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
字數:7392 加入書籤
第11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
第114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
長治方向。
王奉走後,由宋文傑總領全軍事務,還要兼顧工業區的發展,重擔一時間壓的他有些喘不過氣。
軍務還好說,有劉誌堅,孔誌勇兩人幫忙分擔。
工業區的諸多瑣事,就隻能靠他一個人了。
一名文員走近,遞來份一指厚的報表:“長官,這是上個月的電力細表,請您過目。”
宋文傑正在忙別的,暫時騰不出手,隨便翻了兩頁,密麻的文字看得頓時腦袋疼:“你念給我聽!”
“總結著念,別全念!”
文員輕車熟路,拿起報表:“上個月總用電額發電額.收支差值.”
“其中。最大用電單位.”
“.”
宋文傑聽明白了。
缺電了!
“司令長官前不久傳來電報,從外國訂購了一批火力發電設備,要我們提前建設好廠區。”
“項目落實的怎麽樣了?”
文員:“長官,賬上的法幣省的不多,咱們要沒錢了”
宋文傑蹭的站起身,聲調都不禁高了幾分貝:“怎麽會沒錢了!”
“當初第十四集團軍,給過一筆軍餉,這麽快就花完了?”
“會計呢?去給我把會計找過來!”
宋文傑還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工業區雖然是軍管,但根據事前約定,黃紹竑的行政公署,平攤了好大一筆費用。
實際由軍隊支出的並不多。
文員轉頭離開房間。
幾分鍾後,一名身材略顯肥胖,帶著副眼鏡的會計走來。
還抱著好大一摞賬簿。
宋文傑雙手叉腰,厲聲嗬斥道:“查賬!老子要查賬!”
雖然他現在督領後勤,但不能說明文化素質有多高,脾氣有多好。
相反,一直靠著政治鐵腕,和軍隊暴力鎮壓,才維持著工業區的行政體係,進行高效率運轉。
原414團的班底中,隻有趙方遠上過幾天學堂。
胖會計額頭汗珠密布,心越急躁,手上的動作越亂。
這些文員都是外聘來的,雖然經過幾輪篩選,但依舊魚龍混雜。
若非宋文傑夠強勢,早就亂成一團了。
“好了沒有!讓你幹點活,這磨磨唧唧的!”
一聲暴嗬,胖會計渾身戰栗:“這就核對,這就核對”
“撥發1月軍餉.固定資產折舊購進原材料.”
“1月行政公署撥款.”
宋文傑在一旁冷冷的盯著,胖會計心裏直打哆嗦,生怕出現一個紕漏。
半個小時後,胖會計抹了一把汗:“長官,都在這了”
說罷,不禁鬆了一口氣。
在軍隊裏當差,不比外麵企業,雖然工資更高,但處處都要小心謹慎。
宋文傑眉頭緊皺。
他看明白了。
整個軍隊的財政,長期保持著隻出不進的局麵。
按理來說,行政公署會負擔軍隊財政,整個長治地區,兩三百萬人,供養一支幾萬人的軍隊,還是綽綽有餘。
話雖這麽說。
但行政公署現在也拿不出錢來。
黃紹竑剛到任三個多月,在此之前,長治被劃分成兩個專區,內部的行政體係,早就被蛀蟲給腐蝕爛了。
就算黃紹竑的個人執政能力再強,短時間內,令行政公署的財政達到收支平衡,就已經很難得了。
想要拿出多餘的錢,來建設軍隊。
至少還要再等幾個月。
宋文傑靠坐在椅子上,心思沉重。
得想個辦法,弄點錢補貼軍隊。
心裏想著,手不自覺摸向腰間的手槍袋。
可把一旁的胖會計嚇了一跳。
“通訊兵!通訊兵!”宋文傑站起身,朝門外大喊。
一名士兵跑進來:“長官!”
宋文傑揮揮手:“給長官發報”
士兵拿出紙筆,快速記下。
徐州。
第五戰區長官部。
李宗仁召開了一場小型軍事會議。
僅有第五戰區幾名要員參加,討論的議題,正是王奉送上來的戰報。
徐祖貽目光望向牆上的地圖:“引誘日軍渡過淮河,借助地形進行圍殲。”
“李長官,這麽做會不會冒險了點?”
“一旦計劃失敗,日軍距離徐州,僅有百公裏,丟了淮河天險,想要再進行阻擊,可就難了。”
李宗仁坐在首位,一聲不吭。
下方幾名軍官眾說紛紜。
有人支持,同樣也有人反對。
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就像徐祖貽所說的那般。
太冒險了
支持的人較少,但態度很強硬。
一名參謀官站起身,言辭激烈:“長官,現如今本戰區精銳齊聚淮河,正是圍殲日軍的天賜良機!”
“若能在徐州會戰之前,在南線取得一場重大勝利,於激發國人抗戰情緒,大有裨益啊!”
“說不定,還能吸引委員長的注意力,多給咱們撥發些兵員和彈藥,北線的磯穀,仙台師團也會投鼠忌器,延緩南下腳步,給我們騰出更多喘息之機啊!”
“這不敢打,那不敢打!防守!防守!除了防守,我們就不幹別的了嗎?”
參謀官的話打動了李宗仁。
眼下徐州城內,兵荒馬亂。
百姓跑了一大半,幾乎快要成了一座空城。
為了穩住民心,他這個戰區司令長官,除了召開各種動員會議外。
每天還要騎著馬在街上走動,心情雖然沉重,但還要故作悠閑,讓普通民眾誤以為戰區安穩。
實際上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強硬派”見李宗仁有些動搖,立馬紛紛站起身:“長官,池河大捷戰報傳來後,徐州城中百姓群情激奮,學生上街遊行,帶頭進行募捐!”
“倘若能再來一場更大的勝利,徐州城定是磯穀廉介和岡村寧次的墳墓!”
此話一出,立馬有人附和道:“對啊!縱觀以往戰史,這華北戰鬥群,最擅長迂回穿插,每次都能直指日軍要害,若是讓此旅擔任主攻,肯定能取得大勝啊!”
見“強硬派”如此,“保守派”說不了了,直接拍案而起:“胡鬧!”
“李長官還沒有下達作戰指令,哪裏容的你這番胡言亂語!”
“若是作戰失敗,日軍南北對進徐州,該當如何?你親自領兵去阻擊日軍嗎?”
“你當誰都和你們東北軍一樣?連和小鬼子打仗都不敢!”
“艸!你再說一遍!當時我們的部隊都在關裏,拿什麽打?”
一時間,會議室內吵得不可開交。
第五戰區就是一鍋大雜燴。
主力作戰部隊,由來自山南海北的雜牌軍組成。
長官部也是如此,參謀官分屬各個派係,在這之前大多互不相識。
共事不久,一有什麽爭議,吵著吵著,就能上升到各派係互相詆毀的地步。
李宗仁清了清嗓子,聲音不大,但瞬間就將將會議室內的吵鬧聲,給壓了下去:“夠了!”
“諸位的意見,我都聽明白了。”
“此戰打與不打,各有利弊。”李宗仁站起身,在房間內來回踱步。
徐祖貽覺得有些不妥:“若是主動吸引日軍進入包圍圈,磯穀,仙台師團加速南下,該如何麵對?”
“南北戰場本為一體,若隻顧一頭,定會陷入太原會戰之窘境啊!”
目前北線,隻有龐炳勳的第三軍團,和沈鴻烈的海軍陸戰隊撐著。
一旦和日軍接觸,防線頃刻間就會破碎。
李宗仁點點頭,心態開始反複搖擺。
徐祖貽是他欽點的戰區參謀長,戰略眼光相當卓越,這年頭進入日本陸士學習的軍官不少。
但能又進入陸軍大學的,簡直是鳳毛麟角。
“強硬派”不甘心,繼續道:“若是讓第三軍團沿鐵路線兩側布防,陸戰隊和第89軍埋伏在側後方襲擾。”
“仙台師團還遠,如此配置兵力,足矣抵抗磯穀師團一周的時間。”
“殲滅日軍南線主力,四路大軍回援北線,再如法炮製打上一場,則徐州可高枕無憂!”
“對啊,我們兵力本就稀缺,根本支撐不了雙線作戰,應當先集中力量解決一路。”
見雙方又要吵得臉紅脖子粗,李宗仁敲了敲桌麵:“其他地區,還有什麽戰況稟告?”
主管情報的軍官站起身。
方才他並未參與眾人的爭吵,而是一直在冷靜分析手中的情報。
“長官,京滬傳來消息,日本參謀部下達命令,撤銷華中方麵軍,上海派遣軍,以及第十軍,各部隊原地待命,其司令部官員均返回本土。”
“很可能是要組建新的戰略單位,發動新一輪的侵略進攻。”
李宗仁聞言皺眉。
部隊原地不動,應該是要編進新組建的戰略單位。
重點在司令部
原本的司令部,主要任務是進攻京滬。
鬆井石根曾擔任駐上海武官,是個“中國通”擔任司令官,在合適不過了。
現在全換了,說明戰略意圖很可能會發生改變。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要在華中地區,發動全麵侵略戰爭。
極有可能會波及到第五戰區。
南線日軍要增兵了?
一道念頭在李宗仁的腦海中閃過。
“消息什麽時候傳來的?現在日軍動作到哪一步了?”
情報軍官:“上午剛收到電報,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李宗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縝密的審視眼下戰局。
一將功成萬骨枯。
做到戰區司令長官這個位置上,一個念頭的偏差,都可能導致戰局滑向意想不到的階段。
毫不誇張的說,中華民族之危亡,皆係於一身。
“燕謀,你親臨一線,為第三軍團督戰可否?”李宗仁看向徐祖貽,內心已經打定了注意。
至少要在臨沂,拖上一周的時間!
徐祖貽心領神會,見李宗仁篤定了主意,也不再多說什麽:“為將者自當馬革裹屍,不過是親臨一線督戰,有何不可!”
聽到這話,李宗仁心安了許多。
“給南線部隊複電,批準圍殲之計!”
“另外.委任王奉為前敵指揮,如遇情急之時,諸多要事可自行決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