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老朱父子論朝局!

字數:7386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此時,朝堂之上,不再是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深的思考。
    朱柏靜靜地站在那裏,看著眾臣的反應,嘴角微微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他深知,變革之路,必定充滿荊棘,但他有信心,能夠帶領大明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而這一切,就從今日的朝堂之上,拉開了序幕。
    散朝後,朱柏徑直回到養心殿。
    殿內光線昏暗,檀香嫋嫋,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凝重的氣氛。
    他揮手屏退左右,隻留下心腹太監王忠侍立一旁。
    不多時,李景隆便被宣召入殿。
    李景隆一進殿,便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朱柏端坐在龍椅上,麵色嚴肅,眼神中卻閃爍著一種莫名的光芒,令人捉摸不透。
    他躬身行禮:“臣李景隆,參見殿下。”
    “景隆,免禮。”朱柏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今日朝堂之上,你也看到了,浙東一派的官員對你此次的任命頗有微詞。你可知,為何本王偏偏選中了你?”
    李景隆略一沉吟,答道:“臣愚鈍,不敢妄加揣測殿下聖意。”
    朱柏起身,走到李景隆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景隆啊,你自幼熟讀兵書,精通韜略,又深諳浙東民情,這浙東改革非你莫屬。本王知道,你父親曹國公位高權重,你本可以安穩度日,不必承擔這改革的風險。但你卻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挑戰,這份勇氣,本王十分欣賞。”
    朱柏走到禦案前,展開一幅浙東地圖,指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標記,對李景隆說道:“你看,這浙東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本該是富庶之地,卻因官場腐敗,民生凋敝。本王要你做的,就是整頓吏治,清除貪腐,讓浙東百姓過上好日子。”他頓了頓,語氣更加嚴肅,“景隆,你肩上的擔子很重,但本王相信,你一定能夠勝任。”
    李景隆望著地圖上那些觸目驚心的標記,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責任感。
    他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地說道:“殿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重托!”
    朱柏欣慰地點了點頭,從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遞給李景隆:“這枚玉佩,你貼身保管。見此玉佩,如見本王。”
    李景隆雙手接過玉佩,入手溫潤,觸感細膩。
    他將玉佩緊緊握在手中,感受到一股暖流湧遍全身。
    “景隆,”朱柏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起來,“浙東之行,凶險萬分,你要多加小心……”
    朱柏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他緊盯著李景隆,語氣中帶著一絲鼓勵,也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景隆,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會有許多人阻撓,會有許多聲音質疑。但你要記住,你的背後,有本王。你無需畏懼那些盤根錯節的勢力,隻要你所行之事,是為了百姓,為了大明,本王都會為你撐腰。”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像重錘般敲擊在李景隆的心頭。
    李景隆感受到朱柏身上散發出的強大氣場,那是一種君臨天下的自信和魄力,一種對改革勢在必行的決心。
    他抬起頭,目光不再躲閃,直視著朱柏的雙眼。
    他看到那雙深邃的眸子裏,燃燒著熊熊的火焰,那是對未來的希望,是對國家的熱愛,更是對他的信任。
    他清晰地記得,父親曾多次告誡他,伴君如伴虎,要小心謹慎,不可輕易表露心跡。
    然而,麵對眼前的朱柏,他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信任感和歸屬感。
    他心底的那股熱血仿佛被徹底點燃,澎湃洶湧。
    他緊緊握著手中的玉佩,冰涼的玉質傳來的觸感,讓他更加清醒。
    他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自己激動的心情,但胸腔內那顆躁動的心髒卻難以安分。
    他能夠感受到朱柏話語中蘊含的期許和鼓勵,那不僅僅是對他能力的認可,更是對他品格的信任。
    “浙東的積弊已久,想要徹底根除,必然會觸動許多人的利益。那些官員,那些豪強,他們絕不會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必然會百般阻撓,甚至會不擇手段。” 朱柏繼續說道,語氣轉為凝重,仿佛在提醒李景隆,即將麵臨的將會是何等的凶險。
    殿內檀香的味道更加濃鬱,在昏暗的光線下,顯得有些刺鼻。
    李景隆的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他能感受到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緊張的氣氛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但他沒有退縮他必須勇敢地站出來,迎接這挑戰。
    “殿下,臣明白。”李景隆的聲音有些沙啞,但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臣絕不會辜負殿下的信任,定當將浙東的腐敗連根拔起,還浙東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朱柏滿意地看著他,嘴角微微上揚,眼中帶著一絲欣慰和讚賞。
    他再次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去吧,本王相信你。放手去做,不必有任何顧慮。”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帶著某種魔力,讓李景隆的心更加堅定。
    “臣……臣……”李景隆望著朱柏,嘴唇翕動,欲言又止。
    “臣定不辱使命!”李景隆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語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了昏暗的大殿。
    朱柏上前一步,扶起李景隆,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有你這句話,本王就放心了。”他朗聲笑道,但笑容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
    他走到窗前,望著遠方漸漸西沉的夕陽,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
    落日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將他修長的身影拉得老長,仿佛一個孤獨的巨人,默默地承受著千鈞重擔。
    殿內再次陷入了沉默,檀香的煙霧繚繞,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息。
    李景隆靜靜地站在一旁,感受著朱柏身上散發出的那股淡淡的憂傷。
    他知道,朱柏所圖甚大,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但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條艱難的道路。
    “景隆,”朱柏的聲音低沉而沙啞,“你可知,這條路,不好走啊……” 他轉過身,目光深邃地望著李景隆,仿佛要將他的靈魂看穿。
    “浙東的改革,隻是第一步。本王要做的,是改變整個大明,讓大明更加繁榮富強,讓百姓安居樂業……”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最後幾乎變成了喃喃自語。
    李景隆心中一震,他從未見過朱柏如此脆弱的一麵。
    他一直以為,朱柏是無所不能的,是堅不可摧的。
    但此刻,他卻看到了朱柏內心深處的彷徨和無奈。
    他突然明白,朱柏所承受的壓力,遠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殿下……” 李景隆剛想開口,卻被朱柏抬手打斷。
    “你不必多說,本王心中有數。” 朱柏深吸一口氣,眼神再次變得堅定起來。
    “去吧,準備一下,明日便啟程前往浙東。”
    李景隆再次躬身行禮:“臣告退。” 他轉身離去,腳步堅定而有力。
    殿門緩緩關閉,將昏暗的大殿與外麵的世界隔絕開來。
    朱柏獨自一人站在窗前,望著漸漸暗淡下來的天空,眼神複雜而深邃。
    他輕輕地撫摸著手中的玉扳指,低聲說道:“但願,一切都能如我所願……”
    王忠輕手輕腳地走到朱柏身後,低聲問道:“殿下,您……您沒事吧?”
    朱柏沒有回答,隻是靜靜地望著窗外,夜色深沉,養心殿內燭火搖曳,映照著朱柏略顯疲憊的麵容。
    他緩緩踱步,玉扳指在他指間輕輕摩挲,發出細微的聲響,仿佛一下下敲擊在他的心頭。
    窗外,寒風呼嘯,樹影婆娑,如同他此刻紛亂的思緒。
    他深知自己踏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改革之路,這條路注定孤獨,注定艱難。
    一股悲壯之感油然而生,仿佛置身於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獨自掌舵,迎擊風浪。
    他閉上眼,眼前浮現出大明王朝繁榮昌盛的景象:商賈雲集,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盈,兵強馬壯……
    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盛世,是他為之奮鬥的目標。
    想到這裏,他眼中的迷茫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堅定和希望。
    他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心中充滿了憧憬。
    然而浙東改革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待著他。
    那些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那些盤根錯節的勢力,絕不會輕易妥協。
    他們會想方設法地阻撓他,甚至會不擇手段地打擊他。
    他知道,這場改革,將是一場硬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他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棋盤之上,每一步都必須慎之又慎,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他感到肩上的擔子無比沉重,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擔憂。
    “殿下,”王忠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寂靜,“夜深了,您該歇息了。”
    朱柏沒有回答,隻是走到窗前,推開窗戶,任憑冷風吹拂在他的臉上。
    他望著漆黑的夜空,深邃的眸子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寒風帶來的刺骨的涼意,心中卻燃起了一團熊熊的火焰。
    他知道,前路未卜,但他絕不會退縮。
    突然,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夜的寧靜。
    朱柏微微側耳傾聽,隨即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看來,今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他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和期待。
    “父皇……”
    夜色漸濃,月光如水,灑在禦花園的青石小徑上,映出斑駁的樹影。
    朱元璋的心事重重,緩步走出了乾清宮,朱柏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
    兩人沿著青石小徑,默默地走了一段路,周圍的寂靜仿佛被夜色浸透,隻聽見輕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
    “父皇,您為何如此憂慮?”朱柏的聲音在夜空中顯得格外清晰,他看著朱元璋緊鎖的眉頭,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朱元璋歎了口氣,停下腳步,抬眼望向夜空中的明月,仿佛在尋找答案。
    月光下的他,顯得格外蒼老和疲憊。
    他轉過身,看著朱柏,眼中帶著一絲深沉的憂慮。
    “柏兒,你可知朕為何憂慮?”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帶著幾分滄桑,“這些年來,朝局動蕩,利益集團盤根錯節,尤其是浙東集團,他們背後的關係錯綜複雜,朕難以掌控。”
    朱柏心中一凜,他知道父皇所言非虛。
    浙東集團自洪武初年便逐漸壯大,如今已經成為了朝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尤其是那些文武官員之間的勾結,更是令人頭痛。
    “父皇,孩兒明白。”朱柏沉聲道,“浙東集團的問題,確實棘手。但孩兒認為,帝王之術在於製衡,而非一味壓製。我們可以通過分化、拉攏、甚至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逐步削弱其勢力。”
    朱元璋聞言,他微微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浙東集團的根基已經紮得很深,如何分化,又如何拉攏,這需要高明的手段和精準的判斷。”
    “孩兒以為,首先要找到關鍵人物,如解縉、葉琛等文官,他們是浙東集團中的智囊,如果我們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便能夠為我所用。”朱柏語氣堅定,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其次,要在武將中找到可以信任的人,比如藍玉、馮勝,他們的忠誠和能力都是值得信賴的。通過這些人,我們可以逐步瓦解浙東集團的內部凝聚力。”
    朱元璋聽後,心中大為欣慰。
    他抬頭望著月色,臉上露出一絲淡然的笑容。
    朱柏的分析條理清晰,思路明確,這讓他對未來的局勢多了一份信心。
    “柏兒,你此言甚合朕意。”朱元璋輕輕拍了拍朱柏的肩膀,“朝局動蕩確實讓人憂慮,但有你這樣的明智之臣,朕心中多了一份安心。”
    朱柏微微一笑,抬眼望向父皇,他心中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麵對未來的挑戰,他絕不會退縮。
    “父皇,孩兒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朱柏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孩兒有信心,能夠控製住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