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他贏了
字數:3354 加入書籤
金昌已經帶領軍隊來到了山腳下,因為他已經得到確切消息,李舜臣和百餘守舊派就在這座山裏麵,隻是因為天色已經晚了,不方便直接登山進攻,所以金昌決定休息一晚上,明天一早發起進攻。
可就是到了晚上,突然開始下雨了,而且還是大雨。
金昌站在營帳門口,看著瓢潑大雨,很是擔心。
雖然金昌隻是低級將領,但也知道下大雨的時候在山腳下駐紮是很危險的事情,萬一雨勢太大,將山上的泥土、石塊什麽的都衝刷下來,那就是可怕的泥石流,可以輕易將他這萬餘軍隊全部吞沒!
若是早知道今天晚上會下大雨,他是絕對不會在這種地方安營紮寨的。
可他下午的時候明明觀察過天象,經驗告訴他晚上不會下雨,要不然他也不會如此冒險。
可如今……
金昌麵色嚴肅,他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這個時候也不能輕易帶領士兵轉移,因為現在是深夜,而且還下著大雨,誰知道周圍是不是出現了水坑?
更何況冒著大雨轉移,就算能夠順利找到新的地方安營紮寨,被大雨淋透的士兵也會生病,嚴重影響戰力。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金昌隻能祈禱不要出現泥石流這種可怕的自然災害,要不然一切就都完了。
但是不管金昌如何祈禱,泥石流還是發生了。
最開始的時候金昌根本就沒有發現泥石流,如果不是天空出現一道閃電,照亮了半邊天,讓金昌敏銳地捕捉到了從山上傾瀉下來的泥石流,他根本就看不到山上的情況。
看到泥石流的時候,金昌眼前一黑,再也顧不上別的,急忙下令讓所有士兵分散,就近找結實的掩體,千萬不要被泥石流衝走。
一旦被卷入泥石流之中,任憑他有天大的本事,最後也隻能是一個死。
麵對這種恐怖的自然災害,讓士兵集中起來根本就沒有用,隻有分散開來,祈求大部分士兵能夠避開泥石流的衝擊,保存足夠的力量。
金昌的命令剛剛傳下去,士兵們就聽到了從山上傳來的聲音,臉色瞬間變得慘白,然後就有士兵在黑暗之中被泥石流卷走了……
泥石流來得很快,從金昌發現泥石流的蹤跡到泥石流席卷整個營地,也就三五分鍾的時間。
但就這三五分鍾的時間,一萬人的營地已經破敗不堪,九成以上的營帳被毀,半數以上的士兵不見了蹤影,九成以上的將領也不知道去了什麽地方,就連金昌這個主要將領,竟然也被泥石流給卷走了。
剩下的士兵躲在掩體後麵瑟瑟發抖,不知道後麵還會發生什麽事情。
好在大雨已經開始變小了,但所有的士兵依舊被大雨淋濕,渾身都開始打哆嗦。
就在他們以為雨停了之後就沒事了的時候,山上突然傳來動靜。
“下麵的人聽著,你們已經被我們包圍了,看在大家都是高句麗人的份上,放下武器投降,可以留你們性命!”
聲音是從山上傳過來的,但是幸存的士兵往周圍看了看,發現周圍竟然出現了大片火把,在火把的光亮之下,還能看到影影綽綽的旗幟,看起來規模不小。
李舜臣還在喊,“放下武器,束手就擒,我們不會為難你們。我們高句麗人過得本來就很艱難了,為什麽還要自相殘殺?剛才的泥石流就是上天給我們的警示,讓我們團結起來,重建高句麗王國,難道你們還不明白嗎?”
剩下的四千多士兵繼續張望,他們想要看看有沒有將領主動站出來,幫他們做一個決定,但是很可惜,等了幾分鍾,沒有任何人主動站出來。
金昌已經被泥石流卷走了,九成以上的將領也不知所蹤,剩下的幾名將領看到李舜臣那邊的陣仗這麽大,早都被嚇得不敢出來了。
四千多士兵等不到主心骨,但李舜臣卻一直在勸他們投降,而且還給了他們最後一刻鍾的期限。
一刻鍾之後,如果他們不投降,那李舜臣就要下令進攻了。
一旦發起進攻,所有的結果就隻能由他們自己承擔了。
隨著李舜臣不斷提醒他們一刻鍾時間馬上就要過去了,終於有士兵承受不住壓力,從掩體後麵衝出來,將武器丟到地上。
“我投降!我願意投降!”
這些士兵都是高句麗人,李舜臣的話也算是說中了他們的心思。
高句麗人歸順大陸王朝之後過得雖然安穩,但卻都打了亡國奴的身份,心裏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想法。
如今大陸王朝讓他們攻擊李舜臣,結果半路遭遇泥石流,損失慘重,李舜臣不僅沒有趁機攻擊他們,反而還給了他們一個投降的機會,這說明李舜臣是真的不想高句麗人自相殘殺,是真正在為高句麗人著想。
所以他們還有理由繼續堅持?
不是他們不聽從大陸王朝的命令,而是如今的情況已經不允許他們繼續戰鬥下去了。
打下去就是全軍覆沒,失去一切,所以他們為什麽不能投降?
有一名士兵投降,就有更多的士兵跟隨,短短幾分鍾,就有上千名士兵放下武器,從掩體後麵走了出來,向李舜臣投降。
剩下的三千多士兵雖然沒有投降,但也在觀望,想要看看李舜臣是怎麽對待那些投降士兵的。
而李舜臣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主動從山上下來,走到那一千投降士兵麵前,“好,大家都是高句麗人,相互之間沒有必要如此為難,你們在這裏遭遇泥石流,還淋了雨,已經很可憐了,我就不讓人捆你們了,隻要你們把武器交給我就行,等天亮之後,你們要是願意留下來,那就跟著我,要是不願意留下來,我可以放你們回去。”
“是!多謝李大人!”
士兵聽到李舜臣對他們如此寬容,心裏激動,紛紛道謝,還主動將丟在地上的武器放到李舜臣麵前。
那些沒有投降的士兵看到李舜臣的態度這麽好,而且還可以讓他們回去,也就動心了,紛紛站起來,丟下武器向李舜臣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