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立功贖罪
字數:3271 加入書籤
清河守將在陳方亮的勸解下,爽快地答應下來,然後對城門官喊道,“來人呀,大開城門,迎接陳將軍入城。”
陳方亮和李琨帶著親兵衛隊兵不血刃進了清河縣。
大家來到縣衙坐好,陳將軍微笑著問,“小將軍叫啥名字,在劉齊那兒官居何職呀?”
“回稟陳將軍,小人石宇,不敢妄想當官,隻求作一名小卒立功贖罪,隻要手下弟兄們平安,我願足矣!”
“好一個義字當先的年輕人,本將軍說話算數,暫作軍前校尉,和仇天虎將軍仍然駐守清河縣。你去動員手下士兵,願意留下的,即和大宋官兵同等待遇,實在不方便留下的發給路費回家。但要告訴他們回去另謀職業,千萬別在為劉豫賣命了,若下次逮住決不輕饒。”
“謝謝陳將軍信任,石宇有盔甲在身,不能行大禮,感謝將軍恩德。”
說著雙手抱拳,深施一禮。
陳方亮看這小夥子著實可愛,笑得合不攏嘴,“小將軍不必客氣,快去吧把這裏的縣官和差役們都放出來,讓他們恢複工作,城中不可一日無主。”
石宇答應一聲,“是將軍,小人遵命。”
一會兒,知縣等一幹人等皆來拜見陳將軍。
方亮說,“知縣大人不必客氣,保境安民是本將軍職責所在,給你留下兩員大將和一千五百人馬,沒有將令不許出城迎戰。這一點,仇石二位將軍要謹記周亮的前車之鑒。”
等一切都布置完畢,石宇準備的酒菜也擺上來。
“請陣將軍上座,幾位將軍,知縣大人請坐。”
眾人一起推杯換盞,盡興暢飲,慶祝這次險中取勝的來之不易!
陳方亮說,“我和參軍在山坡上看得清楚,我軍隊伍裏有一位士兵十分勇猛,而且武藝高強,幫助高雲虎將軍槍挑敵將,出手不凡。高將軍你把他介紹給我,定要破格提升他為校尉之職。”
高雲虎起身一抱拳,“師兄,這個人你也認識,他就是周亮將軍,可能是為了立功贖罪,假借士兵的服裝來到前線殺敵立功的。”
方亮看了看李琨,都有些意外,“那個周亮不是有傷在身嗎?我看他滿身是血,他人在那裏?”
“回師兄,殺完丁忠之後我再也沒看到他,應該是跟月橋他們回東平府了。”
方亮想明白了,“一定是孔方與他合謀,才得已混入軍中,參軍你看這事兒,大將軍該如何處置?”
李琨想了想說,“周亮將軍違令出城,罪不致死,其本意也是為了退敵,而且還殺死殺傷兩員敵將。雖然造成被動局麵,卻也被我們充分利用,反敗為勝。而這次又不顧傷痛,殺敵立功,猶其是殺敵大將丁忠也有一份功勞。雖不能功過相抵,但目前正是用人之際,我以為應該以口頭訓示為主,引以為戒。”
方亮點點頭,“周亮武藝確實不錯,隻是有夜郎自大的毛病,經過這次教訓,若痛改前非,前途不可限量,參軍說得對,正值國家用人之際,一將難求,我看大將軍和軍師定能原諒他,將功折罪!”
二人相視著點點頭,說笑間已經酒足飯飽,各自去休息。然後在第二天給清河縣留一千五百人馬,帶著親兵以及新降的士兵一千多人起早回奔東平府。
中秋的東平府清涼如水,勿勿吃完早飯,徐大將軍和軍師二人正在大廳議事,就見孔方月橋等人從平陰前線趕回。周亮依舊是戰場上的打扮,渾身上下血滿征衣,臉也沒洗,就讓人把自己捆上,專等大將軍回來負荊請罪。
徐朗見此情景也深受感動,他早就從報事的小校那兒得知了周亮的事跡,足見其真心悔過。
徐將軍親解其綁,“周將軍快快請起,來人,快給周將軍更衣,準備酒飯。是軍師和眾將軍為你求情,說你殺敵心切,一心為國。雖有違令在先,又有立功在後,可將功折罪。本將軍不予追究,以觀後效。”
周亮千恩萬謝,又謝過軍師和孔方梁勇和月橋等在坐的將軍。
“周亮以後必當遵守將令,以死報國。”
宋營這邊皆大歡喜,與劉齊軍形成鮮明的對比。
李成和徐文多得衛兵保護,揀得一條老命跑了出來。挨到天亮,收攏殘兵不足三千人,個個盔歪甲斜,其中傷者足有十之二三,倆人對視了好一會兒,誰也沒說話,此時無聲勝有聲!
後來還是李成打破沉默,首先長歎一聲,“哎,都是愚兄無能,連累了賢弟和手下兄弟們,慚愧之極。”
雙手抱拳,臉色像變色雞一樣,簡直無地自容。
二人收攏手下,由其是那幾位主要的大將隻少丁忠一人。
小六子說,“白蔣二位將軍都在,隻是有點皮外傷和輕傷。其餘校官少了兩人,傷三人,兵丁隻剩兩千餘人。”
徐文手下兵丁也來報告說,“丁忠將軍為掩護徐將軍身陷重圍,到現在還沒回來!士兵不足千人,校官一人受傷,還有一人生死不明。”
李成說,“咱們先回營等他們的消息,好在還有些人馬,守住大營沒問題,再去派人到附近縣裏調撥些糧草來。”
這時又有一個兵丁跑過來,“報告大將軍,我們衝出來時,丁將軍和那個使狼牙棒的宋將還在激戰。”
這時那個一直沉默不語的丁義再也坐不住了,“二位將軍,我想一個人殺回去,幫哥哥一把,若論武藝單打獨鬥,宋將占不了上風,就怕他們人多勢眾,來幫手就危險了。”
徐文說,“丁義將軍不可,你哥哥有萬夫不擋之勇,雖然身陷重圍之中,定會想辦法脫身的,你千萬不可再去犯險。”
“大將軍,道理我懂,可我這心裏七上八下的,不去看個究竟,心裏實在難安。這樣吧,你和李將軍先去大營裏,我隻去看看情況,去接應一下哥哥。”
徐文知道,打仗親兄弟,心情可以理解,“去吧,但你得答應我,不管出現啥情況,都要全身而退,不可身處險地。
丁義答應一聲,打馬如飛競奔南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