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落實新政,大刀闊斧動改革!

字數:7548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朱柏躬身告退,轉身離去。
    朱元璋望著他離去的背影,目光深邃,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
    他拿起朱筆,批閱起奏折。
    禦書房內,一片寂靜,隻有朱筆在奏折上劃過的聲音,沙沙作響……
    “來人,”朱元璋突然出聲,語氣低沉,“擺駕……”
    朱元璋揮退了伺候的太監,獨自一人在禦書房中批閱奏折。
    夜已深,殿外的更鼓聲一下下敲擊著,仿佛敲打在他的心頭。
    奏折上的字跡在搖曳的燭光下顯得模糊不清,朱元璋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長長地歎了口氣。
    案上的奏折大多是關於推行新政的反對意見,言語激烈,甚至有些指責他偏聽偏信,昏聵無能。
    這些奏折如同一道道枷鎖,緊緊地束縛著他的身心,讓他感到窒息。
    他心中煩悶,卻又不得不耐著性子,逐一批閱。
    不知過了多久,朱元璋終於批閱完最後一封奏折。
    他放下朱筆,身子向後一靠,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氣。
    禦書房內靜悄悄的,隻有燭火燃燒的劈啪聲,以及他沉重的呼吸聲。
    想起適才與朱柏的對話,朱元璋的嘴角不禁露出一絲微笑。
    柏兒的想法新穎獨特,又切實可行,讓他看到了希望。
    他仿佛看到一個嶄新的大明王朝正在冉冉升起,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柏兒啊柏兒,你果然沒有讓朕失望。”朱元璋喃喃自語,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的未來,一片光明。
    他再次拿起朱筆,在一份空白的奏折上寫下幾個字,然後蓋上玉璽,遞給身旁的太監,“立刻送去……”
    夜色如墨,籠罩著南京城。
    尋常百姓家早已熄燈入睡,唯有解縉府邸卻燈火通明,如同黑夜中一隻睜開的巨眼,格外引人注目。
    院內,一棵老槐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發出沙沙的聲響,更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廳堂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十餘名官員身穿便服,端坐在兩側,他們皆是浙東學派的核心人物,平日裏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此刻卻都眉頭緊鎖,麵色憂慮。
    燭光搖曳,映照著他們臉上焦慮的神色,將陰影拉得細長,如同一個個欲言又止的幽靈。
    空氣仿佛都凝固了,沒有人敢率先打破這令人窒息的沉默。
    良久,解縉輕咳一聲,打破了這份詭異的靜謐。
    他端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茶水入喉卻如同嚼蠟,毫無滋味。
    他放下茶盞,目光掃過眾人,聲音低沉而緩慢,“諸位,今日深夜召集大家前來,想必也都知道是為了何事。”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目光卻愈發堅定。
    眾人麵麵相覷,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擔憂。
    他們知道,解縉所指,正是近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朱柏新政。
    “太子的身體狀況,想必大家都聽說了。”解縉繼續說道,他的聲音雖然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的耳中,帶著一絲隱忍的怒意。
    “而今,朝中真正做主的,恐怕已是那位五皇子了。他新政一出,其勢如破竹,大有顛覆朝綱之勢!”
    解縉的話,讓廳堂內的氣氛更加緊張。
    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有人則緊緊地攥著拳頭,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們深知,朱柏的改革一旦推行開來,將會對他們這些依賴科舉入仕的傳統士大夫造成巨大的衝擊。
    “諸位,五皇子所推行的新政,可謂是離經叛道,甚是荒謬!”解縉提高了聲調,語氣中帶著一絲憤慨。
    “他竟然要改革學製,興辦什麽理工科,這簡直就是本末倒置!聖賢之道,經義之學,才是立國之本,這般舍本逐末,豈不是要動搖我大明的根基嗎?”
    他激動地站起身來,來回踱步,袍角在地麵上摩擦,發出細微的響聲,如同他心中愈發強烈的不安。
    他停下腳步,目光如炬,掃過眾人,“此事,絕不能坐視不理!”他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此舉若不加以阻止,長此以往,我大明將會變成什麽樣子?!”
    就在這時,一名官員突然開口,“解大人,難道……”他的話還未說完,就被解縉抬手打斷。
    解縉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索著什麽,隨後他深深地歎了口氣,一字一句的說道,“此舉,當真是要動搖國本了……”
    他話音未落,屋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這壓抑的氣氛。
    眾人立刻警覺起來,紛紛看向門口,握緊了各自的拳頭。
    解縉的話音剛落,廳堂內便響起一片附和之聲。
    有人捶胸頓足,痛心疾首道:“解大人所言極是!這五皇子行事乖張,不尊祖製,如此下去,國將不國啊!”有人則憂心忡忡地附和道:“是啊,解大人,我等寒窗苦讀數十載,如今卻要被這些奇技淫巧之徒取代,這叫我等情何以堪啊!”
    一位身材矮胖的官員,臉色漲紅,汗珠順著額頭滾落,他顫抖著聲音說道:“解大人,如今太子殿下身體抱恙,這朝政大權盡落五皇子之手,我等……我等的仕途可該如何是好啊!”他說著,竟忍不住哭了起來,聲音嗚咽,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訴起苦來,一時間,廳堂內哭聲、歎息聲、咒罵聲交織在一起,如同喪鍾一般,令人心生絕望。
    解縉看著眼前這群平日裏道貌岸然的官員,此刻卻一個個如同喪家之犬般惶惶不可終日,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悲涼。
    他深知,這些人並非是真的關心國家社稷,他們隻是害怕失去手中的權力和地位罷了。
    解縉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心中翻湧的情緒,他環視眾人,沉聲道:“諸位,稍安勿躁!事已至此,我等更應該團結一致,共度難關!”他的聲音雖然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讓眾人漸漸安靜下來。
    “解大人,您有何高見,不妨直言。”一位留著山羊胡須的官員小心翼翼地問道,他眼巴巴地望著解縉,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解縉目光閃爍,沉吟片刻後,緩緩說道:“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皇上的意圖。皇上為何會如此縱容五皇子?難道……”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難道皇上真的有意要廢黜太子,改立五皇子?”
    他的話如同驚雷一般,在眾人耳邊炸響。
    眾人麵麵相覷,如果皇上真的要改立太子,那麽他們這些支持太子的官員,豈不是要大禍臨頭?
    就在眾人惶恐不安之際,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咚咚咚……”敲門聲急促而有力,仿佛預示著有什麽大事即將發生。
    眾人心頭一緊,不約而同地看向門口。
    解縉眉頭緊鎖,沉聲道:“進來!”
    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家丁打扮的人快步走了進來,他臉色蒼白,氣喘籲籲地說道:“大……大人,不好了!淮……淮……”
    “淮什麽?”解縉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厲聲問道。
    那家丁咽了口唾沫,顫聲道:“淮西……淮西那些武將……”
    那家丁話未說完,廳堂內的氣氛瞬間凝固,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動。
    解縉心中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疾步走到家丁麵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厲聲問道:“淮西武將怎麽了?快說!”
    家丁被解縉的架勢嚇得渾身一顫,他結結巴巴地說道:“淮西……淮西那些武將,他們……他們最近頻繁走動,私下裏……私下裏好像在商議什麽事情,小的……小的還聽到他們提到了……提到了五皇子。”
    家丁的話如同晴天霹靂,震得在場的所有官員都臉色慘白。
    他們互相對視著,淮西武將,那可是手握重兵的將領,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朝局。
    如果他們和五皇子勾結在一起,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五皇子!”一位官員猛地站起身,他臉色鐵青,胡子都在顫抖,“這個朱柏,果然包藏禍心!”
    另一位官員也附和道:“是啊,他新政一出,朝中人心惶惶,如今又與淮西武將勾結,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解縉來回踱步,他感到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他很清楚,如今朝堂之上,五皇子朱柏的勢力已經如日中天,而他們這些浙東學派的官員,卻被逐漸邊緣化,甚至被冷落。
    他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危機感,他們苦讀詩書,為的就是能夠入朝為官,光耀門楣,如今卻要被一個不學無術的皇子奪走一切,這讓他們如何甘心?
    “諸位,”解縉停下腳步,他目光如炬,環視著眾人,“五皇子重用淮西武將,這無疑是向我們浙東學派宣戰!如果我們再不采取行動,恐怕……恐怕就連立足之地都要失去了!”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悲涼和無奈,卻也帶著一種決絕。
    “解大人,那我們該怎麽辦?”一位官員顫聲問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絕望,“難道,我們真的要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嗎?”
    解縉沒有回答,他緩緩地走到窗邊,推開了窗戶。
    凜冽的寒風呼嘯而入,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
    他抬頭望著夜空,那輪明月被厚厚的雲層遮住,隻露出一絲微弱的光芒。
    他的眼神深邃而複雜,仿佛在思索著什麽。
    突然,解縉的目光一凝,他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
    他轉過身,望著眾人,緩緩地開口道:“此事,我等需從長計議……”他聲音低沉而堅定,但話還未說完,就被一聲突兀的咳嗽打斷。
    眾人立刻安靜下來,紛紛看向發出咳嗽聲的人,他是一位年邁的老者,也是浙東學派中資曆最深的一位。
    老者咳嗽過後,緩緩地說道:“此事,恐怕……”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絲遲疑,一絲擔憂,卻在此時,戛然而止。
    解縉府邸的廳堂內,氣氛凝重得如同凝結的冰霜。
    老者的咳嗽聲,像是一塊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眾人屏息凝神,等待著老者接下來的話。
    “恐怕……五皇子此舉,並非針對我浙東學派。”老者緩緩說道,渾濁的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他推行新政,興辦理工,矛頭直指的,是整個舊的科舉製度。”
    此言一出,廳堂內一片嘩然。眾人麵麵相覷,
    “這……這怎麽可能?”一位官員難以置信地問道,“五皇子他……他為何要如此做?”
    老者歎了口氣,緩緩說道:“五皇子此人,深謀遠慮,絕非等閑之輩。他推行新政,興辦理工,表麵上是為了富國強兵,實則……”老者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一字一句地說道,“是為了打破我等士大夫階層對朝政的壟斷!”
    老者的話,如同一道驚雷,在眾人耳邊炸響。
    他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五皇子的目標並非是他們浙東學派,而是整個士大夫階層!
    “那……那我們該如何應對?”一位官員顫聲問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老者沒有回答,他緩緩閉上眼睛,陷入了沉思。
    廳堂內再次陷入沉默,隻有燭火劈啪作響的聲音,以及眾人急促的呼吸聲。
    解縉走到老者身旁,輕聲問道:“老大人,您有何高見?”
    老者緩緩睜開眼睛,渾濁的眼中閃爍著精光,他沉聲道:“如今之計,唯有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靜觀其變?”一位官員不解地問道,“難道我們就什麽都不做,任由五皇子胡作非為嗎?”
    老者搖了搖頭,緩緩說道:“並非如此。我們要暗中觀察,尋找五皇子的破綻,然後……”老者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一擊致命!”
    老者的話,讓眾人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老大人英明!”一位官員激動地說道,“我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老大人,鏟除奸佞,匡扶社稷!”
    “好!”老者點了點頭,渾濁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等齊心協力,定能渡過此劫!”
    夜已深,寒風呼嘯,解縉府邸的燈火依舊通明。
    廳堂內,眾人圍坐在一起,低聲商議著應對之策。
    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凝重和擔憂,但也充滿了希望和決心。
    “吱呀——”一聲輕響,書房的門被輕輕推開。
    劉伯溫深夜獨坐書房,手拿朱柏改革方案,表情凝重。