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搬兵求救
字數:3263 加入書籤
徐文非常理解丁義,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去吧,但你要答應我,不管出現任何情況,都要保證全身而退,不可犯險。”
“是將軍。”
話音未落,丁義打馬如飛向南方而去。
李成吩咐白勇,“快去保護好丁義將軍的安全。”
“得令!”
他也飛馬而去。
“哎,都是李成無能,連累了賢弟和眾家兄弟,真是罪孽深重啊!”
徐文說,“仁兄不要自責,實在是宋軍太過狡猾,利用了咱們求勝心切的弱點。下一步怎麽走,可有打算嗎?”
李成看著徐文說,“這囗惡氣實在難咽,我想申報朝廷,再派大軍攻取東平,以報今日兵敗之仇,兄弟可願意助我?”
徐文說,”沒問題,命中注定你我兄弟同甘共苦,生死相依,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故,不報今日之仇,誓不罷休!”
李成感激涕零,”那好,咱們回到大營後,即刻修書一封,上呈皇上搬兵求救。”
兩人一邊說著,領著剩下的幾千殘兵敗將,拖拖拉拉地回到平陰大寨。
到那一看,早被人家平陰守軍燒成一片了灰燼,守營的幾百人也不知去向,好在手下還有三千人馬,命令他們重修大寨,沒個窩哪行啊,可這什麽都沒有,那也得弄個帳蓬先貓著!
李成幹脆在馬上寫了一封短信,交給親兵小六子,囑咐他先到右丞相府,交給張大人麵呈皇上。
小六子一路上快馬加鞭,隻在路邊客棧休息一晚,起了個大早才來到了右丞相張柬的府裏,他恭恭敬敬的把李成瞭親筆書信遞上去。張柬雖然不認識小六子,但卻認識李成的筆跡。
“你暫去客棧裏休息,等我消息。”
早朝上右丞相張柬出班麵奏,“皇上,今有征南大將軍李成親筆書信一封,請皇上禦覽。”
劉豫接過奏章一看,的確是李成親筆所寫。
臣征南將軍李成叩拜吾皇萬歲;
臣自領兵南下以來深感惶恐,蒙聖上恩寵,群僚信任,不敢稍有懈怠,幾次與宋軍對陣,互有勝敗。臣設一計,請徐文將軍助陣,已襲取清河,然後回師平陰,兩麵夾擊可破宋軍!本來計劃得天衣無縫,不想卻被徐朗等人識破,將計就計,反敗為勝。讓臣損失慘重,撿得一條性命逃回平陰。為日夜提防南軍,急盼朝廷再派大軍南下,一舉馬踏東平府、揚威華夏。為我朝開疆拓土,一展軍威,李成願肝腦塗地,以報君恩。
臣李成伏首再拜
劉豫看罷奏章,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李成將軍勇猛善戰,難得的將才。居然也被打得大敗,不知宋營有何能人異士。孔愛卿跟寡人說說,南軍有何高人相助,竟然連戰連勝,使我損失數千人馬,可有應對之策否?”
孔彥舟知道皇上非得向他發問不可,他早已作好了心裏準備,隻見他手捧象牙笏板出班奏到。
”皇上,宋營主將,是一個叫徐朗的興德軍節度副使,正當壯年,有勇有謀。最可恨的是他手下有個軍師叫麻英才,此人多謀善斷,智計百出,而且擅長火攻。神出鬼沒,臣自愧不如。李成,徐文二位將軍都是我朝名將,遠比微臣強上百倍,不想也是如此下場。目前徐朗兵鋒日盛,如若再派大軍前往,也難有勝算,依臣之愚見,冬天將近,不如晢且休兵,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日,再圖進取。”
孔彥舟說這話的時侯,心裏十二分的得意,我讓你清高自傲,你李成敗得越慘越好,這就是瞧不起我孔某人的下場!
劉豫舉棋不定,進退兩難,他看向張孝純,“以丞相之見又當如何?
張孝純出班奏道,“皇上,孔將軍曾親曆前線,必知虛實。即然宋軍兵鋒正盛,可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如今湖北,山西,河南等地皆需兵員調度,李成將軍損失數千人馬,可謂捉襟見肘,無兵可派。依臣之見,可按孔將軍之言,暫時休兵罷戰,等待以後機會成熟,再戰不遲。”
”那好,既然各位卿家都說不宜增兵,那就暫時放一放,到以後徐圖進取,速派人宣李徐二位將軍回京候旨。”
張柬看撤兵已成定局,多說無益。
劉豫聖旨傳到平陰大營,李成徐文二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當時就癟了。既然朝廷不給發兵隻好做罷。二人沒精打彩的收拾好所用之物,本來也什麽都沒有,帶著兩千多殘兵敗將,還得用車拉一部分,像幾天沒吃飯的叫花子,一個個衣著襤褸,破爛不堪。受傷的更是呲牙咧嘴,哼哼唧唧,隨軍撤回濟南府。
這次損失最嚴重的當屬徐文,因為他是從南往北殺,遇到阻力自然就多,帶來的三千人馬,包括留守清河的一千人馬,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更重要的是折了手下大將丁忠,還有一名校官。
要說這時候劉豫調不出三五千兵馬,那是不可能的,李徐二人豈能不知家底。當時金人把靠近南宋邊界地區,和以前強占的領土都劃給了劉豫,南到湖北中部,東至山東中北部,中間有整個河北,河南北部以及山西大部,數十萬平方公裏,鼎盛時期偽齊軍隊發展到三十多萬人。當時雖未達到頂峰,但調動幾千人,絕對不成問題。
孔彥舟不讓調兵是出於嫉妒,我不好,你李成也別想好過。我孔某丟盔棄甲的跑回來,你兩個老小子想打勝仗回來擠兌我,沒門兒!你現在比我還慘,看你回來還怎麽在我麵前趾高氣揚!
而張柬力挺李徐二人也是有原因的。一則和李徐二人平時關係比較好,二則張柬位居右丞相之位,自然跟劉豫的關係也相當不錯。
早在金兵南下山東之初,劉豫還是積極堅守的,後派其子劉麟出城迎戰,卻未能擊退金兵,反被人家重重包圍。
幸有郡倅①張柬援兵到來,才使金兵退去。後來張柬進了城和劉豫一起駐守濟南,本來二人聯手,兵多糧足,金兵決不會輕易得手,或可以青史留名。
可惜他卻跟錯了人,一步步跟著劉豫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①郡倅,通判的別稱。說明張柬是州郡的副職,相當於現在的常務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