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設計
字數:3630 加入書籤
德川櫻子依照蘇淵的指示,派出了數名由北遼“夜不收”和華安軍通譯組成的使者小隊,乘小艇登陸。
他們帶著蘇淵的檄文和德川櫻子的親筆信,會見九州島上的各大豪族、守護代官。
使者們的說辭軟硬兼施:
“華朝皇帝陛下,應德川家正統繼承人櫻子公主之請,特率天兵前來,討伐弑親暴君德川康,撥亂反正!”
“陛下仁德,隻誅首惡,脅從不問。順者,保全富貴,甚至加官進爵;逆者,天兵雷霆之下,皆為齏粉!”
“爾等可見海上王師?此等巨艦利炮,豈是倭國所能抵擋?莫要自誤,為德川康陪葬!”
威壓之下,更是利誘。蘇淵授意可以允許歸附的豪族保留部分領地自治權,並開放與華朝的貿易特權。
九州島的勢力本就與北方德川康和京都足利氏關係微妙,並非鐵板一塊。
麵對絕對的實力差距和看似不錯的條件,大多數豪族迅速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數日之內,九州島上大部分地區傳檄而定,紛紛表示臣服華朝,支持櫻子公主。
僅有少數德川康的死忠分子或自負勇力的城主試圖反抗。
然而,他們的抵抗在華朝絕對的力量麵前顯得可笑而徒勞。
華軍甚至沒有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數艘炮艦前出,對負隅頑抗的城池進行了一到兩個時辰的炮火“洗禮”。
巨大的爆炸聲、坍塌的城牆、燃燒的屋舍,瞬間摧毀了守軍的意誌。
隨後小股陸戰隊輕鬆入城清剿。頑抗者被無情誅滅,其下場更是震懾了所有心懷僥幸之人。
不過月餘,九州全境基本平定。
蘇淵下令在鹿兒灣畔興建大型海軍基地和物資中轉倉庫,將九州徹底打造成華軍征倭的堅固堡壘和前進基地。
…………
站穩腳跟後,蘇淵並未急於北進。他深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理。
在九州安撫地方、鞏固統治的同時,他麾下最鋒利的兩把暗刃——華安軍和原北遼“夜不收”精銳,被大量派了出去。
這些精銳探子化裝成商人、浪人、僧侶,甚至難民,通過各種渠道,潛入了本州島,尤其是德川康控製的北方和足利義輝控製的南方。
他們的任務極為艱巨而重要:
1. 詳細繪製本州島西部、中部、關東平原的地形圖、水文圖,標注所有關隘、城堡、軍營、糧倉位置。
2. 探查德川康軍隊的實際數量、裝備、訓練程度、布防情況、主要將領信息及其內部矛盾。
3. 評估足利義輝政權的實力、戰爭準備情況、其對華朝的真實態度及其與德川康之間的矛盾。
4. 搜集一切關於德川康如何逃回倭國、如何在短時間內重整勢力的情報。
無數信息如同涓涓細流,匯聚到九州大本營,經過厲風等人的整理分析,變成了一份份清晰的情報簡報,呈送蘇淵案頭。
情報顯示:德川康確實能力非凡,且可能在逃亡過程中得到了某些未知勢力的暗中幫助(疑似西夷商人),其麾下軍隊雖不足十萬,
但核心約三萬人裝備了仿製的火繩槍(旭日銃)和部分火炮(雷公炮),據險而守,戰鬥力不容小覷。
但其統治區域因連年征戰和橫征暴斂,民心並不穩固,內部派係亦有紛爭。
而南方的足利義輝,名義上擁兵十餘萬,但派係林立,指揮不暢,裝備訓練遠遜德川康,更多是依仗京都附近的複雜地形和眾多城堡進行防禦,態度搖擺,既怕華朝,更怕德川康。
…………
掌握了足夠情報後,蘇淵決定執行戰略的第二步:穩住南方足利氏,避免兩線作戰。
執行這一微妙任務的最佳人選,落在了活寶兄弟之一的李明光身上。
此人口才便給,臉皮厚,心思活絡,且對蘇淵忠心耿耿,必要時可以完美扮演“狐假虎威”的角色。
一支規模不大但裝飾華美、儀仗森嚴的華朝使團,從九州出發,乘坐著彰顯國力的華麗戰船,一路北上,抵達了足利政權實際控製的堺港,隨後前往京都。
京都,足利將軍府。
足利義輝和一幹家臣麵色凝重地接見了李明光。
華朝使團的到來,帶給他們的壓力甚至超過了海峽對麵的德川康。
李明光充分發揮了他的“才能”。他先是彬彬有禮地呈上國書和禮物,表達華朝皇帝對“日本國王”(故意模糊稱呼)的“問候”。
然後,話鋒一轉:
“將軍閣下,我朝陛下此次興兵,實為義舉。德川康此獠,罪大惡極,不僅在我朝境內犯下累累血案,更欺君罔上,屠戮貴國忠良,甚至弑殺親女,人神共憤!我朝陛下應德川家正統櫻子公主之請,特來代天伐罪,鏟除此人間毒瘤!”
他巧妙地偷換概念,將華朝的入侵定義為“幫助倭國清理門戶”的正義之舉。
接著,他開始展示肌肉,但方式很“委婉”:“外臣來時,見貴國山川秀美,奈何烽火連連。想那德川康,憑借竊取我朝些許火器技藝,便妄自尊大,對抗王師。
豈不知我朝‘雷霆’重炮一發,便可糜爛數裏;‘洪武’迅銃齊射,飛鳥難渡。九州些許不識天威者,頃刻間便已灰飛煙滅。唉,徒增傷亡,何苦來哉?”
這話聽著像是感慨,實則是赤裸裸的威懾。
最後,他拋出了胡蘿卜:“我朝陛下深知將軍秉持朝廷正統,與德川康逆賊勢不兩立。陛下之意,隻要將軍保持中立,不助紂為虐,
我朝天兵隻討伐德川,絕不犯京都寸土。待平定北方後,我朝願與將軍永結盟好,互通有無,共保貴國…哦不,共保日本國安寧。”
李明光的表演,成功地在足利君臣心中營造出一種複雜的情緒:
既恐懼於華軍的強大,又慶幸華軍首要目標是德川康,更對“永結盟好”抱有虛幻的期待。
經過激烈爭論,足利義輝最終采納了家老中傾向於觀望的建議。
他們回複李明光:足利家認可華朝討伐德川康的“正義性”,將嚴守中立,並開放有限度的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