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劉協:無需懷念高祖,朕將超越高祖!

字數:8307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在甄宓抵達長安的第三日,劉協便在早朝上宣布了將呂玲綺冊封為皇後,並將皇子劉玨冊封為太子的決定。
    這個消息一出,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所有大臣們對此都極為震驚。
    在劉協宣布這個決定之前,朝中群臣都在猜測皇後之位會花落誰家。
    有人認為會被呂玲綺所得,畢竟呂玲綺的背景深厚,呂布又軍功卓著,深受天子信賴。
    盡管第二個“呂後”讓有些人覺得犯怵,但此呂後非彼呂後,終究是不一樣的。
    而且當初馬超攻打長安時,呂玲綺站出來反對伏完獻出皇後時說的話也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所以不少大臣覺得後位會是這位呂貴人的。
    但也有大臣認為呂玲綺無子,而甄宓有子,又得天子寵幸,奪得後位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最主要的是,呂布的身份地位已經足夠高了,若是再給予呂玲綺皇後的位置,會有外戚做大之嫌疑。
    所有人都覺得皇後位不是呂玲綺就是甄宓的,至於其他後妃,根本沒有在候選之列。
    因為不論是受天子寵幸程度還是身份背景,都沒辦法與上麵那兩位相提並論。
    可誰也沒想到的是,天子居然把後位還有儲君之位分為兩份,將後位給予了呂玲綺,儲君位給予了甄宓的孩子!
    這簡直聞所未聞!
    故此,在劉協宣布這項決定後,朝中群臣紛紛上奏請天子慎重考慮。
    但劉協並未聽從群臣意見,將此事蓋棺定論了下來。
    未央宮,溫室。
    劉協剛剛退朝,正在宮女的服侍下脫去天子袞冕,換上四季常服。
    一名宦官走入殿內,恭敬道:“陛下,大司馬和大司徒在殿外求見。”
    “讓他們進來吧。”
    劉協頭也不回地說道。
    宦官退下。
    不一會兒,郭嘉和賈詡便走入了溫室,二人見到劉協正在換衣服,便在一旁立著等待。
    劉協換好衣服後,轉過身來看向他們,問道:“你們也是因為立後和立儲之事而來的?”
    對於郭嘉和賈詡的到來他不意外。
    他做出這項決定並沒有與他們二人商量,而且的確有些驚世駭俗,他們過來詢問也很正常。
    “陛下英明。”
    郭嘉點了點頭,隨後神色憂慮地道:“自古以來皆是立嫡不立長,陛下卻將後位給予了呂貴人,儲君位給了甄貴人之子,臣擔心這將會是取禍之道啊。”
    立嫡不立長,不管是皇室還是世家士族,正常情況下繼承人都是正妻所生的嫡子,這是默認的規矩。
    可劉協的決定卻違背了這一常理。
    剛剛統一天下就立長子為儲君,卻又不給予甄宓後位,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奉孝言之有理。”
    賈詡也點頭讚同了郭嘉的話,說道:“溫公功勳卓著,威望非常,乃武將之首。”
    “如今呂貴人雖然無子,但安知日後會不會生下皇子?若有那一天,恐怕……”
    賈詡沒有把話說完。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不是人想不想做,而是事情推著人走。
    呂布現在沒有外孫,自然沒有爭奪儲君位的想法,可是以後呂玲綺有兒子了呢?
    退一萬步講,就算呂布依然不會幫外孫和劉玨爭奪皇位,但他麾下、身邊的那些武將勳貴呢?
    從龍之功,誰不想要?
    而且呂布年紀已經不小了,等呂布一死,沒人壓得住那些武將,他們幫呂玲綺的孩子爭奪皇位,屆時一定會引起滔天的血雨腥風。
    “說完了?”
    劉協一言不發地聽他們說完想法,然後詢問道。
    郭嘉和賈詡都點了點頭。
    劉協笑了笑,說道:“你們想的這些朕都考慮過,立長不立嫡確實不是個好頭。”
    “但朕以為,這種事情自古以來都是無解的難題,就算朕沒有立玨兒為儲君,等日後將皇位傳給呂貴人的兒子,難道皇位之爭就不會出現了嗎?”
    “這個位置的誘惑朕比誰都清楚,不是簡單的立長立嫡就能解決的。”
    “朕將後位和儲君之位分開給予,一是為了完成朕當初許下的兩份承諾,二是有親手栽培太子的想法。”
    “朕不想日後繼承大統的是個無能之輩,若他有資格繼承大統,自然會有能力處理好這件事情。”
    “至於此事會不會給後世子孫開了壞例……朕隻能說,世事變化難以捉摸,未來如何朕又豈能知曉呢?”
    劉協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多大問題。
    什麽開惡例,什麽影響不好。
    全部都是狗屁話。
    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上看曆史,華夏五千年文明,有幾個太子是順位繼承的?
    曆史書翻來覆去就四個字。
    那就是“爭當皇帝”!
    他會好好教導劉玨,盡力培養其成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但如果劉玨沒有能力守好皇位,那讓人奪去便奪去吧。
    皇位本就要靠爭,他給予了劉玨繼承皇位的資格,教導其怎麽當好皇帝,這要是當不了那還能怎麽辦?
    皇位之爭向來如此。
    君不見扶蘇、劉據之死;李建成、李承乾之殤;以及明清時期的五龍同朝、九子奪嫡。
    這些例子無不說明了皇位的繼承與否根本不在於資格,而在於能力和手段,以及運氣。
    跟立嫡立長的關係並不大。
    劉協的一席話說完,郭嘉和賈詡都麵麵相覷,他們是沒想都天子的想法居然這般豁達。
    雖然這番話聽著很離經叛道,可仔細深想,又有幾分道理。
    “陛下的思想和眼界遠在臣等之上,臣……佩服。”
    郭嘉苦笑一聲後說道。
    盡管他還是不太能理解和認同天子的話,但他也清楚天子並非是心血來潮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如此就夠了。
    皇位傳給誰,他們作為臣子的最多提提建議、說說自己的想法,但根本決定權還在於天子。
    說得太多那便是僭越。
    劉協淡淡一笑後說道:“朕知道你們不能理解朕的想法,但無妨,曆史會見證一切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朕是個凡人,管不了後世如何,朕如今隻想將眼下的大漢帶向繁榮。”
    “好了,都坐下吧,朕還有其他事情要與你們商議。”
    劉協讓人給郭嘉和賈詡拿來兩隻坐墊。
    兩人也知道天子是要與他們談正事了,於是便打起了精神,坐了下來。
    劉協並未拐彎抹角,直接說道:“如今天下一統,許多事情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朕要與你們談一談改革之事。”
    此言一出,郭嘉和賈詡目光都為之一凜!
    改革!
    他們二人清楚,對朝政進行改革,是天子心心念念的事情。
    隻不過之前天下都沒有統一,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討伐反賊上,沒有改革的條件。
    但現在不一樣了,所有逆賊都被討滅,大權被天子一人獨攬,正是改革的最好時機!
    “臣等這一天……等了六年了。”
    郭嘉無不感慨地說道,臉上充滿了唏噓之色,心情百味雜陳。
    想當初他就是聽了天子對於選拔人才製度改革的設想後,才毅然選擇輔佐。
    如今過去這麽長時間,他的初心仍未改變,更幸運的是天子也沒有變。
    “朕等這一天也等很久了。”
    劉協笑著說道,眼中充滿了神采,“大漢積弊太多,世家坐大,這是漢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漢若想再度走向繁盛,改革是必須要行之事,唯有掃除積弊,才能煥發新生。”
    漢有兩朝,後世稱之為東漢和西漢。
    西漢才是大漢的巔峰時代,那時候的皇權高度一統,國家也是強盛非常。
    東漢雖然名義上是西漢的延續,但與西漢的強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因為劉秀統一天下靠的是世家大族們的支持,這和高祖劉邦統一天下有著根本的區別。
    當然並不是說劉秀的能力不強,他的能力固然很強,但他沒有世家支持的話也無法統一天下。
    所以他與世家進行利益交換,讓自己能短短幾年內掃除所有對手,光複大漢。
    而代價就是此後數百年世家迅速發展成為龐然大物,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穩定。
    劉協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要趁著目前自己手握大權,而且天下剛剛經曆過一番動亂,正值利益重新分配的時候進行改革。
    無需懷念高祖在世時期,因為他將超高祖!
    “陛下有什麽想法?”
    賈詡簡單明了,單刀直入地問道。
    劉協幹脆地道:“改革人才選拔製度,廢除察舉製;整頓吏法,重新打造國家各級官員的構成;改革稅法,減輕百姓負擔,遏製世家兼並。”
    “這是朕要改革的三大基本方向。”
    國家強盛的關鍵,無外乎三樣,即選拔人才、整頓吏治、遏製世家。
    當然,提高生產力也是重中之重,但這是要同步進行的事情,包含在改革的內容裏麵。
    軍隊強盛雖然也很重要,但如今大漢內無反賊,外無憂患,到不是改革的重點。
    而且現在的軍隊已經很強盛了。
    所以最主要、以及難度最大的,還是他剛剛說的那三點。
    “這……”
    賈詡聽完瞠目結舌,被劉協的這般驚人之語嚇出了一背的冷汗。
    他還以為天子會說些整頓貪汙腐敗,敲打世家之類的,沒想到上來就搞這麽大!
    廢除察舉製,整頓吏治,改革稅法遏製世家!
    這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堪稱重量級的大事,帝王但凡能完成其中一樣,就稱得上是聖君!
    而天子卻打算全部做?
    郭嘉震驚過後,一臉興奮地說道:“好!陛下英明!臣定會全力支持配合陛下!”
    賈詡眼角狂跳,連忙按住興奮的郭嘉,起身說道:“陛下,此事影響太大了,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天下重新陷入動亂啊!”
    “您……是不是再好好考慮考慮?”
    他可以想象的到,這消息一旦傳出去,直接會讓剛剛穩固的大漢天下再度掀起戰火。
    “病入膏肓,不下猛藥如何治病?”
    劉協反問道,接著又笑著安撫賈詡:“文和莫慌,朕又豈會不知改革要徐徐圖之,朕剛剛說的隻是改革的整體方向而已,朕自然不會直接大刀闊斧地動手。”
    劉協不是傻子,他清楚那些世家大族要是得知自己的打算,明天就得全部造反。
    所以他得慢慢來,溫水煮青蛙。
    賈詡這才鬆了一口氣,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道:“陛下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下次還是一口氣說完吧,臣年歲不小了,經不得這般恐嚇。”
    他險些被嚇得昏過去。
    郭嘉鄙夷道:“文和也太膽小了些,改革勢在必行,若能除去我大漢的頑疾,吾等便是粉身碎骨又如何?”
    賈詡沒好氣道:“知道你最清高,我是陛下跟前的饞臣還不行嗎?”
    聽到二人對話,劉協哈哈大笑,拉著他們的手說道:“你們可是朕改革的先鋒大將,朕要改革,離不開你們二人的幫助。”
    “好了,朕先與你們談談接下來要先怎麽做吧,就從改革人才選拔製度、廢除察舉製開始。”
    “關於此事,奉孝應當有想法。”
    劉協看向郭嘉說道。
    郭嘉微微頷首,道:“自光武皇帝首創察舉製以來,入仕之路便漸漸被世家大族所把持。”
    “沒有背景,沒有身份之人想要晉升,簡直是難如登天。”
    “這也導致朝堂之上皆是背景深厚世家子,根本不見出身寒微的寒門子弟。”
    “臣雖出身潁川郭氏,但隻不過是家族旁係,即便有一身才學,卻不得被舉薦入仕為官。”
    “若非有幸得遇陛下,如今應當也是碌碌無為……故此,臣以為有一個公平的選拔製度極為重要,隻有如此才能讓天下賢才盡為朝廷所用。”
    “而不是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盡是一群屍位素餐之徒!”
    郭嘉越說越激動,神色也越發憤慨。
    他實在是恨極了察舉製度。
    也正是如此,當初聽到天子提出公平公正的科舉選拔時,他才會激動得難以自己。
    賈詡輕輕一歎,拍了拍郭嘉的肩膀以示安慰,他是能體會郭嘉心情的,因為他也差不多。
    若不是因為入仕無望,他又怎麽會投身軍伍,成為別人的帳下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