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那是多麽光明的未來
字數:5073 加入書籤
“首先。”秦楓也屈起一根手指頭,肅容道:“剛才藤大人提到,要有監督機製,這是極好的,但具體到地方,我認為,還應該建立起詳盡的考核製度!”
“比如說,對流官的考核,可以分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呃!
眾人都驚奇地瞪起眼睛。
還有這麽多花頭?
簡直不能想象,那些地方官員,以後聽到秦楓這個名字,該是何其複雜。
要是沒有秦楓,就沒有各地的糧食豐收,至少在賦稅這一塊,給地方官員省了無數的心。
但是這個考核……
誰喜歡被考核啊!
“定期考核,每年進行一次小考,每三年進行一次大考。”秦楓繼續說道:“考核的內容,則是包括政務處理能力,所管理的地區治理的具體成效,百姓的口碑,稅賦的完成情況,當地秩序的維護成果,等等多個方麵。”
“而不定期考核,則根據特殊情況,由朝廷臨時安排進行,必要的時候采取欽差微服私訪,用暗查的形式,力求能查到當地確切的情況。”
“如果遇到重大的突發情況,就比如說江西布政司發生的千金陂決堤,要立刻對相應官員的應對表現,以及追溯其之前的具體行為,啟動一係列嚴格考核!”
“這些考核的結果,直接決定了官員的仕途未來。”
“若是成績優異,則予以升遷或獎勵;若是成績不佳,則根據情況給予降職、調任閑職,甚至是罷黜等懲處。”
“如果在考核過程中,發現官員有不法行為,作奸犯科,包括但不限於受賄行賄,魚肉鄉裏,草菅人命,以權謀私等等,則按照大明律法,予以嚴懲!”
我的天!
這可太詳細了!
秦楓一開口,就知有沒有。
不愧是你啊!
文武百官,各自心中凜然。
這流官製……似乎大概可能,跟吏部尚書藤大人,有點關係,但不多……
這明明白白就是秦楓搞出來的東西啊!
不然,怎麽藤大人說得,都還遠不如這秦楓清晰細致?
好好好!
這麽玩是吧?
秦楓你也太狡猾了。
明擺著的,這流官製一旦推出,別說各地方官,就算京官也得受到強烈的衝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以後在大明朝做官,恐怕就沒那麽舒服了。
那麽追本溯源……他們或許不敢對當今聖上不敬,就隻能把怒火發泄到提出這流官製的吏部尚書藤毅身上。
而秦楓……可不受什麽影響。
好家夥!
藤大人太慘了,這個黑鍋,背得明明白白,不知要被多少人在暗地裏戳脊梁骨。
大家都能想明白的道理,藤毅哪能不知道。
不過……他雖然暗暗腹誹秦楓的狡猾,卻也同時佩服萬分。
的確是有點東西啊!
這流官製,自己已經覺得很完善了。
但秦楓這一開口,隨隨便便,就把還沒開始施行的流官製,跟官員考核結合在一起!
這樣一舉兩得,肉眼可見地能讓整個大明的吏治,向前邁進極大的一步。
了不起啊!
實在了不起!
“第二。”秦楓不理會這些議論紛紛,繼續屈起第二根手指頭,正色道:“選派機製,要力圖公正。”
“流官的選派,調動,統一由吏部負責,這要藤大人多多辛苦了。”
“選派的標準,依據具體官員的履曆、才能、品德等綜合考量。”
“就算是一個隻有七八品的知縣,可能在現在朝堂上的袞袞諸公眼中,隻是微不足道的小官,不值一提。”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對一縣之地的數萬乃至十數萬百姓來說,一個縣令,就足以決定一家人的生命存亡!”
“正所謂,抄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
“所以,小處,也不可隨便!”
“一定要選派擁有豐富地方治理經驗,清正廉潔,能力出眾的官員,前往那些重要地區,或者是複雜而重要的崗位上任職。”
“為了確保選派過程的公正透明,建立起嚴格的監督機製,防止任人唯親,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的發生!”
不知何時開始,偌大的金鑾殿,已經漸漸安靜下來。
唯有秦楓擲地有聲的聲音,在金鑾殿內久久回蕩,令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甚至包括寶座上的皇帝在內,都漸漸神色鄭重,想到了許多事。
是啊!
現在已經是大明洪武七年。
這個大明朝,建立七年了。
這裏的大多數人,都曾經是前元的子民,經曆過那個黑暗,混亂的時代。
也正因為被逼得活不下去,這才揭竿而起,參加各地的起義軍,後來在不同的時期,因為不同的原因,投入到當今聖上的那支軍隊中,並且逐鹿天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可能是他們一生當中,做的最正確的一次選擇。
勝利之後,自然是論功行賞!
作為開國功臣,有從龍之功,當然也有資格享受這份勝利的成果。
一路跟隨聖上征戰天下的,最起碼,也能落一個四五品的官職,那些功勳卓著的,更是被封為國公,官居一品!
縣令?
嘁!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縣令算是什麽東西?
在場的幾乎所有人,哪怕說一句話,就能讓區區縣令丟官去職,鋃鐺入獄,甚至丟掉性命。
可是……剛才秦楓秦大人說了!
一個縣令,關聯的可是數萬百姓,甚至十幾萬的百姓啊!
豈能馬虎?
怎能馬虎?
文武百官的神色,越來越鄭重。
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
這流官製,牽一發而動全身,但這份動蕩,對新生的大明朝來說,無疑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倘若真能按照秦楓所說,嚴格考核,並且認真選派,那將是多麽令人期待的未來。
對大明百姓來說,那是多麽光明的未來啊!
秦楓秦大人,大才啊!
如果說剛才藤大人提出的幾條,算是給流官製建立了一個雛形的話。
那麽現在秦楓的補充,讓流官製直接就走向升華。
稍稍對比,高下立見!
呼!
吏部尚書藤毅,也是長長吐出一口濁氣。
一開始,他覺得自己的心態崩了,白白忙活那麽久,竟然還是遠不及秦楓,白白給秦楓背了黑鍋,這份委屈那就甭提了。
可是。
現在他忽然意識到,秦楓提出的這些細則,受益最大的是誰?
哦,當然,受益最大的應該是大明百姓。
那麽對官員來說呢?
誰是最大的獲利者?
那當然應該是他藤毅執掌的吏部啊!
要是真按照這個方式施行政策,那麽吏部可真的坐正了“天官”的位置!
之前的官員考察,包括京察在內,隻是例行公事的一些東西。
但現在不一樣了!
官員要流動,要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履職,去往新的地方。
那麽,如何調派這些官員,將最合適的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歸根到底,全都是吏部來掌控。
這其中不但有神聖的職責,更有莫大的權力!
這流官製,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