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小特務搗亂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禮拜天一中休息,婁豔華和婁豔茹要回家洗澡換衣服。
劉衛東正好回趟二隊,把農研拿回來的材料跟王建國講一下。
回家帶著大米豆油,還給老爹買了塊肉,這麽多東西拎著他可走不動。
等了好一會兒才搭上一輛馬車,回家把東西放下劉衛東才往隊部走,剛走到集體戶門口就看見了扛著鋤頭的金旭。
“衛東回來了,豔茹沒跟你一塊兒回來?”
金旭看見劉衛東很熱情,不像重生前看見他愛答不理。
“豔茹沒回來,你這是要上地?我聽說知青要返城了?”
“嗯,知青辦已經摸底了,跟社員結婚落戶的,不在返城考慮範圍,這回草率結婚的知青估計腸子都悔青了,不少知青都去公社打離婚了。不過你家豔茹無所謂,考上大學一樣變成市民。”
說到這兒金旭忽然臉上有了一絲尷尬。
“衛東你別多心,我不是故意提醒你,你跟豔茹感情這麽深,即使她進城也不會跟你離的。”
劉衛東笑了笑:“我還真沒考慮過這麽多,豔茹幸福比啥都強,這回知青苦盡甘來,你們該高興了吧?”
金旭歎了口氣:“高興啥啊?回城就麵臨就業,弄不好都成待業青年了。”
對於金旭的擔憂劉衛東沒接茬。
他早就經曆過那個年代,知青返城後確實很難安置,待業青年滿大街都是,那時候一看見穿軍裝帶軍帽的待業青年,市裏人都把他們跟二流子畫等號。
“李保田被公社領導叫回去上班了你知道嗎?公社領導電話都打村委會來了,說是好多知青等著辦手續,蓋不上戳都鬧起來了,我就不明白李保田會點兒啥?大字都不識一個,靠著打砸搶上來的人,公社居然會讓他當官。”
金旭搖著頭一臉不理解。
劉衛東哼了一聲:“誰知道呢,可能人家有後台吧,反正你們也快返城了,還提他幹啥?”
到了村委會門口,金旭扛著鋤頭往地裏走,劉衛東則進了村委會。
“我們村賣的木頭都是社員家挑出來的柴火,個人家的柴火也算集體財產?拿柴火換糧食那是我們生產隊的本事,這事兒就我一個人幹的,組織上愛咋調查咋調查,我他媽就不信了,幫社員弄點口糧還成罪過了?”
剛到門口,劉衛東就看見王建國對著話筒罵人。
一看劉衛東進來,王建國氣呼呼地掛了電話。
“這是跟誰啊建國叔?咋還有人調查賣木柴的事?咱不手續健全嗎?”
“都他媽是紅眼病,咱是手續健全,可按規矩收入這塊兒得給公社交一部分,我不是把錢都買糧了嗎?公社就挨個領導打電話問,社員挨餓咋他媽都王八頭一縮,誰都不出聲。”
二隊不指望公社,另辟蹊徑災後重建,估計不但公社領導心裏不是滋味,其他生產隊也都眼紅。
又是懷璧其罪,就跟劉衛東挖到人參一個道理。
“建國叔,我從農研還拿回來不少資料的,有種子化肥的,還有苗圃和中藥種植的,看公社這態度,咱二隊搗鼓些都得緩緩啊?”
“緩個屁,聽蝲蝲蛄叫喚還不種莊稼了?咱就是想讓社員不再挨餓,想讓老百姓日子過得好點,咱有啥錯,材料拿來我看看,我可不管公社啥態度,隻要是有利於咱們村發展的,我就敢先斬後奏。”
拿過劉衛東手裏的檔案袋,王建國帶上老花鏡,認真地看了起來,看不明白的還問劉衛東。
劉衛東這次回來,是想在集體林地種黃芪和五味子,沒想到剛回來就碰見這麽一出,他真有點擔心。
村裏把大糧地種了雜糧,還能拿發大水當借口,可利用集體林地搞種植全縣都沒有先例,萬一被抓了典型……
“衛東我看林下中藥種植就不錯,不顯山露水,而且還不用咋伺候。”
劉衛東苦笑了一下:“建國叔你想簡單了,咱們屯子啥樣你不清楚,啥事兒能瞞住人?再說收了藥材往外拉也是個問題,種植的可不像野生的量那麽小,明晃晃的誰看不見啊?”
“操……這咋幹正事兒還得像做賊似的?老農民想發家致富傷天害理嗎?”
劉衛東嘿嘿一笑:“建國叔您這思想可有問題,發家致富你都敢說?你這路線站錯了。”
“你小子別氣我,公社盯著,屯子裏還有打小報告的,這以後幹啥真得加小心。”
王建國一臉鬱悶。
劉衛東笑了:“建國叔,其實沒啥好擔心的,咱種的藥材今年又借不上力,得明年才能收,萬一過了年政策變了呢?隻不過想搞種植肯定有投入,即使賒種苗也是拉饑荒,這事兒還得你們領導拿主意。”
王建國跟徐會計對了對眼,一拍桌子。
“就這麽幹了,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正好咱們村要砍樹,我這回先去跟馬主任和李書記約法三章,談好價咱再動手,有了人情往份,公社領導就不會老盯著咱們村了。”
劉衛東立刻閉嘴了。
人情往份?村裏哪有錢?王建國不會又讓自己先墊上吧?
果然王建國臉上浮現出了一絲諂媚的笑容,弄得劉衛東直起雞皮疙瘩。
“衛東,舍小家顧大家,咱隊裏糧食缺口算暫時解決了,可真沒啥錢,你看著人情……”
“叔你別這麽看著我笑,我有點不習慣,借錢可以,咱親爺倆也得明算賬,打欠條。”
王建國一拍桌子:“那是必須的,集體哪能占社員便宜,先借咱村裏五百,最好不借現錢,幫村裏買點好煙好酒,就是你上回買的那種。”
劉衛東歎了口氣點點頭:“看樣子不澆油是真不滑溜,公社領導這火候把握得真好。”
原本劉衛東還想找老關頭商量一下種藥材的事,可一看這局麵直接回家了。
心裏揣著盆火一樣把材料帶回來,沒想到又遇見岔頭,自己還倒搭了五百塊錢。
政策政策政策。
劉衛東都盼著一眨眼就過年,因為年末三中全會召開,計劃經濟才逐漸朝著市場經濟方向轉換。
現在一步一個坎,這幾個月能平穩過渡劉衛東都覺得燒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