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十六年(結局,後麵還會寫些番外)

字數:2576   加入書籤

A+A-




    “朕曾聽說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卻沒想到史師一直就在京兆。”
    聞聽自己的皇帝學生此言,史子眇尷尬一笑:“不敢當史師之稱,山人習慣了閑雲野鶴的日子,還望陛下恕罪。”
    數年前他就聽聞了天子發布詔書尋找他,那時,他已經是京兆尹陶謙的座上客了。隻是他終究沒有出現在天子的麵前,沒想到最後卻被校事部發現了蹤跡。
    雖然已經當了十三年的天子,但劉辯一直在克製自己,以免成為剛愎自用的暴君。他當然不至於因為史子眇的行為而惱怒,隻不過……既然落到他手,那就別想跑了!
    “朕與史師多久未見了?算算得有十六年了吧,時光荏苒啊!”
    史子眇聽了也不生分,對於時間了然於心的他糾正道:“距離十六年還有半個月呢……當初分別時山人須發還是黑的,如今早已斑白了。”
    “是啊,十六年了。”劉辯忽然很感慨,正想到了當初他剛穿越的時候,懵懂、茫然……時至今日,回想起來,不過彈指一揮間。
    在這十六年間,他自史子眇家中而始,有許多人走進了他的人生,而他也影響了更多的人。
    有人已經故去,有人則正年輕,帶著希望和理想繼續奮鬥……
    倏忽間,難得走神的劉辯回過神來,卻見史子眇正等著他開口。
    他也不客套,徑直問道:“史師應該知道天下百姓皆道史師為神仙中人吧?”
    史子眇又是尷尬一笑,解釋道:“都是些沒有見識的凡夫俗子妄言,其實都是因為陛下仁德恩澤百姓的緣故。他們推崇於我,隻是因為他們敬愛陛下罷了。”
    他不得不承認,在天子麵前,他全然不如在京兆官吏麵前自如,與十六年前的還是孩童的天子更是不能同日而語。
    劉辯輕笑一聲:“你我之間何必如此生分?無外乎百姓們知我長於民間,行事作風又與過去數代天子截然不同,便想著我在民間一定得了神人相助,否則怎麽能挽漢室傾頹呢?”
    “陛下天縱奇才。”史子眇拱手道。
    劉辯也就糾結史子眇的說法,而是說道:“史師既然說成名是因為朕的緣故,那朕也認了。想來千百年之後,說不得民間還會流傳史師是某一個神人下凡呢!不過史師既然承了朕的情,朕有一樁小事想讓史師幫一幫,不知史師願不願意?”
    “敢問何事?”史子眇忍不住腹誹,他還能拒絕不成?不過,若真是什麽難辦的事,他要不要幹脆生個病呢?
    “倒也不是什麽難事。我知史師有口才,善道藏,可是史師不覺得如今道教流傳的故事過於少了嗎?其實我倒聽聞過幾例,也不全是道教的……”
    許久之後,史子眇隻覺得自己的腦袋都變得昏昏沉沉的了。
    什麽二郎神劈山救母,一個叫孫悟空的猴子竟然鬧了天宮,好在沒打進皇天上帝的淩霄寶殿……等等,他到底在慶幸什麽啊!
    終於,眼看著劉辯講累了,史子眇也鬆了一口氣。
    然而沒多久,史子眇眼看著劉辯又來了興致,就在他猶豫著要不要告訴皇帝他老邁糊塗之際,忽聽劉辯說道:“說起來,曾經的舊宅史師應也十六年沒去過了吧?”
    “陛下想要重回故地嗎?”
    劉辯略作猶豫……那裏就是他來的地方,也是他最初半個月所待的地方。
    “走一趟吧,我也這許多年沒去過了。”
    一段時間後,一處閑置多年的院落重又出現了許多人。不過看起來似乎有人打理,院子倒不算亂。隻是推開房門,內裏卻積累了一層的灰塵。
    見狀,劉辯也沒了故地重遊的心思,反正他也很珍惜現在的生活。
    就在院落之後,劉辯背著手對史子眇說道:“史師可知,在雒陽的東南西北,皆有胡夷……可若談及教化,經典本就深奧,遠不如這些故事更容易傳播。”
    “史師,你說,假如有一天,這些胡夷都認為女媧、伏羲、大禹是他們的祖先,那他們還能被稱為胡夷嗎?”
    說完,劉辯不待史子眇回答,又道:“其實我原本想著隻借史師之名,自有代筆的寫手,但轉念一想,還是要知會史師。史師要是願意做此事,朕謝你辛勞,若是不願,朕也絕無怪罪之心。當然啦,這名頭還是得借的。”
    史子眇聽完,苦笑道:“陛下把什麽話都說了,我這山野之人還能說什麽呢?其實我這些年來,倒是有許多見聞,可以編為故事。”
    說罷,兩人相視而笑。
    至於前塵種種,誰又在乎呢?
    以觀來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