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欣慰!日月山河還在!

字數:6696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微微一笑,正準備繼續說什麽,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夜的寧靜。
    “父皇,父皇,有緊急軍報!”一個侍衛的聲音從遠處傳來,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
    朱元璋和朱柏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凝重。
    朱柏微微一笑,心中卻燃起了一團熊熊的火焰。
    “看來,今晚注定不會平靜……”他低聲說道,步伐堅定地向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
    夜風微涼,帶著一絲初秋的寒意,吹拂著朱柏的衣袍,他感受到這涼意,心中卻是一片熾熱。
    他明白,父皇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浙東集團的勢力已如盤根錯節的古樹,不除,則會阻礙大明王朝的生長。
    但他也堅信,帝王之術,不在於一味的蠻力鎮壓,而在於巧妙的製衡。
    他看著朱元璋,目光堅定而自信,語氣中帶著一絲斬釘截鐵的意味:“父皇,孩兒既然敢說,便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那些魑魅魍魎,掀不起什麽風浪。”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孩兒有信心,能將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朱元璋看著他,目光中帶著幾分審視,又帶著幾分欣慰。
    他知道,這個兒子雖然年少,卻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成熟和睿智。
    他緩緩點了點頭,示意朱柏繼續說下去。
    朱柏見狀,清了清嗓子,神色也變得嚴肅起來,他開始闡述自己對帝王製衡之道的理解,聲音沉穩而有力:“父皇,所謂帝王之術,製衡二字才是關鍵。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過於強大的勢力,必然會威脅到皇權的穩固,曆朝曆代的興衰,無不是因此而來。就如同牽馬,韁繩鬆了,馬兒便會脫韁,但若是韁繩勒得太緊,馬兒也會尥蹶子。因此,必須掌握好鬆弛之道,讓各方勢力相互牽製,互為掣肘,才能維護平衡,確保皇權的至高無上。”他的聲音擲地有聲,在寂靜的夜空中,顯得格外清晰。
    朱元璋聽著朱柏的侃侃而談,眼中讚賞之色愈發濃烈。
    他發現,這個兒子不僅有膽識,更有見識,對於朝堂的理解,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
    他心中暗自點頭,對朱柏的期望也越發高漲。
    就在這時,急促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打破了這月夜的寧靜,也打斷了父子二人的對話。
    侍衛的聲音帶著急切的呼喊聲,在夜空中回蕩,“父皇,父皇,有緊急軍報!”
    朱柏微微皺眉,臉上帶著一絲疑惑。
    他看向朱元璋,剛要開口,朱元璋卻是擺了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凝視著遠方,眼神深邃而複雜,仿佛在預見著什麽。
    “去看看吧…”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緩慢,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隨後他意味深長地看向朱柏,嘴角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目光深邃如幽潭,“看來,好戲要開場了……”
    夜風拂過,帶來一絲涼意,朱柏的衣袂在風中輕輕飄動。
    他看著朱元璋,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語氣沉穩而有力,仿佛在講述一個早已爛熟於心的道理。
    “父皇,曆朝曆代的興衰,無不印證著一個道理,那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朱柏的聲音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清晰,他微微抬起頭,看向天空中皎潔的明月,“一個過於強大的勢力,就像一艘載滿了巨石的船,一旦失去平衡,必然傾覆。而帝王,就好比是駕馭這艘船的舵手,必須時刻警惕,及時調整方向,才能確保航行的平穩。”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秦朝的覆滅,便是因為秦始皇窮兵黷武,強行壓製六國舊族,導致天下怨聲載道,最終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隋朝的滅亡,則是因隋煬帝暴虐無道,大興土木,民不聊生,最終被李淵所取代;而前朝元朝,更是因為蒙古貴族驕奢淫逸,肆意壓榨百姓,最終被我大明所取代。”
    朱柏的語氣逐漸變得激昂起來,他伸出手,在空中劃了一個圈,仿佛要將整個天下的局勢都納入掌控之中:“這些都是血的教訓,告誡我們,帝王之道,不在於一味地壓製,而在於巧妙的製衡。就如同牽馬,韁繩鬆了,馬兒便會脫韁,但若是韁繩勒得太緊,馬兒也會尥蹶子。因此,必須掌握好鬆弛之道,讓各方勢力相互牽製,互為掣肘,才能維護平衡,確保皇權的至高無上。”
    朱元璋靜靜地聽著朱柏的講述,臉上的表情專注而認真。
    他的目光中帶著一絲審視,仿佛要看穿朱柏的內心。
    他微微頷首,嘴角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
    朱柏的見解,確實讓他感到欣慰。
    這個兒子,不僅有膽識,更有遠見,對於朝堂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月光灑在朱元璋的臉上,映照出他眼角細密的皺紋,也襯托出他帝王的威嚴。
    他看著朱柏,帝王之道,確實在於製衡,而非蠻力鎮壓。
    你能夠有如此見解,實屬難得。
    ”
    就在這時,急促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侍衛的聲音帶著急切的呼喊聲,在夜空中回蕩:“父皇,父皇,有緊急軍報!”聲音越來越近,帶著一股不容忽視的緊迫感。
    朱元璋和朱柏都停下了談話,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朱元璋眉頭微微皺起,走,去看看發生了什麽。
    ”他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種無形的威嚴。
    朱柏看著朱元璋深邃的眼神但他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父皇,兒臣也正想看看,這場風暴,到底會吹向何方。”說完,他邁開步伐,跟隨著朱元璋向前方走去。
    夜風吹拂著他們的衣袍,在夜空中發出沙沙的聲響。
    朱柏神色莊重,語氣愈發堅定:“父皇,兒臣以為,帝王之術,貴在平衡。平衡之道,在於製衡各方勢力,使其相互牽製,如同秤砣一般,維持朝堂的穩定。如此一來,既能防止一家獨大,又能避免權力失衡,從而確保皇權的至高無上,國家長治久安。”他頓了頓,目光灼灼地看向朱元璋,“如同駕馭馬車,韁繩不可過鬆,亦不可過緊,鬆則脫韁,緊則尥蹶子,唯有鬆緊適度,方能行穩致遠。”
    夜風吹拂,朱柏衣袂飄動,月光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更顯其沉穩睿智。
    他仿佛化身為一位智者,在向帝王闡述治國安邦的大道。
    朱元璋聽著朱柏的這番話,眼神中透露出恍然之色,仿佛一扇塵封已久的大門,在此刻被緩緩打開。
    他細細品味著朱柏的每一句話,感受著其中蘊含的深意,原本緊鎖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來。
    “柏兒……”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讚賞,“你說的對,帝王之術,貴在平衡……”他伸手拍了拍朱柏的肩膀,目光深邃而悠遠,“朕,受教了……”
    就在這時,那名侍衛已經奔至近前,單膝跪地,雙手捧著一份緊急軍報,高聲稟報道:“陛下,遼東急報!”
    朱元璋接過軍報,迅速展開,目光掃過,臉色驟變……
    朱元璋展開軍報,目光如炬,在昏黃的月光下,掃過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的臉色,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原本舒展的眉頭,再次緊鎖,眼底深處,似有風暴在醞釀。
    他手中的軍報,微微顫抖,發出輕微的紙張摩擦聲,在這寂靜的夜色中,顯得格外刺耳。
    朱元璋的心,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攥緊,一股莫名的怒火,在胸腔中升騰。
    他緊緊地攥著手中的軍報,紙張在他指間發出細碎的聲響,如同他此刻的心情,混亂而焦躁。
    他抬起頭,看向身旁的朱柏,眼神中帶著一絲複雜的情緒,既有欣慰,也有期望。
    朱柏靜靜地站在一旁,感受著周圍空氣中逐漸凝重的氛圍。
    他看到父皇緊鎖的眉頭,握緊的拳頭,以及那張陰沉的臉色,心中明白,定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但他臉上,卻依然保持著平靜。
    他知道,此刻的他,不適合插話,隻能默默地等待,等待父皇做出決定。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心中的怒火,他將手中的軍報,緩緩放下,眼神中的鋒芒,卻更加銳利。
    他轉過頭,看向朱柏,臉上帶著一絲欣慰的笑容,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柏兒,”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讚賞,“你剛才所言,句句珠璣,甚合朕意。朕,真是後繼有人了。”他看著朱柏,目光中充滿了自豪和驕傲,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未來輝煌的景象。
    朱柏微微一笑他謙遜地拱手道:“父皇謬讚了,兒臣所言,皆是肺腑之言,不敢居功。”他的聲音平靜而沉穩,沒有絲毫的驕傲和自滿,仿佛隻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朱元璋看著朱柏,心中更加欣慰。
    他喜歡這個兒子的沉穩和睿智,更欣賞他的謙遜和低調。
    他覺得,有這樣一個兒子在身邊,未來大明王朝的江山,定能穩如磐石。
    他微微點了點頭,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好,好,好!”朱元璋連說了三個“好”字,以此來表達他心中的喜悅。
    他再次拍了拍朱柏的肩膀,”他停頓了一下,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今晚,你所言之語,朕必定銘記於心。”
    朱柏再次謙遜地拱手,說道:“父皇,兒臣隻是盡自己的本分罷了,不敢居功。”
    皎潔的月光宛如輕柔的流水一般,靜靜地傾灑在父子二人的身軀之上,仿佛給他們披上了一層閃耀著銀色光輝的薄紗。周圍的空氣也仿佛被這溫柔的月色所感染,漸漸地變得寧靜而又祥和起來。此前那令人感到緊張不已的氣氛,就如同清晨的薄霧遇到了溫暖的陽光一般,緩緩地消散無蹤。
    然而,恰好在這片看似靜謐安寧的氛圍當中,卻隱隱約約地潛藏著一股洶湧的暗流。它就像是深藏在平靜海麵之下的巨大漩渦,雖然此刻尚未顯露出其猙獰的麵目,但誰也無法預料到它究竟會在何時突然爆發出來。
    朱元璋那雙深邃如海的眼眸凝視著遠方,目光仿佛能夠穿透重重夜幕,直達未知的彼岸。他微微側過頭來,對著身旁的兒子朱標輕聲說道:“走吧,柏兒,回書房我們再詳談此事。”聲音雖輕,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和決斷。
    父子二人一前一後步入禦書房,朱元璋寬大的龍袍下擺輕掃過光潔的地磚,發出細微的摩擦聲。
    禦書房內,檀香嫋嫋,書卷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幾案上,奏折堆積如山,在搖曳的燭光下,投射出斑駁的光影。
    朱元璋走到書案後坐下,深邃的目光落在朱柏身上,“柏兒,你適才所言甚合朕意,隻是朝中反對之聲洶湧,你可有應對之策?”
    朱柏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兒臣以為,當以雷霆之勢,先聲奪人。”他頓了頓,目光堅定,“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反對派,需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同時,也要拉攏那些持觀望態度的大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如此雙管齊下,方能平息反對之聲,順利推行新政。” 朱柏的聲音清朗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顯示出他胸有成竹的自信。
    “好!好一個先聲奪人!” 朱元璋擊節讚賞,眼中精光閃爍,“柏兒,你的計劃深得朕心。朕會全力支持你,放手去做吧!” 他從龍椅上起身,走到朱柏麵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朕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朱元璋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對朱柏的信任和期待。
    朱柏再次拱手,語氣堅定:“兒臣定不負父皇厚望!”他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大明王朝的繁榮昌盛。
    “好!有此子,何愁大明不興?”朱元璋朗聲大笑,笑聲中充滿了豪邁之氣。
    他走到書案前,拿起一份奏折,說道:“時候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這些奏折,朕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