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工業大爆炸
字數:8694 加入書籤
第131章 工業大爆炸
第131章 工業大爆炸
趙方遠走後,房間內就剩王奉一個人。
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著,索性將意識沉浸到係統麵板上。
殲滅第十三師團殘部,麵板又大漲了一筆經驗值。
經驗進度條已經過了大半,估計再來一場相當的戰役,就能順利升到v8。
國策樹也多了幾個高亮選項。
在【培養青年將校】國策之下,多出了一個新的分支。
【建設更現代化的國防軍隊】
王奉看向解鎖條件,和直接指揮的軍隊數量有關。
看來是成立新編第一軍團的命令下發後,才開放解鎖的。
點開看看!
【建設更現代化的國防軍隊】
【受舊時代軍閥體製影響,我們的軍隊素質良莠不齊,繼續整頓,以確保我們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建立持久優勢。】
【選擇效果:解鎖此國策後,觸發少壯派掌權決議。】
【少壯派:通常指年輕且有一定軍事素養和能力,接受過相對新式的軍事教育和訓練,思想較為激進的軍官群體。】
【少壯派掌權buff:計劃執行速度+20,軍官培養速度+10,觸發剔除軍閥勢力決議。】
【剔除軍閥勢力】
【舊時代的渣滓,就應該被丟進垃圾桶裏!】
【選擇buff:軍隊穩定度1020天後可恢複)】
麵板上的信息很多,王奉逐字看去。
心中不免有些驚訝。
這麽長時間以來,第一次見到減益效果。
10的軍隊穩定度
說實話,好像沒什麽影響。
倒是軍官培養速度很關鍵,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部隊規模擴張的太快也不是件什麽好事,中下層軍官嚴重稀缺。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褲襠。
計劃速度在國策和作戰學說中出現過很多次。
很好理解。
就是部隊的執行力!
高計劃執行速度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指揮官說一不二,士兵指哪打哪。
這也是重中之重。
倒是這國策,該不會是專門針對第59軍和第51軍吧
其實張自忠和於學忠,已經能算的上少壯派軍官。
尤其是於學忠。
西安事變,張學良被扣押後,就是他在東北軍內部,代表少壯派與元老派發生爭執。
說什麽都要和國民政府進行決戰。
但手下的軍隊中。
還是有不少舊時代軍閥的影子。
暗地裏吃拿卡要,克扣軍餉也是時有發生。
在作戰時也都是將保全實力放到第一位。
要不是有幾個指揮官強壓著,淮北一戰指不定要出什麽亂子。
解鎖!
王奉意念一動。
既然常凱申將這兩支部隊,劃歸給自己指揮。
那對這種事件,就必須保持零容忍的態度!
正好趁著部隊休整,好好解決一下內部問題。
看完了軍事國策後,王奉敏銳的發現,工業國策那邊,也有一個高亮選項。
在【統一工業規劃】下方。
【經濟發展政策】
【我們的工業體係已經出現了畸形,在高速發展軍事工業的同時,也要酌情發展民用工業,相輔相成,才能保持我們長久的生命力。】
【選擇效果:民用科技專家+10,工廠建設速度+10,工業設備+20】
【解鎖條件:工業發展係數0.1】
這項國策的信息就相對少了些,王奉一眼掃完之後,立刻點擊解鎖按鈕。
軍事工業是戰場利器,民用工業就是大聚寶盆。
說到底,戰爭消耗的還是金錢。
不知不覺間,在強有力的國策加持下,後方的工業規模,已經增長到了【0.1】.
係數的最大作用,就是用來反應現狀。
從每日的生產清單上,就能窺見一二。
解鎖了兩個國策,將命令傳達下去後,王奉也來了困意,不知不覺間就睡了過去。
長治。
第一機床廠。
即便已經到了淩晨,但窯洞工廠內依舊燈火通明。
現在的廠區規模,照比王奉剛離開時,足足大了一倍。
窯洞不能挖的太大,無奈之下,隻能建設第二分廠。
此刻一分廠內。
總工程師孫祖華正趴在機器上細細研究。
幾名工人圍在一旁,眼神中滿是期待。
“總工,這機器能用嗎?”
“怎麽樣?”
孫祖華直起身子,點了點頭:“應該是沒什麽大問題,等明天拉到彈藥廠去試一試。”
他口中所說的彈藥廠,就是原第一子彈廠。
現在搞出了火炮技術,雖然隻有一戰時期的水平,但王奉還是下達了盡快投產的命令。
新的火炮廠正在組建,生產炮彈的任務,落到了經驗豐富的第一子彈廠上。
既然不光生產子彈了,那就索性改個名字,進行重新編組。
長治第一彈藥廠,便由此誕生。
幾名工人們歡呼雀躍:“還真沒想到,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能把炮彈的生產線搞出來!”
“哈困死我了,這三天我就睡了四個小時。”
“我也沒好到哪去,這兩天眼睛都沒合,不過好歹算是搞出來了!”
孫祖華也滿眼疲倦。
高效率生產的背後,一定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時間。
“這些日子大家辛苦了,等一會兒維護完了設備,就先回去休息吧!”孫祖華轉動一下腰部,大事落定,心中也鬆了一口氣。
第一機床廠的產能很高,所有的設備都是嶄新的名貴貨。
從西門子公司引進的大批設備,主要都安裝到了機床廠。
其餘各廠,使用的都是機床廠自主生產出來的機器。
工人們點了點頭。
“總工,這台設備要是真能成的話,產量能達到多少?”
一名工人好奇問道。
他隻參與了設備的調試工作,不是主要的設計人員。
孫祖華皺眉,心中大概估摸著:“生產105毫米榴彈的話一天大概能有個十來枚吧!”
提問的工人點了點頭。
一枚105榴彈,重量大概在2030公斤左右。
若是按照一天十枚計算的話,就是將近300公斤炮彈。
孫祖華:“具體還要看化學廠那邊,底火不夠的話,想生產也生產不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火炮技術研發出來之後,順帶著連生產線的技術也搞了出來。
萬事開頭難。
搞定了第一條生產線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按照現在第一機床廠的產能,在不搞資源傾斜,保證穩定供應的情況下,一周的時間,就能造出這樣一條生產線。
看著產量很大。
但距離大型兵工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得漢陽兵工廠,早在1917年,就能做到日產槍彈20萬發,炮彈2000多枚。
數據可能有些誇大,受社會政局影響,很難做到穩定生產,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第一兵工廠的雄厚實力。
孫祖華:“你們先在這維護設備,我先回去休息了,明天上午還有課要上。”
技工學堂辦起來了,但缺少專業的教師。
無奈之下,隻能抽調工廠裏的工程師去學堂幹兼職。
反正也不教什麽高深的東西,理論課很少,一切還是以實踐為主。
現在製約兵工廠發展的,除了工業設備以外,就是工人數量。
產量再高的設備,也需要工人去操作。
現在各個工廠的在職工人,基本上都是身兼數職,12小時工作製,兩班來回倒。
真正做到了人停機器不停。
幾名工人點點頭,應了一聲,隨後轉身拿起工具,向窯洞深處走去。
第一彈藥廠。
相比較第一機床廠,彈藥廠的規模更大。
已經發展出了三個分廠,一個生產炮彈,兩個生產子彈。
此外還有兩個分廠,處於建造狀態。
廠長懷漢鵬坐在辦公室內,正在核對生產清單。
幾乎每天連軸轉的工作,讓他瘦了不少,但常人一比,還是有些肥胖。
“這批子彈明早運出去,直接送到徐州!”
“材料方麵,明天我向上級催一下,再這樣繼續下去,廠子都快要停產了!”
懷漢鵬對身旁的助理說道。
第一彈藥廠發展速度很快,得益於第一機床廠的生產能力,現在幾乎每隔兩天,就會有新的生產線搬進廠房。
子彈的日產量,已經達到了兩萬發。
半個小時前傳來消息,長官又從歐洲訂購了一批設備,大概十五天之後就會到達。
還是老樣子,清一色的重型機床。
估計第一機床廠的產能,還要再上一個台階。
到時候彈藥廠也會享受到利好,可以預見的產能會迅速提高。
這個月的產能,說不定會突破120萬發。
下個月有望突破500萬!
木柄手榴彈的試產非常成功,估計在明後兩天,就能正式量產。
每天的產量,起步就在500顆。
一個月的時間,日產量大概會增長到20003000顆。
助理將文件收拾好:“廠長,機床廠那邊傳來消息,明天就能把生產線拖過來。”
懷漢鵬點了點頭:“工人什麽的,都安排好了嗎?”
助理回複說:“安排好了,明天生產線一啟動,就能立馬投入試產!”
懷漢鵬應了一聲:“好!”
之前他在太原兵工廠時,曾擔任過火炮生產車間的組長,對炮彈生產的相關事宜,還是輕車熟路的。
衛戍部隊營區。
已是深更半夜,宋文傑依舊伏在案邊,處理著手上的公務。
王奉領著趙方遠和謝爾蓋一走了之,後方的重擔全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不光要指揮前線作戰,後方的工業建設同樣不能落下。
兵工廠發展勢頭很猛,又是重點推進項目,每天呈送過來的文件,能直接鋪滿一桌子。
此外還有各類礦場,也都在不停的擴大生產規模。
現在馬上就要開春了,發電廠也該破土動工,王奉從西門子公司引進來的火力發電設備,已經在庫房裏閑置了一個月。
還有民用工業建設項目,也要跟著同步動工。
內務部的大量事件,也需要及時處理。
長治軍校和技工學堂也不能落下
每天這麽多的繁重工作壓在肩上,宋文傑感覺自己走路的腳步,都有點虛浮了。
咚咚咚!
聽到門外傳來敲門聲,宋文傑抬起頭:“進!”
一名後勤軍官走了進來:“長官!要送給友軍的武器裝備已經清點出來了。”
宋文傑深吸一口氣:“拿過來給我看看!”
軍官上前兩步,將武器清單遞了上去。
第47軍和第二,三山地兵團一起在正麵作戰,互相幫襯著,用不上太多的物資槍械。
這次援助的主要目標,是八路軍386旅。
宋文傑掃了一眼清單:“漢陽造1634支.子彈7萬發”
“這些裝備都檢查好了嗎,可別給友軍送一堆殘次品過去。”
那名後勤軍官點了點頭:“試過了,都還能用!”
退下來的那批漢陽造,都不知道是哪年產的了,弄不好槍的歲數,比某些年輕士兵還要大。
能正常發射子彈,就已經在合格標準之上了。
現在兵工廠的產能,連自給自足都夠嗆,給友軍擠出武器裝備,已經算仁義之舉了。
宋文傑拿出鉛筆,在出庫清單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明天一早發出,386旅那邊已經聯係好了,具體位置先等消息。”
那名軍官敬了個禮:“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