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但澤灣海戰(上)
字數:5507 加入書籤
第(1/3)頁
> 可以肯定的,是安德魯就沒打算在1798年與1799年,與東方的俄羅斯帝國爆發一場,可以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決戰。
至於緣由,安德魯早在奧爾斯丁軍演期間,給予各方麵軍總指揮,各集團軍軍長的答複中,已經說得非常明了,就是一句時機不成熟。
對於何時時機成熟的問題,在數十萬法軍中,除了安德魯統帥本人外,估計也隻有總參謀長貝爾蒂埃才知曉一二。
那是總參謀長曾數次詢問過最高統帥,因為總參謀部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戰略方案過程的推演。
如果越早實施,對於各種意外的應對措施就越全麵,從而盡可能的避免,或是減少在戰爭中,所遇到的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對此,安德魯直言不諱的告訴貝爾蒂埃:對俄國的征討,預計會在受人鼓動的俄國禁衛軍發動政變,殺害沙皇保羅一世之後。
安德魯坦言,俄國擁有極大的戰略縱深,擁有龐大的人口和能征兵的數量,加之俄國士兵的韌性極強,服從性好。
基於此,不要考慮通過一兩場關鍵戰役定輸贏,因為與俄國的戰爭或許會延續3年,5年,10年,甚至會更久。
至於戰爭的性質與目的,是效仿哈布斯堡王朝戰爭的模式,也就是肢解成若幹公國;還是針對普魯士的戰爭,進行一場王位繼承戰,直接取而代之?
考慮片刻後,法軍最高統帥卻是半遮半掩的告訴自己的總參謀長,表示這個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再等上一段時間。也就是年底或明年初,安德魯與保羅一世麵對麵的會晤後。
那是在這個問題上,安德魯自己尚未考慮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同俄羅斯的戰爭絕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
而這,就是安德魯為何堅持要求波蘭複國,並大力加以扶持的主要原因。就如同另一時空,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那般,通過波蘭不斷消耗俄羅斯的戰爭潛力。
當然,諸如立陶宛、庫爾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瑞典、波斯和奧斯曼土耳其,也屬於安德魯需要拉攏的反俄盟友。
回到眼下,正如馬丁內茲在那晚,和奧金斯基親王於馬車廂裏,所說得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波羅的海起風了!”
毫無疑問的,安德魯已指定貝爾蒂埃的總參謀部,將攻擊的目標,重點放在了封鎖但澤灣與柯尼斯堡一帶的俄國遠征艦隊。
從軍事上來說,隻要打垮了俄國遠征艦隊,不僅可以解除俄國人對維斯瓦河入海口,以及但澤灣一帶的全麵封鎖,還能順勢拿下孤立無援的柯尼斯堡,消滅普魯士境內的最後一支反抗力量。
之前,安德魯要求馬塞納與波蘭方麵軍將攻占柯尼斯堡的時期從6月下旬,一直推遲4個月,除了政治與外交的各種考量外,還有軍事方麵的考慮。
如果沒有摧毀保護柯尼斯堡的俄國艦隊,即便是波蘭方麵軍付出了重大傷亡,最終拿下了這座城市,但普俄聯軍還是能夠借助波羅的海,外逃到立陶宛、庫爾蘭(拉脫維亞),或是愛沙尼亞,不可能做到全殲俄軍的有生力量。
沒錯,就是全殲。
安德魯一直信奉“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戰爭理念,擊潰20萬人眾,遠不如圍殲敵軍3萬,要更有現實意義。
第(1/3)頁
第(2/3)頁
在另一時空的拿破侖時期,基於當時武器裝備、情報收集、軍事科技與戰略思想的局限性,第一帝國的軍隊在與反法同盟的軍隊,實施一場大規模會戰時,很難做到圍而殲之。
如果硬要說有,估計也僅有的一次,就是1805年10月的烏爾姆戰役。
可即便是這場擊斃與俘虜奧軍近5萬,猶如史詩級的圍殲戰,最後還是因為繆拉的嚴重失誤,而放跑了費迪南大公及麾下的2萬多奧軍,未能對奧軍有生力量做到徹底圍殲。
等到兩個月後,後世公認的屬於拿破侖皇帝的經典之作,被譽為“三皇會戰”的奧斯特裏茨戰役,已經傾其全力的第一帝國將士,也不過是消滅了8.8萬俄奧聯軍中的1.6萬人。
從1796年開始,安德魯法國稱霸歐洲的這一時期,圍殲戰不敢說比比皆是,但也不少見了。
同樣是一場烏爾姆戰役,基本上將哈布斯堡王朝的所有機動部隊一掃而光,為第二年進軍維也納,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今年6月的普魯士戰爭中,更是如此,單單是漢諾威戰役、耶拿-魏瑪會戰,以及黑克林根-馬格德堡戰役,就一舉成功圍殲了20多萬普軍主力,徹底打垮了普魯士軍隊的反抗意識。
如今的柯尼斯堡一帶,駐紮有卡緬斯基麾下的2萬俄國-軍隊,以及同樣數量的普軍殘餘,後者接受路德維希親王的指揮,
當法軍最高統帥批準了特斯特將軍的申請,決定組建以“共和國號披甲艦”為戰鬥核心的法屬波羅的海蒸汽艦隊,與俄國遠征軍的風帆戰艦作戰時,安德魯就已在考慮將柯尼斯堡的4萬普俄聯軍留下來,作為迫使沙皇保羅一世接受和談的砝碼。
倘若被拒絕,除了波蘭方麵軍占領柯尼斯堡,安德魯還會命令法屬波羅的海艦隊乘勝北上追擊。那是當下,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精華,其大部分的主力戰艦都集中在柯尼斯堡與但澤灣一帶的海域。
特斯特特混艦隊第二階段的作戰任務,就是趕在12月冰凍之前,封鎖已屬於俄國臨海的裏加灣與芬蘭灣,還要不間斷的襲擾裏加港、塔林港,以及處於俄軍占領下的赫爾辛基港。
此外,法國將加大對“森林兄弟會”的軍事援助,並直接與芬蘭遊擊隊取得聯絡,為後者提供足夠的槍炮火藥。
必要的時候,法屬波羅的海特混艦隊,將深入芬蘭灣東部,突襲科特林島,從而占領俄國海軍艦隊的母港,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將戰火燒向俄羅斯帝國的心髒與首都,聖彼得堡。
一旦保羅一世和俄國軍事樞密院依然拒絕和談,那麽安德魯不得不下令,對俄戰爭就將進入白熱化的第三階段:
等到1799年開春之後,波蘭方麵軍與波羅的海方麵軍(原普魯士方麵軍)就會向立陶宛、庫爾蘭(拉脫維亞),或是愛沙尼亞三國發動進攻。
近20萬法軍及盟軍,會在特斯特指揮的法屬波羅的海艦隊的掩護下,等到北上占領塔林後,繼續向東進軍,目標就是攻占數百公裏外,俄國的首都聖彼得堡。
與此同時,安德魯還將竭力鼓動斯德哥爾摩和卡爾十三世,為重新收複芬蘭大公國,發動“第九次瑞俄戰爭”。
至於在維斯瓦河中上遊,8到10萬的波蘭軍隊將單獨向利沃夫和布列斯特等地發動進攻,繼而收複近百年來,被俄羅斯帝國強占的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等眾多領土……
然而,這並不是安德魯希望看到的戰爭場景。
一方麵,主要是法國還沒做好深入俄國境內的作戰準備。即便戰場上一切順利,法軍也如願以償的成功占領了聖彼得堡,但頑強的俄國人不會選擇投降,他們還可以退守到幹裏之外的莫斯科,繼續抵抗這一支龐大的歐洲聯軍的入侵;
第(2/3)頁
第(3/3)頁
另一方麵,在發動對俄國戰爭之前,安德魯還必須要協助西班牙吞並葡萄牙王國,以及在軍事技術方麵,幫助5萬西班牙遠征軍,登陸到愛爾蘭島,使得英國人無暇顧及東方的戰事。
上述兩點,屬於西班牙首相戈多伊親王在與安德魯締結法西同盟時,強烈要求寫入了兩國同盟協定的備忘錄中。
基於曆史的經驗教訓,安德魯都不希望東西兩線(對俄,對英)同時開戰,而是借助俄國的內亂,來分裂俄國,以及借助盟友的力量,不斷蠶食包括愛爾蘭,印度,北美與加勒比地區的英國殖民地,來達到削弱大英帝國的戰爭潛力。
……
在17與18世紀,海戰是一項紀律性、協同性要求很高的“集體運動項目”。
但凡艦長一聲令下,水手長就高喊“大家準備好”,隨後鼓手擂鼓,數百名水手各自進入戰鬥崗位。
此時在桅樓上執行任務的水手們擁擠在帆纜下,兩分鍾內,迅速敏捷地爬上120英尺高的桅頂側支索上,收起戰時不需要的帆,並將帆布卷在下層帆桁上,以此來減少桅杆高處著火的危險。另外的幾百人,則全速奔跑,各就各位。
“各個任務都有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就像一個車輪,一個樂隊,一條轉軸,按照機械師(艦長)的意誌,有秩序的運動著。”一名獲準進入“倫敦號”戰列艦的英國記者如此形容道。
這是由全體水手竭盡所能進行的一場完美、和諧、協調一致的表演,而這,正是英國皇家海軍之所以能夠保持至高無上的海上霸權的重要因素。
安德魯深知,如果不發展有技術落差的蒸汽鐵甲艦,堅持風帆時代的法國海軍,在未來的100年裏,都追趕不上英國人……
1798年10月,位於波羅的海西麵,呂根島東端的格倫港,寒風掀起陣陣波浪,衝擊著碼頭,濺起片片浪花。數十艘戰船在風浪中顛簸,港口上的各種招牌被風吹得嘎嘎作響。
依照統帥部數月前發布的軍令,以“共和國號”為旗艦,包括23艘近海與內河蒸汽軍艦,以及投降法國的12艘普魯士風帆軍艦,合計35艘特混軍艦,將組成法屬波羅的海艦隊(特混艦隊)。
與此同時,依照最高統帥的命令,特斯特與阿爾芒二人,將分別出任整編之後的,法屬波羅的海艦隊的司令官與副司令。
盡管共和國的海軍已被安德魯強行拉入了蒸汽時代,但海軍的戰略戰術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
畢竟,即便是身為“無所不知的懂王”,但有自知之明的安德魯明白自己玩不轉海戰,自然不敢胡亂下達各類“微操指令”。
秉承“專業的工作,讓專業的人完成”的總體原則,安德魯和總參謀部隻是要求特混艦隊在一定時間範圍內,完成既定的作戰目標任務即可。
至於出征日期,艦隊分布,還有采取的戰略戰術什麽的,由艦隊司令官特斯特最終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