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新型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字數:8016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奉孝說得沒錯,入仕之路被世家把持,此乃我大漢頑疾之一也。”
    “但察舉製度沿用已有數百年,想要將其廢除,怕是極難啊。”
    賈詡搖著頭說道。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察舉製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因為察舉製決定了隻有出身士族階層的人才有資格入仕從政。
    這也就導致了“廟堂之上皆貴胄,不見寒門良家子”,能夠進入朝堂的永遠是那麽一批人。
    而這個道理他們懂,世家大族們又豈會不懂?因此想廢除察舉製肯定會碰到極大阻礙。
    畢竟這可是他們在朝堂中立足的根本之一!
    賈詡所說的話,劉協自然清楚。
    其實大漢曆代天子與士族之間對於“控製上升之道”的爭鬥,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過。
    在西漢以及東漢開國初期,士族把持晉升之路其實還沒有如今那麽嚴重。
    但從光武皇帝劉秀立國之後,為了確立繼位的正統性,劉秀就開始大力推行讖緯學。
    什麽叫讖緯學呢?
    簡單來說就是把儒學轉變為宗教,這個宗教裏老天爺的地位是最高的,孔子則是為教主。
    人間帝王的位置屬於誰,由老天爺決定,即“皇權天授”。
    老天爺先是把皇權給了高祖劉邦,現在又選定劉秀作為新的帝王,如此一來劉秀繼位便合乎正統了。
    因此東漢初期學子們除了要學習經典,也要學習讖緯學,甚至讖緯學成為了最重要的選拔考核內容。
    但很快士族就找到了讖緯學的漏洞,因為讖緯學的缺點在於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誰說得都有道理。
    所以在通過察舉製進行選拔時,如果平民百姓和士族子弟說的答案都大差不差,那麽作為士族階層的一員,考核官員就可以說士族子弟說得更對,甚至憑借自己的好惡來決定誰對誰錯。
    如此一來,這一選拔機製的操作空間就很大了,士族們可以完全控製誰來晉升。
    這樣下去自然是不行的,天子肯定不能坐視這種情況出現,於是漢章帝在察覺到了這一點後,舉行了一次著名的白虎觀會議。
    這次會議直接規定了標準教材和標準答案。
    標準教材即儒家經典,標準答案即三綱六紀,不管你是貴族還是平民,隻要你回答的內容是標準答案,那麽審核官員也不能說你是錯的。
    即便審核官員有私心,也不能公然偏袒誰。
    再加上後來蔡倫發明了紙張,讓普通人書寫文字的難度大大降低了,於是漢順帝登基之後就在察舉製的基礎上增添了筆試,讓士族更難控製晉升通道。
    不過這一改革也沒持續多久,就又出現了漏洞。
    這個漏洞,即大名鼎鼎的“釋經權”。
    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雖然規定了教科書,但如何理解這幾本書的內容,怎麽給這些書寫教輔材料,那就不是天子說了算了。
    於是從東漢中期開始,一大批以“釋經”起家的士族官員,如馬融、鄭玄、盧植等大儒,開始迅速出現。
    類比後世的話,這些從事釋經工作的大儒,就相當於培訓機構的教培老師。
    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儒家經典做注釋,然後再來教學生。
    士族很快通過這一方法再度控製了考核機製。
    原因很簡單,雖然大家學的都是標準教科書,考試的時候大家背的答案都是一樣的,無法分出高下。
    但等到考對書中內容的理解時,那些寒門子弟就完全不行了。
    因為他們壓根就沒學過這些,這些“理解”都是士族們自己寫的,然後他們再拿出來出考題。
    這樣一來就隻有他們的後人和學生才能答得出來了,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士族徹底把控晉升通道。
    “難歸難,但總不能不做。”
    劉協收斂思緒,隨後說道:“朕曾經與奉孝提過一種名為‘科舉製’的選拔人才製度。”
    “此事奉孝應該與文和你提過了。”
    賈詡點頭道:“臣聽奉孝說過一些,科舉製與察舉製有相似之處,陛下的想法是重新開科立考。”
    “此舉倒是與孝靈皇帝的鴻都門學頗似。”
    靈帝雖然昏聵,但政治手腕卻是極高,屬於你可以說他壞,但不能說他菜的那種類型。
    鴻都門學就是靈帝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世家把控晉升通道問題,所想出的解決方案。
    這一手段可謂極為高明。
    首先儒學的標準教科書是動不了的,這是祖宗確定的東西,動了就等於打祖宗的臉,說章帝做錯了,這是不行的。
    其次釋經權也動不了,因為那些釋經大儒們在釋經的領域有很深造詣,就算是重新寫一份釋經標準答案,也不可能超過所有大儒、讓所有學子信服。
    於是他采用了新的辦法,即自己開科,製定教材和答案。
    靈帝本身就是辭賦大家,他親自動筆,洋洋灑灑寫了多達五十章的、辭賦水平極高的《皇羲篇》。
    然後靠著這份《皇羲篇》,靈帝正式創辦了鴻都門學,並且開始招生。
    招生條件有兩個,一是要由靈帝親自下令征召,二是要會寫漢賦。
    這些人進入學校後,唯一的學業就是參考《皇羲篇》,去寫新的漢賦。
    此後靈帝又在這個基礎上再次擴招,招收了許多學習繪畫、書法等方麵的人才。
    而等到這些人畢業後,靈帝直接下令將他們提拔為侍中、尚書,安排在各個要職上。
    這也是被世人詬病他昏庸的原因之一。
    但其實靈帝的舉動並沒有錯,因為能夠學文,學習書法繪畫的,本身家庭就不差。
    這些人受到過正統的教育,但又不是高層的士族,也就是底層寒門。
    靈帝直接提拔他們,就等於繞過了察舉製,有了自己的一條選拔人才的路徑。
    隻可惜鴻都門學創辦沒有幾年,各地起義便爆發了,鴻都門學也就徹底沒落。
    但從本質上來說,鴻都門學和科舉製度存在一定的相似,都是開科立考,屬於新的選拔製度。
    而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鴻都門學是存在於察舉製之外的選拔機製,而劉協則想用科舉製代替察舉製。
    “沒錯,科舉製正是朕根據先帝的鴻都門學擴展而來,朕打算重新開科立考。”
    “而且選拔不僅僅麵向於士族和寒門,更會麵向所有平民百姓。”
    劉協目光炯炯地說道。
    但郭嘉和賈詡聽完後則是麵麵相覷,兩人對視了一眼,最後由郭嘉開口道:“陛下,科舉麵向平民百姓……這怕是有些不妥吧?”
    “臣沒別的意思,隻是平民百姓生活困苦,能吃飽飯已是不易,哪裏讀得起書?”
    “陛下的設想雖好,但實行起來怕是不太可能。”
    讀書隻有在吃飽飯後才能想。
    郭嘉所想的也隻是讓那些寒門子弟有公平的晉升機會,但平民百姓……連寒門都稱不上。
    讓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百姓省吃儉用供自己的孩子讀書,這怎麽看都不太可能。
    家裏多個人讀書,就少個人耕地,而且紙張書本可不便宜,讀書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
    尋常人家根本負擔不起。
    劉協笑道:“所以各項改革要同時進行,既得讓百姓們吃得飽飯,也得讓百姓們讀得起書。”
    “吃飽飯之事朕稍後再跟你們說,現在朕先跟你們談一談怎麽讓百姓讀得起書。”
    “來,你們先看看這個。”
    劉協指了指旁邊擺著的幾張紙。
    郭嘉和賈詡伸手將其拿了過來,但紙剛一到手,賈詡的臉色便閃過一絲驚異之色。
    “這是……紙?”
    他早就注意到天子身邊放著的那一摞雪白的東西了,本來以為是白色的絹帛,沒想到竟然是紙張!
    他手中的紙張與尋常紙張完全不一樣,不但潔白如雪,而且摸起來的手感也很細膩。
    他從未見過如此上乘的紙張!
    郭嘉也察覺到了這些紙張的不同尋常,不過更吸引他目光的,還是紙上所寫的內容。
    “改良版造紙術?”
    “活字印刷術?”
    郭嘉輕聲把這幾個字念了出來,隨後看向天子,眼中充滿了疑惑。
    改良版造紙術他猜到是什麽了。
    估計就是手中的這些紙張。
    但活字印刷術是什麽東西?
    察覺到郭嘉眼中的疑問,劉協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問道:“奉孝,文和,你們覺得這紙價值幾何?”
    賈詡拿著紙張在眼前反複打量,沉吟片刻後說道:“這紙潔白如雪,質量之上乘臣簡直前所未見,說是價值千金也不為過。”
    “錯了。”
    劉協聽完卻搖了搖頭,然後隨手拿起一張紙,說道:“這種紙的造價遠比目前紙張的造價要低得多。”
    “不知道你們可還記得,朕曾在夢中得高祖皇帝授《天工開物》,其中便記載了新的造紙術。”
    “這些紙正是朕讓冶造局的工匠們利用新的造紙術所造出來的,不但造價低廉而且質量上乘。”
    “此事一直在秘密進行,朕並未對外宣揚。”
    劉協坦然說道,就在上次解長安之圍、回到長安後不久,他就開始讓冶造局的工匠們研究新型造紙術。
    這些紙張就是冶造局的工匠造出來的。
    “那活字印刷術又是何物?”
    郭嘉指著紙上所寫的那幾個方方正正的大字問道。
    劉協也沒多言,從衣袖裏麵取出幾隻小小的銅塊,然後丟給了郭嘉。
    郭嘉接過來一看,發現這幾個銅塊的其中一麵赫然雕刻著字,隻不過這字是反著的。
    “這就是活字。”
    劉協笑著對他們解釋道:“目前書籍普遍以竹簡的方式留存,但竹簡笨重,不易攜帶和閱讀。”
    “雖然也有紙質書籍,但仍需要親自抄寫。”
    “所謂活字印刷,就是將一個個這樣刻好了字的銅塊排列成文章,然後再在銅塊上刷上墨,印在紙上。”
    “就像印章蓋印一般。”
    劉協拿起幾隻銅塊,排列好後在硯台上沾了些墨水,用力地按在紙張上。
    紙上赫然出現了“印刷術”三個方方正正的大字。
    “如此一來,文章典籍可以快速大量印刷,不需要親手抄寫。”
    “再搭配上價格低廉的紙張,書籍的價格自然就低下來了,讀書對於普通百姓們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
    “如果還是買不起的話也沒事,朕會在各地創辦圖書館,讓百姓們能夠免費讀書。”
    劉協侃侃而談,一一道出自己的設想。
    郭嘉和賈詡聽完後已是目瞪口呆!
    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這兩樣東西帶來的衝擊,比天子此前說的三項改革要更加驚人。
    因為這是實實在在擺在他們眼前的!
    價格低廉的紙張,可以大量印刷書籍的技術,這兩樣東西結合起來,直接可以打破世家大族們對於讀書的壟斷!
    誠如天子剛剛說的那樣,屆時讀書不再是士族的專屬,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讀得起書!
    一旦讀書的百姓多了,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想向上晉升,到時候就能順勢進行科舉改革。
    順民意而為,就是最大的陽謀!
    煌煌大勢麵前無人能夠阻擋!
    郭嘉最先從震驚中回過神,隨後激動無比地道:“陛下,您、您真乃天人也!”
    毫無疑問,天子的這兩項手段直接打到了世家大族的七寸,粉碎了他們最大的優越性!
    關鍵是這兩項舉措還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哪怕是士族階層都會有很多人支持。
    須知士族階層裏也是有寒門的!
    對於他們來說書籍也是昂貴的東西,所以他們自然樂意見到書籍變得便宜!
    “妙!太妙了!”
    賈詡也止不住地點頭,看著手裏的雪白紙張,隻覺得越發愛不釋手了。
    “臣還以為陛下要依仗武力直接進行改革,沒想到陛下選擇這種絕妙的手段,臣實在佩服!”
    動用武力改革科舉的話勢必會掀起腥風血雨,但這種方式根本不會流血,也不會影響國家的穩定。
    隻是需要一些時間而已。
    但時間算得了什麽?
    天子如今才不過二十二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有的是時間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