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合謀

字數:6600   加入書籤

A+A-




    第115章 合謀
    第115章 合謀
    戰區司令部的回電,很快傳到了津浦南線。
    王奉得知消息後,立刻著手研究戰略。
    他原本以為,李宗仁會高坐徐州,遠程指揮此次戰役。
    沒想到,戰區長官部直接將權力下放到了自己手中。
    其實也不難理解。
    目前淮北四軍中,31軍,51軍損失慘重。
    無論是劉士毅,還是於學忠當這個前敵總指揮,都不足以服眾。
    張自忠還是帶罪之身,況且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過往戰績。
    挑來挑去,隻有自己合適這個位置。
    趙方遠撥開門簾,邁步走近,口中吐著哈氣:“長官,電報發出去了,今夜兩點,各軍指揮官會來咱們陣地,商討作戰事宜。”
    王奉應了一聲,提醒道:“夜裏的防備工作一定要做好,小鬼子今天有點不對勁。”
    “不隻是咱們這邊,31軍方向,日軍也開始收縮攻勢。”
    趙方遠點點頭:“我也發現了,日軍在河對岸重新澆築陣地,好像要擺開陣勢,和咱們打持久戰似得。”
    王奉的注意力全在地圖上,有一句沒一句的回著:“不管他怎麽樣,戰場的主動權,馬上就要掌握在咱們手裏了。”
    趙方遠:“長官,晉東南運來的第一批步槍,已經到咱們營地了,要不要去看一眼?”
    聽到這話,王奉直起腰,活動下筋骨:“走,去看看。”
    說罷,緊了緊毛領子大衣,緩步走出指揮所。
    路上,趙方遠提起另一件事:“長官,宋文傑方才發來電報,咱們後方的資金,好像不太夠用了。”
    “法幣儲量嚴重下滑。”
    “長治行政公署那邊,剛剛穩定住財政收支,目前還沒撥發下來軍費。”
    王奉心中咯噔一下。
    聽清是法幣缺乏後,心情逐漸平穩下來。
    還好
    法幣這東西,注定要貶值的玩應,花的越早,越有購買力。
    除了法幣之外,王奉手頭還有一批銀元。
    雖然不是國民政府頒發的官方貨幣,但民間私下裏一直有流轉。
    相較於法幣,這東西才是貨真價實的硬通貨。
    在特定情況下,落後時代的東西,未必不是好東西。
    一枚銀元,含銀量超過90%,保值能力強的離譜。
    雖然目前仍可高枕無憂,但王奉眉頭快要擰到了一起。
    這些日子光顧著行軍打仗,倒是將這事給忘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養兵很費錢。
    憑借祖上餘蔭,他和麾下軍隊,度過了最艱難的前期。
    到後來,就一直靠著各路戰區,軍閥撥款,接濟。
    也一直沒缺過錢。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一處穩定根據地,還沒等創收,光是擴軍和發展工業區,就快要把老底子耗幹了。
    趙方遠也有些擔憂:“隻出不進,確實不是長久之計啊!”
    坐吃山空,不可取啊!
    王奉心裏暗中思忖。
    這事不能全指望著黃紹竑。
    整個長治地區的工,礦業都掌握在軍隊手裏。
    真正歸行政公署管轄的,隻有一,三產業。
    自從近代之後,農業就不再是主要的支柱產業。
    土地是有限的,若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種植大量經濟作物,就意味著糧食作物減少,百姓和士兵就要餓肚子。
    不種經濟作物,每年的收入就那麽點,想往上漲很難,往下跌倒是容易。
    一場天災就夠了。
    根本養不起軍隊。
    至於商業,服務業,在缺乏工業的情況下,黃紹竑隻能搞轉手貿易。
    當個中間商賺差價。
    隻可惜,山西大半淪陷,華北平原也岌岌可危。
    商品經濟,尤其是轉手貿易大蕭條,是必然的趨勢。
    就算黃紹竑想破腦袋,也找不到別的來財路。
    還是隻能靠軍隊自給自足。
    “複電,通知工業區,自主開辟民用工業生產線,著令組建貿易公司,通過銷售民用品,換取所需資金。”王奉想了想,吩咐道。
    “另外,去各大銀行,將手中還剩下的法幣,悉數兌換成黃金。”
    “隻留下少部分法幣,用作流動資金。”
    趙方遠點點頭,但對最後一條很疑惑:“長官,這是為何?”
    “法幣花著方便,不比黃金好多了?”
    王奉搖搖頭:“戰爭的手段不止一種,在經濟金融上,我們也和日本較著勁!”
    “咱們的法幣和美元掛鉤,固定匯率,還可以無限量兌換外幣,日本人早就眼饞好久了。”
    “誰也說不準,會不會印製假鈔,擾亂中國金融市場。”
    趙方遠撓撓頭:“可是我聽說,咱們的法幣,都是英美印的,怎麽會讓日本人造假?”
    王奉冷笑一聲:“戰爭一開,一切皆有可能,咱們廟小,經不起大風,還是多防備一下吧!”
    趙方遠應了一聲。
    二人談話間,很快走到了距離最近的後期補給站。
    張虎也在現場。
    “長官!”
    王奉輕輕點頭示意:“晉東南運來的槍呢?”
    張虎側過身,指著地上的箱子:“長官,在這呢!”
    王奉大步上前,打開木箱上的鎖扣,裏麵工整擺放著五支步槍。
    探出手,從裏麵拿出一支。
    棕紅色的漆麵,摸起來冰冰涼的觸感。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王奉細細端詳自己設計出來的步槍:“都有分發下去了嗎?弟兄們用過了沒有?”
    張虎臉上洋溢著喜氣:“發下去了,我還上去打了兩槍。”
    “彈匣夠大,用起來比三八大蓋舒服多了!”
    王奉點點頭,心中十分滿意。
    “吩咐下去,用的時候注意點,這槍的長期可靠性,還得測試一下。”
    一款成熟的軍用步槍,設計和生產周期,至少都要經過兩三年。
    圖紙是現成的,確實能極大程度上縮短時間,但也會這麽快。
    前線戰事緊張,在出廠時僅做了基本測試。
    長期測試的射擊次數,至少要在一千次以上,隻能在戰場上進行。
    但應該不會出現什麽大問題。
    一些吹毛求疵的小問題,也不用在意,後期根據戰場情況,設計衍生款時,順手調整一下就行。
    “在電報上加一條,不管再怎麽缺錢,軍工生產不能停,各工廠加緊生產!”臨走時,王奉補充道。
    工礦企業實行軍管,有一個好處十分明顯。
    就是軍隊控製了上下遊產業鏈,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類似計劃經濟體製那樣,從礦場免費拿原材料,工廠生產武器,免費供應軍隊。
    都不花錢。
    唯一的支出項,就是工人的薪水。
    2月5日。
    淩晨兩點。
    指揮所內。
    昏暗的燈光下,將星閃耀,各部指揮官齊聚一堂。
    王奉坐在首座,手邊放著一個文件夾。
    是這次作戰行動的具體方案。
    沉悶的氣氛下,王奉率先開口:“情況緊急,第一次見麵,客套話我就不說了,這是我草擬的具體作戰方案,各位傳閱一下。”
    指揮所內,煙霧繚繞。
    軍人抽煙,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
    王奉的左手邊,是第59軍軍長張自忠,他隨意翻看了幾頁,便遞給了身旁的於學忠。
    “我覺得沒啥問題,光靠著防守,可不能把鬼子趕出中國。”
    “主動尋求殲滅之機,總歸是要的。”
    張自忠太渴望勝利了,隻有這樣,才能洗刷身上的汙名,洗刷國人對他的印象。
    於學忠看的比較詳細,合上文件後:“我也覺得沒問題,打他狗娘養的小日本!”
    他和張自忠的心態相同。
    不同的是,張自忠的汙名是加在個人身上,於學忠所背負的,是社會對整個東北軍的批判。
    ‘九一八’不抵抗,深挖其原因,那可太多了。
    但論直接原因,說一千道一萬,隻能由東北軍頂上這口鍋。
    至於劉士毅,作為桂係將領,他堅決服從李宗仁的命令。
    況且池河一戰,他和王奉配合的相得益彰,對此人也頗有好感。
    既然戰區司令長官沒意見,那他也跟著附和:“是得打一場勝仗,來提振士氣了!”
    於學忠深吸一口香煙,打破了沉悶氣氛:“你們倆家夥,池河一戰,率先開炮,算是給整個第五戰區開了好頭。”
    “這第二仗,咱大夥可得給續上!”
    “這要是再贏了,後麵的仗就好打了。”
    王奉清了清嗓子,站起身。
    趙方遠識趣,從地圖架子推來,並遞上一根指揮棒。
    王奉深吸一口氣,二手煙的味道讓他頭腦有些清醒:“各位,淮河以北,主要有幾條支流,大致走向相同。”
    “我們可以依托這幾條河流,進行防守,將日軍圍困於淮北窪地之中!”
    張自忠點點頭:“日軍最擅長迂回包圍,依河而守,直接喪送了日軍的坦克部隊,如此甚好!”
    其餘兩名軍長,也都點頭複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