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

字數:9668   加入書籤

A+A-




    第10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
    第10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
    閑來無事,王奉關掉【勳章係統】後,點開國策界麵。
    看向右上角的數據,頓時眼前一亮。
    【工業發展係數0.03】
    可以解鎖新國策了!
    操作意識向下滑動界麵,在【振興民族軍事工業】的下方,有兩個高亮待選項,都處在待解鎖狀態。
    【統一工業規劃】
    【我們雄心勃勃的工業發展計劃,絕不能有所拖遝】
    【加成效果:科技經驗值獲得速率+50%】
    【解鎖條件:工業發展係數0.03】
    【重整軍備計劃】
    【戰爭還在繼續,這是一場曠日的持久戰,我們必須重整軍備,以保證前線所需】
    【加成效果:工業設備+35】
    【解鎖條件:工業發展係數0.03】
    瀏覽係統麵板上的信息,王奉暗自點頭。
    想要快速發展工業,還是得靠【國策樹】。
    統統解鎖!
    意識切換到選擇設備界麵,王奉專心挑選起來。
    相比於重複選擇一些已有設備,效果雖然立竿見影,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並不是最優解。
    而將有限的可選擇數量,用於一些缺乏,且剛需的高難度,超重型設備上,顯然是最劃算的方案。
    比如說大型水壓機。
    用途很廣泛,製造火炮,坦克,內燃機,船舶工件等等,都離不開這東西。
    當初在太原兵工廠,王奉曾見過這東西,直接被動輒數千噸的重量勸退了。
    體積非常龐大,人在這種超重型設備麵前,顯得異常渺小。
    根本無法做到長距離運輸。
    即便是在係統麵板中兌換,也是提供可拚裝的零散件。
    還是那條路徑,分批次空運至蘭州,途徑陝甘寧,晉南,最後抵達長治。
    製造方提供工程師,指導拚裝以及使用。
    還挺貼心的!
    35台設備不多,沒幾分鍾的時間,王奉挑挑揀揀,就把可選數量全部用完。
    除了兩項【科技工業國策】後,在【發展陸軍】的下方,還出現了一個新的高亮選項。
    【培養青年將校】
    看向上麵的標題,王奉暗自咋舌。
    軍校?
    我也要當校長了?
    王奉意識一動,點開詳情界麵。
    【培養青年將校】
    【隨著規模擴張,我們急缺高素質,經受過係統學習的軍官,來建設近代化軍隊。】
    【加成效果:陸軍經驗+100,軍官培養速度+25%】
    王奉摸索著下巴,皺眉沉思。
    新國策給他提了個醒。
    將官培訓班是半軍校性質,學生半戰半讀。
    但受戰事耽擱,有時候三五天不上課,很耽誤教學進度。
    在穩定的後方籌辦軍校,效果肯定更加顯著。
    解鎖!
    手頭陸軍經驗多了,王奉點開作戰學說界麵。
    順著已解鎖的路線往下看。
    【口袋防禦】的下一項,是【縱深防禦】
    看清學說介紹,王奉的眉頭擰到了一起。
    “就這麽點加成?”
    隻見係統麵板上,孤零零的寫著——組織度+5,埑壕上限+5。
    效果也還算可以,但和別的作戰學說相比,加成少的可憐。
    王奉心中有些猶豫。
    將目光放到其他三項。
    【機動作戰】
    【機動作戰專注於以速度和機動分割並瓦解敵軍】
    【加成效果:陸軍行進速度+10%,移動中組織度損失10%,計劃速度+50%】
    【最大加成效果:坦克及衍生裝甲車輛突破+20%,騎馬步兵突破+20%】
    相比於其他兩種,【機動作戰】學說,更適合目前部隊的情況。
    老話說得好,富則火力轟炸,窮則戰術穿插!
    但在王奉看來,別管窮還是富,戰術穿插都很重要。
    倒不如改成——富則精確打擊,且戰術穿插。
    1月26日。
    池河東岸。
    第十三師團前沿指揮所。
    師團長荻洲立兵放下望遠鏡,眉宇間閃過一絲憂慮。
    他每天都會在此進行觀察。
    河對岸的中國軍隊,精銳程度令他出乎意料。
    縱使在江陰之戰時,麾下所部遭遇強烈阻擊,也未曾見到過戰鬥力如此強悍的軍隊。
    他到達池河東岸的第一件事,就是對23日夜間的戰鬥,進行複盤推演。
    第一次推演,荻洲立兵心中有些疑惑。
    雙方軍隊的士兵素質相差無幾。
    沼田重德的指揮,算得上可圈可點,對戰況的判斷很精確。
    敵軍在戰術指揮上,也是不得多麽精湛。
    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勢眾,用龐大的兵力,硬生生將己方部隊分割包圍。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戰敗的如此之快。
    荻洲立兵心中不忿,叫來師團參謀部的軍官,群策群力,進行第二次推演。
    耗費了四個多小時的功夫,他發現了一些端倪。
    河對岸的敵軍指揮官,對己方的動向,達到了如指掌的地步。
    已經不能用嗅覺敏銳來形容。
    尤其是複盤丘陵內的戰鬥,敵軍很分散,但綜合行進軌跡,會發現一些蹊蹺。
    在襲擊幾個後勤據點後,敵軍的軌跡出奇一致,直奔第26旅團的指揮所。
    再結合23日白天的戰鬥,荻洲立兵大膽猜測,部隊裏麵出了叛徒!
    一定是叛徒!
    參謀長中野拓介走來:“閣下,第十八師團來報,已對鳳陽發動進攻。”
    荻洲立兵轉過身,背對著瞭望孔,眼眸深邃:“內部清查做的怎麽樣了?”
    中野拓介搖搖頭,默不作聲。
    第26旅團殘部所剩無幾,各個都是輕重傷兵,調查工作很困難。
    荻洲立兵心中糾結,左右搖擺不定,最後咬咬牙,心中一橫:“通知特高科,對此事件進行審查!”
    特高科的工作範圍很廣,隸屬內務省,最初是一個應付國內事變的機構。
    後來因為戰爭需要,才轉變成諜報機關。
    中野拓介臉色一僵。
    內部出現叛徒,隻是一個不成熟的猜想,如此草率的通知特高科,恐怕會引起士兵恐慌。
    “閣下.”
    荻洲立兵搖搖頭,直接揮手打斷了參謀的話:“支那指揮官都是一群隻會吃飯的草包,也絕對不是巧合,隻有這一種可能!”
    “叛徒很有可能還潛伏在我軍內部,必須進行清查!”
    中野拓介動了動嘴唇,想要說話,但硬憋了回去。
    荻洲立兵走到地圖前,心頭被一股陰雲籠罩。
    第十八師團進攻蚌埠,和當地中國守軍打的熱火朝天。
    荻洲立兵不甘心在池河東岸坐冷板凳,這是對帝國軍人最大的恥辱。
    但他現在也做不了什麽。
    第十三師團是常備甲種師團之一,下屬兩個步兵旅團。
    目前第26旅團近乎全軍覆沒,真正能投入戰鬥的,隻剩下第25旅團。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該旅團下屬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大隊。
    總兵力在六千五百人左右。
    荻洲立兵十分謹慎,就憑這點兵力,想要掃清池河西岸的守軍,顯然不太現實。
    他也想參與進攻蚌埠的隊伍,但由於此前的慘敗,參謀部已經徹底對其失去信任。
    別說承擔主攻任務了,軍職沒被一擼到底,已是最好的結果了。
    中野拓介也跟著走到地圖旁:“閣下,是否對敵軍陣地進行炮擊?”
    荻洲立兵搖搖頭:“在師團內部沒有查清之前,炮兵部隊不允許有任何動作!”
    他輸不起了,為了保證火炮安全,他甚至將炮兵大隊調到了最後方。
    見自家師團長如此,中野拓介隻好訕訕作罷。
    開戰之初,不止中國軍隊輸不起,日軍內部也輸不起。
    從1月14日,第26師團向明光,定遠發動進攻,到現在1月26日,過去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依舊寸步不前。
    這段時間內,已經有兩名參謀部軍官開槍自殺,戰敗如同陰霾一般,籠罩在第十三師團上下。
    士氣低沉,急需一場大的勝利,來提振軍心。
    偏偏荻洲立兵一再求穩,師團內部的情緒,已經要達到閾值。
    中野拓介有些擔憂。
    日本社會‘下克上’的傳統觀念,在軍隊中同樣根深蒂固。
    最好的例子就是‘七七事變’。
    即便一早就做好了進攻中國的準備,但事件的發生出乎參謀本部的意料。
    關東軍,朝鮮軍在未經報告的情況下,先斬後奏,直接動員了一個常備師團,以及兩個獨立混成旅團。
    保不準,在池河東岸駐防的部隊,也會來上這麽一出。
    先斬後奏,擅自發動渡河戰鬥。
    屆時整個軍隊必將陷入混亂,若是被西岸的中國守軍發現了紕漏,很有可能會釀成大錯。
    奈何決定權掌握在荻洲立兵手中,他隻是一名參謀長。
    中野拓介走出指揮所,外麵的第25旅團長川崎大雅早就等候多時。
    他雖身材矮小,但長得魁梧健碩,四肢發達,像極了低矮,粗壯的瓦罐。
    還有濃鬱的絡腮胡。
    川崎大雅一見麵就湊上來:“將軍閣下什麽意見?”
    中野拓介搖搖頭:“按兵不動,牽製中國軍隊主力。”
    川崎大雅臉色不悅。
    中野拓介為了穩住軍心,安撫道:“早晚有決戰一日,先回去休整部隊,做好準備!”
    要說第十三師團下屬的兩個旅團,哪個戰鬥力最強。
    確實並無定論。
    但要說哪支旅團侵略性最強,當屬第25旅團。
    在進南京城後,為了慶祝勝利,在士兵自發,以及上級明確引導下,對城中平民,戰俘進行了大規模屠殺。
    其中當屬第十三師團,也就是自己所屬的部隊,至少有記錄的屠殺了七萬人。
    大部分都是第25旅團的手筆。
    川崎大雅攥緊拳頭,思緒已經飄到了不知何方。
    在池河受到的屈辱,等打進徐州城後,要徹底的宣泄出來!
    26日深夜。
    王奉坐在指揮所內,心中思量著當下對策。
    第51軍所部,乘軍列到達蚌埠後,剛走出站台,就被拉到了戰場上。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有些出乎他的想象。
    能不能守住不好說,但堅守一周以上,絕對沒有問題。
    趙方遠拉開門簾,大步走近:“長官,武漢傳來消息,韓複榘被槍決了。”
    王奉點點頭,內心十分平靜。
    意料之中的事,記得前世翻看史料時,事後常凱申還對此事頗為不滿。
    “韓複榘是二級上將,你們不該打頭的!”
    現在想想也頗為好笑,芝麻大點的小事,也要指導下屬進行微操。
    趙方遠見王奉波瀾不驚,不禁有些佩服。
    真不愧是長官,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
    這可是自全麵抗戰以來,槍斃的軍銜最高的將領,他原因以為,對韓複榘的處置,最多是革職查辦,關押起來。
    沒想到直接斃了。
    趙方遠換了個話題:“長官,第五戰區送來一名記者,就在外麵等著呢,想要對您進行專訪。”
    一聽有記者要來專訪,王奉皺眉:“專訪?”
    “訪你還是訪我都一樣,你替我去了就行!”
    對於此事,王奉還是有些抵觸。
    一名軍人,又不是戰區司令,通過報社媒體,在公眾麵前拋頭露麵,終歸不是一件好事。
    到了戰場上,很容易被敵人盯上。
    雖然概率很小,但不得不防啊!
    趙方遠在一旁勸說:“長官.這是第五戰區長官部的命令,說是要提振軍心,總參謀長點名要你去.”
    王奉撓了撓頭,再三思索後應了下來。
    “告訴他們,不要拍攝照片!”
    國內報社,確實有給前線將官拍攝照片的習慣,後世曆史書上的照片,大多都是類似情況。
    當時很多軍官也樂意接受采訪,尤其是拍照片。
    畢竟戰場凶險,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
    說不定,這就是人生中的最後一張照片了。
    臨要出門之際,趙方遠湊過來:“長官,咱們就一直在池河駐紮,與鬼子對峙啊?”
    王奉轉過頭,笑了笑:“那你還想咋樣?”
    趙方遠:“和鬼子這麽耗著,也不是個辦法啊?”
    王奉心中犯了難。
    他也這麽覺得,可若是戰鬥群北上支援51軍,單憑31軍的實力,很難抵擋住日軍一個旅團。
    到最後弄得個兩頭皆失,就沒有必要了。
    說到底,還是兵力太少了。
    不止南線,就連北部,目前也沒有與日軍發生較大衝突。
    磯穀師團,仙台師團,目前尚在山東境內,而李宗仁部署的防禦,在徐州以北,安徽境內。
    雙方留出了很長的戰略緩衝區。
    王奉搖了搖頭:“先去專訪,以後有你打的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