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同族想殺
字數:3547 加入書籤
大陸王朝的基建工程就沒有停下來過,到處都是一片火熱的景象。
尤其是大陸王朝的商人,從政部和經濟部接到了好多工程,靠著大陸王朝的各種利好政策,靠著從海外運回來的大量奴隸,他們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做各種工程,獲取大量利潤。
同樣的,大陸王朝將工程交給這些商人,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事情,隻要在這個過程中確保工程的質量就可以了。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最多三五年的時間,大陸王朝必然會煥發出全新的麵貌。
而三五年的時間,李舜臣還有豐臣秀吉他們,能夠發展起來嗎?
這可真是一個未知數。
大陸王朝這邊正熱鬧的時候,李舜臣的發展終於有了一些起色。
當初他靠著千餘降兵在遼州以北的地方建立了一個村落,然後就靠著這個村落慢慢發展。
最開始的時候李舜臣很是為難,因為他身邊的人九成九以上男人。
這個情況可以讓他組建軍隊,但是想要謀求發展是絕對不行的。
沒有女人,就算李舜臣成功建立了政權,也無法傳承下去,除非李舜臣打算建立那種曇花一現的政權。
李舜臣想了很多辦法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到最後都沒有解決。
他總不能憑空變出女人,或者把男人變成女人吧?
既然這個問題無法解決,那李舜臣就隻能從另外一個層麵動手,抓緊時間壯大實力。
等他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之後,就可以帶兵前往遼州掠奪人口了。
沒錯,就是掠奪人口。
李舜臣這些人在遼州過不下去,又想發展壯大,在前期隻能通過掠奪的方式來進行擴張。
所以李舜臣抓緊時間訓練軍隊,還親自動手弄出來一個煉鋼爐。
說是煉鋼爐,其實就是用石頭和泥土砌出來的一個類似窯洞的東西,讓木炭在裏麵燃燒,提升溫度來達到冶煉金屬的目的。
這個煉鋼爐雖然破舊,但畢竟是李舜臣這個從十六世紀穿越過來的人弄出來的,還是可以冶煉金屬的。
有了煉鋼爐,李舜臣就可以打造一些簡單的鐵質工具了。
也就當初那千餘降兵歸順的時候,李舜臣順便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要不然他都不知道該怎麽給這些士兵準備武器。
經過兩個月的訓練,這一千軍隊終於有了點模樣,然後李舜臣親自帶著這一千軍隊對遼州發起了第一次劫掠。
說起來可笑,李舜臣是朝鮮人,高句麗演變成了後來的朝鮮,但李舜臣出手的時候卻沒有絲毫留情,在高句麗人村莊裏燒殺搶掠。
上了年紀的直接殺死,男人不願意投降的直接殺死,女人和孩子反抗激烈的直接殺死,然後帶走所有的物資和不敢反抗的人。
李舜臣想要發展,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支撐,但他這邊隻有男人,根本不可能發展壯大,所以他必須掠奪人口。
站在李舜臣的角度,他的做法沒有問題,但是站在高句麗人的角度,就很有問題了。
大家都是高句麗人,為什麽要做這麽狠辣的事情?
大陸王朝覆滅了高句麗政權,除了在初期為了穩固統治,殺了一些叛亂的高句麗人之外,並沒有任何亂殺無辜的舉動。
不僅如此,大陸王朝還給高句麗人帶來了很好的生活,要不然他們不會對大陸王朝生出歸順之心。
大陸王朝的軍隊沒有把他們怎麽樣,沒有對他們燒殺搶掠,而李舜臣的軍隊卻對他們舉起了屠刀,這一下就讓高句麗人對李舜臣生出了厭惡的心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就衝李舜臣這個舉動,高句麗人也很難支持他。
法正和甘寧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愣住了,這李舜臣是個狠人啊,為了發展,竟然連自己的同胞都不放過!
這也太狠了!
按照甘寧的想法,他覺得他什麽都不需要做,不去阻止李舜臣,不去保護那些高句麗人,就讓他們之間積累仇恨,看看到了最後李舜臣要怎麽收場。
但是法正卻提出了不同意見。
法正表示他們是遼州的政部和軍部部長,主要的任務就是要保護遼州人民的安全。
高句麗人已經歸順了大陸王朝,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老實本分的,不會跟著李舜臣鬧事,所以他們應該保護這些人的安全。
如果為了打擊李舜臣的威望就放棄那些高句麗人,讓他們暴露在李舜臣的屠刀之下,那他們和李舜臣還有什麽區別?
所以法正希望甘寧第一時間帶領軍隊過去,在遼州邊境位置駐紮,保護那些高句麗人的安全。
甘寧心裏雖然不爽,但也知道法正看待事情比他全麵,要是他們真的坐視不理,任由李舜臣對高句麗人動手,確實能夠打擊李舜臣的威望,但也會影響到大陸王朝的名聲,屬於兩敗俱傷的打法。
李舜臣是被逼無奈,隻能這麽做,但大陸王朝有很多選擇啊,他們為什麽要用這種兩敗俱傷的方式呢?
隻要法正和甘寧站出來保護高句麗人,就能幫大陸王朝收獲一波人心,和李舜臣形成鮮明對比,嚴重打擊李舜臣的名聲和威望。
隻要這件事做成了,李舜臣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他也得不到高句麗人的支持和擁護,將來就別想有什麽發展。
所以法正和甘寧第一時間向陸川匯報這裏的情況,然後甘寧親自帶領一萬士兵前往遼州邊境,在每個邊境的村落都安排了五百士兵保護這些村落的安全。
這些邊境村落的村民原本已經開始害怕了,因為他們知道李舜臣是高句麗人,而如今高句麗人為了反抗大陸王朝的統治,竟然對高句麗人出手了,讓他們覺得很荒唐,甚至都不好意思開口讓大陸王朝來保護他們。
但甘寧還是帶著軍隊來了,專門來保護他們,這一下就讓這些邊境村落的村民感受到了大陸王朝對他們的重視和善意。
正所謂不怕不懂貨,就怕貨比貨。
同為高句麗人的李舜臣在劫掠他們,而大陸王朝卻在保護他們,那他們應該倒向那邊,已經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