒孫自然紛紛捧場。
    而陳光良和史量才也有辦法,那就是利用報紙募捐,這也是他們為什麽當選的一個原因。
    前世的杜月笙,在‘上海籌募各省水災急賑會’募捐的總資金260多萬中,他一人就捐贈和募捐52萬,占20%左右,因此後麵還受到南鯨政府的嘉獎。
    說實話,陳光良個人都舍得拿出50萬出來,因為隻要英鎊一貶值,他僅外匯就能獲利200萬,區區五十萬不算什麽。
    但這種風頭不能出,不然有人就會盯上他,而且說不定也得罪杜月笙。
    這一次水災,很多富商也樂於捐款,但他們都是暗地裏捐款,最大的原因便是擔心被幫派匪徒盯上,這滬市的治安也可是不好。
    生活還得繼續,商業也得運轉。
    環球航運在8月中旬正式開啟兩條新航線,加入和怡和、太古的競爭,並且登報宣傳。
    在報紙廣告上,環球航運陳述多方麵的問題,重點有:
    第一,上海至青島、天津,上海至廈門、汕頭、廣東、香港,這兩條固定航線長期由外資航運企業運營,如今政府決議振興民族航運業,環球航運順應時機加入競爭。
    第二,環球航運在兩條航線上,投入4艘5000噸的‘次新船’,速度快,環境好,並聘請洋人作為高級海員,航行技術有保證。
    消息傳出,震驚四座。
    三北航運公司。
    虞洽卿驚道:“這小子無聲無息的,居然一下子搞來四條5000噸的10年齡新船,這不得要個150萬大洋才買得到。加上那艘6000噸的船,一下子就有2.6萬噸的載重了!”
    他奮鬥了多少年,才有如今的航運帝國,二十多艘船,約6萬多噸載重量。
    但虞洽卿的船隊,基本都是二三十年齡的船。甚至有洋人要把船給報廢,特意不準賣給華人,但虞洽卿就去拆船廠買下,然後修修繼續運營。
    其長子虞順恩,也是航運帝國的繼承人,此時說道:“聽說,他已經將那艘6000噸的賣給了陳順通,用了半年不說,還賺了4萬大洋。”
    虞洽卿懊惱的說道:“這兩條航線好啊,人家陳光良站在民族的角度去競爭,而且怕是也得到南鯨政府的支持。可惜我現在拿不出四艘船,不然也既然競爭了!”
    隨後又感慨的說道:“陳光良做生意,手筆大,主意多,以後航運又要增加一位大船東了!”
    隻是虞順恩有不同的意見,說道:“航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摸清門道的,這兩個航線由太古和怡和這樣的巨頭把持,華資競爭難!”
    聊了一陣,父子兩人也隻是驚歎和不看好,倒沒有說什麽要打壓之類的話。
    畢竟現在陳光良是和洋人去競爭,華人要是敢使絆子,怕是千夫所指。
    為了廣泛動員更多力量進行救災,南鯨政府於1931年8月14日在上海特設臨時全權負責組織——救濟水災委員會,接管賑務會工作,具體實施水災救濟。
    救災會設常務委員會處理一切會務,救災會下設調查組、財務組、會計稽核組、衛生防疫組、運輸組、災區工作組、聯絡組,每組由中外人士組成各專門委員會。
    其中運輸組的組長是虞洽卿,陳光良也被選到運輸組的委員。
    陳光良並不想為官,但這種職位卻樂於擔任,畢竟既是為了慈善,也是為了社會聲望。
    不過他不會出風頭,聽從安排即可。
    曆史上,這一輪賑災,真正管用的國家層麵大決策是:
    一、向美國借45萬噸麵粉和小麥;
    二、東北存量居多,可由民間自由運輸,免去各種港口稅,以及鐵路優先從東北運糧;
    三、發行債券8000萬(一開始定為1000、3000萬)。
    但最後真正管用的,隻有‘第一條’真正做到了。
    因為第二、三條,一直在扯皮,直到9月17日才通過,經過第二天就發生了‘G難日’。
    第二條為什麽扯皮呢?
    因為東北的糧食也是民間的財富,總不能直接奪取,隻能通過政府購買或東北地方政府先行墊付,當然前期張學良支持了三萬擔糧食;其次,東北餘量有很多都是小米和大豆(受世界經濟蕭條影響,出口不了),江淮地區的人習慣吃麵粉和大米,不習慣吃小米、大豆之類(東北主要是這方麵過剩),在這個時候亂吃雜糧,容易發生病疫;最後,便是東北大米的價格,是高於美國到滬麵粉的,災民那麽多,賑災也需要考慮‘劃算與否’,畢竟這錢是平白出來的。國內的小麥價格比美國便宜,但麵粉價格又比美國麵粉運到上海還貴,這說明華夏加工業還不夠先進。
    第三條為什麽扯皮呢?
    自然是一開始1000萬,然後又定3000萬,最後又是8000萬。宋仔文是反對發行這個公債的,因為公債的利息高達8厘,而向美國借麵粉和小麥(時價),隻需要4厘,公債是需要償還的,雖然很多時候是攤牌,但也是‘勸’為主。
    所以扯到9月17日才決定,結果小日本不是東西,第二天就占了東北。
    反倒是向美國借小麥和麵粉,不僅利息便宜,而且後來1934~1936年還本金的時候,銀價高漲,故很劃算。當然,最重要的是10月底第一批就抵達滬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