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位極人臣,莫過於此!

字數:4485   加入書籤

A+A-




    李善長者,大明開國右相。
    對這個名字,秦楓並不陌生。
    不論前生今世,這都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1314年,李善長出生於安徽定遠,也就是現在這個時空的濠州城內,跟大明皇帝朱元璋,乃是老鄉的關係。
    幼時的李善長,聰明好學,尤其是對法家學說,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小小年紀,就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智慧。
    早在老朱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李善長便已經獨具慧眼,堅定地選擇追隨這個起於毫末的亂世將軍。
    眼光之敏銳,可見一斑!
    人常說大明第一智囊乃是劉伯溫,有未卜先知之能,被譽為是當代的諸葛。
    可是……就從職位高低就能看出來,李善長的能力之強,遠在劉基之上。
    曆史記載,據說朱元璋曾經對於“天下之亂何時平定”的事情,存有疑問,那時候或許就連未來的大明太祖,都看不清戰爭的迷霧,不知道未來的神州之歸屬。
    這時候,李善長用秦末戰亂時,漢高祖劉邦的成長之道來舉例,從曆史的高度,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提醒朱元璋要知人善任,要對未來懷有信心。
    不管是大政方針,還是具體執行的細節,李善長都在那場爭奪天下的戰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徐達乃是大明開國的第一武將。
    那麽李善長毫無疑問便是大明開國的第一文臣!
    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李善長就已經被封為右相國。
    他充分發揮了自己通曉典故、行事果決、善於辭令的多重優勢,不論是起草文書、招賢納士,還是後勤保障,安民保民,都做得一絲不苟,井井有條。
    那段時期,是朱元璋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時期,正是因為有李善長在後方的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才有了後來定鼎天下的大明王朝。
    李善長其人,做事用心,常常能夠料事機先,從小處處理細節。
    比如攻克采石之後,他擔心驕兵悍將會坑害百姓,就提前準備了榜文,嚴禁士兵違反軍紀!
    太平城被攻下之後,軍中秩序井然,秋毫無犯,這其中就有李善長的莫大功勞。
    後來,朱元璋名氣越來越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前來投靠,李善長當仁不讓地承擔起幫朱元璋甄別人才、考察大明股肱班底的重任,總能以慧眼發掘人才,並將其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上。
    因功勳卓著,有目共睹,李善長曆任都事、參議、大都督府司馬、參知政事、右相國、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被封為宣國公、韓國公……
    位極人臣,莫過於此!
    就這麽說吧,隻要李善長不想造反,這輩子絕對是已經到頭了。
    然而在秦楓的記憶裏,在另一個時空,李善長雖然也因為胡惟庸案受到牽連,未得善終,但卻也活到了七十多歲,按照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個年齡,哪怕是沒能壽終正寢,也絕對算是高壽了。
    可是現在……
    在這個已經變了許多事情的平行時空中,胡惟庸早就不複存在。
    可是誰也沒想到,已經退休賦閑在家的李善長,竟然搞出這樣一件事來!
    晚節不保。
    這是真正的晚節不保!
    這場罪惡,已經持續了兩年有餘。
    若是放到了信息爆炸的那個時代,這麽大的事情,別說兩年,就算兩天都難以遮掩!
    當然了,後世也有後世的保密手段,比如秦楓熟悉的那個小島裏的罪惡,也並非一開始就被揭露出來。
    由此觀之,雖然兩個時空有極大的差異,科技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也能找到許多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
    比如說,對壽命的追求……古今皆然!
    到今年,才年僅六十一歲的李善長,稱病請辭之後,離開了朝堂的辛勞,卻並沒有安心在老家頤養天年,反而是開始盤算起長生不老這個亙古不變的難題。
    這一盤算,就出了大事……
    如今,箭在弦上,自然是不得不發。
    就算李善長有潑天之功,也更有取死之道!
    秦楓已經派遣伍九六先行,憑借錦衣衛的精銳,再加上有尚方寶劍在手,就算是李善長做好了造反的準備,猝不及防之下,也未必能抵擋得住。
    今天,李大人,你死期已至。
    秦楓催馬入濠州,並沒有隱蔽行藏,很快就被當地的百姓認了出來。
    “啊!秦大人?”
    “天呐!我看到了什麽……”
    “秦大人!是您嗎!您又回濠州城來了?”
    “太好了!這次可要多留一段日子,濠州的百姓,可太想念您啦!”
    一路上,老百姓興高采烈,比過年還興奮,畢竟秦楓也曾經在濠州做過一段時間的知縣,雖然前期表現平平,但就憑後期那幾天的高光時刻,就足以讓老百姓銘記一輩子。
    華夏的百姓,其實就是這麽樸實,善良,容易滿足。
    他們或許不懂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識字,但是誰對他真心的好,他們都會記得清清楚楚。
    天地之間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當然不會有人知道,前期表現平平的,是另一個秦楓,而他們熟悉的那幾日的高光時刻,才是現在這個秦楓穿越而來,首先在濠州城處決了幾個棘手的案子,然後一不留神被回鄉微服私訪的朱元璋注意到了,這才有了後來的調任,和現在已經成長為當朝二品的秦楓。
    秦楓神色平靜,跟老百姓一一打著招呼,但馬車行進的方向,卻直指李善長的居所。
    致仕之後,李善長回到老家,在濠州城起了一座不算低調的宅子,李府兩個大字,據說是當朝皇帝親筆書寫,作為對他勞碌一生的獎賞。
    唉,可惜了。
    本可以善始善終。
    現在沒了胡惟庸,卻架不住你自己作死啊!
    秦楓來到李府,立刻看到了周圍錦衣衛的身影,或許普通老百姓無法察覺,但秦楓當然知道這些錦衣衛的隱秘暗記。
    伍九六做事,果然可以讓人放心。
    現在李府看似還是那個風光顯赫的模樣,實際上已經被錦衣衛牢牢控製,若是沒有伍九六的允可,就算是一隻蒼蠅,也別想輕易飛出來!
    “大人。”
    從暗處閃身出來的,正是伍九六本人,他神色鄭重,微微躬身,稟報道:“李善長應該已經知道了,不過……我們並沒發生正麵衝突,他似乎很配合,一直老老實實在家裏,我已經讓錦衣衛潛伏進去,就在身邊伺候,確保他連自殺都做不到。”
    牛逼。
    秦楓對伍九六辦事的細致,又有了全新的認知。
    短短的時間內,不但控製住了李府,甚至連李善長身邊都已經滲透進去,這無疑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不過……似乎聽這意思,李善長也不是省油的燈,倘若沒有他的默許和配合,恐怕即便是錦衣衛的力量,也沒有這麽容易成事兒。
    好吧,不管怎麽樣,此事總要有個交代。
    “什麽人!”伍九六和秦楓,旁若無人,在李府門口交談,頓時讓幾個門房大大不滿。
    宰相門前七品官!
    哪怕是致仕的宰相,也不容這些閑雜人等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