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連公主都嫁給你了,你多操

字數:4444   加入書籤

A+A-




    第七百三十九章連公主都嫁給你了,你多操點心。
    (這可不是我標題黨,這標題字數不夠,尷尬了不是。)
    可是秦楓的話,並沒有說完。
    “第三。”秦楓一開口,場麵頓時再次安靜下來。
    竟然還有!
    這、這個秦楓,該不會之前就做過流官製吧?
    可是沒道理啊!
    大家都知道,以前他就是個淳化縣縣令,能流個誰……
    後來雖然成了應天知府,倒也沒聽說應天府下轄的八個縣,縣令是輪番做的。
    所以,這麽豐富和翔實的經驗,到底是從哪來的?
    難道,還真有生而知之者?
    “第三,職位輪換要有序。”秦楓繼續說道:“不同地區,不同職位的流官,進行定期輪換,每隔三年或者五年,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職位調整。”
    “這就可以使官員能夠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工作環境,積累起更加豐富的經驗,全麵提升其綜合管理能力。”
    “同時,也避免官員因長期在同一職位,而滋生懈怠或是腐敗的行為。”
    “第四,要跟進培訓和教育的機製。”
    “由朝廷吏部,製定專門的培訓內容,組織官員進行統一培訓!”
    “培訓內容,包括朝廷的政策解讀,地方的治理要點,不同地區風土人情的了解認知,以及遇到特殊問題的應對辦法等等。”
    “這些標準化培訓,能夠確保我大明的政令統一規範,確保官員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來應對新的任職環境。”
    “任職期間,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組織不定期的培訓和交流學習,促進官員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秦楓終於說完了。
    偌大的金鑾殿內,竟是鴉雀無聲。
    這個其實都還沒形成奏折,距離施行其實還有很遠距離的“流官製”,被秦楓這樣一說,仿佛條分縷析,甚至都不需要再操心什麽,直接就可以拿過來施行了!
    條條框框,可謂是麵麵俱到!
    所有參與過類似政策製定的官員,都浮現出古怪的神色。
    這,還是人麽?
    就算這個流官製,本就是他提出來的,但……通常來說,提出一個政策的雛形,到一個政策的正式完善,不但有很長的路要走,更需要群策群力,乃至選取一個試點地區,先運行一段時間,再從中吸取各種經驗教訓,逐步完善細化。
    現在被秦楓這麽一說,好像連細化的部分,都可以省了……
    而且,經曆了最初的震撼之後,在場的諸位大臣,都是大明的股肱棟梁,自然已經品味出這流官製的巨大優越性。
    的確,一開始公布這個政策的時候,地方一定會有抱怨的聲音,甚至是反對的聲音。
    但還是那句話!
    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老百姓啊!
    千萬不要忘了,現在坐在金鑾殿寶座之上的那個南麵稱尊的皇帝陛下,雖然已經是九五至尊,卻還時常以百姓自詡,站在百姓的角度,關心民生疾苦。
    有皇帝坐鎮,誰敢說流官製推行不下去?
    沒想到,今天大朝會,這第一個議題,就如此勁爆!
    文武百官,各自精神振奮。
    吏部提出的流官製,石破天驚。
    後來經過秦楓的一係列補充,這項前所未有的全新政策,更是無比真切地展現在每個人眼前。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臉上始終掛著很少見的微笑,這對於一貫不苟言笑的聖上來說,是頗為難得的。
    也就意味著,不管是誰,也不管對這流官製有什麽樣的想法,都不重要了。
    皇帝一定會推行這項政策!
    “眾位愛卿。”
    果然,秦楓陳述完畢的片刻沉寂後,皇帝開口,頓時壓下了所有議論的聲音。
    朱元璋的確很高興。
    百官用命,自然百姓安居。
    這流官製……怎麽早沒想到呢!
    若是一開始,就采用這樣的製度,說不定廣東布政司那邊,局勢不至於那樣崩壞,也不會有前不久的千金陂決堤了。
    秦楓啊秦楓,你還藏著多少本事,沒有使出來!
    咱連公主都嫁給你了啊!
    你就不能……多操點心?
    收回心神,朱元璋俯瞰文武百官,神色威儀,緩緩說道:“吏部藤愛卿,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可謂是殫精竭慮,勞苦而功高,這流官製的謀劃設計,足見其忠誠與才智。”
    藤毅連忙磕頭謝恩,心花怒放。
    背鍋?
    背鍋怕什麽!
    隻要皇帝對我滿意,我背的就不是鍋,分明是我自己的錦繡前程!
    說不定,這次,我能更進一步,從二品走到……嘿嘿,大有可能,大有可能啊!
    朱元璋卻點到為止,沒有繼續圍繞藤毅做文章,沉聲說道:“這流官製,全麵,細致,入微,尤其是秦愛卿後麵的補充,猶如是結成一張精密的大網,涵蓋了官員調動,官員考核,官員晉升與罷黜,官員培訓與教育等諸多方麵。”
    “施行之後,我大明的所有地方官員,乃至京城官員,調任、任職期限、晉升通道,都有妥善的安排。”
    “此舉,不但能夠有效避免地方勢力的固化,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掌控,更能促進官員謹小慎微,牧民教化,而避免滋生懶惰甚至是腐化的思想。”
    “細節之處,纖毫畢現,尤其體現出藤愛卿、秦愛卿這兩位大明的股肱之臣,用心良苦,稱得上是國之棟梁。”
    “從官員的選拔機製,到不同地區的認知規則,每一條條款,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如此全麵、完善的政策,一經施行,一定能夠令我大明官場,煥然一新,地方的治理,煥然一新,百姓的麵貌,煥然一新,為國家治理、百姓安居,注入新的活力。”
    “流官製的施行,乃是我大明官製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也為千百年來的官場製度,開一先河!”
    “朕相信,有此良策,乃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契機,我大明吏治必將更加清明,官員必將更加盡心盡力為朝廷用命,為百姓謀福,為國家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眾位愛卿,皆是我大明棟梁,應當跟朕一同,全力支持流官製之施行,讓它能夠在大明天下順利推行,造福我大明百姓!”
    聖上既然已經定了調子,文武百官自然一體凜遵。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接下來,主要依然還是吏部尚書藤毅的職責,關於具體的細節條款,必須具體到細枝末節,否則在執行的環節就容易出岔子。
    這一項任務,隻怕至少到年底,這位吏部天官,可就別想清閑了。
    不過藤毅絲毫不以為苦,反而喜形於色。
    誰還嫌自己的權力太大了?
    現在明擺著,流官製施行,整個吏部的地位都是水漲船高!
    感謝陛下,感謝秦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