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曼麗小姐
字數:8701 加入書籤
第109章 曼麗小姐
第109章 曼麗小姐
王奉披著毛領子大衣,快步走出指揮所。
雖然是第五戰區委派下來的記者,但指揮所是全軍重地,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
隔壁營帳內。
戰地已經已經拿著筆記本,坐在椅子上等候。
王奉邁步走進,看向對方點頭示意。
法式波浪卷,身上穿著一件格子大衣,裹著個橙色圍脖,看上去非常時髦。
坐姿挺拔,眉宇間帶著一股英氣。
見王奉走進,女記者站起身,笑了笑,率先打招呼:“王長官您好,我是中央通訊社記者,叫我曼麗就好!”
王奉微笑點頭:“曼麗小姐,久等。”
曼麗小姐非常專業,知道這裏是戰場,片刻不得耽誤,二人落座後立刻進入采訪環節。
“長官,日本大舉進犯我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平津,上海,太原,南京相繼淪陷,很多媒體都在宣揚‘亡國滅種’論,以及‘軍隊不抵抗’論,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兩個問題?”
王奉皺著眉頭。
國內對主戰還是主和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已經從政界,擴展到了整個社會。
清了清嗓子,略微組織一下語言:“我部從大同,一路轉戰到徐蚌,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是一派胡言!”
“平型關大捷,將士們拚死搏殺,打的日軍板垣師團猶豫不前,證明了我國軍隊,是可以戰勝日軍,並不會到了所謂‘亡國滅種’的地步。”
“至於大局我國幅員遼闊,可以借助階梯地形層層設防,一旦日本的擴張陷入停滯,必將進入持久戰階段。”
“這對一個民族的忍耐力,是巨大考驗,我們和日本都在消耗中忍耐,我們耗得起,再打十年,二十年,中國還是中國,永遠也亡不了!”
回答完第一個問題,王奉在組織語言,想要回答第二個問題時,臉色驟然鐵青。
頓了一下後,伸手指向營帳外。
“至於‘軍隊不抵抗’的言論,曼麗小姐,王某不想多做回答,等天亮了你可以親自到營帳外看一眼,若是我們不抵抗,不抗日,那請問,我的兄弟們都去哪裏了?”
“如果不抵抗,淞滬戰場上犧牲的25萬將士,都是怎麽死的!”
曼麗小姐作為專業記者,問題非常刁鑽:“長官,在您之前,我也采訪了許多一線軍官,他們的看法和您一致,但是我想知道,究竟到了何時,我們才會與日本進入所謂的持久戰階段?”
王奉心中思量,目前戰局一片陰霾,已經被徹底打亂了,他有也不敢言之鑿鑿的保證具體時間。
“或許是在徐州會戰之後,相比去年九,十月份,當前日軍的進攻節奏已經明顯放緩,顯露出疲軟的征兆。”
曼麗小姐在筆記本上記下,合上筆帽後站起身,伸出右手:“好的,采訪到此結束,我就不多打擾長官了,謝謝!”
王奉輕輕點頭示意,簡單握手後側身做了個‘請’的手勢。
曼麗小姐想要合張影,話剛要說出口,突然想起先前警衛的提醒,隻能把話咽進肚子裏。
“長官,這一期是戰事特刊,下一期報紙上就會登報。”
王奉笑了笑:“有勞了。”
“不客氣,你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雖然是黑夜,但曼麗小姐路過後方醫院時,目睹了什麽叫傷病滿營。
作為新聞媒體界中,堅定的‘主戰派’,自從抗戰開始,她便積極奔走於軍隊中,冒著槍林彈雨,宣揚抗戰事跡。
對此感受頗深。
2月1日。
沉寂了數日後,終於傳來消息。
王奉召集一眾軍官,參謀官,在指揮所內進行軍事會議。
趙方遠將戰報遞給眾人傳閱,指著地圖詳細介紹道:“第十八師團的進攻非常迅速,昨日夜間,日軍占領臨淮關,正在北渡淮河。”
張虎皺眉:“這五十一軍,這麽快就頂不住了?”
王奉手裏捏著電報,長歎一聲:“一個軍,硬抗日軍一個師團的進攻,能堅持一周,算不錯的了。”
“東北軍,還真有點尿性。”
趙方遠補充道:“戰區長官部傳來命令,李長官調遣張自忠將軍之第五十九軍南下,支援蚌埠淮河一線。”
“第二十一,十一集團軍從淞滬戰場撤下後,目前在合肥休整,預計兩周後抵達池河一線。”
王奉心裏掂量著。
張虎瞪大了眼睛:“兩周以後?”
“恐怕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王奉心裏掂量著雙方實力。
五十九軍從徐北趕來,未經戰鬥,編製尚滿。
三十一軍,戰鬥群在大戰後經曆一周的休整,逐漸恢複了戰鬥力。
倒是五十一軍,與日軍在蚌埠淮河沿線鏖戰一周,雖尚能穩住陣腳,但實力大不如前,不能用作進攻力量。
日軍方麵,第十八師團建製完整,有大量的飛機,火炮支援,想要與其持平,至少需要兩個軍。
也就是說,五十九軍,三十一軍,五十一軍合力,才能在戰略上占據上風。
還隨時有被日軍翻盤的風險。
剩下一支旅團,隻能由麾下所部抵抗。
兵力還是捉襟見肘啊!
如果一切正常的話,確實能拖到合肥援兵趕來。
但王奉並不想拖延太久。
北部,魯南保衛戰已經進行到緊急階段,日軍仙台,磯穀兩師團,正以台兒莊為會師目標,企圖合攻徐州。
趁早解決南部之敵,回援北部才是上策。
“長官部有什麽計劃?”
趙方遠掏出一張電報。放到桌上:“李長官要求池河西岸部隊,撤到淮北一帶。”
張虎眉頭擰到了一起:“要撤?”
“咱們守了這麽多天,說撤就撤了?”
說罷,搶過桌上的電報,上下掃視。
趙方遠點點頭:“戰區長官部下令,確實令我等撤退,將敵人引到上窯,爐橋一帶。”
張虎心中遲疑,用疑惑的眼神望向王奉:“長官,這.”
王奉看向作戰地圖,心中明白了李宗仁的意圖。
目前日軍屯兵在池河東岸,像一堵高牆似得,屏住了第十八師團的側翼。
縱使合肥之兵趕來,日軍也能依靠池河天險,負隅頑抗。
此舉看似是主動後撤,實則是將日軍吸引到淮河一線,拉長戰場寬度,以及補給線。
讓支援部隊有機可趁。
王奉點點頭:“執行長官部的命令,和31軍交替掩護後撤。”
“是!”
池河東岸。
荻洲立兵時刻關注敵軍動向,吃住都在指揮所內。
參謀長匆匆跑來:“將軍閣下,西岸敵軍出現撤退跡象,是否進行攻擊!”
荻洲立兵放下望遠鏡:“規模如何?”
參謀長將偵查報告遞上來:“結合偵察機的報告,全體敵軍都有撤退跡象,有步驟的交替撤退!”
說話間,他已經躍躍欲試,師團在池河磨蹭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早就忍不住了。
荻洲立兵格外謹慎,並沒有當即下令追擊。
反而是走到地圖旁,細細琢磨其中意圖。
參謀長跟上來,指向淮河:“閣下,結合敵軍的動向看,很有可能是去加固淮河防線,我軍迅速追擊,協同十八師團一起,發動渡河作戰!”
荻洲立兵有些心動,隻有用中國士兵的鮮血,以及赫赫戰功,才能洗涮整個第十三師團的恥辱。
但他依舊對追擊之事閉口不談。
反而看向其他地區。
“合肥的情況怎麽樣。”說著,從一旁拿來量尺。
根據比例推算,合肥到池河的直線距離,未到一百公裏。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其間地勢平坦,並無山穀溝壑,急行軍兩天就能到。
這是津浦線附近,僅剩的一座,尚在中國軍隊掌控之下的大城鎮。
自然是首要的考慮目標。
屢遭失敗後,荻洲立兵已經收起輕蔑的心態,擺正了心態,將一切可能性都考慮進去。
參謀官皺眉:“根據參謀部的消息,合肥尚有大股中國軍隊駐紮。”
“閣下,您的意思是?”
荻洲立兵點點頭:“中國軍隊絕對不會無緣無故撤退,在他們眼中,哪怕犧牲再多的士兵,隻要能守住一寸土地,也算是值得歡雀的大勝。”
“必定是誘敵之計!”
經過點撥,參謀官也意識到了問題:“將軍閣下,那該如何是好?”
“第十八集團軍牛島將軍,前不久發來電報催促,望我部能盡快與其在淮河會師。”
提起牛島貞雄,荻洲立兵氣不打一處來。
第十三師團是戰前常備師團,而第十八師團,在平成六年1925)時,被裁軍而取消番號。
直到戰前,才重新組建。
真要排資論輩,牛島貞雄高低要稱他一聲“閣下”。
但由於第26旅團的慘敗,第十三師團實力損失嚴重,第十八師團承擔主攻,牛島貞雄被授予戰前指揮官一職。
開始吆五喝六。
荻洲立兵心中舉棋不定:“緩慢跟隨,不要與中國軍隊交戰!”
中國軍隊撤走,池河西岸無兵,自然也沒有防守的意義。
除了跟上去之外,別無他法。
同時,荻洲立兵向參謀部發電,請求出兵牽製合肥敵軍。
徐州。
第五戰區長官部,李宗仁處理完省務後,匆匆離開六安。
魯南戰局,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臨沂告急!
該地為魯南軍事上所必爭的重鎮,一地得失,關係全局。
但此緊要關頭,李宗仁手中無兵可調了。
魯南方麵,他不需要一支強軍,能應付場麵就行了。
原本看中的兩員戰將,王奉和張自忠,都被自己部署在了津浦南線,那裏同樣告急。
劉士毅的三十一軍,於學忠的五十一軍,也布防於此。
繆澄流的五十七軍駐防蘇北,動不得。
至於韓德勤的第八十九軍,由保安隊改編,缺乏訓練,根本就算不上是正規軍。
戰鬥力奇差。
算來算去,也隻有龐炳勳的第三軍團,貌似可堪大用。
軍團的編製,雖然比軍高,但第三軍團下轄部隊,僅有五個步兵團。
充其量是一個標準師。
龐炳勳年逾花甲,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
但在軍閥混戰時期,此人就以避重就輕,保存實力著稱,相當圓滑,典型的不倒翁。
凡和龐炳勳並肩作戰的部隊,無不對其心存戒心。
李宗仁不放心,親自前往第三軍團駐地。
2月2日。
正午。
第三軍團指揮所。
車隊在門前緩緩停穩。
得知李宗仁親自前來,龐炳勳連忙走出營帳相迎。
兩人坐定後。
“警衛,警衛!”
一名士兵匆匆跑來。
龐炳勳笑著道:“給李長官沏上一壺熱茶!快去!”
李宗仁笑了笑,在談吐中察言觀色.
龐炳勳雖然作戰圓滑,但能與士卒同甘共苦。
第三軍團雖然實力小,但卻是一支子弟兵部隊,有生死與共的風尚。
他說話間,也沒有軍官的架子。
龐炳勳:“這先前不知李長官到來,招待不周,招待不周!”
李宗仁擺了擺手,率先開口:“龐將軍久曆戎行,論資曆,你是老大哥,我才是小弟,本來不應該指揮你,不過這次抗戰,在戰鬥序列上,我被編列為司令長官,承擔一項比較重要的職務而已,在公事上,我是長官,但若論私交,你才是老大哥,不應該分什麽上下。”
龐炳勳被說老臉通紅:“李長官言重了,龐某不過是身體年邁,在能力上,遠不如你啊!”
李宗仁繼續道:“我們打了二十多年內戰,雖然是形勢所迫,我們不過是被迫在這旋渦中打轉,但仔細想想,太沒有意義了,黑白不明,是非不分,敗雖不足恥,勝亦不足武。”
“如今天公作美,讓我等有一次報國之機,你我都是這個歲數的人了,死也值得了,這樣才不愧為一名軍人啊!”
龐炳勳長歎一聲:“唉李長官,我現在也有難處啊!”
李宗仁皺眉:“什麽情況?”
龐炳勳借機倒起苦水:“我原本有五個團,現在中央有命令,讓我把特務團合並,編成四個團,我這兵員都是滿額的,這特務團能去哪呢?”
“眼下正式用兵之時,各部隊都在擴充,唯獨我部要縮減編製.這.”
“若不聽命,就要停發整個軍團的糧餉!”
李宗仁神情凝重:“可能是上峰並不知你部隊實情,我會如實上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