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流官製的細節

字數:5494   加入書籤

A+A-




    這第一個議題,就讓大明的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雖然當著聖上的麵,大家都不敢太表現出來。
    但……
    這位吏部天官藤毅藤大人,今天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
    倘若不是剛才聖上有言在先,說這件事是在禦書房一起討論的,說不定已經引起了議論紛紛,甚至對藤毅怒目而視了。
    流官?
    開玩笑!
    什麽是流官啊,藤大人你可真會開玩笑。
    我們辛辛苦苦,十載寒窗,或是跟隨陛下南征北戰,才有了今日的身份地位。
    憑你一句話,就給我們流了?
    無數目光,各自泛起不同的神色,懷著不同的心思,紛紛射向藤毅。
    秦楓也在朝臣的行列之中,而且因為如今已經是正兒八經的工部尚書,乃是當朝二品,在金鑾殿上站立的位置已經相當靠前。
    六部尚書,基本上算是同一序列。
    再往前,可就是那寥寥幾位當朝一品,位列國公的開國功臣了。
    藤毅感受到這些目光,雖然也是微微惶恐忐忑,但畢竟這可是皇帝要做的事情,他隻需要對皇帝負責就可以了。
    “啟稟聖上!”
    藤毅微微吸了一口氣,先屏蔽了那些無關緊要的目光,隻對著寶座上威臨天下的皇帝陛下,沉聲說道:“要施行流官製,微臣以為,首先第一點,要擬定出明確的任職期限!”
    “朝廷的所有地方官員,乃至中央官員,無論其品級高低,無論其職位重要與否,在同一地,或是同一職位的任職期限,都不能超過固定的年限。”
    “比如說,五年,或者三年,這個細節還需要進一步商榷,不過一旦確定下來,就必須讓官員在任職期滿之後,進行調任,不可以在原地原職位連任。”
    “這樣做,就可以從根本上防止官員在某地經營時間長,勢力也變得極為龐大,甚至和當地的士紳勾連在一起,形成了地方割據的一係列隱患。”
    啊!
    原來,是這麽個流官製?
    眾人恍然。
    還好……不是流放……
    呼!
    不是流放也不行啊!
    許多人剛剛鬆了一口氣,臉色又重新難看起來。
    好端端的,誰樂意到處走來動去?
    雖然金鑾殿上的都是朝廷中樞的官員,這種流官製的影響已經是相當小,就算按照藤毅剛才的說法,依然不能在原本職位上停留太久,那也好歹不需要離開京城。
    比如說,藤毅做了幾年吏部尚書,再去做幾年戶部尚書,大概是這樣的輪轉。
    又或者,這種京官的職位索性不會變動,流官製最主要打擊的對象,還是地方官。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可謂是聞弦歌而知雅意。
    藤毅一經描述,大家便立刻明白,皇帝的真正意圖,是要打擊地方錯綜複雜的勢力,尤其是地方官在某地時間久了,那真是天高皇帝遠,簡直都不把朝廷放在眼裏了!
    前年的那個廣東布政司使餘從龍。
    今年的那個江西布政司使崔伯玉。
    不都是這種情況麽?
    若非秦楓秦大人親身欽差,發現了那些堪稱罄竹難書的罪行,真不知道他們還會在當地作威作福多久。
    如此說來,這個流官製,倒也是大有道理,利國利民。
    隻是……
    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這可不是小動作!
    毫無疑問,這樣的舉措,連他們都覺得隱隱不安,更別說那些舒服慣了的地方官員。
    一下子就要到處流動,在任何地方都呆不長。
    且不論拖家帶口,長途跋涉的不方便,就單隻是每到一個地方,都需要重新熟悉事務,重新打理政務,重新處置一係列堪稱麻煩的事情,就讓人頭大如鬥。
    誰不想一勞永逸啊?
    這對地方官來說,完全可以說是天都塌了。
    被迫離開舒適圈,去一次次適應新環境,熟悉新同僚,教化新百姓……
    慘!
    光是想一想,就知道這些地方官得有多大的怨言。
    藤大人啊藤大人,哪怕這個主意,最初是出自皇帝,那你也免不了被無數人罵得狗血淋頭。
    不過……這樣的主意,真是皇帝想出來的?
    不太對勁。
    如果是皇帝想出來的,那麽大明一開國的時候,似乎就應該有這樣的政策。
    雖然後來的確是有幾件事的推動,但……這幾件事背後,站著共同的那個人,並非皇帝陛下。
    而是……
    無數目光,漸漸開始從藤毅身上,轉向了那個男人。
    秦楓秦大人。
    是你麽?
    這流官製……聽上去充滿了奇思妙想,可謂是開曆史之先河。
    莫非,又是出自於你的手筆?
    秦楓微笑不答,今天並不是他的主場,哪怕今天所議論的朝政,都是與他密切相關,但藤大人還沒說完呢,這才哪到哪。
    “不錯。”
    寶座之上的老朱同誌,毫不吝惜地給了明確的信號,點頭微笑道:“藤愛卿用心了,這流官製至此,已經有了雛形,未來若真能讓我大明政局為之一清,藤愛卿功不可沒。”
    啊!舒服!
    藤毅被這樣點名表揚,渾身骨頭都輕了幾分。
    皇恩浩蕩!
    赴湯蹈火啊聖上!
    受到鼓勵,藤毅自然是再接再厲。
    流官製的細節,這才說了個開頭呢,這麽大的事情,他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辛苦,當然不止是剛才那麽簡單的幾句。
    感受到皇帝鼓勵的目光,藤毅精神大振,連日的辛苦立刻就不翼而飛。
    之前在家裏,對秦楓的那些怨懟之情,也完全消散不見。
    感謝秦大人!
    要不是秦楓秦大人提出的這個流官製,又跟我詳細說了一些框架的東西,哪有我今日的風光?
    “第二!”藤毅繼續說道:“咱們大明要施行流官製,就一定要嚴格執行抵禦回避的製度。”
    “所有地方官員,首先就要規定,他們不能在籍貫所在地,或者是有密切親屬關係的地區任職。”
    “比如說,籍貫是應天府的,那就不能在應天府為官。籍貫是江西布政司的,就不能在江西布政司任職!”
    “這樣做,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為親情、鄉情、或是那些盤根錯節,不好推卻的關係,來幹擾政務的公正,徹底杜絕地方保護,以及官員跟當地的家族勢力勾結,戕害百姓。”
    謔!
    真狠啊!
    如果說剛才的第一條,讓大家已經明白了流官製是個什麽東西。
    現在這第二條,這位吏部天官藤毅藤大人,竟已經隱隱有點揮舞屠刀的意味。
    在原籍為官?
    不允許!
    哪怕在場的都是京官,還是覺得心中凜然,嗅到了一種殺氣騰騰的味道。
    要知道,許多人出將入仕,為的還不就是衣錦還鄉?
    尤其是能到原本的家鄉做個父母官,那份榮耀真是無與倫比的。
    無他,爽啊!
    從小成長的地方,誰還沒有個矛盾衝突什麽的,就算自己真的沒有,父母輩,爺祖輩,跟街坊四鄰,跟親戚裏道,既然有接觸,就難免會留下一些曆史遺留問題,或輕或重。
    有的,甚至已經是埋下了深深的仇恨種子,老死不相往來。
    這種情況下,回家鄉做官?
    那得有多舒服!
    正所謂,拿了我家的,你給我送回來!吃了我家的,你給我吐出來!
    從自己,到父母,到八輩祖宗,那都是揚眉吐氣。
    可是現在……
    不允許了。
    流官製的新政策,規定官員不能在原籍任職。
    那麽就算是做了官也一樣無人敢欺負家族,比之前親自到原籍收拾掉往日的仇人,終究是差了一層。
    毫無疑問,地方官對這一條,也同樣不可能支持,一定會怨聲載道……
    藤大人呐,你這個鍋,背得越來越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