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初到秦家

字數:10611   加入書籤

A+A-


    一
    一大早,秦科和邊小琪拖著大包小包,坐上去往秦科老家臨山縣的大巴。經過三個小時的顛簸,大巴車在一個山梁上的公路邊停下。
    邊小琪問道:“我們到了?”
    秦科指著遠處對麵山坡上一片紅瓦屋頂的房子說道:“那個村子就是我家所在的秦家莊。”
    她倆下了車,看見一個個頭高高的女孩迎著她們跑過來,一見到她倆就熱切地喊道:“哥,你回來了。”說話間就到了跟前。
    “你是小琪姐吧?”一臉汗津津的女孩高興地對邊小琪說道。
    “你是秦妍妹妹吧?”邊小琪看著她,也高興地說道。
    “秦妍,這是你小琪姐。小琪,這是我妹妹秦妍。”秦科為她倆互相介紹道。
    邊小琪看秦妍把過肩烏發用皮筋束了一個簡單的馬尾。身上穿著樸素但幹幹淨淨的半舊衣服,一件白底碎花長袖上衣,一條藍色筒褲,一雙平底布鞋。個頭和自己差不多高。兩隻大眼睛清澈見底,一笑就能看到兩個深深的酒窩。可能經常參加田間勞作的緣故,腰身要比自己健壯和結實很多。受日光炙曬,麵色紅潤,但掩飾不住眉宇間透出的一股書卷氣和靈氣,邊小琪一下子就喜歡上她了。
    秦妍看邊小琪長發披肩,一頂白色鏤花太陽帽,一雙平底白色皮鞋,一襲白色的連衣裙襯托著她高挑優雅的身材,亭亭玉立在自己麵前。她皮膚白皙,麵容嬌美,氣質出眾,笑盈盈地看著自己。秦妍也一下子就喜歡上她了,拉著她的手,高興地說道:“小琪姐,你真漂亮,比我哥電話裏說得漂亮多了。”
    邊小琪笑著說道:“妹妹,你也很漂亮,而且還很聰明。”說著,她轉向秦科,秦科馬上說道:“我昨天給村裏打電話了,所以,秦妍今天來接我們。”
    秦科把她倆的幾個箱包放在秦妍推來的獨輪手推車上,用繩子捆綁好,推著向村子走去。
    快到中午了,秋老虎正在發威,頭頂上的太陽依然很曬。秦妍打開一把嶄新的遮陽傘,給邊小琪遮擋著太陽光。邊小琪很感動秦妍這麽有心,便要兩人一起打著太陽傘,手拉著手,跟在秦科後麵。要走過一個長下坡,還要走過一個長慢坡,才能到達秦家莊。
    鄉野間的小道不寬,還算平整。路兩邊的莊稼還在瘋長,已經有一人高了,她們就像走在一條綠色的甬道上。地裏翠綠茂密的玉米已經開始抽穗,一陣風吹過,便嘩啦嘩啦作響。一群麻雀在她們頭頂上空嘰嘰喳喳地掠過,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感受著和蜀地不一樣的鄉野風光,邊小琪說道:“這是不是就是書上所說的青紗帳?”
    秦妍說道:“姐,我們這裏是典型的丘陵地帶,山不高,卻也不平坦。今年雨水特別多,莊稼長勢好。姐說得對,看起來很像大平原的青紗帳。”
    邊小琪對走在前麵的秦科說道:“秦大詩人,回到你老家了,此時是不是該有詩詞一首啊?”
    秦科笑道:“小時候就是種地給累怕了,才拚命讀書,考大學。現在再走這熟悉的鄉間小路,想起跟著父母一起下地幹活的情景,的確有點感慨。好,守著兩位才女,我就獻醜了,不許笑話我。”
    秦科一邊走,一邊吟詠一首《雪梅香》:
    父勤勞,登晨迫暮事村田。
    盼春秋冬夏,風調雨順連牽。
    黍米飄香眼含笑,麥芒金燦夢開顏。
    母忙碌,日夜操持,從未言煩。
    秦妍,我阿妹,玉靨星眸,氣若芳蘭。
    豆蔻年華,讀書畫紙臨篇。
    不負青春自敦勉,暑來寒去榜頭攀。
    門前柳,喜鵲啁啾,迎候嬋娟。
    聽著秦科的詩詞,秦妍羞澀地對邊小琪說道:“姐,哪有當哥哥的這樣取笑自己妹妹的?”
    聽秦科字裏行間透露著對父母和妹妹的深情,邊小琪卻高興地說道:“寫得好,太美了。”
    秦妍笑道:“我覺得我哥說的是小琪姐,隻有小琪姐才配得上詩裏那樣漂亮的女孩。”
    邊小琪笑道:“妹妹,你這麽聰慧漂亮,我也為你感到自豪。”
    秦科笑著說道:“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二
    三人有說有笑,走進秦家莊。遇見相識的街坊,秦科和秦妍都主動跟她們打招呼。有熟稔的街坊看見邊小琪,就問秦妍邊小琪是誰,秦妍笑著答道:“是我嫂子。”邊小琪見秦妍這麽喜歡自己,心裏非常高興。街坊們目送三人走遠,都羨慕道:“老秦家的兩個孩子真有出息,兒媳婦真漂亮。”
    秦妍打開自家院門,還未等踏進門,一條健壯的大黃狗歡叫著朝她們衝過來,邊小琪嚇得趕緊往秦科身上靠。
    秦妍立刻喊道:“大黃,站住。”大黃很聽秦妍的話,立即停住,跑到秦妍身邊,搖頭擺尾,祈求秦妍的愛撫。秦妍蹲下來撫摸著大黃的頭,指著邊小琪,柔聲說道:“大黃,這位漂亮的姐姐是我嫂子,也是你的主人。你要聽話,不能嚇唬她。”大黃似乎聽懂了秦妍的話,抬頭“嗚嗚”了兩聲,像是對秦妍的回應。
    邊小琪看著秦妍對大黃說話,感覺很有意思。大黃溫順地看向她,搖著尾巴,又“嗚嗚”了兩聲,像是向她表示友好和問候。
    聽見大黃的叫聲,秦父和秦母從屋裏走到院子裏。秦父和秦母個頭都不高,也已年過半百。半白的頭發,古銅色的皮膚,腰背不彎,精氣神很不錯。
    秦科對邊小琪說道:“小琪,這是我爸媽。”接著又對父母說道:“爸、媽,這是邊小琪。”
    邊小琪立刻笑著麵對二老,問候道:“秦叔、嬸,您們好!我是邊小琪。”
    秦父微笑著看著她,點點頭。
    秦母滿臉含笑地走近邊小琪,用粗糙的手握住她柔軟細嫩的小手,說道:“小琪,歡迎你。”說著,就拉著她的手,走進正屋裏,讓她上炕坐。
    看著高高的火炕,邊小琪轉頭看向秦科,秦科立刻明白了,趕緊對母親說道:“媽,小琪不習慣坐炕,還是坐凳子吧。”他搬來一把木頭凳子,秦妍在上麵鋪一塊幹淨的粗布坐墊,邊小琪便端坐下來。
    炕高,凳子矮,秦父和秦母盤腿坐在炕裏邊,邊小琪需要仰視才行。秦妍覺得這樣不妥,就笑著對邊小琪說道:“姐,你坐炕沿邊吧,就像我哥那樣,不用脫鞋,把雙腿垂著就行。你先到我房間換條褲子,這樣坐著也方便。”
    邊小琪對秦妍的細心很感動,起身跟著秦妍,走進她的房間,換上一條藍色休閑運動褲和一件白色t恤衫。她學秦科的樣子,半坐在炕沿邊,雙腿自然垂下來,這樣就自在多了。
    秦妍在地上來回忙活著,用白瓷茶壺泡好茶水,端來五個洗得幹幹淨淨的白瓷杯子,再把放滿瓜子和花生的鐵瓷盤,放在炕上。她先給秦父和秦母倒了兩杯茶,又給邊小琪和秦科倒了兩杯,然後讓邊小琪吃花生和瓜子:“姐,這都是咱自家地裏產的。”
    邊小琪笑著說道:“謝謝妹妹。”
    秦妍笑著說道:“姐,咱們是一家人,不要這麽客氣,你隨便一些就好。”
    邊小琪吃了瓜子和花生,說道:“真香,好吃。”秦母看著她開心的樣子,也很高興,一直往她手裏塞花生,她又連忙說道:“謝謝嬸,我自己來就好。”
    她吃著花生,眼睛又看向秦科,秦科馬上明白她的意思,從炕沿起身,去把幾個行李箱搬過來。他打開自己的行李箱,拿出來兩瓶酒和呢子布料,說道:“爸、媽,這是小琪的爸媽讓我捎給您們的禮物。”
    秦母接過禮物,高興地說道:“小琪,你願意來我們家,我和你秦叔就很高興了。你爸媽還準備了這麽貴重的禮物,我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邊小琪笑著說道:“叔、嬸,也不是什麽貴重的東西,是我爸媽的一點心意,您們別嫌棄就好。”說著,她起身去打開自己的那個大行李箱,把她在西州買的禮物都拿了出來,說道:“叔、嬸,這是我買的兩件羊絨衫,您們二老一人一件。”
    秦母接過她買的禮物,撫摸著厚實的羊絨衫,高興得更不知道說什麽了。
    邊小琪拿著套裙、牛仔衣、牛仔褲和套頭衫,對秦妍說道:“妹妹,這些衣服都是給你的。我是按照我的尺碼買的,咱倆身高差不多,應該合適,希望你能喜歡。”
    秦妍看著這麽多新衣服,摸著雅致的裙子,感動地說道:“姐,讓你這麽破費,我真不好意思。謝謝姐,你的眼光很好,我很喜歡。”
    邊小琪笑著說道:“你剛才還說我們是一家人,怎麽這又客氣起來了?”說得秦妍又不好意思起來。
    邊小琪又看向秦科,秦科把筆記本電腦和隨身聽拿了過來,不等他說話,她又對秦妍說道:“妹妹,祝賀你考上t大,這是你哥給你買的。”
    秦科這會兒不聽她的話了,馬上說道:“秦妍,這都是你小琪姐花自己錢給你買的。一台筆記本得一萬多呢,你哥我可沒有這麽多錢。”
    秦妍看著她倆,不知道該信誰的話。
    邊小琪又笑著說道:“妹妹,就算是我和你哥一起給你買的吧。”
    秦妍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說道:“小琪姐,你對我這麽好,我不知道該跟你說什麽了。”
    邊小琪拉著秦妍的手,笑著說道:“妹妹,咱們是一家人,你對我真不要客氣。你這麽優秀,我和你哥理應為你做點什麽。t大可不是什麽人都能考上的,我和你哥真心為你感到驕傲。一台電腦真沒有什麽,你完全值得擁有。我已經把大學《新概念英語》和《走遍美國》的內容錄製在這個隨身聽裏,你可以隨時聽,提高自己的聽力。你隻管在大學裏努力讀書,其它的都不要操心。”
    秦妍止住眼淚,說道:“姐,請你和我哥放心,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為你們,也更是為我自己。”
    看著兩眼明亮的秦妍,邊小琪笑道:“妹妹,憑著你的智商和情商,你將來不優秀,老天都會覺得不公平。說不定我和你哥會被朋友們說這是秦妍的哥嫂,我們可要跟你沾光了。”
    秦妍破涕為笑,說道:“姐,我可不敢這樣說。在我眼裏,你和我哥才是最優秀的,你們永遠會是我尊敬的哥、嫂。”
    秦科看著姐妹倆你一言我一語,笑著說道:“兩位才女都不要這麽謙虛了,你們都很優秀,但優秀的人也得吃飯啊。”他問母親:“媽,我們中午準備吃什麽?”
    秦母看到她們三人關係這麽融洽,也感到非常高興,笑著對秦科說道:“按照咱們這裏的老規矩,下車要吃麵條。秦妍先去菜地裏摘一些四季豆,準備做湯鹵,然後再去擀麵條,我已經把麵和好了。我和你爸再做幾個菜。”
    “我和小琪做點啥?”秦科問道。
    “你們倆可以去休息休息。”秦母說道。
    “我不休息,跟妹妹去菜地。你幫嬸一起做菜。”邊小琪對秦科說道。
    三
    秦科父母家的房子是麵南背北的四間大瓦房,屬於硬山式屋頂的房子,前後坡都覆蓋以大片紅瓦。位於村子西邊一個向陽的山坡上,不算新,是八十年代中期建造起來的房子。這是河東丘陵地帶的典型民房,各間的南牆上開著木格玻璃大窗和帶玻璃的木門,北牆上開個小窗,這樣既能冬暖夏涼,又能透進更多陽光,讓屋內顯得亮亮堂堂。
    四間房之間都有木門連通。她們喝茶的一間是主間,靠南窗壘起一鋪占據半間麵積的大火炕,大火炕連通西間的大鍋灶台。燒火做飯時,火灶裏的煙氣穿過大炕下麵的煙道,順著牆角裏的排煙道,通往房頂上的煙囪。這樣既做熟了飯,又燒熱了炕,一舉兩得。火炕有兩米寬,三米長,炕麵上鋪著嶄新的帶有明麗圖案的炕席,炕席是由合成革材料做成的。在白天,大炕是一家人圍坐吃飯的地方,在晚上,大炕則是秦科父母睡覺的地方。在這間的北牆下,擺放著一排木櫃,木櫃上麵擺放著一台21英寸平麵直角顯像管電視機。
    最東麵的一間是秦妍的臥室兼書房,沒有壘火炕。一張普通雙人木頭大床靠南窗擺放。一張木寫字桌緊挨著床頭,靠東牆擺放。在這間的東北角,擺放著一個大衣櫃。在這間的西北角,擺放著一台老式縫紉機。
    緊挨著秦妍房間的一間房算作客廳。兩個單人竹木沙發和一個玻璃茶幾靠北牆擺放,一張大方桌靠東牆擺放。這間房的南牆開了一個門,方便人進出院子。秦母就是領著邊小琪,走這個門進入屋內。這個房間平時一般不使用,隻在逢年過節時才啟用,把大方桌擺正,就可以招待來訪的客人。現在方桌上麵擺放著一個大玻璃瓶子,瓶子裏裝滿了清水,裏麵插著一大束新鮮的野花,一看就是秦妍剛從山裏采摘來的。
    三間房子都是白灰牆麵,水泥地麵,收拾得幹幹淨淨,東西擺放整齊,看著很舒服。
    最西麵的一間房被分割成一大一小南北兩間。北小間也壘有一鋪小炕,北牆和西牆上都各開有一個窗戶。南麵的大間作為廚房,一個大鍋灶台與隔壁主間的火炕連通。水磨石灶台上嵌進一口八人大鑄鐵鍋,用於下餃子麵條、蒸饅頭包子。靠西牆是一個從南到北一米多高的水磨石台麵,下麵是櫃子,上麵是操作台。在靠南牆的台麵上放著一台液化氣灶,用於炒菜。廚房的地麵也是水泥地麵,四壁都貼了白色瓷磚,也顯得幹淨整潔。
    廚房跟院子西麵的廂房連通,與廂房共用一扇開在廂房東牆的門。這扇門緊靠著廚房,這樣可以從院子直接進出廚房,無需繞走客廳的門。
    廂房也被分割成兩間,一間用於存儲糧食和雜物,一間被裝修成一個洗浴室。浴室四壁是潔白的瓷磚,地麵鋪了防滑地磚,也被擦洗得幹幹淨淨。廂房頂上安裝了太陽能設備,可以提供熱水洗浴。
    院子東西長約15米,南北長約8米。院子的地麵不是水泥地麵,鋪著紅磚,便於滲水,也被打掃得幹幹淨淨。
    院子的西邊是廂房,廂房頂是水泥平麵,可以用於曬糧食。院子的東牆下擺放著一排雞籠和鴨舍,養著十幾隻雞和七八隻鴨子,雞鴨現在都出門覓食去了。
    院子東南角是一個石棉瓦頂的廁所,沒有安裝抽水馬桶。秦父已經把廁所裏的糞便淘淨,四周用清水衝洗幹淨,又灑了滅蚊蠅的藥。秦妍噴了一些花露水,還在廁所角落處放置一盒清涼油,這樣廁所裏基本上就沒有臭味了。
    院門朝南,開在靠近西廂房的院牆處,有2米寬,2米高,門樓也是水泥板平頂。南院牆下砌有水泥台階,上台階,走過門樓頂,可以走到西廂房的房頂。
    在靠西廂房的牆根處,秦父打了一口水井,井口安裝有壓水設備,可以通過人工把井水壓上來。
    在院牆外的大門兩側,秦父栽了一棵梨樹和一棵板栗。門前的路是土路,與前排房子的距離大約有6米。
    房子西邊再沒有房子,因此,秦父在房子西邊的空地上,又填了一尺多厚的土,圍出一個小菜園子。
    四
    秦妍領著邊小琪,到小菜園子裏摘菜。
    小菜園子裏種著兩壟四季豆、兩壟大蔥、半壟黃瓜、半壟茄子、半壟韭菜、半壟西紅柿、半壟青椒、一壟青蘿卜、一壟胡蘿卜,還有一點香菜。
    邊小琪第一次走進農家菜園子,看到這麽多鮮嫩的蔬菜,興奮不已。秦妍教她識別哪些是已經成熟的菜,她便去摘了一根青綠的黃瓜、一根紫嫩的茄子、一個通紅的西紅柿、一個碧綠的大辣椒,再去摘一把四季豆。她在菜園裏來回走動,一會兒蹲下來,一會兒站起來,把菜園子裏的蝴蝶驚得四處飛逃。不一會兒,倆人就把菜筐盛滿了。秦妍又拔了兩根大蔥,倆人便一起提著菜筐,滿載而歸。
    倆人一起擇完菜,去用井水洗菜。邊小琪想學秦妍把井水壓上來,可總不能如願。秦妍親自給她示範,說要有節奏,不能急。她學著秦妍的動作,終於把井水壓了上來。她伸手試探了冰涼的地下礦泉水後,也不顧淑女形象,直接把嘴對著出水口,喝了兩口。水流太急,一下子把她的臉和頭發都弄濕了,惹得秦妍哈哈大笑。
    看邊小琪和秦妍嘻嘻哈哈地在院子裏忙活著,秦母對在一旁幫忙的秦科和坐在灶下燒火的秦父說道:“小琪和秦妍像親姐妹一樣。”
    秦父說道:“小琪一點架子都沒有,這麽快就融進了咱們家,是咱們老秦家的福氣。”
    秦科笑著說道:“爸、媽,我沒想到小琪這樣一個對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樣樣都精通的漂亮女孩,不僅能沾陽春水,還能如此平易近人。優秀的人相遇了,都會惺惺相惜。你們看她遇到秦妍,都不理我了。”他的話惹得秦父和秦母又笑了起來。
    擇洗完菜,秦妍去擀麵條,邊小琪很好奇手擀麵是如何擀出來的。
    看到秦妍把一米半長、一米寬的大麵板放在炕上,又拿出一根一米長的粗擀麵杖,讓她嘖嘖驚歎。她摸著發硬的麵團,說這怎麽能擀得動。秦妍說做手擀麵的麵團就要硬一點,這樣擀出來的麵條才有筋道和嚼頭。
    秦妍兩臂用力,用擀麵杖擀壓麵團,麵團逐漸變大變薄。她在麵餅上麵撒些白麵,用手抹勻,把麵餅繞著擀麵杖卷起,滾動擀麵杖,擀了起來。擀了一會兒,把進一步變薄的麵餅攤開,再撒上些白麵,再卷起,再擀。
    邊小琪說她也想試一試,秦妍讓給她,結果她不是把麵餅擀粘連了,就是擀得厚薄不均。秦妍告訴她撒麵粉要麵麵俱到,還要盡可能均勻。擀麵的時候,要用力均勻,要有節奏,不能焦急。
    邊小琪按照秦妍說的方法,又試著擀起麵來,這下她就把麵擀得厚薄均勻,也不粘連了。她的力氣畢竟沒有秦妍大,不一會兒就出汗了。
    秦妍感歎道:“姐,你真聰明,什麽事情都能一學就會。”
    聽了秦妍的誇讚,邊小琪很開心,一高興就忘記手上還沾有白麵粉,抬手去抹汗,結果把白麵粉抹到了自己紅潤的臉上。
    秦妍拿來一麵鏡子,笑著說道:“姐,你照照鏡子。”邊小琪看到鏡子裏自己的臉像京劇臉譜一樣,“咯咯咯”笑起來:“妹妹,我真是忘乎所以了。”
    秦科聽見她倆的笑聲,從廚房走過來,一見邊小琪的花臉,也哈哈大笑起來。他去拿來一條幹淨的濕毛巾,替她把臉擦幹淨。
    秦妍在擀好的麵皮上又均勻地撒上一些玉米麵,然後把麵皮折疊起來。邊小琪問她為什麽不再撒白麵,秦妍說玉米麵比較粗,粘性不強,這樣切出來的麵條會是蓬鬆的,也不會粘連,放多久都行。秦妍問她喜歡吃粗麵條還是細麵條,她說按照她們平時的做法就好,秦妍就切出中等粗細的麵條。
    秦妍刀法嫻熟,麵條粗細均勻,邊小琪讚歎道:“妹妹,你學習這麽好,家務活也做得這麽棒,我真佩服你。”
    秦妍笑著說道:“姐,你也很聰明。我這是熟能生巧,你也一定行。”說話間,她就切完了麵條,再把麵條抖摟著散開。
    秦妍去廚房拿來兩個圓形高粱杆蓋簾,把麵條攤放在上麵。邊小琪沒見過這種用具,秦妍說這是秦母純手工一針一線縫製而成的。需要先把一根一根高粱杆排列,通過麻繩縫連起來,再把兩層高粱杆垂直交叉疊放在一起,再用麻繩將它們縫連固定起來。高粱杆蓋簾結實耐用且環保,可以用來放饅頭、包子、餃子和麵條,還可以當鍋蓋用。這讓邊小琪又見識了民間的手工和技藝,讚歎不已。
    擀完麵條,她倆又到廚房幫忙。
    秦母已經不把邊小琪當外人了,拿出一個蒜臼子,讓她搗蒜泥,說要用蒜泥拌涼菜。邊小琪又沒見過這個用具,秦妍說這是民間搗蒜泥的專用器具,流行於北方地區。蒜臼子形如中藥店的“臼杵”,分臼窩和蒜錘兩物,是用當地的青石打磨製成。使用蒜臼子的時候,握蒜錘,用力敲擊臼窩裏的蒜瓣,直到成泥。
    邊小琪在水磨石台麵上墊上一塊毛巾,開始起勁地搗起蒜來。她說她家都是用刀剁蒜瓣成碎末,這個蒜臼子比刀好用。秦母說可以去趕集買一個,讓她帶回西州,給她爸媽使用,她高興地說好。
    搗完蒜泥,邊小琪又去幫秦妍燒火,一個人拉風箱,一個人往灶洞裏添加柴草,一會兒倆人又互換角色。
    秦科笑著說道:“邊小琪同學這是體驗農家樂來了。”
    她笑道:“這樣的生活很有煙火氣,我很喜歡。”
    秦妍笑著說道:“姐,要不然你和我哥就在這裏生活吧,不要回到城市了。”
    她又趕緊搖頭。
    一家人又看到她淳樸的一麵,都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