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徐州城下

字數:10286   加入書籤

A+A-


    第130章 徐州城下
    第130章 徐州城下
    2月15日。
    13:24。
    大軍凱旋歸來,浩浩蕩蕩,踏進了徐州地界,沿途鄉鎮的百姓自發相迎,所過之處無不張燈結彩。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親自抵達城郊,為將士們接風洗塵,坐在吉普車上,隔著老遠就看見了遠處軍隊。
    “快看!咱們的大勝之師回來了!”
    李宗仁喊向身旁的徐祖貽,立馬跳下了吉普車。
    這次歡迎活動,在他的有意推動下,搞得相當隆重。
    就連遠在臨沂的徐祖貽,也被他拉了回來。
    除了徐州軍政商界人士外,還弄了不少平民過來。
    最近的第五戰區,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本身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但卻無險要之地可以據守,衛戍部隊還都是雜牌軍,地方軍。
    在日諜的暗中推動下,好不容易穩住的民心,又急劇下降。
    日本扶持起來,去年成立的華北偽政府,影響力越來越大,反倒是重慶國民政府,在華北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式微。
    這是一場隱藏在暗中,民族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
    正好借著這次機會,在百姓麵前展現一下,第五戰區的抗日決心和能力。
    大軍緩緩走進。
    之所以沒搭乘軍列,原因也很簡單。
    近來徐州上空,日軍戰機的活動逐漸頻繁。
    多處重要鐵路線被炸毀,維修起來耗時耗力,更關鍵的是,修好之後日軍接著炸,到頭來浪費人力物力,得不償失。
    每每想起此事,李宗仁都望天長歎。
    何其悲哀啊!
    武器裝備的差距,真的猶如一道天塹,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
    在大型戰役時,日軍也會實施敵後破壞,但和八路軍不同。
    八路軍戰士用生命,鮮血進行作戰,冒著隨時可能被圍殲的風險突入敵後。
    而日軍呢,出動一架次飛機,消耗幾枚航彈,作戰效率比八路軍一個團還要高。
    徐祖貽理了理軍服:“長官,人要來了!”
    李宗仁收拾好心情,笑著迎了上去。
    王奉騎乘白馬,看清到對麵迎來之人後,立刻勒住馬韁。
    “停!”
    白馬似乎也能感受到周圍氣氛,表現的十分歡快,在人群麵前小跑幾步後,穩穩停在原地。
    徐祖貽抬頭看去,陽光的照射下,一名英武大將軍的形象,赫然浮於腦中,不禁有些感慨。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大抵就是這種感覺吧?”
    能取得這種足以名垂青史的戰功,任誰都會心生羨慕。
    可不要低估了軍人對建立功勳的渴望。
    曼麗小姐也站在人群中,麵帶微笑,手中拿著老式攝像機,隨時準備進行抓拍。
    哢!
    一陣閃燈亮起,信息被印入膠卷當中。
    前方。
    還沒等王奉下馬,李宗仁便走到身旁,麵帶笑容:“王奉,這些日來辛苦了!”
    王奉跳下馬,站直身子,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說話鏗鏘有力:“長官!幸不辱命!盡數殲滅南線日寇!”
    這句話聲音很大,兩側的民眾也都聽的一清二楚。
    原本就激昂振奮的情緒,此刻被推上了極點。
    來觀禮的民眾,有一大部分都是青年學生,立刻舉起手中的彩旗,扯著嗓子大喊。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華民族萬歲!”
    “驅逐日寇,恢複中華!”
    “趕出華北!還我東北!”
    李宗仁壓製不住的笑,嘴角都快要咧到了耳根:“好好好!國中有你這樣的青年才俊,我就放心了!”
    “這是委員長給你下發的嘉獎狀,你看一下!”一旁的衛兵走上來,雙手捧著一個可以開合的硬紙板,上麵點綴著一些花哨的紋路。
    所謂的嘉獎狀,就貼在上麵。
    王奉微微挑眉,心中大為驚訝。
    沒想到常凱申的動作倒是挺快。
    還在真好奇他能給自己寫點什麽。
    太原兵工廠一事後,二人的關係還沒來得及熱乎,就立馬陷入了僵持。
    長治地區被他和宋文傑經營的鐵板一塊,臨走時謝爾蓋從軍隊中遴選人手,組建了一個新部門。
    性質和蘇聯內務部差不多。
    專門對內消除各種隱患。
    包括但不限於對行政人員進行監督,排查轄區內的日諜,消除一切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
    這種軍事管製的高壓政治下,根本聽不到任何反對聲音。
    據他所知,常凱申搞過幾次見不得人的小動作。
    但都無功而返。
    估摸著現在常凱申,氣的牙根直癢癢吧。
    不僅拿他沒什麽辦法,還得重用他,想要卸磨殺驢的話,這刀子指不定最終會捅到誰的身上。
    內務部的強有力監管下,戴笠的特務根本滲透不進來。
    王奉笑著接過嘉獎狀,上下掃視一眼。
    果然!
    不出所料,通篇的車軲轆話,沒什麽營養。
    濃縮成一句話,就是一切為了黨國!
    即便心中在蛐蛐,可這是公眾場合,最高統帥的麵子還是要給,王奉表麵上裝作畢恭畢敬,轉頭將其遞給自己的衛兵。
    李宗仁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先上車再說!”
    “士兵們的營帳已經準備好了,無需擔憂。”
    在第五戰區一眾軍官的簇擁下,王奉跟在李宗仁身後,同乘一輛吉普車。
    硬生生將徐祖貽擠到了另外一輛車上。
    “回城!”
    李宗仁一聲令下,車輛緩緩啟動,掉頭向徐州城方向駛去。
    車上。
    李宗仁望向窗外,緩緩開口:“王將軍最近可謂是風頭無量啊,這個年紀,著實讓人羨慕啊!”
    王奉下意識搖頭:“長官過獎了。”
    “能取得如此戰果,都是手下弟兄們用子彈一顆顆打出來的,非我一人之功。”
    李宗仁擺了擺手:“不必如此謙虛,若是像你這樣的將領再多些,戰爭可能會容易不少。”
    “這次淮北大捷,委員長極為重視。”
    “在昨天舉行的國防會議上,委員長明確表示,徐州戰場將會成為繼京滬之後,又一主要決戰地點。”
    “倉促檄調第一戰區駐河南補充訓練尚未完成的湯恩伯軍團,及孫連仲集團星夜馳援。”
    “如此一來,我第五戰區防備力量大增!”
    王奉有些詫異。
    在他印象中,這兩支部隊是在三月中旬,臨沂和騰縣告急時,才被轉到第五戰區。
    現在才二月中旬。
    來得如此倉促,很難評價是好是壞。
    若是因為訓練不足而拖了後腿,恐怕隻會適得其反。
    王奉:“長官,這兩支部隊,大概什麽時候能趕到?”
    李宗仁想了想:“大概要在十天之後。”
    十天
    王奉若有所思。
    這個速度不慢了,湯恩伯軍團足足有五個師,規模相當於全盛時期的第59軍加第31軍。
    至於孫連仲所部,規模也相差不多。
    但該部在娘子關與日軍第二十師團血戰,損失慘重,不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能否補充完畢。
    見王奉默不作聲,李宗仁開口道:“這次淮北大捷,軍事委員會除了一封嘉獎令之外,並不無任何實質性獎賞,還望你能體諒一下。”
    他之前也是軍閥,和常凱申尿不到一個壺裏去。
    對國民政府的諸多做法,也都嗤嗤以鼻。
    尤其是在內政和京滬問題上。
    新桂係經營兩廣多年,各類兵工廠體係完備,技術管理人員駕輕就熟。
    本著共謀抗戰大局的好意,他和白崇禧決定,將兵工廠交由中央統籌管理。
    結果可倒好,中央在接手後,將兵工廠內部行政人員全部撤換,派過去的人都是酒囊飯袋,將原本井然有序的兵工廠,硬生生搞得慘淡。
    但為了全國團結,一致抗日。
    他也隻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裏咽。
    京滬抗戰,在潰敗之兆顯現後,他主張有序撤退,節節抵抗。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奈何常凱申堅決不同意,最後英美調停沒等到,大批的國軍精銳也命喪於此。
    尤其是那些在戰場上犧牲的八桂子弟。
    這些李宗仁都忍下去了。
    結果現在可倒好,王奉領兵在淮北地區,殲滅日軍兩個甲種師團。
    如此滔天的功績,常凱申卻因捕風捉影的“新晉係”之稱,在嘉獎上猶豫不決。
    實恐會寒了將士們的心啊!
    王奉揮揮手,心中毫不在意:“李長官言重了,大家都是為了抗戰大局,豈能拘泥於個人榮譽?”
    聽到這樣的答複,李宗仁笑了笑:“但前不久,我向軍政部提議,組建一支新編軍團,得到了明確批複。”
    這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王奉瞬間來了精神。
    虛名功利他不缺。
    真正能讓後人記住的,是實打實的功勳。
    前世民眾隻知道常凱申,誰又聽說過林森?
    現在唯獨能打動有他的,也隻有軍隊了。
    李宗仁拿出一封文件,一邊說著,一邊遞了過去:“軍政部批準,組建一支新編軍團,由你來掛帥,除了你原本的部隊之外,還有張自忠第59軍,和於學忠第51軍。”
    “這個規模相當龐大了,兩個軍,四個師,外加你手裏的那支戰鬥群。”
    “就連湯恩伯的第20軍團,也比不上你。”
    “肥的很啊!”
    王奉看向手中的文件。
    這封調令倒是深得他心。
    第59軍和第51軍,都是一起並肩作戰過的兄弟部隊,正好能省去磨合時間。
    名稱很簡單——新編第一軍團。
    如果沒猜錯的話,這應該是常凱申暗中給自己開的口子。
    即便作為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但也不得不關注底層百姓的悠悠眾口。
    現在淮北大捷都快要被外界媒體,吹成古今第一大捷。
    雖然有很多誇大成分,但輿論的勢頭已經被調動起來了。
    百姓又不是曆史學家,沒精力去考究,這到底是不是古今第一大捷。
    他們隻知道,現在這個關頭越能打仗的將軍,越能保護他們安安穩穩的活下去。
    至於軍官,心思就更加活泛了。
    倘若指揮出了這樣的大捷,都得不到封賞。
    那其中必有緣故。
    地方軍出身?還是因為什麽?
    一旦軍隊中出現了這樣的思想苗頭,那以後像韓複榘這樣的逃跑將軍,恐怕肯定會越來越多。
    中央政府都沒拿他們當人,還擱著買什麽命?
    尤其是在華北偽政府甚囂塵上的關頭。
    常凱申想要消耗雜牌軍不假,但也希望他們死的有些價值。
    防備之心依舊沒有消退。
    華北戰鬥群的編製依舊沒變,新編第一軍團也是臨時編製。
    王奉坦然接受。
    也好,臨時編製沒那麽多拘束。
    更用不著重慶政府撥發軍餉,長治地區工業蓬勃發展,軍隊規模尚未超出承載能力。
    他得讓手下的弟兄們知道。
    拿到手的軍餉和撫恤金,是誰發出來的。
    王奉將文件折好:“那就多謝李長官栽培!”
    李宗仁揮揮手:“舉手之勞,無妨!”
    車隊快速向前,謝爾蓋率領著一眾衛兵,在後方騎馬跟隨。
    很快就進入了徐州城。
    剛下車,便被拉到了一眾記者麵前。
    麵對下方這麽多鏡頭,和混亂到根本聽不清的記者問,王奉頭都大了。
    還不如曼麗小姐專訪.
    簡單說了幾句場麵話後,他將趙方遠喊上台前,自己匆匆離場。
    晚上還有一場慶功酒會。
    說是慶功會,其實就是一群在城中閑來無事的軍官,借著這個機會來攀炎附勢。
    第五戰區兵力緊張到這個程度,真正意義上的軍官,早都領兵前往各地抗擊日寇了。
    哪怕是沒有兵權的參謀官,也都窩在長官部裏處理軍務。
    大敵當前,怎麽可能有這閑情雅致。
    等處理完一切,王奉回到住處時,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
    趙方遠像個勤務兵一樣,端著洗漱用的水盆進來:“長官,我給您放這了。”
    王奉點了點頭,慶功會上他沒怎麽喝酒,現在一點醉意都沒有。
    “長治的情況怎麽樣了,有沒有什麽電報送過來?”
    趙方遠搖搖頭:“後方局勢目前趨於穩定,前線大仗沒有,但小摩擦不斷,互有勝負。”
    “倒是八路軍,動作很頻繁。”
    王奉來了興致,拿起毛巾隨便擦了一把臉:“什麽情況?”
    “詳細說說?”
    趙方遠:“長官您還記得,之前在柏木井,和咱們並肩作戰的那個八路軍新一團嗎?”
    王奉點了點頭。
    當然記得!
    李雲龍的部隊嘛!
    見自家長官還有印象,趙方遠繼續說:“兩日前,這支部隊在日軍後方執行破壞鐵路線任務,但遭遇日軍包圍,損失慘重,整個團被打沒了一半。”
    王奉咋舌。
    全團損失一半,已經到了傷筋動骨的程度。
    也是難為李雲龍了。
    現在的日軍,和40年的日軍可不一樣,兵鋒正盛,哪怕第108師團是乙種部隊,作戰能力也相當強悍。
    倒是八路軍,還沒在敵後根據地紮穩腳跟,一直處在饑寒交迫,缺槍少彈的階段。
    絕大部分戰士都是穿著單衣過冬。
    況且李雲龍是莊稼漢出身,指揮作戰主打一個兵行險著,出奇製勝。
    既然帶上了一個“險”字,就意味著高危險,高回報。
    勝敗乃兵家常事,強如拿破侖,也有遭遇滑鐵盧的時候。
    王奉想了想:“後方部隊換裝,剩下來的武器還有多少?”
    趙方遠搖搖頭:“長官.這我真不知道。”
    王奉:“告訴宋文傑,把退下來的那批步槍,給川軍兄弟和386旅送過去。”
    “不管怎麽說,長治是咱們的大後方,也算是盡了地主之誼!”
    趙方遠敬了個禮:“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